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比
(周礼)小司徒。三年则大比。受邦国之比要。又郷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徳行、道艺、而兴贤能。遂大夫三年大比。帅其吏而兴氓。(按)今为士者所云大比。古郷大夫之大比也。考之为言。亦始于此。
三场
(宋史选举志)宝元中李淑言。唐太和以后。试进士以诗赋为第一场。论第二场。策第三场。帖经第四场。陛下欲得取士之宝。愿约旧制。先策。次论。次诗赋。次帖经。而勅有司并试四场。通较工拙。毋以第一场为去留。诏议施行焉。神宗罢诗赋帖经。仍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次论。次策。元佑四年。分经义、诗赋为两科。并四场通定高下。建炎二年。定以三场取士。第一场诗赋经义各试所习。二场并论。三场并策。绍兴十三年。从高[门<亢]请。参合三场。以经义为首。诗赋次之。论策又次之。(明史选举志)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竹/弄]律五事试之。后颁科举定式如今制。(按)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经通。试杂文。即诗赋也。又通。乃试策。惟三场。其有四场。则自文宗时起。宋干徳初。约周顕徳之制。定诸州贡举式。亦惟言初场、二场、三场。而未有四场。盖三场非南宋创也。
十六房
(文献通考)绍定二年。以士子多悖经旨。始饬考官各房。分经勘校。(陆深科场条贯)洪武十七年。颁行科举成式。会试同考八人。景泰五年。増二人。天顺四年。又増二人。成化十七年。又増二人。正徳六年。増三人。共为十七人。(日知録)嘉靖末年。诗五房。易、书各四房。春秋、礼记各二房。犹止十七房。万暦庚辰、以易巻多。添一房。减书一房B至丙戌、仍复书为四房。乃为十八房。(按)国初因其制。乾隆十五年。始定为十六房。
帘
(宋史选举志)宝佑二年。御史陈大方言。凡覆试令日轮台谏官一员。帘外监试。又咸淳九年。以臣僚言。罢帘外点检雷同官。(按)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唐王建宫词。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扣-口)+庶]言云。刘虚白于帘前献裴垣诗。考试用帘。不特见于宋矣。
弥封
(老学庵笔记)本朝进士。初如唐制。兼采时望。眞庙时。周安惠公请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日知録)唐初。吏部试选人。皆糊名。令学士考判。武后以为非委任之方。罢之。则用之选人。而未尝用之贡举。宋史宋白传陈彭年举进士、轻俊喜谤主司。白知贡举。恶其为人。黜落之。彭年憾焉。后屈近侍。为贡举条制。多所关防。葢为白设也。后范仲淹、苏颂、并议罢弥封法。使有司先考其素行。以渐复两汉选举之旧。卒未能复。(按)糊名。即今云弥封也。宋选举志。谓淳化三年。先尝行之。景徳时定考校式。编排官、第以字号付封弥官。用御书院印封弥。景佑时。诏开别头试。封弥誊禄。如礼部。贾昌朝言。有封弥誊録法。则公巻可罢。皆云封弥。今以二字上下转易。不知何故。
誊録
(能改斋漫録)仁宗时。有糊名考校之律。虽号至公。然未絶其弊。其后袁州人李夷宾上言。请别加誊録。因着为令。而后识字画之弊絶。(宋史选举志)誊録院始置于祥符八年。令封印官巻付之。集书吏録本。
编号
(事文类聚)誊録编排。皆始于景徳、祥符间。(宋史)编排官去其巻首郷贯、状、以字号第之。芦浦笔记。赵淸献充御试官。详定[革+弓]、[多+农]、[角+免]、[角+(得-彳)]、[虫+刀]五号等巻。晁补之鶏肋集。[山/通]字号巻。余擢为开封第三。盖时编号之法。以巻多虑致复重。随配边旁。以广其文。故于字书多不经见。
南北巻
(杨士奇三朝圣谕録)上言科举之弊。士奇对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试巻例缄姓名。请今后于外书南北二字。如一科取百人。南取六十。北取四十。则人才皆入囗矣。上曰。往年绿北士无进用者。故怠惰成风。汝言良是。命与礼部议奏行之。(科场条贯)杨士奇议会试分南北巻。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巻。成化二十二年。又各退二巻。以益中数。
遗才
(宋史选举志)端拱初。礼部试巳。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按)今惟学使送赴学生员。犹试遗才。
覆试
(新唐书选举志)高祖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为郷里称者。县官考试。州长重复。歳随方物入贡。(旧唐书王起传)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禾+眞]、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通雅)汉、左雄议。举士先试之公府。又覆之端门。张盛除此科。黄琼言覆试之作。将以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则汉已有此事。宋干徳六年。诏举人有父兄食禄者覆试。绍兴以后省之。(按)今惟童生初入学、及府县録送童生。犹有覆试。
