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500000003

第3章

道宗章第一

夫道之宗也,幽微奧妙,理之極也,靈運港通,體而一焉,應乎萬矣。夫稱無為、無上、無極、無窮、道性、真性、理性、玄性、虛無、自然、虛通、解脫、至精、至妙、至聖、至真、清靜、清虛、非生非滅者,此之多應,於理無差,悉是大道至人靈宗之號。悟則通聖,迷則滯凡,迷悟有乖,至真何殊。玄寂非遠,達妄則真,蒼生滯有色之迷,聖人說無為以破眾滯,指空無之境,演微妙之源,了此空色無執滯之妨,則真常之性見矣。故《本際經》云:謂執性故,因綠方便,說諸法假;說執假故,因綠方便,說諸法空。洞達真性,真性通流,亦何空假之能礙矣。然而未悟須息紛塵,至精非色想所觀,至奧豈浮情能測,若不澄虛滌想,無以全真。縱廣學多端,無虛寂之照,終不悟也。然見形而不返神者,迷之甚也。不達神其實請記。因嘉山水之勝,是不能無以紀之。

翠微觀記

撫之翠微觀道士嚴與敬氏,問持揭文安公所撰《翠微觀記》,其修創之顛末,謁余文。余未遑執筆,今春謁南豐侍宸王真君祠,道過翠微,其膏田沃壤,溪山迴揖,皆層青疊翠,蜿蜓十餘里。而岡阜支麓起伏不已,信風氣所會之佳處也。按文安公記,應真之山在吁汝之交,是為金溪之南郡。唐天寶元年,有道士結廬其下,扁日谷林。宋宣和元年,賜額翠微觀。元泰定二年,住持周君應悌,復徹而新之,是為之述焉。歲久弊陋,元季已為榛莽之墟。我朝建國之初,金谿后車何氏,以資力雄鄉里,嘗延吁之南城延禧觀道士羅則銘,住持延壽觀,其徒則熊益謙、嚴與敬也。與敬於洪武六年,請部牒度為道士。七年,禮部起充太常樂舞生,未幾丁母憂還。八年起服,仍就樂舞員。十二年,以故得請賜還。益謙則居青州藩府,十七年道會疏,延主翠微觀事。二十二年則銘解化,與敬厚葬之。遂率徒黃用素、李用光,領延壽、翠微二觀事。凡殿堂廊應,多繕茸之。三十年秋,構亭山之顛,松竹蒼蔚,額曰翠濤。且得文安公記,於里之李尹誠所。抑符其增創之志,因重有請焉。余聞古之仙真靈跡,率據山川之雄秀,所謂地因人勝者,信矣。吾郡山水豐麗,莫過吁撫,而翠微始於唐而興於宋元,豈非地勝而人傑也哉。蚓獲託不泯於當世,知名之士有如文安公者,可謂盛矣。而與敬以俊敏之姿,善鼓琴繪畫,其興創改作,必尤有侈於今日也,則主觀事,為得人矣。余豈不樂道其成而記之。其山川觀宇之規制,已備前記,玆不復贅。

