登陆注册
4921100000113

第113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三)(3)

问、静而善。动而有邪者。大道之动静也。大道之动而邪。流於小道谓之障。动而有恶。静而不皆善者。小道之动静也。小道之动而恶。在人为气禀之拘。物欲之蔽。夫有小道之动恶。故周子曰慎动。后天之性道也。有大道之动邪。故君子必先慎其独。先天之性道也。慎独者。不俟动也。所以避大千之障。正后天之动也。故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先后天一以贯之之法守也。故后天而不蒙其恶。允执厥中。先天而不入其障。莫如守中。执中之至曰时中。时中者、无恶无障。小道之大宗。大道之正宗也。若夫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者天下之达道也。后天之性道也。外王之道也。故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发而皆中节者。有先天之中以主之也。先天之中而中者。慎独之法以养之也。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者。养先天之体。正后天之用。避先天之先天障气。合先天之先天大道也。答、凡事必有至善之法。苟得其法。自一以相贯。即得一而万事备。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大学曰、在止於至善。於止知其所止。则一贯也。故曰所以行之者一也。(刍谈录)

第七十礼拜父在观志新义

民国二年七月十六日记

问、父在观其志一章。圣人言孝。何以重在不改父道耶。

答、(白话解)此夫子对贪花浪子。违背圣道。不听父兄之教者言。父字指有道德之父。父在观其志。志者是否有其父的道德仁义之志向也。父没观其行。这一句就指那中等之人。略受严父管束者言。如父死后。亦要如父在生时之所言所行。乃为克家令子。纵想依自己的作为。凡所改变。无害於道德家风。亦须待至三年。盖没后三年。自己亦有经验。本父之德以为德。充父之道以尽己之道。言行合道。可谓孝矣。讲至此地。我想起满清入关以来。洪承畴与他画定国政。有不加民间钱粮一条。顺治永垂为训。不但康熙乾隆遵守。至宣统二百馀年。未改其制。去年隆裕太后义让。今成民国。大总统保其宗族。这就是二百馀年。未改先王之道。可谓孝矣之良好收果。

(官话解)志存於内。行见於外。指人子心性行为也。言欲观人子之孝。纯与不纯。父在时不足定论其孝。父没后犹必三年无改於父之道。方可论定终身。故曰可谓孝矣。

(文话解)父在观其志。存之心而未发於事。当父在时。为子者不得自专。或善或恶。尚难定之。待父没后。得以自主。考验其言行之善与恶。故曰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指父言行也。能守父道三年。可谓孝矣。世有父在生前不能遵其教。没后并且忘其形。何待三年不改。即后世帝王。尚有梓宫未殡。而观灯大脯者。乌得谓孝。必待三年之久。无人教训。犹能守死善道。可定其终身不改父道矣。此乃仁人孝子。始终如一者也。

问、满清不改先王之道。可谓之孝。设若改之。今又如何。

答、不改先王之道。非谓泥守不改也。亦要看有可改者。有不可改者。关乎道德伦常中之事。是善者则不可改。然又要因时制宜。故孔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若比前人智识更高。而道德超群。又何常不可改。如孔子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删书定礼。何尝不是改古圣之道。但孔子不是任性改之。由仁义道德中改之为贵也。(问谈录)

问、时中者、小道之大宗。大道之正宗也。小道之后天而一中。小道之圣也。圣清圣和。小道之后天而时中。小道之圣人也。小道之先天而时中。小道之至圣也。小道之万万而时中。小道之大圣也。小道之后天而一中。大道之民也。小道之后天而时中。大道之士也。小道之先天而时中。大道之贤也。小道之万万而时中。大道之圣也。若夫大道之至圣。大道之大圣。盖未之闻也。故曰由士希贤。由贤希圣。由圣希天。希天无已。

答、鸿钧一气传三教。大君一气化大千。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行。惟命是承。君子遵道而已。思不出其位也。

问、通书云。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慎动者、行为之本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允执厥中也。慎独者、慎动之本也。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内省不疚。无恶於志。相在迩室。尚不愧於屋漏。守中也。执中者、先天之太极。后天之性道。慎动之体要。守中者、先天之无极。先天之性道。守中而执中。先天之大道。尧舜之执中。尧舜能守中也。执中有权。是尧舜之执中。尧舜之用中也。颜子之克己亦然。周子之慎动。周子不能执中。遑论守中。守中者方能执中。执中而不守中者。无权也。子莫之执中。又莫如周子之慎动。诗云、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钺。不动而敬。不言而信。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无为而无不为。笃恭而天下平。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时中也。时中者、不慎动而动中。不守中而无不中。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圣人也。

