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100000095

第95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一)(5)

第十八礼拜贞师有教无类

民国元年六月初八日记

问、何以要尊师重道。

答、尊师非尊其人。是尊其道。因他道德清高。学问超群。为天民之先知先觉者。故称之曰先生。先生二字。即师位之体也。既师因道尊。尊师即重道也。道者是我之良知良能。欲保全此良知良能。必先求师指示。故重道尊师。即是尊重我自己。尊师者、良心上之尊崇也。有敬畏心。有爱慕心。又恐我之因循。非严师长常常谆谆教诲。不能克去情欲之私。失却道德。致等於禽兽。若得师之教。切实奉行。一旦贯通。还我本来面。即是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师道岂不大哉。师位岂不尊哉。学大学之道。必要知两重父母。生我养我者父母。教我成我者亦父母。故师徒如父子。受师之教。修齐治平。荣耀一身。光宗耀祖。成仙作圣。馨香万世。皆师之力。若忘师叛道。即是不知道。不知道即是不知有身。甚至杀身亡家。受奇祸奇穷。永堕轮回。尊师重道之关系。岂浅鲜哉。(问谈录)

问、何谓真儒。

答、君子儒也。

问、人有言曰。君子实行大学。学以致其道。大学之道也。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上帝代表也。岂特儒云哉。有谓孔子非儒者。以君子而行儒也。君子行释行道。下学上达也。故君子者。三教合源之子。万教归儒之倚。

答、君子者、大道之行也。一慎独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问、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不但达於人。天地万物。靡不达之。譬如树焉。其根曰仁。其枝干曰勇。其花叶曰智。智之见於干者。曰皮曰文。仁之见於干者。曰枝曰叶。勇之见於根叶者。曰生曰成。故智者活也。仁者死也。勇者直也。无仁故不能生。无生机则仁不动。无生机则干不上直。生机者、智也。故君子用智焉。

答、上帝之为道也。一智而已矣。故君子明明德於天下。代天行道。所以行之者一也。

问、四子六经者。国文之泉源。道德之模式。今部中废之。殆以其古奥深幽。不适於高小学乎。

答、六经者、圣人之性道也。性道在躬行。非以文章华外也。昔以文章取士。读之也固宜。今不重其文。又不行其道。废之也亦宜。子之不解於怀者。存羊爱礼之意耳。有何益哉。

问、何谓圣人之性道。

答、即子所谓道德之模式是也。成己成人之实功。修齐治平之实事。

问、治平之道。今则宜於时矣。

答、有宜之时也。无宜之人也。

问、诸君子非其人乎。以先觉觉后觉。当然之责也。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伦礼二字。即足以治国平天下耶。

答、伦为人道之经。礼乃人道之行。有圣人者出。吾知其必议礼於其上。是明其伦於上。道天下以德也。必齐天下以礼。是使小民亲於其下。有教无类也。

问、由是言之。伦礼二字。不但治国平天下。且使世界大同也。

答、然、礼运一篇。言之详矣。非天子不议礼一句。其亦可悟矣。(刍谈录)

第十九礼拜唯女子与小人

民国元年六月十五日记

问、尊师重道。如此其严乎。

答、师道立。而善人多。若人不得师。万难成好人。

问、仅守一师之教。方算尊师重道耶。

答、凡从师。总在尊他的德行。不拘拘以一人为师。亦不拘拘以多人为师。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即如孔子幼师项橐。后又问礼於老聃。问乐於苌弘。问官於剡子。子贡云、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昔黄帝访道於广成子。成曰汝曾拜师否。帝曰。已拜七十二师。曰何师有道。曰师师有道。曰既知师师有道。即得道矣。师愈多则智识愈高。但又非从师多。而智识即高也。若见异思迁。喜新厌故。纵遇千师万师。终必一无所成。若己不知道。不明道。遇真师而不知受教。非真师反从而师之。虽谨守一师之教。亦不得谓之尊师重道。

问、贵会规条上所列的谨言慎行何谓也。

答、谨言是不失言。但又非教人不言。要知己方对知己言。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是谨言。凡言语之间。其关系非小。有因一言而伤天地之太和。失国失家失身者。有因一言而造福无疆。利己利人利物者。故言不可不慎。是以子张学干禄。孔子云、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盖谨言之人。方能慎行。不谨言。必不能慎行。慎行者、先知终然后始。即是慎行之实功。如诸葛之谨慎。凡事小心翼翼。而今人能言不能行。希图大言欺人。不量力而言。故教人先谨言。谨言之中。必要加慎行。慎者审之又审。思之又思。然后向几而行。不然言之易。为之难。故此条谨言慎行。即是学道人之首要。凡人能成事。不能成事。与可以载道。不可以载道。俱可於言行中定之。(问谈录)