義渡記

南豐之為州,今為吁之上縣,山水崇秀,人物繁夥,而商帆賈舶常往還為市。其道則上通南昌袁贛,下達吁撫閩廣。而義渡適當其要衝,舟不可不設也。溪去縣五里而近,溪上重岡疊莖引嘆,若環帶北面軍峰之秀,是為神龜岡也。宋崇寧問,侍宸王真君以道行之著,受知徽廟,晚瘓蛻其地,而神龜之徵益名。邑之賢良有鄒鐵璧者,嘗受法于上官氏。上官,侍宸甥也。已而復遇侍宸,親授其奧而道亦顯。時有知南豐州事王質,嘗師事鐵璧,及付受之頃,忽雷震壇上,鄒日:吾將度矣。王驚喜,遂傾資奉之。鄒謝曰:吾雲水徒也,用此奚為。王乃請以廣妙靈觀,以祠事侍宸。故舊觀在他里,乃遷而新之。以是凡旱汾疾疚者,居民禱之必應,懇謁者日至。而渡猶病涉,有不惟利趨之弗宜也。是設舟於渡,而亭其上,因有以憩息之地焉。元季兵興,亭廢而舟亦毀。洪武庚午春,予嘗謁真君祠,時妙靈蕪穢弗治,是命吁之嗣法章恢,募力新之,工既畢,歲乙亥,復新候仙之亭,設舟以為義渡。且施水田若干畝,以贍舟師,而備易舟之費,其為悠遠之計亦至矣,而惻隱病涉之仁具存矣。數徵文以記之。夫義者,事之宜也,舟之象渙以濟不通,此聖人於物取象之宜也。雖凡溪渚不通愍然不知其所以,此謂內外都遣,忘一者也。夫忘一者心,謂照心都絕,煩惱洗然。猶彼清泉而滌穢器,器中既序,方堪善用。心澄普釋,方可致真。故經云:常無欲以觀其妙。然妙既妙矣,忘亦真矣,所謂都忘內外,然後超然俱得者也。妙斯之悟,則無知而能真知,忘一而達真一矣。非唯於一,抑亦一切統然。是知一為萬之所宗,萬為一之所用也。不一之一,得之真一。真一之源,本無假雜,非今非古,何滅何生。故《太上經》云:寂寥,獨立不改,周行不始。此之謂也。妙達此源竟無差舛,心等於道,道能於心,即道是心,即心是道,心之與道,一性而然,無然無不然,故妙矣。在有不滯於有,而不乖於無;在無不滯於無,而不乖於有。無所不在,無所不通,融神去會,真常之性契矣。所謂通心達觀,極乎無極者矣。眾生沉淪苦海,莫不因心而然。滅妄歸真,自然之源妙矣。一者生氤氳也,氤氳生於兩半。

夫攝心住一,名為安定。灰心忘一,名為滅定。悟心真一,名為泰定。身騰羽化,名日仙人。形等真神,名日真人。體同於性,名曰聖人。心鏡明慧,名日悟仙之人。心達真神,名日悟真之人。心合真性,名日悟聖之人。然三定四等之心,能階至道。四等心者,為廳細微妙也。是以澄修之人,極贏而至細,極細而至微,極微而至妙,極妙而道矣。然愚癡狂躁,謂之廳。清柔純素,謂之細。神融虛寂,謂之微。至奧真源,謂之妙。澄心內照,觀想皆空,廳惑普消,謂之達康。細妄盡滅,謂之達細。曉了神微,謂之達微。悟道妙通,謂之達妙。‘又夫結氣色身,謂之廳。游氣通息,謂之細。神智鑒用,謂之微。正性真常,謂之妙。修為納養,夭損普消,謂之達贏。和氣流通,謂之達細。形神同等,謂之達微。形性泯然,謂之達妙。是知色身為贏,游氣為細,神智皆微,正性常妙。夫妙者何為哉。對廳而說故也。眾生滯廳,所以令修於妙其於道也。奚妙之乎。於道以為言則無妙無不妙,對物以為言則有妙有不妙,於道以為言則無修無不修,對物以為言則有修有不修矣。以因神達性,不神而神。因贏棄妙,非妙而妙。然灰心滅智而坐虛妄者,寂滅法也。融神育氣而坐兼忘者,長生法也。生而後滅者,謂之寂滅。滅而後生,謂之真生。能達滅後之生,則泯真空妙有矣。然迷而三界是三清,事則易知,理難達者也。夫不為空有可欲之所亂,常融心湛然之地者,其至人蘊奧之心乎。然所猿揉狠狩不可卒而禁制者,其猶眾生狂愚乎。夫息亂以靜,守靜以常,動而能澄,靜而能照,則綠智綠性而虛妄、真智真性而曉了者,此乃至悟之士也。夫安其和,寡其欲,守其樸,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無聽之以氣,而付之以性,於事全而能忘,於理忘而能全者,此則兼通之士也。夫尋文視聽而知於性者,假矣。澄虛內照而合於性者,真焉。能遺假而通真,則假亦真矣。

