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6500000006

第6章 艺文

为建平王庆改号启     梁江淹

窃以皇衢永谧则玉历惟祯国庆方夷则绳泽式茂

故五凤协年甘露应号况今道润衍溢颂祉再繁嘉

生蠲庆风云瑞节既觏昭晨方铸昌化延守一隅无

以自届不胜荒情

复魏收书        隋李德林

德林为中书舍人武平初以疾请罢归魏收与阳

休之论齐书起元事敕集百官会议收与德林书

德林因复书云

即位之元春秋常义谨按鲁君息姑不称即位亦有

元年非独即位得称元年也议云受终之元尚书之

古典谨按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致政成王论者或以舜禹受终是为天子然则周公

以臣礼而死此亦称元非独受终为帝也蒙示议文

扶病省览荒情迷识蹔得发蒙当世君子必无横议

惟应阁笔赞成而已辄谓前二条有益于议仰见议

中不录谨以写呈

摄之与相其义一也故周公摄政孔子曰周公相成

王魏武相汉曹植曰如虞翼唐或云高祖身未居摄

灼然非理摄者专赏罚之名古今事殊不可以体为

断陆机见舜肆类上帝班瑞群后便云舜有天下须

格于文祖也欲使晋之三主异于舜摄窃以为舜若

尧死狱讼不归便是夏朝之益何得不须格于文祖

也若使用王者之礼便曰即真则周公负扆朝诸侯

霍光行周公之事皆真帝乎斯不然矣必知高祖与

舜摄不殊不得从士衡之谬或以为书元年者当时

实录非追书也大齐之兴实由武帝谦匿受命岂直

史也比观论者闻追举受命之元多有河汉但言追

数受命之岁情或安之似所怖者元字耳事类朝三

是许其一年不许其元年也案易黄裳元吉郑元注

云如舜试天子周公摄政是以试摄不殊大传虽无

元字一之与元无异义矣春秋不言一年一月者欲

使人君体元以居正盖史之婉辞非一与元别也汉

献帝死刘备自尊崇陈寿蜀人以魏为汉贼宁肯蜀

主未立已云魏武受命乎士衡自尊本国诚如高议

欲使三方鼎峙同为霸名习氏汉晋春秋意在是也

正司马炎兼并许其帝号魏之君臣吴人并以为戮

贼亦宁肯当涂之世云晋有受命之征史者编年也

故鲁号纪年墨子又云吾见百国春秋史又有无事

而书年者是重年验也若欲高祖事事谦冲即须号

令皆推魏氏便是编魏年纪魏事此即魏末功臣之

传岂复皇朝帝纪者也陆机称纪元立断或以正始

或以嘉平束囗议云赤雀白鱼之事恐晋朝之议是

并论受命之元非止受终之断也公议云陆机不论

元者是所未喻愿更思之陆机以刊木着于虞书龛

黎见于商典以蔽晋朝正始嘉平之议斯又谬矣惟

可二代相涉两史并书必不得以后朝创业之迹断

入前史若然则世宗高祖皆天保以前惟入魏氏列

传不作齐朝帝纪可乎此既不可彼复何证

汉纪后论         五代史

呜呼人君即位称元年常事尔古不以为重也孔子

未修春秋其前固已如此虽暴君昏主妄庸之史其

记事先后远近莫不以岁月一二数之乃理之自然

也其谓一为元亦未尝有法盖古人之语尔及后世

曲学之士始谓孔子书元年为春秋大法遂以改元

为重事自汉以后又名年以建元而正伪纷杂称号

遂多不胜其纪也五代乱世也其事无法而不合于

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至其年号乖错以惑后世则

不可以不明初梁太祖以干化二年遇弒明年末帝

