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100000061

第61章 《恒德》(3)

行道之关系

民国七年戊午三月十二日记

天地一道之所弥纶。万物一道之所充周。人身一道之所寄托。故礼云、人为天地之心。阴阳之灵。五行之秀气。虽智愚贤否不齐。皆有恻隐、恭敬、辞让、是非之心。此四者、即是大道之端矣。人习焉不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为道。试观人生一世。出作入息。耳、目、口、鼻、心思之效用。莫不谓其为己之能力。不知皆道之主持。遂致忘其本来。物物交引。任情所为。将大公至正之性。流为邪僻之情。与道相去远矣。故圣人垂训。教人修之於己。推以及人。以复还本来之性。吾人从事修持。即当遵古圣之训。视听言动。遵道而行。如目有视。视必思明。耳有听。听必思聪。口有言。言必及义。身有动。动之以礼。果能心思无邪。虑善以动。随时省察。完全以不离道为准则。道行在是矣。然道有大小之分。邪正之别。若不体察明悉。则又往往陷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故既知有道。尤当明道。然所谓明者。非必索隐钩深。旁求淹通。盖耳目所不及。心思所未周。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固不必尽求明澈。只在日用伦常。随地随事。行之於己。得之於心。足为后世法者。如是斯谓之明道。既知且明。苟不行之。与不知不明者等。故明道以后。又当推行於世。使天下之人。皆知有道。皆明其道。如阳明所谓即知即行而后可。然行道一事。有非常之利害。有最大之关系。心欲行道。似属乎善。措於事不宜。则必重遭天谴。心不善、不过有害於己。事不善、即贻害於人。故天道重在诛事。所谓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而圣人曲成人类。为防微杜渐起见。则重在诛心。是以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若心果十分完善。见於事自无有不善。特恐未能深澈大洞。明了事机。强不知以为知。一旦举行。必致失败。譬如从井救人。心本善也。设使以井狭隘之故相压。至於两毙。则所救之人。不惟无感激之情。反赍愤怨之憾。以善心而结恶缘矣。又如劝妇女守节。心本善也。若不计其妇之财产。不审其妇之真心。与其有无子嗣否。徒以守节为美名。劝妇行之。妇果真心。富而有子者。事固当矣。设富而无子。到后抱子析产。生出许多变事。致使祸起萧墙。弄得同宗构怨不休。果谁之咎欤。设妇无真心。他即再醮。夫族母族。亦无何等损名。因你劝他守节。一时含羞不嫁。一旦失足。辱及门楣。贻羞母族。诸如此类。世亦不少。即以此一事而论。尚能贻害於人。况行道重任。关乎天下后世。旁门外道。固不足论。最可忧者。稍得道之一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固执己见。以为除我以外。别无法门。张名树帜。大张其说。自以为充类至尽。继往开来。卒之不独无益於人。无补於世。反致淆乱人心。充塞仁义。即如朱文公。本欲发明圣贤之道。纯以人情物理立说。竟将圣人之性与天道。愈埋没而不彰。遗误至今。人犹有借理学之迂拘。以诋毁孔子者。宋儒之为世诟病。岂偶然哉。故行道一事。有毫厘千里之别。若见理不明。虑事未周。发於其事。害於其政。实难辞阶厉之责。孟子传食诸侯。道既不行。又不传人者。盖深知行道之关系。与其传之非人。反以败道。毋宁留以有待。积厚流光也。然世有心本不善。而发於事者竟善。如王莽之赈济民谷。曹操之矫诏讨卓。天道亦赏之。故足以侥幸一时。罗致人心。然不善之心。终必败露。晚节未有能终者。世亦有心是真善。而发於事者不善。是必其人前生有冤牵。或祖宗有隐慝。故事多挫折。不能成完善之局。即孔子所谓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果心真善者。虽一时不昌。后必克遂其心善之愿。故人有行道之善心。必先无自满心。无自是心。凭一点大公至正之心。准定万事万理。又将准定之理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建诸天地。质诸鬼神。有如是之虚心。乃可以行道。有如是之道。乃可以行於天下后世。行道一事。岂可忽诸。