真源章第三五篇

夫道以虛通育物,褊備群方,真源則神應靈微,氣運乃隨方成器。然有形之類,皆資黑以生焉。有識之知,悉稟神而謂矣。夫神者性之用,識者神之用。夫元氣者,性之用;陰陽黑者,元黑之用;色相陰陽,黑之用矣。故《太上經》云:道沖而用之。《南華經》云精神生於道。此之謂也。坦然備一切之際,謂之性;獨然褊一身之際,謂之神。夫身者,神識之所器;心者,神識之所都。故《西昇經》云:身者神之舍,識亦因神而生。夫神之於識,猶日之於光。光因日而生,光非日體;識因神而起,而識非神真。神於身內,能識於外,性普湛然,動不乖寂。以神望性,則性妙而神癱。以神望身,則身贏而神妙。然性神識之由本同而用異,悟則通神合性,迷則滯識乖神。夫滯識乖神者,隨氣運而淪死生。通神合性者,妙然而能常自在。是以有性之物,謂神感氣而成形,故形識雙備矣。無情之類,稟黑而已,不稟於神,故有形而無識。是知神能為物之識,不能為物之形。黑能為物之形,不能為物之識。則性神有靈,黑相無識者也。然稟陰陽五行之黑者,乃更盛衰,至於正性真源,常無盈竭。夫質生之物,黑散而為死,黑聚而為生,然黑有聚散之差,神無生滅之別。是知用神而能運黑,因黑亦能資神,聚則同成,散而各運。夫葷擅穢味,能資陰陽之濁黑;妙藥清和,能資元和之正黑。正黑全而資神者,則無為無欲。陰陽之黑濁而資神者,則多欲多為。然多欲多為,則夭枉流溺之源。無為無欲,則湛爾常存之要。物之本生,則中道而起,滯識遷生,乃隨業而行,輸轉不離於道中,不悟道而何也?然有情有相,則有別有分,逐境生綠,積綠成業,受報不通,返照故也。能悟玄微湛然虛妙,雖綠而非綠,雖境而非境,不為綠境之所攝,亦何業報之有哉。夫三業六根紛惑者,則黑濁情昏;靜慮全虛,則神清氣爽。故《本際經》云:響清濁隨其本聲。又云:皆由眾生業綠所感。故《西昇經》云:積善之氣至,積惡之氣至。然惡氣濁壯,增黑暗而生迷。善氣清全,洞虛明而曉朗。明而曉者,若撥霧而覬青天。黑而暗者,乃渾河而被流溺。是以暗明雙遣,善惡兩冥,至極真源,流通妙本者,則自然之奧也。夫自然者,無為之性不假他因,故日自然。修行之人,因有為而達無為,因有生而達無生。了乎自綠,契於自然,則無生之性達矣。性不無生,而能無所不生。無所不生,而妙本未嘗為生。是以無為之為、無相之相者,道之妙體也。有為之為、有相之相者,道之龐用也。妙本之於無本也。夫心者,眾邪之主,亦為眾妙之門。然性神識之源深,莫不因心而照達。夫蠢爾蒼生,名為愚識,罔知禮法,名為淺識;辯慮聰明,名為智識;恬柔素樸,名為淳識;澄心虛寂,名為靜識;灰心滅智,名為忘識;內鑒分明,名為慧識;曉達神真,名為微識;洞達性海,名為妙識。嗟乎,時人滯龐識者眾焉,達神微者緲矣。夫達神者啡無於識,雖識而通。滯識者非無於神,雖神而隔。達神微者,則神之與識,體用雙明。滯廳識者,偏見於識,不會於神矣。又欲會神通性者,先修攝念觀,次修忘心觀,則灰心滅智,諸境寂然,外聽無聲,內視非色,於無色之際,豁然微悟,神靈虛融,此則神理矣。融神虛泯,杳會無涯,坦然浩蕩,而玄通妙性,真宗而達矣。.是知以識照識,極識而通神;以神照神,極神而通性。通性則性自見性,通神亦神自見神。然神自見神、性自見性者,此則真見也。以識見神、以神見性者,此乃妄見也。然達得定心,猶不墮於惡道,而況神通合性者乎。蓋神微性妙,性雖有靈,本體湛然而無妄。眾生滯識不通者,名為妄心。曉達神源,不捨妄而真也。然性之為體,在空同空而非空,在色同色而非色,而能褊空色,常寂常通,所謂大無不包,細無不入。

