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日,潮初长于未初一刻,至酉初一刻而满。退于戌,至子初一刻而涸。再长于丑正初刻,至卯初一刻而满。退于辰,至午正初刻而涸。
十一日,潮初长于未正初刻,至酉正初刻而满。退于戌,至子正初刻而涸。再长于丑正初刻,至卯正初刻而满。退于辰,至午正初刻而涸。
十二日,潮初长于申初二刻,至戌初二刻而满。退于亥,至丑初二刻而涸。再长于寅初二刻,至辰初二刻而满。退于巳,至未初二刻而涸。
十三日,潮初长于申正一刻,至戌正一刻而满。退于亥,至丑正一刻而涸。再长于寅正一刻,至辰正一刻而满。退于巳,至未正一刻而涸。
十四日,潮初长于酉初初刻,至亥初初刻而满。退于子,至寅初初刻而涸。再长于卯初初刻,至巳初初刻而满。退于午,至申初初刻而涸。
十五日,潮初长于酉初二刻,至亥初二刻而满。退于子,至寅初二刻而涸。再长于卯初二刻,至巳初二刻而满。退于午,至申初二刻而涸。
十六日,潮初长于酉正二刻,至亥正二刻而满。退于子,至寅正二刻而涸。再长于卯正二刻,至巳正二刻而满。退于午,至申正二刻而涸。
十七日,潮初长于戌初一刻,至子初一刻而满。退于丑,至卯初一刻而涸。再长于辰初一刻,至午初一刻而满。退于未,至酉初一刻而涸。
十八日,潮初长于戌正一刻,至子正一刻而满。退于丑,至卯正一刻而涸。再长于辰正一刻,至午正一刻而满。退于未,至酉正一刻而涸。
十九日,潮初长于戌正三刻,至子正三刻而满。退于丑,至卯正三刻而涸。再长于辰正三刻,至午正三刻而满。退于未,至酉正三刻而涸。
二十日,潮初长于亥初二刻,至丑初二刻而满。退于寅,至辰初二刻而涸。再长于巳初二刻,至未初二刻而满。退于申,至戌初二刻而涸。
二十一日,潮初长于亥正一刻,至丑正一刻而满。退于寅,至辰正一刻而涸。再长于巳正一刻,至未正一刻而满。退于申,至戌正一刻而涸。
二十二日,潮初长于子初一刻,至寅初一刻而满。退于卯,至巳初一刻而涸。再长于午初一刻,至申初一刻而满。退于酉,至亥初一刻而涸。
二十三日,潮初长于子正初刻,至寅正初刻而满。退于卯,至巳正初刻而涸。再长于午正初刻,至申正初刻而满。退于酉,至亥正初刻而涸。
二十四日,潮初长于子正二刻,至寅正二刻而满。退于卯,至巳正二刻而涸。再长于午正二刻,至申正二刻而满。退于酉,至亥正二刻而涸。
二十五日,潮初长于丑初一刻,至卯初一刻而满。退于辰,至午初一刻而涸。再长于未初一刻,至酉初一刻而满。退于戌,至子初一刻而涸。
二十六日,潮初长于丑正三刻,至卯正三刻而满。退于辰,至午正三刻而涸。再长于未正三刻,至酉正三刻而满。退于戌,至子正三刻而涸。
二十七日,潮初长于寅初二刻,至辰初二刻而满。退于巳,至未初二刻而涸。再长于申初二刻,至戌初二刻而满。退于亥,至丑初二刻而涸。
二十八日,潮初长于寅正一刻,至辰正一刻而满。退于巳,至未正一刻而涸。再长于申正一刻,至戌正一刻而满。退于亥,至丑正一刻而涸。
二十九日,潮初长于卯初初刻,至巳初初刻而满。退于午,至申初初刻而涸。再长于酉初初刻,至亥初初刻而满。退于子,至寅初初刻而涸。
三十日,潮初长于卯初二刻,至巳初二刻而满。退于午,至申初二刻而涸。再长于酉初二刻,至亥初二刻而满。退于子,至寅初二刻而涸。
附考
船之进港、出港,全视潮之平涨,以卜难易迟疾。古人水上用兵,因潮分成败者,不可胜纪;则防海者,潮汐不可不知也。古人谓:晦朔前后,月行差疾,故潮长大;望亦如之。月弦之际,月行差迟,故潮之去来合沓不尽。今海滨人以初一、十五,潮至日中满;初八、二十三,潮在早暮;初十、二十五,暮则潮平;余日以此推之。又谓月临卯酉,水涨乎东西;月临子午,潮平乎南北。今海滨人,以月初上而潮生,月中天而潮平,月落则汐而复长,即其说也(节「同安县志」)。