修持有道有法

民国七年戊午三月十八日记

何以谓之修持。修者、修身修道也。身有习染。不协诸礼。道有驳杂。不尽纯良。从而修治之。必使我之身体。与天地同流。与道为一。足以参赞化育。持者择善固执。执德弘道。如颜子之得一善。服膺弗失。尧舜禹之允执厥中。夫如是、斯可谓之修持。然修持之内。有先天之道。有后天之法。无如大道既隐。心法难闻。去圣弥远。真谛愈晦。故一般讲道修持之士。竟将道法二字。混合不分。反致视法为道。日在形体色相。隐怪奇异上摸索。无怪乎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兔角。生既不能祛病延年。没世而姓名不称。还是与庸夫俗子。同听命於六道轮回。试观今之所谓修持者。别父母。抛妻子。避谷绝粒。入山隐穴。其目的所在。非不曰将以成佛作祖。希圣希天。然试问其所修者何道。所持者何事。则茫然不知其涯。如是之流。固不足以语道矣。其在聪明俊秀之士。稍得师授。略知修命之法。验之於身。亦小有影响。遂以为真是大道正宗。无上妙法。及叩其何为道。何为法。何为道法并行。性命双修。口虽应之曰。道不虚谈。机不轻泄。而其心实不能辨明道法之实际。性命之精微。间有得风云缩地之法。日行数千里。或通调息一窃。数日无需饮食。又有於六通之内。各得一通。或远见几千里之事。或常聆大罗天之音。或知人物之前根。或知世事之休咎。为世人所惊叹为神仙者。非真性明觉。实小果法耳。无识者艳称之曰。是真有道者。亦不过道中枝叶之发皇。一点些小之效验。讵足与明心见性。合德合明。希夷微妙之大道。较其万一哉。即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空。真空还无。究属命功之事。了身之法。非尽性之功。诚身之道也。夫诚身之道维何。为父者止於慈。为子者止於孝。为兄者止於友。为弟者止於恭。为夫者止於义。为妇者止於顺。为君者止於仁。为臣者止於忠。与国人交止於信。与天下人交。讲信修睦。每日之内。所作所为。皆可对人言。毫无私曲暖昧之事。纯是光明正大之心。完全人之所以为人之本量。斯乃得道之究竟也。所以既讲修持。必先明澈大道。如不明道。只徒求法。必遭魔障。世固有因知道一点小法。背道而弛。卒至召殃贾祸者。盖有法无道。即不足以载法。往往流於小人无忌惮之中庸。欲长生而反以戕生。欲超升而反归堕落。故自古圣贤仙佛。靡不由道字着手。躬行实践。立功於世。立德於人。穷理尽性。然后至命。故须菩提云。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儒家至诚之道。亦由尽己性、人性、物性、而得。道家之最上一乘。乃无作而无为。佛之本觉妙明。离一切相。及一切法。是故佛云。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如来所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皆是性天之道。苟人有大道在躬。虽身中之三百六十阴阳。法中之一百零八诀。一经指点。则豁然贯通。所以者何。有道自足以统法也。故讲修持者。知法不贵。知道为贵。知法何以不足贵。如昆虫草木。飞禽走兽。亦有知养气之法。得长生之术。寿至千年者。故孔子曰、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吕纯阳曰、修命不修性。寿同天地亦愚夫。皆所以破著法。而不明道之迷妄也。夫惟道为天下之至尊。德为天下之至贵。道德何以至尊至贵。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固生天生地生人物之本原。能至德凝至道。宏其道於天下。则足以位天地。育万物。於长生仙化乎何有。故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然又非谓法可弃而不讲。不过人要先明道。后讲法。所以大学一书。即是道法兼备。开首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之实。即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亲民之实。即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物我同体。广大慈悲。止於至善之实。即是从容中道。从心所欲不逾矩。完全先天之道矣。道备而后言。止、定、静、安、虑、得之法。明法原所以辅道也。不然、既止於至善。下节何又转言知止。知止一诀。就是了命起手之法。儒书虽不言法。明了道则知句句是法。然知法而不知道。不能了性。终归堕落。知道而不知法。又不能了命。难保凡躯。必要知道性命双修。道法并行。方是真正讲大修持者也。