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及其成功一也。问曰、敢问其一者、何也。曰困而学之。生而知之也。

第七十一礼拜和为贵新义

民国二年七月廿三日记

问、有子曰、礼之用一章。既曰和为贵。知和而和。何以又不可行也。

答、(白话解)凡事要用礼。有子由礼说出和字。先王之道。从古至今斯为美。择善而从也。小大由之。要因时因地因人。由小推大。至当恰好。有所不行。必要知和而和。是和而无礼则流。亦不可行也。有子重礼而贵和。收笔又重和而贵礼。和者、礼之谦恭也。礼是和之体也。有体有用。是有子之精华发越。从礼想出和来。内圣外王。即儒门之执两用中也。非有子曷克言此。

(官话解)礼者、在天为天文。在地为地文。在人为人文。而实乃天命之谓性也。性发而为情。是谓礼之用。人情相洽。故谓之和。而以和为贵。古先圣王治世之道。斯和为美。美则无一丝毫之弊。盖先王制礼。由天理中之自然。人情中之当然。斯世所以酿太和也。世有知和之人。而小大之事。行之不得其当者何也。盖知和而和。不得中和也。和而流也。惟以礼节之。礼不可太严。亦不可太宽。乃可行也。若不节之以礼。则父子无尊卑。君臣无上下。兄弟无敬让。夫妇无分别。朋友无规劝。何可行哉。

(文话解)此章是有子教人。必宜先知礼之意。礼太严、则人有难行。太宽、则人乃妄行。必期无过无不及。故曰和为贵。有子又恐人不遵古礼。故曰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指古圣人而为天子者也。斯、指和也。尽美尽善。使人循理。有上下尊卑之分。大小由之。权宜变通。得其中和。礼之全体。推行尽利也。反是则不可行也。(问谈录)

问、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大德必受命者。其斯之谓欤。

答、然。

问、所过者化。两而化。阴阳也。所存者神。一而神。阴阳合璧也。一阴一阳之谓道。过化者。川流也。存神者。敦化也。

答、无而为有。有而归无。真空不空。不空而空。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问、儒氏执中、用中、建中、致中。释氏存中、空中、明中。道氏守中、合中、一中、化中。三教之本。

答、中者、上帝之用也。

问、天以仁育万民。代天保民者。曲成而不害仁。斯君道得矣。

答、唯仁者、为能保民。唯保民则民不鲜矣。

问、然则仁者。奉天之民以为道。奉天之罚以为讨欤。

答、仁者、上帝之子也。天下有子。天下归仁矣。

问、天下归仁。天下皆仁矣乎。

答、焉有仁人在上。罔民而可为也。

问、养心莫善於寡欲。寡欲莫善於守中。人心道心之危微。阴阳也。理发於阳。欲起於阴。阳盛阴顺。中之功也。中之慎独。克己先也。中之慎动。克己动也。慎独者、先天也。慎动者、后天也。允执厥中者。先后天一以贯之也。

答、故曰中而必和者。有体自有用。有内圣自能外王也。

问、盖闻之曰。天地开阖。三教有二。义皇以前之三教。由道而释。由释而儒。道有天地。释有人物。儒有人群。是谓神治。羲皇以后之三教。由儒而释。由释而道。儒治天下。尊人抑物。素位而行。释进社会。物我平等。普渡众生。素位而行。道反真朴。收天地人。素位而行。是谓人治。神治为动。为生。为发。为殊。为辟。为生天地。育万物。人治为静。为化。为归。为一。为阖。为位天地。育万物。为一天地。平万物。为化天地。化万物。其纪历以羲皇为前后。其枢纽以元午为转机。生逢其时。有何为焉。法其自然。拨乱反正。进於文明。进於升平。进於太平。是谓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所谓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儒已矣夫。来如来焉。信乎。

答、君子信道而已矣。

问、穷理者、先天之小道。尽性者、先天之大道也。至命者、后天也。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者。居后天以言先天。尽人以合天也。天与之。人与之。居先天以言后天也。

答、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问、尊孔而排佛道者。读圣人之文章。未闻性与天道也。尊佛而小孔者。不知下学也。尊老而遗万教者。不知中庸也。尊耶而排儒教者。未可与言行教也。尊回而不舍己者。不容大同之世也。孔子曰。有教无类者。一以贯之。修道之谓教。上帝代表。万教归儒也。

答、教各有时。适者惟行。万教归儒。大道之行也。三教合源矣。(刍谈录)