殿试
(汉书[旦/黾]错传)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按)诏有有司各帅其志。选有人数。及登大夫于朝。亲谕朕志等语。盖时所同举。皆获登于殿庭。与董仲舒传只策首选不同。后世殿试之制。盖[日+方]于此矣。晋书阮[禾+中]传。或言对策者。因绿假托。乃更延羣士。廷以问之。郄[言+先]传载其对策。亦有进之于廷之语。或谓殿试始唐武后。非也。
及第出身
(宋史选举志)景徳四年。定亲试进士条例。考第之制。凡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等五等曰同出身。(事文类聚)进士分甲。并赐同进士出身。自兴国八年王世则榜始。
传胪
(史记叔孙通传)羣臣朝仪既定。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云谷杂记)胪句传者。传胪也。句字乃衍文。故注史文。但云传从上下为胪而已。苏林注汉书。乃析胪句为二事。云上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不知何据而云。郑康成注仪礼。谓胪为众。盖众相递传。庄子有大儒胪传之语。最为可证。
立旗竿
(王世贞觚不觚録)诸生中郷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以红绫为旗。金书。立竿以扬之。若状元及第。则以黄纻丝金书状元以扬之。(按)此特明代故事。前此惟状元建旗。详文信国集。
公交车
(周礼巾车)掌公交车之政令。注。公犹官也。(汉官仪)公车掌殿司马门。天下上事及征召。皆总领之。(汉书东方朔传)待诏公交车。音义云。公交车。书名也。公交车所在。故以名焉。(按)今会试者称赴公交车。盖贡举亦征召之亚。远省举子。许乘绎。即与公交车类也。
科场条目
(宋史王旦传)翰林学士陈彭年呈政府科场条目。旦投之地曰。内翰得官几日。乃欲隔截天下进士。(按)今监试者与吏士约法。犹谓之科场条例。
试録
(叶石林燕语)试院官旧不为小録。崇宁初。霍端友榜。安枢密知举。始刻为之。自后遂为故事。(黄佐翰林记)洪武甲子郷试。乙丑会试。初为小録。惟刻董事之官。试士之题。及中选者之名第、籍贯、经书而已。未録士子之文为程序也。次科戊辰。始録程文。自是以为定式。(按)唐会要。大中十年。礼部侍郎郑显进诸家科目十二巻。勅自今以后。发榜讫。写及第人姓名。付所司编次。则宋已然。非不为此録。特其名目殊耳。李[言+羽]戒庵漫笔云。今试録。唐称进士登科记。宋称进士小録。
龙虎榜
(唐书欧阳詹传)与韩愈、李观、李绛、崔羣、王涯、冯宿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榜花
(南部新书)唐礼部发榜。歳取二三人姓氏稀僻者。谓之色目人。又曰榜花。
关节
(旧唐书穆宗诏)访闻近日浮薄之徒。扇为朋党。谓之关节。干扰主司。毎歳策名。无不先定。(能改斋漫録)段文昌言于唐文宗曰。今歳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以关节得之。(宋史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按)汉书佞幸传。籍[门<(肱-月)]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师古曰。言由之纳说。如行者之由关津。关节者。关说之节目也。
怀挟
(文献通考)长兴四年。礼部贡院奏立条件曰。怀挟书策。旧例禁止。请自今后。入省门[(扣-口)+曳]得文书者。不论多少。准例扶出。殿将来两举。(按)燕翼贻谋録。谓怀挟之禁。始严于宋景徳二年。未知孰是。其怀挟二字。见战国策。鼎者。非效酰壶醤[(倍-イ)+瓦]。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传递
(宋史选举志)嘉定十五年。何澹言举人之弊。有曰传义。曰换巻。曰易号。宝庆二年。朱端常乞差有风力者为监门官。入试日。一切不许传递。门禁既严。再立赏格。许告捉传题传稿之人。则其弊自淸矣。
座主
见(旧唐书令狐[山+亘]传)张籍寄白使君诗。有登第早年同座主句。(李肇国史补)进士称有司曰座主。(觚不觚録)嘉靖以前门生称座主。不过曰先生而已。至分宜当国。始称老翁。其厚者。称夫子。此后倶相承曰老师。
门生