道德学社之责任

民国七年戊午三月二十三日记

昨晚予於讲演时。对於现在气数之恶。略加慨叹。诸门人即深自警惕。齐发誓愿。斋戒礼拜。益加修省。并於常定讲经课程之外。请予特别讲演。以期弥补天地之元气。消散凶氛。诸门人此举。实获我心。盖此为予与诸门人应有之责任。吾道德学社之成立。即为完此责任也。故今先述道德学社之责任。

世递恶浊。人工诡诈。凡徵逐名利之徒。类皆假借道德之美名。结党招摇。以实行作恶。而元午之初。万教齐应。丹铅烹炼之士。飞笔圆光之术。充满巷曲。此则谈玄说妙。彼则当面神仙。各持所是。互相喧呶。而吾学社适成立於此种时期。日以极平极淡。不合时宜之道德学问。宣示於社会。人方视同废物。我乃奉为至宝。似乎不近人情。於是黠者以为愚。强者以为懦。浅者疑其有为。丑者恶其相形。谤毁忌嫉。何在蔑有。乃诸门人自学社成立迄今新旧三年。无寒暑。无风雨。昕夕讲习。有如一日。苟稍怀徵名逐利。或矜奇好异之心者。岂能若是。春间气数险恶之时。诸门人不忍斯民涂炭。发愿斋戒礼拜十日。圆满以后。社长复於静夜。特为祈祷。当时已有以迂腐见诮者。今诸门人又复效行。且期以六旬之久。知迂腐之诮。当有甚焉者。虽然、世上人多君子稀。众人不识。乃其固然。於吾学社。丝毫无所损益也。盖吾学社之学说宗旨。在发挥三教合源。万教归儒之奥义。实行人道。缔造大同。使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成太平极乐世界。大体已表见於出版之各种书籍。而学志及附刊之浅言中。尤为反复详尽。善读者细心体究。自觉吾学社之於天下后来。关系綦重。非徒为一时与吾中国也。今予不及其他。而首言责任。且大别为端数者。欲使诸门人知无旁贷之馀地。且便於自励也。

一、体上天好生之德。救正人心。挽回气数。人类之生。本出一源。分种分国。为自然之条段。万物并育。本不相害。飞潜动植。亦各适其所天。上天爱人爱物之心。至公极溥。固如是也。乃人落后天。迷失本来。放任六欲七情。衍成贪嗔痴爱。以生物为生存於竞争。以种族国土为争夺之范围。因妄为相。结想成形。性灵之锢蔽愈深。即与上天之隔绝愈甚。不仁之气数。遂得乘间以播弄其间。於是倒行逆施。矫揉法治。包藏祸心。破天降之民彝。毁人道为魔行。大欲是求。宁构百年之祸。暴尸万里。难消一念之嗔。穷极奸宄。积丑为荣。凌弱暴寡。纯全盗贼。亦有怀挟小才。步武覆辙。摹仿英雄。颠倒时势。同室谋动干戈。分庭即拟敌国。声势可藉。则夷狄父母。权利不属。则亲友仇雠。引条述例。舞文弄墨。藏头露尾。挑是拨非。勾寻结党。狼狈为奸。杀人吮血。鹰犬四出。伦常道丧。廉耻无存。魑魅尽行。善良绝迹。以致日月晦冥。戾气流行。旱魃为虐。则赤地千里。洪水泛滥。则万姓为鱼。风灾地震。瘟疫贼盗。层见叠出。人心感召气数。气数亦播弄人心。互为推荡。愈衍愈恶。而上天之真阳。则愈隔愈远。哀此下民。其有孑遗。此天心之所痛也。吾学社当体此心。提倡道德。使天下人人皆知人我一体。异地同源。生有自来。死有归宿。竞争优胜。永无结束。富贵威权。皆为孽障。扫除残毒险狠之恶念。启发慈祥恺悌之真忱。则天人相贯。太和成象。在天者、既生成长养。齐一周至。在人者、自无分畛域。不相侵害。忧戚相关。讲信修睦。天下一家。大道昌行。而上天之心愈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玄界旅行社