一未入三界,二入無色界,三入色界,四入慾界,五入惡道。

夫妙藥可以養和,坐忘而能照性,養和而形不死,達性而妄不生。然不死不生,則形變通神,羽化真仙之道也。故上清、太清、真誥等經,皆云金丹妙藥、鍊氣通神,可以輕舉仙騰,登真合聖者也。是知妄想除而罵悟道之要,神氣泰亦為不死之樞。妄不除而稱修道者,猶執瞽以求明。鍊想寂而通神真者,若鑽木而興焰矣。夫精思坐忘、通神悟性者,此則修神之法也。導引形軀、吐納元和者,此則修身之法也。然修神而不修黑者,滅度之法也。修黑而不修神者,延年之法也。神黑兼而通修者,學仙之法也。夫修神以鍊心為首,納黑以導引為先,導引暢於太和,鍊心通於眾妙,足使神融虛白,黑逸清全,變神黑而流通,亦何真而不備。故夫上士修道,則塵勞普釋,曉了真源,正智圓融,含融養妙,全和而命續,猶為薪而火傳。久視長生,乃昇霓於仙景,從仙入真,從真合聖,聖則流通之妙也。此乃不捨有為之軀,而達無為之性也。中士修真,心源曉達,身相同凡,滅棄漏軀,方之聖境,此乃捨有為之形,達無為之性矣。上士形神俱達,永妙真源。中士神達身沉,然須滅度。下士神形未達,可以隨業遷因。道常一相自然,物有萬端之別。道能生於物,即物而非道真。然以道觀之,則萬物萬法洞通於一道。以物觀之,則萬物萬法各執於一途。物雖差而道不差,法雖異而道不異,有為滅而道不滅,空色斷而道不斷。實相湛然而然、虛通一切自在者,即大通之道也。然夫道者,乃萬法之根源。妙達真常,則返本還元之謂矣。道之於眾生,猶帝之於黎庶,登帝位者,萬法歸焉。達妙道者,萬法而亦見矣。故《本際經》云:具一切智,成無上道之謂也。