问、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何轻蔑女子耶。

答、女中有君子乎。曰有。有小人乎。曰女中小人。尤甚於男子也。曰既知如此。则近不逊。而远怨者。有其事乎。曰有。曰孔子之言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者。自是女中小人也。何轻蔑之有。女生曰、吾疑释矣。出、客有曰。女子性质近於小人者夥矣。孔子之言。阅人多矣。曰然。

问、曰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如之何。

答、与其不逊也宁怨。

问、如不可远者。将如之何。

答、临之以智。

问、莫如化之以德。

答、德者本也。智者、用也。舜其大智也与。无智则德无所施矣。

问、若可远者宁怨乎。

答、否、有智则怨与不逊俱无矣。

问、然则孔子之立斯言也。教人以智。非示人修德乎。

答、有德者必有智。用智即用德矣。

问、敢问何以谓之德。

答、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问、智仁勇三字。而智字在前。有智斯有仁。有仁斯有勇乎。

答、然。

问、然则智者不惑。而后仁者不忧。勇者乃不惧乎。

答、子其可与言道矣。

问、小人何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

答、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况小人乎。小人以一己之识。辄断君子之行也。

问、小人之所以不逊。而出怨者。不知君子之性道耶。

答、然。

问、何不教之。

答、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问、中人以下。不可语上。即庄子所谓夏虫莫言冰。蟪蛄莫言秋。曲士不可语於道乎。

答、然。下愚之不移者。以根种限也。

问、如此惟临之以智也。

答、一不智於前。百智不足挽其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慎独。固无怨与不逊之事。即有之。三尸亦化为北斗。必释怨为爱慕之心。化不逊为敬仰之行。(刍谈录)

第二十礼拜凡事先责己

民国元年六月廿二日记

问、我有满腹冤情。无人与我解释。今特来听讲。可以解我被人欺压之疑团否。

答、君实来得恰好。今天正要讲凡事责己的规条。可将被人欺压的情形。略说一二。

问、我满腹的冤情。万言难尽。今述其大略。请先生指教。我们弟兄分家。前娘后母。我父二样心。这是伦常中之事。实在难言。惟我相交一朋友。他家富贵。我事事帮他的忙。嗣后我用他一点钱。未还与他。就伤感情。就打官司。起初县知事断我多少还些。因我无钱。他又追案。知事将我拘留。受多少凌辱。正是人善被人欺。据我想来。我对兄弟朋友。毫无有不是。如先生只讲凡事责己。恐怕不合人情罢。

答、天地间之事。非事多也。由人自好多事。故凡事要责己。况理无他人全不是。亦无自己全是。即如父子兄弟不和者。亦非父不是。亦非子不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手足之情不可伤。伤则阋墙衅生。而骨肉之道苦矣。孔子删诗。存常棣一篇。正为后世为弟兄者戒。凡亲莫过骨肉。其中有不和睦者。或不明大义。彼此相欺。或因小故而失感情。或有私心想占便宜。於是日积月累而成仇。皆由不知责己。倘能以我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之心。反躬自责。顺其事而为之。即是顺天命而行。自能安然无事。例如舜之父顽、母、弟傲。纯是逆境。而他事事归罪於己。克谐以孝。卒致瞽叟底豫。倘非舜能自责。又焉得如此。君因分家产不平。致伤父子弟兄之感情。君说家人欺压尔。家人亦说尔欺压他。从此遂无天伦之乐。不知古来多少英雄豪杰。有未受父母一点田园。赤手成家。留名后世者。亦有得父母之家财万贯。转瞬一贫如洗者。故谚云、好儿不受遗田地。好女不穿嫁时衣。虽是俗言。其中甚有至理。况人各有福命。能载福者。终能载福。不能载福者。纵用机谋所得。亦必旋得旋失。由是观之。父母之钱财。弟兄所得多寡有何紧要。且阴骘文有云。家富提携亲戚。岁饥拯济邻朋。何况弟兄乎。须知因前生有缘。今生才能结为手足。故谚云、人生只有一世的弟兄。君如能凡事责己。则弟兄必能和好如初。至於朋友有无固应相通。而财帛必要分明。凡事准乎义则得也。君所交之友。依尔说来。你与他有无相济。又与他患难相扶。这就是良友。何至於犯冲突、伤感情。并且闹官司。吾听来虽他不是。其中恐怕尔亦有不是之处。不然借钱之时。尔就用了手段。或尔帮他忙之时。尔就用了机心。又不然尔借钱之时手续不清。交接不明。以后无钱还他之时。又不能委曲求全。才有银钱官司。久打不休。当官断尔多少还些。已足了此事。尔当时无钱。也应讲几句人情话。况实是欠他的钱。若能设法还他。也免拖来生债。总之君能自责。万事可了。谁能欺压。否则不知自责。实自欺也。(问谈录)