(唐书杨嗣复传)嗣复领贡举。父于陵自[各+隹]入朝。乃率门生出迎。(又令狐[山+亘]传)田敦。[山+亘]门生也。(白居易诗)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裴皞诗)三主礼[门<韦]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王仁裕示诸门生诗)三百一十四门生。春风初长羽毛成。(按)门生本犹门人。后汉书贾逵传、皆拜逵所造弟子及门生为千乘国王郎。欧阳修孔宙碑阴题名跋。汉世公卿。多自教授。其亲受业者为弟子。转相授者为门生。是也。而古亦有称同门生为门生者。晋书王献之年数歳。观门生[(扣-口)+(樗-木)]蒲讽之。是也。有依附声势。为门生者。宋书徐湛之门生千余人。皆三呉富人之子。毎出入行游。涂巷盈满。是也。其知贡举称新进士为门生。盖惟起于唐之中叶。后唐长兴元年。中书门下奏。门生者。门弟子也。大朝所命春官。不曾教诲举子。是国家贡士。非宗伯门徒。今后及第人。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同年
(国史补]进士倶捷。谓之同年。(刘禹锡送人赴举诗序)今人以偕升。名为同年友。其语熟见。[(扣-口)+晋]绅者皆道焉。(唐书)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岛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李远陪新及第赴会诗)满座皆仙侣。同年别有情。(杜荀鹤试后别人诗)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按)后汉书李固传。有同歳生得罪于冀。同歳、即同年也。三国魏武纪。与韩遂父同歳孝廉。亦然。
先辈
(诗采薇笺)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也。二字初见自此。(三国志陶谦传注)郡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而谦不为之屈。([门<敢]泽传)州里先辈唐固。亦终身积学。(隋书经籍志)班固为兰台令史。与诸先辈共成光武本纪。(旧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年少。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按)以上皆谓行辈在先者也。国史补云。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则以其称。施之同辈。而当时新第者。且不特同第互推然也。北梦琐言。王凝知贡举。司空图第四人登第。王谓人曰。今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シ+黾]水燕谈。苏徳谟第一人登第。还郷。太守作致语庆之曰。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韦庄有下第献新先辈诗。彭应求有贺新先辈及第诗。自主司郡尊及同试下第者。倶以先辈称之。盖时云先辈直如之泛称某先生矣。
后辈
(通典)魏立太学。弟子满二歳。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通者。听从后辈试。递是、试通三经。四经。五经。不通。倶从后辈复试。(程大昌演繁露)唐世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由此也。(旧唐书刘禹锡传)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全唐诗话)使前贤失歩。后辈却立。(杜甫诗)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蹇。(按)此皆指言之耳。未尝有以为称谓者。
即先
(王保定[(扣-口)+庶]言)牛僧孺应举。韩愈、皇甫湜见于靑龙寺。称牛为即先辈。(田锡咸平集)兴胡旦书云。秀才即先辈。(按)此谓即日当为先辈。犹今笺札中所云即元。庄启中所云即翰撰也。又干[月+巽]子。阎际美与卢景庄同应举。阎称卢曰、必先声价振京洛。云溪友议。刘禹锡纳牛僧孺巻曰。必先期至矣。必先与即先、同一推颂意耳。韩仪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悩必先句。此必先。乃指下第同人。谓下第者曰来科作解。又此意矣。
文字不鲜明
先达
(晋书虞喜传)喜邑人贺循为司空。先达贵显。
早达
(宋书王僧绰传)年二十九为侍中。自嫌早达。
英雄入囗中
([(扣-口)+庶]言)文帝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囗矣。
谬种流传
(宋史选举志)理宗朝、有司命第苟简。或执偏见臆说。或发策用事讹舛。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谬种流传。
一榜尽赐及第
(邵氏闻见録)张齐贤赴廷试。帝欲其居上甲。有司置于丙科。帝降旨。一榜尽除京官通判。
龙头属老成
(遯斋闲览)梁颢及第谢恩诗。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相传是宋(汪洙诗)。(琵琶记)假饶一举登科日。难道是、双亲未老时。只恐锦衣归故里。双亲的不见儿。又云。如今端的是男儿。行看锦衣归故里。皆用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