色聚,識聚,心聚,想聚,四聚成,乃善惡生也。

夫大乘平等,無盈無端,漸教法門,有修有證。是知因舟而能達岸,達岸而捨舟。因學而以成功,功成而學亦遣。故《德經》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夫為學者日益有為之見,為道者日損有為有見之知,因損有以通無,能通無而具有。然真源湛寂,應感隨機,眾生根有利鈍之差,聖人教亦漸頓之別。且修行有為,名為漸教;真證無為,名為頓教。真性周普,褊備群方,名為道應。在漢說經,於胡演教,名為別應。一切眾生性同道性,名為通感,隨類受器,名為別感。故《海空經才百:聖人無為,眾生故應有為。又云:眾生感聖,因綠不同,聖應眾生,其體亦異。是以妙本湛然,名日真身;演爾法相,名日應身;隨因受果」名曰報身。故有妙中之龐,龐中之妙。聖人應有為,即是妙中之巍;眾生悟無為,則是龐中之妙。然而一切萬法,元從窈冥中來,自然之理具焉,因綠之方同矣。故夫道一性,而能應於一切神;性一神,而能應於一切物;物稟神一,而能應乎一切識。應神作合生之智,應黑為萬類之形,應身垂聖化之慈,應性導群迷之惑。夫性者,虛無自然之妙靈也。應聖者,性之妙用也。應神者,性之微用也。應黑者,性之細用也。色相者,性之龐用也。然應聖者,應身之聖人也。相者,天地萬物一切有為之形相也。是以應能生萬物而非能生,能成萬物而非能成,能有萬物而非能有,能空萬物而非能空。非物而能物,不得於物;非法而能法,不滯於法。應而不乖其本者,則惟大道真常之性焉。六A口群興,而道也非興;三界劫變,而道也非變。修而能合於道者,莫先於神矣,而黑乃次之。夫身三萬六千神者,則一身所生統運也。用異而通歸一者,亦由手足於身乎。相中又相,乃是異中而同。神中又神,則是同中而異。雖則有無對立,而事理兼通。故自然中有因綠,因綠中有自然,自然不離於因綠,因綠不離於自然,而能異之而同者矣。然夫一切因綠者,悉是自然之因綠也。從本降邇,隨所用而多差;攝邇皈本,亦包羅而無外。真體包羅萬象,玄應變化大千,故能妙統一神,分別百億也。蓋不別寶者,無以知其貴;不明道者,無以體其真。物稟道而生,故物有道性。不悟道者,由弱喪之俗迷童。至教應焉,則教能荃理。不知於教者,乃八難之矣。憂訾毀聖,亦三塗痛之。然以道無不在,抑亦不慮眾生,悟則能通,相去何遠。故《真藏經》云:一切煩惱,皆為正性之比頓,即妄而真。所謂動不乖寂,寂不乖動,應常能真,真能常應者矣。故《西昇經》云:道不獨在我,萬物皆有之。是以能行者能通,能通則聖也。

真一、正一、三一,守之道成。

夫混成大象,應用多端,未悟之人,理難正信。今引諸經要證,用遣疑者之心。故《太上經》日:太象無形。又《西昇經》云:天下柔弱,莫過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貫穿萬物。《真藏經》云:天下柔弱,包羅無外,妙少細微。《南華經》云: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此明至道無為,包羅萬象。《老子經》云:道生之,德畜之。《太上三清天正經》云:道大渺莽幽幽,太無變化而生黑焉。《太平經》云:道包無表裹,其能生精神。《南華經》云: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此明神之與黑,天地萬物,皆為道用者焉。《西昇經》云:念我未生時,未有身也,真以積氣,成我身爾。又云: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成。此明有性之類,皆謂神黑相感,生成於身。神在螻蟻之中,能等螻蟻之體。神在象馬鷗鵬之中,亦等鵑鵬象馬之形。神隨質而短長,質依神而起用。分別善惡謂之識,潛幽靈變謂之神。能運於身者,其惟神乎。身在神存,神去則身死。夫身稟一神,乃生三萬六千之神,身死之際,三萬六千之眾還歸一神,而乃去之。一神居之而等一身,於一之中而等眾神。禽獸稟一是同,未若人之數備於神。多少既爾,於氣清濁亦然。所感萬差,故有多異。草木之類,惟氣所生,不稟神成,故無識用,既無於識,是亦無業。《本際經》云:誦念是經,即得開度,神昇南宮。《度人經》云: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返形。又〔云〕: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此明修善之人,神歸善道,非唯於己,亦及於親。《大戒經》云:心神振動,生於愛慾,使人迷荒。《本際經》云:多所傷害,身死神去,流轉三途。此明為惡之人,神受苦對。《昇玄經》云:幽通虛閑,神朗希夷。《業報經》云:冥心靜慮,歸神通道。《南華經》云:離形去智,同於大通。《本際經》云: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日自然,悟此真性,名為悟道。此明虛妄之人,通神悟性,蟬蛻小神之人,假神歸大道之真。夫道之於稱性者,異名爾。夫火性而用能應燥,水性而用能應濕者,此明五行之性,非至道之性也。五行既爾,萬象可知,雖則大同,亦還小異。是以無情之類皆有種性,有情之物皆有綠性,至道虛通謂之妙性矣。《本相經》云:愛神護氣,能致長生。《業報經》云:鍊黑易形,轉神歸道。《西昇經》云:與道同身而無體。此明形之與黑俱鍊,變而成神,轉神歸道,與道同神,是能包羅萬象,神乃惟等一身。神稟道而能靈,物稟神而有識。道乃湛然一相,妙體真常。神之與黑二差,俱為道用。黑則無涯無際,神則有轉有遷。神靈而黑不靈,黑廣而神不廣。黑則有清有濁,神則有興有歇。湛爾常然,其惟道矣。是以博學多聞能益於識,存真鍊黑能益於神,神益通無待之源,識益增有為之用,有為則有窮有極,無為則無窮無極。奈悠悠之徒,不知此之妙也。《昇玄經》三科法行云:此法輪三科,乃是經法之常科,無量世之常科,萬聖所不能異也。科有上士、中士、下士,而末章云教導三乘,即三士是三乘也,更無別指。士者,事也。夫至士者,一之行懷,誓必得道,終卒其事,理無中廢。士以能卒為義,乘以運載為道。謂言其略曰:

上士廣開法關,先人後己,救度國君,損己濟物,仁及烏獸,惠逮有生,恭師奉法,常如對神,長齋苦思,精研洞玄,吐故納新,心灰體槁,意勤氣柔,人神並勸,如此之行,一滅一生,志不退轉,剋成上仙。一者行,二者願,三者慈,四者悲。行者如百八十戒、二百四十威儀,但攝身口意,萬善之法,悉是行也。十二上願,願也。四十五念,慈也。並出《洞玄靈寶經》。方便開度者,則金錄開度天子王侯,黃線開度祖彌,自然開度一切眾生,是悲也。行以絕惡為義,願以玄期為契,慈者以德蔭萬物,悲者以拔苦為懷。四科之道既立,即有一報之斷矣。

中士志慕在玄,開度一切,救厄解患,施功報德,建玄福田,君親忠孝,柔智懷仁,虛心至道,口味靈篇,食不念飽,衣不嫌寒,眾行並備,三滅三生,補九宮真人,修玉清上道。其行也謹,修三百大戒,誦大洞三十九章,思三一之法,持戒以絕惡,則五道無對,誦經以靜神,則心不外驅,存一以空心,則神心淡泊。淡泊定,則鏡睹至道,昇入無為,世報絕矣。

下士斷情忍色,服御養神,願棄榮麗,柄憩山林,愛山樂水,淡泊守固,絕穀休根,長齋念道。端坐則與師相對,入出則與烏獸為群,孤旅岩亢,獨宿空山,切柏擬妝,面有飢容,心如懷丹,見試不恐,神靜心安。如此之行,上感虛皇,九滅九生,志願不退,剋得變化,乘雲飛行,游宴五嶽,逍遙太無,從此而進,位登高仙,此與中士同修玉清之道。經云:六通觀法者,五色、五音、五味、五香、五財,華麗榮飾,一切亂性。經云:天日洞視,地日洞聽,束日洞空,西日洞虛,南曰洞清,北日洞微,六通智慧,觀道成就,則捨除無量塵累,塵累既盡,名日六通。《仙人經》日:慧眼、慧耳、慧鼻、慧口、慧身、慧心,入希夷之道,出三界法,一切皆空,名為六通。《三界經》云:持戒者齋爭之根,靜者精思之本,精思者降真之由,降真者昇道之寶。經云:三寶之黑在心,三寶之士在邊。邊者籍也,易也。在心存思,行心履邇,變邪從正,積善立功之德備充,至乎宗極,極乎無極,引接眾流,導其有志。經云:精神內室,元黑長存,即長生久視之道。夫黑以空虛為體,形色為用;精以杳冥為體,光音為用;神以微妙為體,變化為用。經日:視之不見,夷也;聽之不聞,希也;傳之不得,微也。此則神黑精三一之道,而混三為一,散一為二,一者無也,不一之一,謂之真一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母后不靠谱之超宝夺位记

