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方(1069-1109年),字立之,号归叟,汴(今河南开封)人。舍人棫之子,补承奉郎。少乐从诸丈人行游,好昼夜读书。尝监怀州酒税,寻易冀州籴官。仅数月,投劾归。凡十五年处城隅小园,啸傲自适。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晁、吕本中及诗僧道潜、饶节等,皆与之善。著有《归叟集》、《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原书久佚。曾慥《百家类说》有节编本,录存五十二条。《诗话总龟》前后集共称引二百零三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称引一百零九条,《诗人玉屑》称引四十六条,他如《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及《能改斋漫录》等亦有称引。郭绍虞、罗根泽均曾据以上各书辑其佚文,郭得三百零六条,罗得二百八十二条,略有出入。是书诸家称引用名颇不一致,有《归叟诗话》、《兰台诗话》、《归叟诗文发源》、《诗文发源》等异名;《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作《归叟诗话》;《遂初堂书目》著录于文史类,亦作《归叟诗话》。《王直方诗话》,约成书于直方晚年退居城南之时。
《郡斋读书志》称:“元祐中,苏子瞻及其门下士,以盛名居北门东观。直方世居浚仪,有别墅在城南,殊好事,以故诸公亟会其家,由是得闻绪言余论,因辑成此书。然其间多以己意有所抑扬,颇失是非之实。”
王直方曾为吕本中列入《江西诗社宗派图》中,其评诗亦本诸江西诗派之尊杜,谓杜甫“才力富健”,“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作诗亦应如杜之“开广”,“著意深远”。论诗重在诗兴,所谓“兴来笔力千钧重”(欧阳修语),“笔头挽得数万江起”(苏轼语)。以好诗多得之自然,如诗人与可之诗,“非与可诗,世间原有此句,与可拾得耳”(欧阳修语),故可秀出众人。反之,“但知有韵底是诗”,“以声律作诗”,则必为诗之“末流”;“言工”而无“高致”,或“至宝丹”之堆砌,亦非好诗。如贺铸《望夫石》诗,“所得者渐磨之工,所失者太粘着皮骨”,杨蟠《莼菜诗》,“可以言咏物,未可以语诗”,均属著意不深,匮无诗兴之作。
王直方论诗艺称:“诗文必自成一家”,“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于干枯,不失于二者之间,可与古之作者并驱矣。”推许王安石用贾谊事之精,言其“可为诗法”。称“作诗者容易有意思相犯,亦不必为病,但不可太甚”,而“递相踵袭”,则为“诗之大患”。又言“诗不厌多改”,以王安石改刘攽句,苏轼改己作《蜗牛》诗为范例。书中拈出众多佳句,供读者考较。是书援引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张耒诸家集外论诗语,尤为珍贵。
王直方以诗为抒写个人“胸次”之具,识见狭窄,所论多为前人所道;记事、考据且多失实,所录他人语,亦间有讹误。《苕溪渔隐丛话》、《石林诗话》、《能改斋漫录》等书,均曾评其失。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阁①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②诗,文潜和之最工。云:“翠③浪有声黄伞④动,春风无力彩旌⑤垂。”〔至秦少游即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读之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调也。”然〕⑥少游有“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之句。⑦诸人亦以为难及。(《类说》本、《丛话》前五十一、《玉屑》十八)
案:此事亦见《孔氏谈苑》卷四。
①《渔隐丛话》“秘阁”二字作“诸公以”三字。
②《渔隐丛话》“有”下有“二”字,疑误衍,说详下。
③《张右史集》二十六“翠”作“沸”。
④《类说》“伞”误作“撒”,据《孔氏谈苑》改。《右史集》及《丛话》、《玉屑》均作“帽”。
⑤“旌”,《右史偤》作“旗”,《孔氏谈苑》作“衫”。
⑥《诗人玉屑》所引无“至秦少游”云云数语,及此句“然”字。
⑦案《淮海集》九《西城宴集诗》凡二首。据其自注,垂字韵者次王敏中少监韵,林字韵者次王仲至侍郎韵。《张右史集次韵王敏仲至西池会饮诗》用垂字韵,《次韵王敏仲池上诗》用林字韵,又不言为王仲至作。
二、诗备四景