已诛友珪黜其凤历之号复称干化三年尚为有说

至汉高祖建国黜晋出帝开运四年复称天福十二

年者何哉盖以其爱憎之私尔方出帝时汉高祖居

太原当愤愤下视晋而晋亦阳优礼之幸而未见其

隙及契丹灭晋汉未尝有赴难之意出帝已北迁方

阳以兵声言追之至土门而还及其即位改元而黜

开运之号则其用心可知矣盖其于出帝无复君臣

之义而幸祸以为利者其素志也可胜叹哉夫所谓

有诸中必形于外者其见于是乎

徐州贺改元表       宋苏轼

祗勤国本已获顺成之年奉若天休更新统始之序

庆均华夏欢洽神人

窃以为政急于爱民改元

所以表信非有年无以致家给人足非盛德无以贻

时和岁丰鸿惟徽称独冠前代恭惟皇帝陛下和布

治法底修事功辟土而任三农顺时而佐五谷天用

眷佑秋常大登蜡通八方之神民足四之养乃顺

休命着为始年臣等均被至恩具膺优禄祗奉诏诰

更形颂言非特降康已类商王之福行观嗣岁复兴

周室之隆

改元贺皇帝表       文天祥

春王会于三朝庆开景运皇天佑于一德治纪初元

正朔肇新乾坤有造恭惟皇帝陛下春秋正始历数

在躬仰则定陵开三传之丕祚近稽哲祖基七叶之

昌期颁凤历以改弦衍鸿图而卜鼎臣亲逢更化适

缀承流扬伟绩铺闳休恪共侯度抚太平应昌历谨

授人时

史论          明何乔新

顺帝以世祖在位长久欲祖述之诏改元统三年

仍为至元元年

建号纪年自秦以前未有也年号虽古所未有然在

后世则不可废焉盖古者民俗淳官政简案牍无检

覆之繁虽无年号可也至于后世奸伪日滋官政日

繁文书盈于几阁非有年号以别之则岁月瞀乱黠

吏为奸将不胜其弊矣顺帝欲祖述世祖仍以至元

纪年亦可谓有志矣然年号袭旧则文案所纪者不

知为前至元乎为后至元乎检覆之际奸伪百出其

害可胜言哉且顺帝果欲追绍祖烈亦惟法其所行

而已何必区区袭其年号乎世祖在位其用度也约

其赏罚也明其赋敛有制其畋游有时择才以任官

原情以断狱儒者虽不究其用然许衡王盘之徒咸

见尊礼南人虽不以为相然程巨夫叶李之属皆在

要位此其所以致至元之盛也若顺帝则不然奇后

专宠于内而用度日侈矣伯颜擅政于外而赏罚日

紊矣赋敛无艺而竭其衣食之业畋游无度而妨其

耕获之时用舍失宜而在位者多憸庸刑罚不当而

伏锧者多囗滥曷尝有一事克绳祖武哉呜呼袭其

号而不践其实徒启弊端而已谓之善法祖可乎

复建文年号疏       杨天民

题为累朝阙典究竟难湮垦乞圣明及时修举以成

祖德以光正史事臣惟神器相承天下之大事也名

号显扬直与天壤共敝其迹恶可泯也国史纂修一

代之大典也纪载昭垂将通古今为信其实恶可枉

也以大典识大事以必不可泯之迹笔必不可枉之

书故从古以来即余分闰位亦不得以窃据废编年

之体况属在正统者能令湮没乎即触忌冒嫌犹不

得以私情夺春秋之法况本无嫌忌者可强为委曲

乎臣尝反复于斯不能不扼腕于建文革除之既误

又不能不滋惑于累朝因循之无谓也夫革除之辩

不自臣言始臣查嘉靖十四年该吏科给事中杨僎

尝以表扬革除死事诸臣请矣此其意盖隐然为建

文地也比时礼官夏言因仓卒召对未暇深思既谓

诸臣不宜褒录及明日上议又以文皇帝百世不迁

之宗为词卒使谠议不行阙典如故抵今笔橐之臣

未尝不切齿于夏言之失对也迨我皇上万历十六

年该国子监司业王祖嫡复以建文不宜革除与景

泰不宜附录并形奏辩而礼部尚书沈鲤亦悉心议

覆至拟为圣德圣政第一事中外喁喁以为事在必

举不谓附录改正虽蒙俞旨而革除年号依然报罢