第七十二礼拜信近於义新义

民国二年七月三十日记

问、如此看来。有子是圣门中之狡猾人也。

答、(白话解)凡是圣道中人。智识而已。何云狡猾。所谓内而圣。外而王。将事就事。高人一着。若无大智。亦非圣门之徒。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君子与君子相对。乃是至交神交。君子对小人。面交口交。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不过圣人有奸谋而不用也。人之有奸谋者。抑亦先觉之。惟不用奸谋。故能照明奸宄。即如有子曰。信近於义。凡事须信。但看近不近於义。近义则言可复也。一言已定。终身不二。恭近於礼。人应恭敬。看在礼不在礼。如见文王谈仁义。遇韩信言干戈。远耻辱也。若恭敬非礼。就卑污了。因不失其亲。乍见如故。久也如初。不怀二意。亦可宗也。宗者、可与他同事。可以服从。否则今日红花。明日痿草。处常不同。处变又不同。暂不同。久又不同。常有二心。有子教人信其义。恭近礼。因其亲。此是人情中之事也。若不然。你学直中直。他就仁不仁。此是儒教对内对外之全体大用。以道德为体。以人事为用。故内圣外王。无处而不当也。当今并不讲内圣外王。以力假仁者霸。是无根底之学。吾不言矣。

(官话解)信恭因三者。人不可少。而义礼亲三者。又不可不明。义者、事之宜。信近於义、则用於世而无弊。故曰言可复也。恭近於礼。不卑不亢。礼者、人事之规矩。反诸身心而安者。当为而为。故曰、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有益於我。亲者、直谅多闻之人。一时择别无差。而终身可以结交。其实德实行。可为我之宗。故曰亦可宗也。

(文话解)孔子教人。以信为重。信者、诚实之心。无一毫欺伪。人而有信。蛮貊可行。无信则州里难行。有信者、一言已定。终身不逾。有子又恐人信心太痴。如尾生抱桥而死。非信字误人。人自误耳。须明明德。通权达变。故言信近於义。义者、揆度事理。合义则相约。不合义则不相约。信近於义。言必可复。复者、践实而行。不失信也。恭敬之心。人皆有之。非礼之恭敬。即为谄媚。礼者、恭敬之节文。上合天理。下合人情。故曰远耻辱。远者、去也。耻内生。辱外至。当礼而恭敬。耻辱所以去也。因不失其亲。一时之遇合。必其人初见如故。再见亦然。富时如故。贫时亦然。始非有意於相附。而能久要不忘。故曰亦可宗也。宗者、以之为主也。此君子权宜变通之事也。(问谈录)

问、欲民之守法律也。必使民尊道德。欲民尊道德。必使民知天道。欲使民知天道。必使民知自爱。自爱之目。在维持善良风俗。崇尚古先哲言。俾民知生死与人身之可贵。并血族家训之可尊。

答、三教合源。而万事备矣。

问、先天平而后天不平。君子平其政。法先天以御后天。故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囗〗(冉有为季氏宰。为之聚敛。又从而附益之。故孔子教鸣鼓而攻之。因非圣门法天平政之意。)〖囗〗孰能以有馀奉天下。唯有道者能之。

答、君子法天敬人。将以平天下也。

问、大同之世。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是谓中国。进化之世。天下一人。物我平等。是谓中土。归化之世。天人一体。天地同归。是谓中无。

答、神以知来。不可若是其几也。

问、至善者、众妙之所。元始元终之由也欤。至善者、道义之门。本末始终之所也欤。

答、故曰不止於至善则不生。不止於至善则不了。止於至善者。天地人神之所以生。所以了。抑其所以法也欤。

问、夫妇有别者。所以正本清源。巩固家族之基础。而维持其独立者欤。

同类推荐
  • 学易居笔录

    学易居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JOHN BARLEYCORN

    JOHN BARLEYCOR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公笔录

    杨公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普曜经

    佛说普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罪无可赦

    罪无可赦

    “我死去,并不是你们的胜利,顶多证明庸才对天才发动了可怕的战争……你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剿灭异己,颠倒黑白……你们笔下的史书记录我鲸吞一切,横行霸道,压制弱小。多年后,我的优点会变成缺点,唯有借我之手得到正义的人,将铭记我的功德。”——摘自本世纪最负盛名的天才语录。
  •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重生+甜宠+虐渣)重生前,她爱他,粘他,却被人害得惨死。重生后,他爱她,撩她,一言不合就抱抱,亲亲,举高高。所以这是一个重生前女追男,重生后男追女的甜宠故事,顺便在宠的路上,虐虐渣渣。
  • 重生都市之最强农女