“手把寒梅撼雪英,婆娑暂见绿阴成。隔窗昨夜萧萧雨,已有秋风一叶声”。欧公云:“此诗备四时景。”(《类说》本)
三、顾屠
〔元祐中〕①顾子敦有顾屠之号,以其肥伟也。故东坡《送子敦奉使河朔诗》云:“我友顾子敦,躯胆多雄②伟,〔便便十围腹,不但贮书史。〕”③又云:“磨刀向猪羊,〔酾酒会邻里。〕”④至于云“平生批敕手”,亦皆用屠家语也。子敦读之颇不乐。东坡遂和前篇末句云:“善保千金躯,前言戏之耳。”钱穆父眉宇秀整。东坡云:“穆四莫乱呼它名字。”是时穆父已有九子,东坡遂以九子母丈夫呼之。有诗云:“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⑤(《丛话》前三十九、《类说》本)
案:钱勰事亦见陆游《老学庵笔记》。
①《类说》有此三字。
②《类说》“多”作“两”,《东坡集》同。又《东坡集》“雄”作“俊”。
③《类说》无“便便”二语。
④《类说》无“酾酒”句。
⑤《类说》无八州句。又《类说》先引《赠钱诗》,次引《送顾诗》。
四、长白山主
欧阳仲纯梦道士持告身云:“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既没,东坡哭之云:“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类说》本)
五、扫愁帚醒酒冰
〔东坡与孙巨源同会于王晋卿花园中。晋卿言都教喂饲了官员辈马着。巨源云:“‘都尉指挥都喂马’,好一对。”适长主送茶来,东坡即云:“大家齐吃大家茶。”盖长公主呼大家也。山谷尝以“卖菜卖生菜”,对“磨刀磨剪刀”。〕①东坡以洞庭春色为扫愁帚,山谷以水晶脍为醒酒冰。〔余为正好作一对。〕②(《类说》本、《丛话》前四十一)
①《类说》无以上诸语,据《丛话》增。
②《类说》无此句,据《丛话》增。
六、动人春色不须多
荆公作内相〔时〕,①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茂盛惟发一花。公诗云:“秾叶②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类说》本、《丛话》前三十四)
①《丛话》“相”下有“时”字。
②《丛话》“秾叶”作“浓绿”。案《遯斋闲览》谓此荆公书唐人诗。
七、晁无咎时文
元丰中,晁无咎时文①有声,无己以诗戏之曰“闻道新文能入样,相州红缬鄂州花”。〔盖是时方尚相州缬、鄂州花也。晁尧民子损之云。〕②(《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
①《总龟》“时文”作“诗极”。
②《总龟》有此数语。
八、陈无己诗启
陈无已有《除官》一篇云:“扶老①趋严诏,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②敢恨③十年迟。④肯着⑤金根谬,宁辞乳媪讥。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⑥才得一正字,亦未须云趋严诏。”无己后作谢启,复曰:“名虽文字⑦之选,实为将相之储。”又云:“头童齿豁,敢辞乳媪之讥;闻浅见轻,益⑧畏金根之谬。”(《类说》本、《总龟》前七、《丛话》前五十一、《诗林》四)
①《为说》“老”误作“者”,据《后山集》及《总龟》改。
②《诗林广记》作“正集字”。
③《类说》“恨”作“限”,据《集》改。
④《总龟》“迟”作“违”。
⑤《丛话》“着”作“复”。
⑥《类说》及《诗林》无“临川饶推守云,此诗不作可也”二语,作“或云”。
⑦《后山集》十五“字”作“学”。
⑧《后山集》十五“益”作“但”。
九、山谷论诗
山谷论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①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②乃③成章耳。(《类说》本、《修辞鉴衡》一引作《诗文发源》)
案:此则亦见《童蒙诗训》35条。
①《修辞鉴衡》引至此。又《鉴衡》以下文为别一条。
②《鉴衡》“意”下有“焉”字。
③《鉴衡》“乃”下有“为”字。
一〇、软红香尘
前辈①有西湖风月不如东华②软红香尘之语。故东坡〔和钱穆父、蒋颖叔《从驾景灵宫》〕③诗云:“半白不羞④垂颔⑤发,软红犹恋属车尘。”(《类说》本、《总龟》前二十七、《丛话》前三十九、《说诗乐趣》十二)
①《总龟》、《丛话》“前辈”下均有“戏语”二字。
②《总龟》“华”作“洛”。
③《总龟》及《丛话》均有此数字。《总龟》“穆父”作“穆公”、“宫”作“官”,均误。
④《总龟》及《丛话》“羞”作“嗟”。
⑤《总龟》“颔”作“项”。
一一、书法诗格
东坡云:“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类说》本)
案:此即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中意,惟词句不同。《诗人玉屑》十五所引东坡语即此文。