此何谓哉夫建文为太祖嫡孙固皇上一囗骨肉之

亲也若听其泯灭如宗谊何臣仰窥圣衷必灼知情

理之不容恝祖孙两朝名分各殊就中皆有嫌微当

辨若令孙蒙祖号则几无别矣臣仰窥圣衷必灼知

统系之不宜混识大识小贵在不遗今革除几二百

年其事已不无散逸失今再不搜辑将散逸愈多可

令熙朝无完史耶臣仰窥圣衷必灼知典谟之不当

缺朝有史野亦有史固并存于世者此时纵无改于

革除之旧而亿万世之后能保其不从野史中搜遗

事乎臣仰窥圣衷必灼知后世之不可欺有一于是

则革除之复宜不俟终日可矣乃因仍至今若有所

顾忌而不肯遽许得非终惑于百世不迁之说恐存

一建文即于成祖相妨因于圣孝未惬耶是大不然

盖靖难之举顺天应人其师不嫌于无名永乐之勋

革命鼎新其功不殊于再造无论更号成祖自有中

兴创始之义固不以建文之位号有无为增损即初

号太宗亦最似汉之文帝虽前有孝惠其徽称固少

不相碍也臣不解夏言不世不迁之说抑何所主持

而令至今成不决之疑乎昔孔子论武周达孝归之

善继善述夫所谓善者正谓以心相体以事相成不

拘拘往迹云耳臣考成祖登极之后犹称建文为少

帝且其葬也用天子礼曷尝忍于明议革除哉说者

谓宣力之臣欲假此形迹以张功伐故赞成至此良

为不诬以此臣知革除之复固不徒为建文崇荣名

正所以善体成祖之心也史以传信不信则疑疑则

讹此必然之势也以成祖汤武之心有何不可令人

知者而乃以革除讳之欲后世弗疑弗讹得乎甚必

有举一律百井全史而疑其为謏闻之具者将使好

事不经之谈得以任口雌黄而反致圣祖心事不白

于后世非计之得者以此臣知革除之复固不徒为

建文存实录正所以善成成祖之志也臣不暇远引

即我朝英宗皇帝不尝削景皇帝位号乎及宪宗皇

帝嗣位则旋为议复质诸人心垂之青史不闻有累

于英宗亦不闻少亏于宪宗之孝今何独于建文之

事而疑其于成祖相妨于圣孝未惬哉不但此也往

年革除报罢犹曰正史未修时姑有待迩皇上允儒

臣之请业已开局授餐纂编逾岁矣若及是时慨然

命复则修废举坠而天下万世皆谓阙典顿兴自皇

上始如姑舍之则承乖袭舛而天下万世皆谓阙典

终废亦自皇上始所关圣德圣政诚非渺小而臣愚

待罪该科亦与有责焉故不惮缓颊而仰渎宸严若

此伏乞敕下该部再加复议如果臣言不谬愿亟赐

允行则上可以襄祖德下可以宣信史而继述大孝

不在武周而在皇上矣臣不胜激切祈望之至

题覆改正建文年号疏    袁一骥

题为累朝阙典究竟难湮垦乞圣明及时修举以成

祖德以光正史事仪制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内府

抄出礼科给事中杨天民题前事奉圣旨礼部知道

钦此钦遵抄出到部送司案呈看得有一代之君则

有一代君临之位号作史者纪其行事之迹以昭当

年之实录故事欲其核也名欲其真也凡以彰往垂

后昭示乎百千万囗也自春秋有编年之义明岁时

而严统系而史家相仍卒莫之易虽兴亡隆替代有

转移而因革予夺不得以好恶增损其间者恭惟我

太祖开基列圣绍统徽烈鸿彪炳史册不可胜纪

乃建文年号之革除中外人心终有疑而未安者前

此编摩未有定期修复尚疑有待方今开局纂编大

辑国史以传信万世则乘讹而袭舛也其自今日修

废而举坠也亦自今日该科惩前后特为陈请不

惟典礼有关而于国是良有裨者臣等备员史局盖

亦常有慨于当日之事矣先是太祖高皇帝在位懿

文太子薨逝至洪武三十一年太孙嗣位改元建文