    母后不靠谱之超宝夺位记

    某男紧盯银幕,高级会议中。蓦然铃音大作,为“老婆老婆我爱你”。各高级管理当场雷倒。镇定自若接起,彼边传来超宝的紧急呼救:“报告父皇,母后把她三年的卖笑钱输光了!”超宝的语气显露出可疑的兴奋。男人面色无波,无动于衷:“嗯。”带上无线耳机,继续会议。五分钟过后,超宝惊呼:“父皇,不好了!母后把你们的定情之物押上了。”超宝的语气略显激动。男人蹙了蹙眉,此时银幕指数暴闪,他:“哦。”十分钟后,超宝大吼:“不得了啦父皇,母后把自己押上赌桌了!”超宝的语气兴灾乐祸。“什么?!你顶住,老子马上到!”某男中止会议,气急败坏。一众管理呆若木鸡。超宝:“我勒了个去,不介意换爸比。”男人咬牙切齿:“赢了,老子退位给你上!”超宝欢呼:“收到,一手交圣诣一手交货。”当某女哀呼天亡我也之时,帝王宝宝从天而降:“这女人我要啦!”全场雷绝。赌局惊心动魄进行中,某女盯着超宝急呼:“哎呀,先别管其他,先赌老娘!”而后,男神黑脸而来,震慑全场。「独家构思,请勿雷同。」
  • 仙君当道:萌妻别跑

    仙君当道:萌妻别跑

    我承认,我钟离月纤是有那么一点点厉害。医术吧,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废了不少渣男吧,也不是我的错,毕竟他们自己活该;才华满溢,干过特工,也不赖我,谁让我有一个变态爷爷呢。但是,my,god!这也不能成为我死翘翘的原因吧。“亲爱的冥王老爷爷,你看我这么可耐,送我回去吧。”于是乎,这么可耐的我,就被一脚踹进了浩渊大陆。真的好冤啊!附身在了一个……“说多了都是泪啊!平胸,骨瘦如柴,冥王你能踹的在走心一点吗。好歹我也是一位大美女,这个没胸没屁股的小屁孩是怎么回事,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乎,我就走上了一条女强人的不归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最初都是一朵含苞待放花蕾,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所以一定要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绚丽无比,绽放的美艳绝伦。“别轻易就亮出底牌、从视线了解人的心理、从帽子解读人心、音乐之声即心灵之声、从握手看情谊”等精彩文章为您的生命之花灌溉水分和施加肥料,从而帮助您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傲然于世。
  • 穿到古代做妖女:两宫皇后

    穿到古代做妖女:两宫皇后

    想她无缘无故穿来三年,战战兢兢的过着自己的小资生活,做她的第一美女,战神妹妹,成日等着那仙人一般不惹尘埃的未婚夫凤国三皇子娶她过门,却阴差阳错的成了鸾国的王妃,因为意外救了妖娆魅人的鸾国皇上,转身却又成了鸾国的皇后。且看她长袖善舞的后宫生涯——鸡飞狗跳后妃闹!!!
  • 封魂罐

    封魂罐

    古玩浪子卷入考古谜案,一个战国封魂罐。牵扯各路人物,共赴千年古迹闵王台。手足兄弟离奇失踪,却留下当年父亲的一本日记和一串神秘数字87201,触摸封魂罐之人相继人间蒸发。散发异光的鱼鳞,诡异邪毒的小虫。辟邪血沁的玉器……事件愈演愈烈,而线索扑朔迷离,仿佛有幽魂暗中操控一切。所有人深陷重重悬案。不能自拔,阴魂频频托梦,是真是假?是中邪还是阴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狮舞和龙舞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狮舞素描;民间狮舞起源;狮舞的流派;各地狮舞;龙舞素描等。
  • 穿越红楼之林家双玉

