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益都当遣精锐将军于黄河扼冲要断其援兵使
彼外不得进内无所望我军势重力专可以必克若
未下益都即宜进取济宁济南二城既下益都山东
势穷力竭如囊中之物可不攻而自下矣然兵难遥
度随机应变尢在将军时金火二星会于丑分望后
火逐金齐鲁之分占曰宜大展兵威故有是谕徐达
先命平章韩政略榆行梁城诸镇寨继又令政分兵
扼黄河以断山东援兵政遣千户赵实率兵略滕州
元守将杨琼遁去遂克其城徐达师至临城守将丁
玉明遁及至益都玉明复来降达因遣玉明入城谕
平章老保等不下达谓诸将曰老保所恃者河上援
兵耳吾已分兵扼黄河断其右臂彼尚不知为釜鱼
之计即督兵填坝攻其城拔之执老保等平章普颜
不花不屈死遂徇下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县及潍
胶博兴等州获将士一万五百余人马骡一千六百
余匹粮一十八万九千余石令指挥叶国珍守之老
保送建康壬寅胡廷瑞度杉关略光泽县下之十二
月丁未大都督同知汪兴祖率师至东平元平章马
德弃城遁兴祖遣指挥常守道千户许秉进至东阿
元参政陈璧以所部五万余人降秉复以舟师趋安
山镇元右丞杜天佑左丞蒋兴以众降孔希学者孔
子五十六世孙也闻大军至率曲阜县尹孔希举邹
县簿孟思谅等迎见兴祖于军门兴祖礼之于是兖
州以东州县皆降以希学袭封衍圣公己酉大将军
徐达至济南元平章忽林台詹同脱因帖木儿闻之
先驱人民引军遁去平章达朵儿只进巴等以城降
收其将士二千八百五十五人马四百二十九匹命
指挥陈胜守之帝遣人谕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
春曰闻将军已下齐鲁诸郡中外皆庆予独谓胜而
能戒者可以常胜安而能警者可以常安戒者虽胜
若死战警者虽安若履危夫屡胜之兵易骄久劳之
师易溃能虑于败乃可以无败能慎于成乃可以有
成必须固防谨密常若临敌勿生懈怠为人所乘慎
之慎之胡廷瑞克邵武蒙古守将李宗茂以城降庚
戌汪兴祖克济宁蒙古守将陈秉直弃城遁癸丑中
书省左相国李善长等劝上即帝位上未之许善长
等力请曰陛下起濠梁不阶尺土遂成大业四方群
雄囗削殆尽远近之人莫不归心诚见天命所在愿
早正位号以慰臣民之望帝曰我思功未覆于天下
德未孚于人心一统之势未成四方之涂尚梗若遽
称大号未惬舆情自古帝王之有天下知天命之已
归察人心之无外犹且谦让未遑以俟有德常笑陈
友谅初得一隅妄自称尊志骄气盈卒致亡灭贻讥
于后吾岂得更自蹈之若天命在我固自有时无庸
汲汲也至是复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曰开基创业
既宏盛世之舆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苍生
咸仰红日方升盖闻以道化民者谓之皇以德教民
者谓之帝惟首出于庶物用光建于鸿名由是继百
王而立国家定四海而总纲纪事闻在昔运际当今
钦惟陛下智勇自天聪明冠世扫除六合之风尘拯
救兆民于水火拥楼船而西上孺子奉玺而出迎命
将帅以东征伪主束身而受缚由是天下归赴若江
海之朝宗邦域肇隆如金汤之巩固既膺在躬之历
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上以答于天心下以符于民望
俯从众请早定尊称臣善长等爰顺群情躬自劝进
对明廷而虎拜翊圣主之龙飞发政施仁参赞两间
之化育制礼作乐开拓万世之太平谨奉表劝进以
闻帝曰始吾即王位亦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
劝即帝位吾恐德薄不足以当之群臣皆顿首请曰
天生圣人以为民主殿下之即王位天命已有归矣
今又三四年若不正大位何以慰天下臣民之望昔
汉高帝既诛项籍群下劝进亦不违其请今殿下除
暴乱救生民功塞宇宙德协天人天命所在诚不可
违臣等敢以死请帝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
下谦让之德着于四方感于生民愿为天下计早徇
群臣之请帝曰中原未平军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
然后议此而卿等屡请不已此大事当斟酌礼仪而
行不可草草丁巳胡廷瑞克建阳蒙古守将曹复畴
出降戊午敕征南将军汤和副将军廖永忠帅舟师
自海道取福州帝御戟门与大都督府臣谕各处用
兵曰胡廷瑞已得邵武今命汤和又从海上取福州
其势必得既得福建当留兵守要害俾由海道取广
东杨璟兵取广西既克就以其兵西取蜀中原赤地
千里人民艰食军马所经粮饷最急当令往徐邳运
粮兵精粮足所向必克卿等以为何如皆曰善己未
广信卫指挥沐英破分水关略崇安县克之辛酉中
书省左相国李善长率礼官进即位礼仪甲子大将
军徐达遣参政傅友德取莱阳庚午汤和克福州初
陈友定环福州城外皆筑垒为备每五十步更筑一
台严兵守之闻我师入杉关乃留同佥赖正孙副枢
谢英辅院判邓益以众二万守福州友定自率精锐
守延平以拒时汤和等舟楫自明州乘东北风径抵
福州之五虎门驻师南台河口遣人入城招谕为元
平章曲出所杀我师登岸将围城曲出领众出南门
拒战指挥谢得成等击败之众溃入城拒守是夜参
政袁仁密遣人纳款黎明我师于台蚁附登城遂开
南门和拥兵入邓益拒战于水部门击杀之正孙英
辅自西门走延平曲出搭海木儿杭者不花左丞邓
住中丞铁木烈思等皆怀印绶挈妻子遁去参政尹
克仁赴水死时佥枢柏铁木儿居候官闻大军攻城
急遂自刭汤和入省署抚辑军民获马六百三十九
匹海舟一百五十艘粮一十九万九千五百余石金
一千四百五两银二万四千余两胡椒六千三百余
斤和遣袁仁暨员外余善招谕兴化漳泉诸路其福
宁等州县之未附者分兵徇略之戊申洪武元年春
二月乙亥高皇帝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
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追尊四代祖考皇高祖考
尊号曰元皇帝庙号德祖妣曰元皇后皇曾祖考尊
号曰恒皇帝庙号懿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号曰
佑皇帝庙号熙祖妣曰佑皇后皇考尊号曰淳皇帝
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
子标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按明会典高皇帝登极仪洪武元年圜丘告祭礼成