御宇凡有四载暨成祖文皇帝以靖难登极遂削去

其年号而高庙实录于是有三十五年之称夫既已

南面临朝薄海内外奉有正朔矣一旦削革除之无

乃非所以示信于天下乎论者以为一时宣力归命

诸臣或有矜功伐或有生嫌忌遂多曲为之讳实非

我成祖文皇帝奉天靖难之本心而要之臣等之在

今日亦未敢深论也惟是前代更朝易位非一见矣

未有并其年号革除之者革除年号自本朝始岂谓

我成祖再造之绩以革除显我皇上继述之大孝亦

必以革除而后可阐扬先志乎臣等窃以为不然也

自古闻有革命矣不闻革年者故余分闰位犹得相

仍稽古者有所考焉当建文继绪孰不知吾君之有

孙而纪年颁朔海内鲜不奉行时缘辅佐非人以致

发难启衅旋知天命有归即逊位出亡似与违天而

昧时者有间乃遽令泯泯无闻似于理有未顺夫谓

革除云者不过欲使后人之不复知有建文耳今历

年二百历世十叶朝野靡不知有建文君也即今日

之见闻已不可涂而况于后世窃意天下万世自有

耳目稗官野史各有纪载而欲以建文之历数作洪

武之编年于势亦有不能且天下者太祖之天下我

皇上之天下也以太祖而视后则成祖建文等子孙

耳以我皇上而视前则太祖成祖均祖宗也太祖之

天下挈而授之建文所以昭立嫡之大义旋而归之

于成祖益彰拨乱之弘功太祖亦何择于若子若孙

哉即今以不革除恐非成祖继体之心独不念必革

除或非太祖贻谋之意乎祖宗一脉血气原自周流

而因此废彼宗谊之谓何此于情亦容有未惬者况

乎师曰靖难兵非无名有顺天应人之机无更朝易

肆之举成祖之嗣服也以戡乱建文之出亡也以逊

国其名正其言顺何嫌何疑无可避讳盖事迹异而

道同者正无假掩饰以起后世纷纷之疑此盖揆之

于事亦似有不必尔者夫于理于势于事于情皆可

无革除而革除之年号沿袭未复则以因循苟且之

意多而触忌冒嫌之心重耳然臣等复因是考之我

太祖之定天下也他务未遑而首命儒臣纂修元史

且追谥元主以顺帝称之我成祖即位之初犹称建

文为少帝而一时在位诸臣尚有不念旧恶之旨至

于我皇上登极下诏内开革除被罪诸臣令各地方

有司祀于其乡其坟墓苗裔倘有存者仍厚加恤录

而万历十六年允本部题覆国子监司业王祖嫡之

奏特复景皇帝实录候纂修改正仰见我二祖正大

光明之业等于天地而我皇上渊弘允塞之心同符

二祖也夫元史可修奈何失其实于当代胜国之主

可谥奈何削其号于本朝景泰之位号可改奈何靳

其名于建文一时死事之臣尚可褒恤奈何遗弃其

君而令湮没于百世之后由斯以论恐非太祖之心

非我皇上之心即成祖之心亦有不自安者矣方今

圣明在上善继善述表扬祖功宗德以彰大孝臣等

亦不敢妄生意见别议更张而建文位号在当年原

无降削之文及此纂修之时特命秉司局者于高庙

实录之中摘洪武三十二年以逮三十五年遗事复

称建文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以存其年号仍修辑为

本纪示不泯灭则成祖靖难之烈固奕世有光而建

文在位之绩亦千秋可信慰幽魂于九原昭大义于

天下其裨益国体而增光圣德非渺小者伏候圣明

裁定

论泰昌天启改元揭      张泼

嗟乎改元之事至今日而始议之晚矣先帝八月登

极以明年为泰昌不忘皇祖也今上九月登极以明

年为天启不几忘先帝乎以职见谓当于即位之始

会议妥贴颁诏天下曰皇考年号既颁朕不忍以即

位遽易其仍以明年为泰昌元年再逾年始改元天