    穿越红楼之林家双玉

    林紫玉怎么也没有想到,被牛头马面勾错魂的事居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林黛玉是谁啊是她最喜欢的人既然有机会去做她的姐姐又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看看有林紫玉的红楼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红楼整个红楼因她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可是等待着她自己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这具身体的母亲留给她的紫玉又意味着什么呢?当谜底被揭开后,等待着她的是什么?是幸还是不幸?小蝶新建了一个群,群号是:83839682,如果亲有意可以加群。验证码写紫玉(笑脸)小蝶隆重推出另外一个群红楼情思群,群号为:36840339欢迎光大红楼迷前来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笑蝶拜求点击+票票+留言+收藏!其实我一直想写有关红楼梦方面的穿越小说,看到一个个的都写得那么好,有点不太敢动笔,一直在想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写来,后来才决定虚构这样的人物来写,来圆自己的一个梦。借此机会,小蝶推荐自己的文:《一个女人三个老公》的下部《草根妈咪》粉墨登场,地址:《一个女人,三个老公》离婚了,没什么很平常净身出户,没什么大不了带着女儿,是天下最幸福的事离婚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有份工资高的工作,把女儿接到身边来亲自教育,至于男人如果碰到合适的坚决不放过,当然最起码是在拥有一份固定的工作的情况下,谁叫咱是新世代的女性,谁叫咱是坚强的单妈呢?看着哥嫂的脸色过日子,那是没办法的,谁叫咱现在没有能力把女儿带在身边呢?面对前夫的骚扰,坚决反击,也不想想不离婚时忍那是为了家庭和睦,现在离婚了,就算是当炮灰的命,也不应该当你的炮灰。想和心爱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本以为水到渠成,谁知道天意弄人,真的是有缘无份吗?出去爬个山吧居然落水,欠了别人一条命。本想要个电话号码以后报答救命之恩,可是人家不稀罕。很好!是你不要报答的,可是为什么再次碰到时,非要逼着人报恩,什么世道!好友的文文:四兄妹的酷乐队:(小四酷=影子宝贝)穿越红楼之甄巧儿:(飞雪若影)红楼之玉落谁家:(玉人何处)
  • 最懒萧家少夫人

    最懒萧家少夫人

    知薇和萧梓辰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没培养出来,倒是孽缘路修了很长。萧梓辰这个小霸王在她手里被摧残多年。她该死的竟然还嫁到他家!他要娶温柔贤淑的大小姐啦!可是后来她要走,身边冒出一大堆的竞争者。可怜的小霸王只能将她偷着藏着,将她那惊世的才华喊着求着收起来!
  •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5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
  • 落跑王妃,王爷如影随形

    落跑王妃,王爷如影随形

    一次任务,杀手女王惨遭陷害,穿越成软弱无能的相府三小姐。人人以为她还是那个软弱无能,遭到太子嫌弃的京中笑柄。实际早已新人换旧人:教训恶母、惩治庶妹,夺掌家之权。只为自己利益的她手段很辣,无所不用其极!当狠厉杀手遇到腹黑王爷——第一次见面,她在被人追杀,他的马车出现在她眼前。她喜上眉梢,拦马车、劫持他只为搭便车。第二次见面,他将计就计上演假春宫被她撞见。他一脸的似笑非笑,果断把她抓了进来,电光火石间将“淫妇”套在她头上,而他成了“奸夫”从此以后——她成了这个妖孽的专属,费尽心思只为跑路!然而,跑了n次被抓了n次的夏清韵终于不跑了。但是某王爷不淡定了,看着她身边那些蜜蜂,难道她找到心上人所以不跑了?那还得了!某王爷气势汹汹的去捉奸,却看到自家王妃坐在屋顶,看着远方神色幽怨。哀乐嘀咕:“儿子啊儿子,你什么时候来不好,我都准备要和北堂哥哥约好跑路了,你这让我怎么跑……”突然感觉身后一道清浅的气息,转头就看某妖孽一脸的玩味说:“你要带我儿子去跑路?”“……”看见他的俊脸,夏清韵双腿一软,差点从屋顶跌下。他是南国的耀王,手握兵权,冷血弑杀。却没人知道他是个宠妻无度的温柔王爷。他们两个会擦出什么样的花火?————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男主专情,女主专一。推荐好友平南允夏现代文——情深意切,总裁前夫强势爱http://m.wkkk.net/a/1072093/m.wkk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