    重生都市之最强农女

    古往今来只听过广发英雄贴的,乐水市却出了个女奇葩,竟同时朝东城高中十大校草群发情书。癞蛤蟆想闻天鹅香的代价,是被仰慕校草们的女生毒打致死。她是九域大地已修练至皇极境的尊者,为报家仇与仇人同归于尽。再次醒来,她变成了她……是同学欺负老师厌恶的单亲家庭穷酸乡下妹?还是亲人嫌弃生性胆小懦弱被人陷害后群殴致死的蠢货?抑或是神秘莫测威震八方一呼万应的地下女王?凤还巢,一夕之间从懦弱无能到睥睨天下,从自闭卑微到恁我纵横……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且看一代武神重生都市,如何从一个普通到丢进人群里再也找不出来的农村女在繁华都市下渐展绝世锋芒!——◆◇◆——◆◇◆——◆◇◆——◆◇◆——【关于穷酸】舞会上,某女拿着高脚杯姿态优雅,眼含愤恨:“你来这里干什么?也不看看这儿什么地方,是你这种穷酸该来的吗?”董珺对前来道歉的某女父亲道:“你儿子带人到学校踩碎了我一株先天灵芝,价值八百万。”“什么灵芝,不过就是一棵烂蘑菇而已,你分明是趁火打劫。”“八百万,你想钱想疯了吧!”董珺淡然一笑:“不想还?很好。”三天后,该政要因贪污数目巨大被革职落狱,女儿与十多个男人同乐的照片爆光,儿子为抢人女朋友将人打残的证据也到了法庭上……【关于没打】某日,董珺穿了件新衣服到学校,一嫉恨的女同学公然嘲笑:“你爸那样的丑八怪还能找到好工作?你不会是被有钱人包了二奶吧!”董珺眯眯笑着给她十个巴掌,回头对班上看呆的同学道:“我没打她,对吧!”然后,来问的人一批又一批,班上同学集体回应:没打,真没打!【关于花痴】曾经:某校草推倒她的桌子,砸烂她的椅子,理直气壮地说:“爷看她不顺眼不行吗?谁叫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来:这校草将自己最爱吃的菜送到她面前,挤开另一校草送给她的菜,媚笑:“原来你喜欢吃这个,咱俩爱好一样,好有缘咧!”【关于男主】宠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哦~想看男主强到神马样儿的,进来看看呗!纯在坑下接着……PS:本文走幽默风,不特别搞笑,但旨在让您一个不经意间,就忍俊不禁。美男多多哦~O(∩_∩)O~收藏最乖!评论最有爱(*^?^*)!!!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财富和成功,都源于思考和行动。财富的形成和成功的实现,都始于思想中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勤于思考。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状态,因此,要想改变生活状态,首先要改变想法。本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财路和如何运用思路来找到出路,从而成就一个成功的人生。点子是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思路是寻求出路的指针。无论是遭遇逆境还是正处于坦途中,理清头绪都会让人找对继续走下去的路。人们在事业、工作、人际关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难免会遭遇种种困境和难题,正确的思路会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没有想到;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想。
  • The Golden Slipper

    The Golden Slipp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帝妃倾而

    重生之帝妃倾而

    她重生到雪国幽都却是废材一个,然而婢女紫怡却杀她夺她身份,看她如何夺回,后发现原来婢女夺她身份另有原因?!这件事幕后到底有什么内幕?如何逆天而行,如何看她站到最顶端!还有那个夙辰皇,又足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战九幽之帝临诸天

    战九幽之帝临诸天

    天极渊混战中,一道天降流火烧死了本可以打赢的沈行之。一朝醒来,重生在被自己坑害了千年之久的九幽。智多近妖又如何?欠了的终究是要还的。一切都重头再来又如何?我沈行之还从未怕过谁!
  • 梦幻诸天之旅

    梦幻诸天之旅

    一次次的穿越,一个个的任务,一条条的线索。最终的结果是迷惘的原地停留,还是打破这世间的规则迎向精彩的未来。
  • 桃源传说

    桃源传说

    传承还是阴谋?破万古大局,碾压群雄,横扫诸敌,苍梧山下参悟天道时空,踏破空间的束缚,冲出时间的桎悎。重走星空古路,逆行而上,亲临太初之地,只为追寻那往日的初心......千世轮回与万载磨砺,他终将迈出那一步,使得混沌颤栗,洞悉真相时,心中浮现出带泪的笑容。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一部蝼蚁众生的死亡历史,一份闽西族群的生命年表。在阴影笼罩的乡间,懵懂少年的眼前,上演二十多幕真实、冰冷、压抑的死亡剧,洞见生的温情与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