启在先帝不忍忘皇祖在今上亦不忍忘先帝事死

如生其志一其事同斯不亦父子止孝先后一辙毫

无可议哉乃天启元年之诏已颁而泰昌改元之议

方定明年天启已难返汗今年万历遂无泰昌讴吟

思慕寄之何所古来颂唐太宗者必曰贞观颂宋仁

宗者必曰庆历盖政绩零星难记故喜谈乐道率以

年号尽之先帝即位仅一月榷税尽罢帑金大发大

僚既充耳目亦备即贞观庆历不多让焉若纪事而

不编年世远言湮恐失口传得无以中主视之然无

如天启之不可复更何也不得已而以今年八月为

泰昌以明年正月为天启毕竟于先帝不遽改元之

意未甚符合然亦于不妥中求其近似者从之若欲

并泰昌之号而不存第曰未及改元而崩于义似忍

恐臣子爱君不敢为今上作此过举也古未有逾年

而不改元者然亦未有逾月而丧两君者变出不常

礼当意起先帝情之所处即天下人情之所安处也

然言此于今日亦自是赘谭奉旨会议于心不安不

敢雷同故抄出于天下人共商之谨揭

请复泰昌年号疏      李若珪

为殿下之正位在即先帝之年号当讲事殿下明日

登极登极之日即定年号之日前先帝登极诏以明

年为泰昌元年预先朝臣皆知今去登极纔半日耳

其用何者两字为元年已拟上否已蒙钦点否职等

皆不之知礼部亦不之知此等大事礼部当会议礼

科亦当与闻此姑勿论惟是先帝在位虽仅一月而

善政遍满已足千秋岂可使年号之不存昔建文无

年号人心至今不平岂可今日又有此大缺大谬职

有一德之愚启之殿下商之同朝谓除明年正月初

一日为殿下纪元之始今年自八月初一日先帝登

极之日以至十二月终断宜属之先帝俱称泰昌元

年万历年号自今年七月终止则是先帝之年号既

不亏万历在位之实数又不妨殿下明年之称元诚

至便也造历在即时刻难缓垦乞令谕阁部即速会

议上请仍谕该部传示内外臣民自今以至年终一

切文书俱称泰昌元年可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最狂女学生

    重生最狂女学生

    【新书《全能大佬人美路子野》求收藏求票票求五星好评~~~】重生夜家废物继承人?说姐废,吊打!极品亲戚,碾压!十项全能混合体,迷弟迷妹哭着求着要求抱大腿!顺便接收系统一枚,秒臣服,天天各种献狗腿。“叮!恭喜宿主大,一大波桃花值正向您袭来,请接收!!”桃花值?什么鬼?!某“桃花”邪魅一笑:媳妇儿,盖章不?确认过眼神,这就是他帝少豁出这辈子都要宠的女人!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上)

    《两晋演义》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裕代晋,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中原汉政权衰亡时五胡十六国混战下的分裂局面和各少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本书讲述从“第一回祀南郊司马开基 立东宫庸雏伏祸”到“第五十回选将得人凉州破敌 筑宫渔色石氏宣淫”的历史。西晋内政失修、祸乱侵寻、终致覆亡。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看似与外患相始终,究竟自成鹬蚌,才有渔翁……
  • 盟主夫人不好当