    玄界旅行社

    找工作失败,通宵狂饮,结果却误入专门服务于修士的玄界旅行社!不过,这位前辈怎么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你怎么会有猫的耳朵呢?等一下,你为什么还会对猫薄荷这么敏感呢?感谢崔莲支援的后援团:337435371
  • 遥不知落花时节

    遥不知落花时节

    一把红伞,一袭白衣,南华之巅,梨花之间,一抹俏丽的背影,笑靥如花。你是我不能爱的深爱,也是我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之人。即便过了千年,这孽缘还是斩不断,而我还是爱你如初。花开,遇你。花落,别你。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 高效努力:找准奋斗的正确方式

    高效努力:找准奋斗的正确方式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却又倍感焦虑的时代。然而,有太多人每天都在重复着低品质的勤奋和无效的努力——虽然活得很累、很艰辛,却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少有关奋斗方法论的知识。所谓奋斗方法论知识,其实就是走向成功的加速器,可以让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本书中,作者分六章全面讲解如何通过高效努力,来化解职场和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常见压力,进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愿这本书,能够让你的努力如虎添翼,让你的奋斗更有意义。
  • 老师本是解惑人

    老师本是解惑人

    廖柏木步履沉重,往校门方向走了几步,探长又追上来,低声说:“廖老师,您刚才说的那个事,我倒是另有个主意。您给塔东分局治安科写的那个材料,还有那个小姐写的东西,为了办案,我都仔细看过。他妈的,那些人,为了……那啥,什么损招子都使,都是同行,我就啥也别说了。依据你们两人交代的情节,我个人认为,不定嫖娼,也完全说得过去。您看这样好不好,您请学校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诉,请求对那个事件重新定性,局里那边,我负责去找局长。您是对侦破重大连环杀人案做出过贡献的人,而且那个处罚定性也确实有可推敲之处,依我看,推翻它,有戏。”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明末巨商

    明末巨商

    ……用于出售新股的两个柜台,位于交易厅的中央,除了原本站在那里的马所长,以及后来现身的刘浪之外,空无一人。现在,那里已经站着马云马千户了。只听得他以急促的口吻说道:“快,立即抛售1千股白马庄集团股票,用这笔资金买入1万股‘刘伶酒业’!”身为股票交易所的VIP大客户,马云当然不用亲自去排队领取分红,他的分红已经提前一天拿到手里了……--节选自本文第151章、投资
  • 高血压防治百问百答

    高血压防治百问百答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流行病学高血压普查和专家推算,我国大约1亿以上人患有高血压。最近在部分地区普查,高血压患病率约占14%;但患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不足40%;而能使用药物治疗者不足20%;已经达到控制高血压目标者不足5%。换而言之,不少高血压病人仍不知道自己已经有高血压、仍未接受有效的治疗。本书通过一系列的高血压防治问答,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的认识高血压。
  • 三国之绝世谋臣

    三国之绝世谋臣

    诸侯并起,各地英才杰出。卧龙之声诸葛亮,羽扇纶巾周公瑾,雏凤之名庞统,毒士之谋贾诩,王佐之才荀彧,鬼才之见郭嘉,鹰视狼顾司马懿,江东才俊陆逊……谋士可上阵领兵,可下阵安邦治国。一计便可血流成河,这是属于谋士的战场。江问因为一封募兵令,加入了只属于这次谋士之间的战场,与孙策,周瑜,吕蒙等人……共谋大业。新书已发《我在武道界有家店》
  • 傻子故事

    傻子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