占验(附)
风潮占验,郡乘所载皆全郡事;兹于前志未载者,姑就澎言之。澎人畋鱼为生,所患风多雨少耳。而咸雨之患,惟澎所独;非真雨也,海风卷浪,飞沫遍洒也。故咸雨将至,必先刮怪风。若五谷既成,或大雨洗濯,则为患尚轻。至台飓之征,已于风信略言之矣;凡虎井海面有磷火往来、岛上蜈蚣草叶忽变白、屋内油虫乱飞、海吼闻数十里,皆风雨之征。或日久旱而海吼,主大风雨;若久雨而吼转,为晴霁之征矣。「府志」称:雾遮山脚主晴,云罩山头主雨;而澎则不尽然。盖凡山脚明现,虽雨必止;若浊雾遮尽山脚,则风雨时作矣。季冬初三日,俗谓之乌龟生;此日有雨,则连日重阴不开。俗谓之四十九日乌。若满四十九日而又阴雨,则又当四十九日之阴矣。惊蛰日有雷,俗谓之雷打蛰,当主重阴。或云惊蛰前闻雷,当有四十九日阴雨。盖地气闭塞,时至始启;若时未至,则宣泄不透,故有积阴之象。此内地所同也。「郡乘」言:非常之风,常在七月;而澎则不但七月也。又内地人谓:风起日中易息,起于夜难息;谚所谓日报一,夜报七也。而澎亦不尽然。自七、八月后,直至冬春,常大风连旬。惟甘雨一过,其风立止,则与内地略同。若刮风之时,微雨如霰,若有若无,谓之放风根,主连日狂风不息也。海上人每言,朔望无善天,亦不尽然;当视飓旬何如。故航海者,乘飓尾扬帆为稳也。老渔谓:鱼星明则海多鱼。或谓星多之方,海鱼亦多。而当天高气清,白云点点作鱼鳞状,则连日晴霁,而海中多鱼。此又海上类然也。
附考
季冬自二十四至二十九日,若是日有南风,则应来年是月有飓。如二十四则应四月,二十五则应五月,二十九则应九月也(「同安县志」)。
海上天无时无云。虽浓云靉靆,但有云脚可见,必不雨。云脚者,如画家绘水口石,其下横染一笔,为水石之界者是也。无脚之云,如画远山,但见山头,不见所止(以下见「府志」)。
日色被体如烛,三日内必雨。
日出时有云蔽之,辰刻后云暂散,必天晴。日初出即开朗,是日必不晴。久晴则不拘。
日落时,西方有云气横亘天上,或作数十缕各不相属,日从云隙中度过,是谓出穿经纬,来日天晴。或云色一片相连,其中但有一、二点空窦,得见红色,是谓金乌点睛,亦主晴。
日落时,西北方云起如层峦复嶂,重叠数十层,各各矗起,主大风雨;山崩水溢之征也。应在七日之内。处近山及江浒水涯宜防之。
昧爽时雨,俗呼开门雨,是日主晴。
初雨如雾,虽沉晦,至午必晴。
久雨后暂辍,犹见细雨如雾,纵令开朗,旋即雨至。谚曰: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久雨夜忽开雾,星月朗洁,主来日大雨。若近暮经见遍天红光,然后见月,则晴。谚云:火烧薄暮天。
红霓朝见西方,辰已必雨;申酉见东方,必晴。断虹两头不连者,俗呼破篷,虽见东方,来日不免风雨。
饥鸢高唳,海鹤惊飞,则逾日必风。春日晚观西,冬日晚观东,有黑云起,主雨。谚云:冬山头,春海口(「赤嵌笔谈」)。
封域志总论
台,海疆也。澎则蕞尔丸泥,点点海上,似无疆域之足言矣;然地据中流,若辅车之相倚。故凡海舶过台者,必视澎山为标准;或风潮不顺,则仍收泊澎湖,幸免蹉跌。此第在无事时耳。若台湾有事,澎军每就近援应,即轮船转输军实,轻捷如飞,要必于澎设局支应,以济其乏。是故澎湖可守,则中外声气相接,呼应皆灵,而无睽隔要截之患。譬人一身,台之于闽,如唇之护其齿、如手足之扞头、目,而澎其筋节脉络也;安得以小而置之耶?昔春秋于虎牢、缘陵,特笔书之,为其有关天下之故也。夫台湾固沿海七省之籓篱,而澎则闽与台之关键也。其为虎牢、缘陵也多矣。是故守闽必先守台,守台必兼守澎。盖固澎却所以守台,而因以卫闽也。守之之道奈何?曰:无恃险、无弛险,无画岸以自固、无委险以予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