    盟主夫人不好当

    张沫楚的人生中有两个男人,养父教会了她杀人,男友教会了她如何过普通人的生活,其余的一切张沫楚就像是一张白纸一般。然后,曾经是杀手的张沫楚在没有一丝防备之下就被男友推到了马路上,然后,被车撞死了。张沫楚想着男友明明说过杀人是不可以的,但是,为什么男友要杀她呢?在张沫楚思考着的时候,张沫楚就穿越了,她成了魔教少主。洞房花烛,她居然成亲了,成了万仙盟盟主的夫人。这些她都接受了!可为什么万仙盟盟主都成亲了,还有一大推的小姑娘在山庄下面喊着要和万仙盟盟主成亲啊!有情敌就算了,这个盟主大人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子!张沫楚真的很想过一天安生日子啊!这个盟主夫人太不好当了,她可以不要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不居,和光同尘

    岁月不居,和光同尘

    你有没有等待过一个人,在光阴与年华的变革中坐看着年华的苍老逝去,是不是一首忧伤的歌,就能让你的眼泪毫无理由的瞬间决堤。也许爱一个人像一副纯洁的画,也许守一个人如指间的沙,所以有时候我想,是不是光阴太过如火如荼,所以我们总会轻狂一把,是不是爱情太过神圣奢华,所以我们总是跪着望它。少年人眉眼如画心如沙,所以就流沙在手,我却抓不住它。此去经年,遥遥无期,祈愿我的世界里人心诡谲,你娇妻美眷儿女绕膝;我的生命里刀光剑影,你细数庭前白雪飘零,百年合欢好,岁岁人无忧,直到我白发苍苍长眠于世,我们天涯两相忘。
  •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最经典的世界名言

    名人名言既可以成为攀登者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夜航者的灯塔,还可以成为人们治学报国、事业成功的向导。青少年朋友不妨多读读,《最经典的世界名言》(编者盛文林)分为名人论人生与幸福;名人论信仰与真理;名人论朋友与友谊等内容。
  • 爸爸是一员将军

    爸爸是一员将军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打分手

    打分手

    在王小军的记忆里,盐工宿舍的那些大人们上夜班,手电筒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出发前提溜在手里,显得要多神气有多神气,吧嗒一推,开关开了,通向工区的小路,本来漆黑一团,又漫长难走,手电筒一开,顿时被雪白的光束照亮。光线从手电筒圆圆的柱头里射出来,就像拖着一道长尾巴的大扫把,顺着土路大摇大摆地扫射遍全程。盐工们上班的工区都靠近海边,远离居住地,就算是顺风骑车,也还得花费一个小时。
  • 檞寄生

    檞寄生

    《檞寄生》延续了蔡智恒小说一贯的浪漫气氛,描述“我”实在不是故意,但仍旧不小心同时爱上两个女孩的“三角恋”故事:在台北担任研究助理的“我”,打开抽屉,随手拿出一根烟抽,要把烟拧息时,发现烟上有字……每抽一根烟,便忆起一段往事。当你令两个女孩心痛,你就不得不做一个选择;当两个女孩令你忆起左肩右肩痛,你就知道自己中毒太深……爱抽“MILDSEVEN”的蔡智恒,用十根烟串起一个浓淡相宜的爱情故事。
  • 绝世神医:逆天七殿下

    绝世神医:逆天七殿下

    #女扮男装#她是神界的光明神,却被万剑诛心自爆身亡,夺舍重生在邴峡国的废柴七皇子身上。听说你要陷害爷?爷见过的阴谋诡计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说爷是个废柴?爷晋级跟玩似的根本停不下来。说爷只会修炼?爷左手炼丹右手炼器,医术一根银针,医死人肉白骨,无人可敌魔兽成群阵法卓越……可明明对外是男儿身,为什么还是有个妖孽总缠着她?从此他追她逃上演一出出好戏。某个妖孽满脸委屈苦声欲泣道:“清歌儿,你看了我的身子你要负责。”某女愤然了,明明被看光的人是她,为什么还要她负责?某女晕。某男欺上人一把搂把她的纤腰,邪笑道:“清歌儿,不给我负责,我就给清歌儿负责。”从此英明神威的修罗门门主踏上漫漫追妻路,一去不复返。推荐新书《宿敌偏执大佬他总想要我死》也同样是女扮男装文欧,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去看一下(??ω??)??
  •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