校尉设金椅于郊坛前之东南向设冕服案于金椅
前候望瘗毕丞相诸大臣率百官于望瘗位跪奏曰
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群臣扶拥至金椅上坐百官
先排班执事官举冕服案宝案至前丞相诸大臣奉
衮冕跪进置于案上丞相等就取衮冕加于圣躬丞
相等入班通赞唱排班班齐鞠躬乐作拜兴拜兴拜
兴拜兴平身乐止百官拜兴如之通赞唱班首诣前
引礼引丞相至上位前通赞唱跪搢笏丞相跪搢笏
承传唱众官皆跪百官跪捧宝官开盝取玉宝跪授
丞相丞相捧宝上言皇帝进登大位臣等谨上御宝
尚宝卿受宝收入盝内通赞唱就位拜兴平身百官
拜兴如之通赞唱复位引礼官引丞相自西降复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
膝三叩头山呼山呼再山呼跪右膝出笏赞俯伏兴
平身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皇帝解严通赞
唱卷班百官退礼毕具卤簿导从诣太庙奉上册宝
追尊四代考妣仍告祀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天殿百
官上表称贺前期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中内道之
西北设丞相以下百官拜位于内道上下之东西每
等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官宣表官展表官位于表案
之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位于表案之南东西相向
宿卫镇抚二人位于东西陛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
位于宿卫镇抚之南稍后知班二人位于文武官拜
位之北东西相向通赞赞礼二人位于知班之北通
赞在西赞礼在东引文武班四人位于文武官拜位
之北稍后皆东西相向引殿前班二人位于引武班
之南举表案二人位于引武班之北举殿上表案二
人位于西阶之下东向其丹陛上设殿前班指挥司
官三员侍立位于陛上之西东向宣徽院官三员侍
立位于陛下之东西向仪鸾司官位于殿中门之左
右护卫千户八人位于殿东西之左右俱东西相向
鸣鞭四人列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位于殿
门之左右天武将军四人位于升上之四隅皆东西
相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案于
宝案之南文官侍从班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
尚宝卿位于殿上之东西向武官侍从班悬刀指挥
位于殿上之西东向受表官位于文官侍从班之南
西向内赞二人位于受表官之南卷帘将军二人位
于帘前俱东西相向是日清晨拱卫司陈设卤簿列
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
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
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
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
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元武等
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
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
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革辂右象
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黄盖华盖曲
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
信旛传教旛告止旛绛引旛戟氅戈氅仪锽氅等各
三行丹陛左右陈幢节响节金节烛笼青龙白虎幢
班剑吾杖立爪卧爪仪刀铠杖戟骨朵朱雀元武幢
等各三行殿门左右设圆盖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
水罐团黄扇红扇皆校尉擎执侍仪舍人二人举表
案入就殿上鼓初严百官具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
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及宿卫
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
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文武官以次入各就位
皇帝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将军卷帘尚
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
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知班唱班齐
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捧表以下官
由殿西门入内赞唱进表捧表官捧表跪进于案前
受表官搢笏跪于案东受表置于案出笏兴退立于
殿内之西东向内赞唱宣表宣表官至案前搢笏取
表跪宣于殿内之西展表官搢笏同跪展宣讫展表
官出笏一人以表复置于案俱退立于位宣表官俯
伏兴同捧表以下官出殿西门降自西阶复位赞礼
唱鞠躬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跪唱
山呼各拱手加额呼万岁者三乐工军校齐声击鼓
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贺毕遂遣官册皇后
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