问、人有恒言。大同者。车同轨也。书同文也。行同伦也。三者有三世之义焉。车同轨、为大同世之据乱世。书同文、为大同世之升平世。行同伦、为大同世之太平世。各含广狭二义。故曰车同轨。为舟车所至。又为乘殷之辂。制度之目也。书同文、为文以载道。文以行道。考文之事也。行同伦、为达道之五伦。为洪范九畴之彝伦。议礼之事也。狭义、五伦及舟车载道等。为天道。自然发现於世界。广义、彝伦及乘殷辂行道等。为人道。须待其人而后行。信乎。

答、三者、君子之所以王天下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故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明明德於天下也。(刍谈录)

第二十一礼拜国法与天律

民国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记

问、规条上将心比心。何谓也。

答、将心比心。即是执两用中之功夫。知己知彼的法门。譬如人是一天秤。两手如盘。使各持一物。轻重不等。心岂有不知。比量之理。必至两手均平。而后心安。心安者。如权得中也。又如对人。凡事若不得其平。利己者。必有损於人。利人者。必有害於我。非人己相安之道也。故言行之际。心口如一。即是知己知彼的起点。又将我一人看作两人。彼是我。我是彼。而心当中者。即是知己知彼。佛家之慈悲。儒家之忠恕。此之谓也。人能有此心。即是人心死。道心生。纯是天良作事。现出本来面目。扩而充之。即天下为公之心也。

问、谨守法规何也。答、法规有国法天律之区别。国法或有可逃。犯天律则万无可逭。盖国法不过仅能诛身。天律则能诛及其心。诛身不过身死。诛心则心死。灵魂种子。永堕三涂苦道。万劫难复矣。故君子怀刑。所以谨守国法。保身体自由之乐。其畏天命。所以谨天律。保良心。自由之乐。果能存心行事。谨守天律。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则国法虽严。断不能加诸无罪之人。是谨天律。又即所以守国法也。(问谈录)

问、至诚何以如神。

答、至诚可以受天之命也。受命者。代天宣化。是谓天口。圣也。非神也。其言行皆成事实。有似神也。故曰如神。(刍谈录)

第二十二礼拜尊神即尊己

民国元年七月初六日记

问、敬礼神明何也。

答、敬礼神明一条。在圣道发源上。俱已解明。而敬礼二字。非仅尊重神明。即是尊重自己之良心。此神字。非指泥塑木雕之神。指的是无声无臭。无为无所不为之真上帝。即是己身之灵魂真种子。敬礼之义。如儒家之存心养性。佛家之明心见性。道家之修真炼性。保全性灵。不生不灭。是谓敬礼神明的上乘法。若每日祷告虚空的明神。假十目十手。常自警惕。或七日来复礼拜。期於改过迁善。解厄消愆。是谓敬礼神明之中乘法。他如设寺观。拜偶像。一则以之为模范。二则崇报古人功德。三则望形生畏。使人不敢为恶。是谓敬礼神明之下乘法。世之烧香拜佛。专为邀福计者。实大背敬礼神明之本义也。

问、何谓爱人如己。济人利物。

答、爱人如己。即大学亲民之功夫。原人皆由上帝所生。均属一本而来。人我一体。故爱人即是爱己。爱己必须爱人。此条圣道发源中。业已说明。要之人仅知爱己。不知爱人。必是己之私心未化。故颜子问仁。孔子告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盖人能爱人。即是仁人之心。亦即天地之心。人即是己。己即是人。济人利物者。即是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意。如成人之美。助人之善。救人之急。悉属济人的行为。利物者。即是体天地好生之德。盖凡物不论大小。皆是天地所生。以天地之心为心。焉得不爱。如佛家之戒杀。孔子之不纲。不射宿。孟子所谓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池。皆出於利物之仁心。而中庸所谓参赞化育。发育万物。则利物之极致矣。(问谈录)