一二、反舌有声
山谷云:“余读《周书月令》云:‘反舌有①声,佞人在侧’,乃解老杜《百舌》②‘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类说》本、《总龟》二、《乐趣》六)
案:此条出《山谷题跋》七,亦见陈师道《后山诗话》。《渔隐丛话》引此则亦只言山谷云,不言出《王直方诗话》。意山谷此语,《直方诗话》与《后山诗话》均引之。
①《总龟》及《乐趣》“有”作“无”。
②《总龟》“舌”下有“诗”字。
一三、陶渊明诗
山谷云,“宁律不谐,不可①使句弱,宁用字不工,不可使语涩,②此庾开府所长也。然有意于为诗也。至于渊明则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虽然,巧于斧斤者多疑其拙,窘于检括者辄病其放。孔子曰:‘宁武子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渊明之拙与放,岂可与不知者道哉?道人曰:‘如我按指,诲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说者曰:‘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渊明之诗,要当一邱一壑者共之耳。〕”③(《类说》本、《鉴衡》一引《诗文发源》)
案:此则出《山谷题跋》二《题意可诗后》。
①《鉴衡》“不可”作“而不”,下句同。
②《鉴衡》及《山谷题跋》“涩”作“俗”。
③《鉴衡》有此数语。
一四、鬼作人语人作鬼语
〔刘讽参军宿山驿,月明,有数女子自屋后来,命酌庭中,歌曰:〕①“明月清风,良宵会同。星河易翻,欢娱不终。〔绿樽翠杓,为君斟酌。今夕不饮,何时欢乐。”〕②此《广记》所载鬼诗也。山谷曰:“当是鬼中曹子建所作。”〔东坡亦以为然。〕③又有一篇云:“〔玉户金缸,愿悟君王。〕④邯郸宫中,金石丝簧。〔郑女卫姬,左右成行。纨绮缤纷,翠眉红妆。王欢转眄,为王歌舞。愿得君欢,长无灾苦。”苏公以为“邯郸宫中,金石丝簧,”〕⑤此两句不唯人少能⑥作,而知之者亦极难得耳。⑦张文潜〔见坡谷论说鬼神,忽〕⑧曰:“旧时鬼作人语,如今人作鬼语。”〔二公大笑。〕⑨(《类说》本、《总龟》前三十九、《丛话》前五十八)
案:此则亦见《总龟》后集四十二,文与《渔隐丛话》所引同。
①《类说》、《丛话》无以上数语,据《总龟》增。
②《类说》无此四句,据《总龟》、《丛话》增。
③《总龟》、《丛话》有此语。
④《类说》无“玉户金缸”二句,据《总龟》增。《丛话》“悟”作“陪”。
⑤《类说》无此数语,据《总龟》、《丛话》增。
⑥《丛话》无“能”字。
⑦《总龟》、《丛话》此句后有“皆醉中为余书此”七字。
⑧《总龟》、《丛话》有此数字。《丛话》“神”作“诗”。
⑨《总龟》、《丛话》有此四字。
一五、寻常百姓
丹阳陈辅每岁清明过金陵上冢,事毕,则过蒋山,谒湖阴先生,〔岁率为常。元丰辛酉、癸亥两岁,访之不遇,因题一绝于门,云:〕①“北山松粉未飘花,白下风轻②麦脚斜。身似③旧时王谢燕,一年一度到君家。”〔湖阴归见其诗,吟赏久之,称于荆公。〕④荆公笑曰:“此正戏君为寻常百姓耳。”〔湖阴亦大笑。盖〕⑤古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类说》本、《丛话》前五十四)
案:湖阴先生为杨骥,字德逢,张邦基《墨庄漫录》亦记此事。 又案:吴坰《五总志》谓此为辅之谒荆公于定林,不值,留诗壁间,介甫见之,笑谓龚深之曰:“此郎复以我为寻常百姓矣。”与此所载不同。
①《类说》无此数语,作“尝作诗云”,据《丛话》增改。
②《五总志》“轻”作“高”。
③《五总志》“身似”作“正是”。
④《丛话》有此数语。
⑤《丛话》有此六字。
一六、王逢原诗
王令逢原,〔广陵人,既〕①见知于王荆公,②〔声誉赫然,〕③一④时附丽之徒,〔望风伺侯,守牧冠盖,〕⑤日满其门,⑥〔进誉献谄,初不及文字间也。〕⑦逢原厌之,大署其门云:“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则⑧令我烦,去则我不思。”〔意有知耻者,而干谒不衰。〕⑨(《类说》本、《四库本》《类说》无此条、《总龟》前三十七、《丛话》前三十七)
①《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②《总龟》“王荆公”作“舒王”。
③《类说》、《丛话》无此四字,据《总龟》增。
④《总龟》无一字。
⑤《类说》,《丛话》无此八字,据《总龟》增。
⑥《类说》作“冠盖满门”。
⑦《总龟》、《丛话》均有此二句。
⑧《总龟》、《从话》“则”作“即”,下同。
⑨《总龟》、《丛话》有此二句,《丛话》“意”下有“当”字。
一七、上王正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