问、当今之世。尚平权。重自由。风靡一世。君不君矣。民皆主矣。新者、日流而忘返。旧者、日庸而詈新。审判不公平。议论皆党羽。国际视强权。民间无清议。男装女。女装男。女在外而无归。男若女而无分。真所谓阴阳颠倒。乾坤昏乱。君子为中流砥柱。将何策以转移。

答、此伦礼会之所以设也乎。

问、区区一会。何足扭转乾坤。

答、素位而行。吾愿学君子也。

同类推荐
  •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如禅师语录

    万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恃君览

    恃君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帝阴符经心法

    黄帝阴符经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证道歌注

    证道歌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公子无双是佳人

    公子无双是佳人

    夜刹天生异象,却被父母算计亲手送上解剖台。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自爆,以为就此了却一生,不想竟在异世重生,从此开启一个属于她的传奇征程……
  •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血浴狂飙

    血浴狂飙

    这是由一群起于草莽而纵横捭阖的人留传下来的令人开卷唏嘘掩卷深思的真实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包含着山规盟约、侠义豪情、绿林暗语、英雄相惜、江湖规则……在他们的故事里,充斥着涕泪交流、血肉横飞、明争暗斗、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在他们的故事里,交织着爱与恨、恩与怨、血与火、情与仇、沉与浮、生与死……他们,就是豫西蹚将!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
  •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近代上海社团发展及其社会管理意义研究

    本书对近代上海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及民间组织发育成长的动因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对近代上海社团组织的社会管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近代上海的发展历史作一个新视角的观察,从而更加立体地理解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历史进程,给今天上海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历史镜鉴,也为当前推进都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历史经验的鉴思。
  • 坑塘里的树林

    坑塘里的树林

    正月十六早晨,我们又见到了柴小水。在柴窑村,大家有一天见不到柴小水,都会觉得缺少点什么。要说柴小水本人,并无特别之处。在豫东平原,你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庄稼汉,身材瘦弱,面皮黝黑,一双眼睛像是刚刚睡醒,却又温和、明亮,让人感到亲切。但不知为何,只要提起柴小水,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柴小水出现在村口时,肩上一定扛着一把铁锨。柴小水所到之处,只要路面不平,他便会用手中的铁锨,从附近挖来泥土,垫在低洼的地方,然后把新垫的泥土踩实、踏平。柴小水是个闲不住的人,你可以说柴小水是全村人的劳动力,即便是一个三岁小孩,都可以随时使唤他。
  • 惊世控灵者:霸宠小神女

    惊世控灵者:霸宠小神女

    第一次见他,她只有六岁,金光笼罩下的他神圣不可侵犯,居高临下地看着她“你便是灵帝之女,天末寒?”她仰起头也学着他的口气,“你便是六界的老大,沐赜生?”他身为苍族王者继承人,公然回绝父王的指婚,“除了天末寒,我苍原珞此生不会再娶任何人!”千年轮回,她将他们全部忘记,却又多了一个邪萌霸道的妖孽男人。第一次与女人同沐一池,他惊讶地点着她的某处“呀,这里还有两点污渍没洗干净……”从此无论面对他怎样的怪癖要求,她统统无法拒绝。“本君就想叫寒儿为小月,有谁不服?”从此她是他一个人的小月。“小月,本君困的时候,习惯有人做枕头。”于是她乖乖做了枕头。“本君也要摸摸小月的手,搂搂小月的腰。”于是她……
  • 凤霸天下:拒做帝王宠

    凤霸天下:拒做帝王宠

    他是名动天下权势滔天的大将军王,她是一心想要逍遥江湖的淡定小女子……他对她绽开了冰封的心,邀她一世宠,却原来不过是权谋之策。她可以爱上他,也可以忘记他,世上好男千千万,何必单单恋上他。公主曰:吾去也,王爷不见!……他绝色乌瞳映出的是她笑颜如花……对着另一个男人!他允许了么?他年,她剑指中原,他兵临城下。那是怎样一曲袖手天下!
  • THE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THE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袭,本妃就是这么拽

    逆袭,本妃就是这么拽

    21世纪女医学生变身莫家嫡二小姐,为原主斗嫡姐、惩恶奴不亦乐乎!谁知重生的三皇子还是对恶毒嫡姐一往情深。丫嘀!这是虾米剧情!她演得要哭了好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