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釋
序
即次序。爾雅云。東西墻謂之序。所以別內外也。謂見墻。別宅舍之內外。觀序。知一記之內外也。
一乘妙法
一乘者。佛乘也乘以運載為義。佛說一乘之法。為令眾生依此修行。出離生死苦海。運至涅槃彼岸故。法華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妙者。不可思議也。非諸菩薩心思口議故。
圓覺
謂覺法滿足故。
鎡
音咨。鉏也。
駑
鈍也。
乾乾惕勵
謂競競自勉也。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勵。
香乳
義出請觀音經。
膚
音孚。皮膚。淺學也。魯論云。膚受。
江河之日下
佛道衰微。喻江河之下流。
懸譚
須彌山王
俱舍云。妙高。四寶所成。故名妙。出七金山。故名高。山者。產也。能產萬物故。王者。主也。眾山圍繞故。
師資模範
師者。授道之人。資。助也。助發己身之行業故。模範者。軌格也。楞嚴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
滅眾惑業
四分偈云。滅除諸結使。說是七戒經。
生諸福慧
梵網云。性戒福慧滿。
發覺初因
多論云。毗尼是趣涅槃之初門。梵網云。諸佛薩婆若。悉由是處出。
圓滿佛果
謂覺道成就也。
陀羅尼
此云總持。謂總善不失。持惡不生。偈云。譬如靈丹藥。點鐵成金寶。誦持陀羅尼。變凡作賢聖。又三藏教。盡從陀羅尼出。即呪也。該具四悉。
我空
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之見。
法空
無色。受。想行。識。五陰之法。
染淨根本
生死為染。涅槃為淨。
如來藏
即真如性。第八識所依。具足諸法。包含萬象。故謂之藏。諸佛證此藏心。利益羣生。應用無盡。眾生迷此藏心。常為無明障覆。煩惱牽纏。而不能顯。佛令眾生修行一切善法。斷除煩惱無明。顯出自已如來藏心。清淨法身之體故。真如者。體非偽妄曰真。性無改異曰如。即一實相之體也。此體能生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
阿賴耶識
即第八識名。翻無沒識。取不失為義。又翻藏識。能含藏諸法故。亦名果報識。亦名種子識。
八識差別
第八積集名心。第七思量名意。第六了別名識。或云過去名意。未來名心。現在名識。
訶教
謂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故。
勸離
此有二義。一。令離教。二。令離法。法不出色心。心色皆離。則契心體。
法題
大千世界
總稱也。別有三千。所謂小千。中千。大千也。皆是釋尊所化之境。俱舍云。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世各一千。此名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
生處轉熟
未聞未解之善法。漸令修習純熟故。
熟處轉生
尋常慣習之惡法。漸令放捨生疎故。
人題
三無漏學
戒。定。慧也。三法相資。得成佛道。謂戒出三塗。定超六欲。慧脫三界。煩惱淨盡。不漏落生死故。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成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成聖果也。
修正助道
三學為正。三十七品為助。
破見思惑
分別曰見。貪愛曰思。見有八十八使。思有八十一品。能障真理。故名曰惑。見思惑盡。到無學位。
感異生師
生時母夢明月投懷。
閱世主妙嚴品有省
悟佛心宗。見佛妙用。
傘居道人
顓愚法師。常趺傘下閱教。故以為號。
破額山
四祖道場。
馮茂山
五祖道場。
充上座
初秉十支。昧祖即命登座覆講。
給帖護持
順治三年。官兵入山。搜捕土賊。師與大眾。悉被押赴軍前。巴廒二將軍。憤師容隱。欲加極罪。常住田產。悉沒於官。師雖在刀林劍戟之中。神色不變。從容對曰。華山大路。焉能禁彼往來。遂感巴廒諸公。輸誠敬服。願為護法。請師還山。并復田地。給帖永照。
模楷
模生於周公塚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楷生於孔子塚上。其枝疎而不屈。此二木取正直為義。師軌範後昆。亦由是也。
迦葉化身
順治年間。滇中善信來參云。弟子禮鷄足山。求見迦葉。夢感韋天云。尊者已至華山弘律。爾欲親覲。當往見之。故來頂禮。師恐眾惑。秘不容傳。故維摩云。不起滅定。現諸威儀也。
龍眠之三世冤消
龍眠。桐城縣地名。有善信病危。三世冤牽。上山求解。師為懺悔。病愈冤消。
馬陵枯泉自溢
馬陵在宿遷縣師至枯泉自湧。
偈文
六識歸種
謂睡眠時。六識不行。攝歸第八種子識中故。
五蓋
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也。此五通稱為蓋者。謂蓋覆纏綿。定慧不發故。
未受色惑
謂眼根未曾受色起惑時也。
[(序-予+林)/目]
音麻。緩視貌。
瞇
音米。眇視也。
涅槃
此云大滅度。法身。解脫。般若。如次而配。
百八愚癡
自惑為愚。惑他為癡。即煩惱也。九十八使更加十纏。成一百八。
百八三昧
一。首楞嚴三昧。乃至百八離著虗空不染三昧。大智度論詳明。
四聖六凡
無漏名聖。有漏名凡。即十法界。
十地
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故。然地位各有淺深不同。所以始從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
三乘
聲聞以四諦為乘。緣覺以十二因緣為乘。菩薩以六度為乘。
六趣
六。即六道。趣。即往趣。謂眾生隨所作業。趣往六道故。
入流亡所
流。謂法性。所。謂音塵。謂不隨聲塵。頓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
證入圓通
性體周徧曰圓。妙用無礙曰通。乃一切眾生本有之心源。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從耳門起圓照。隨緣應化。得自在通。
正覺
離邪曰正。背妄曰覺。
根隨煩惱 根有六。謂貪。瞋。癡。慢。疑。見。
隨有二十。分三。大八。謂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中二。謂無慚。無愧。
小十。謂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
根後二智
根本智。後得智。
三摩地
此云等持。離沉掉名等。令心住一境名持。
獲二殊勝
上合聖。與諸佛同一慈力。下合凡。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妙用超越。故云殊勝。
三障
煩惱。業。報曰三。覆蔽正道曰障。
三德
法身。解脫。般若為三。常。樂。我。淨。為德。
六度
謂以施戒。忍。進。禪。慧。徧施。能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故。
五欲
色。聲。香。味。觸為五。希須名欲。止觀云。五塵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須欲之心故。
多羅葉
此翻岸形。如此方椶櫚相似。直而且高。葉可書經。
見道用
初果見理破惑故。
閻浮提樹
翻為穢樹。其色赤黃帶紫焰。果汁點物成金。汁流入河。染石為金沙。
四惡趣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為四。因中不修善法為惡。果感異類受身為趣。
千輻相紋
輻。車輪中之輻也。如來足下紋相。如千輻輪故。
豸
池上聲。
自然智
非佛天人所作。本有之也。亦名一切種智。
無師智
不從他人所聞。
他化自在天
亦名大自在。即欲界頂天也。若須五欲境時。餘天為化。假他所作。以成己樂故。
阿迦尼吒天
即色究竟天。
無色四天
謂空處。識處。無所有非非想也。
有餘
謂見思已斷。尚餘現受色身故。
分段
謂六道眾生。隨其業力所感。壽有分限。身有形段故。
無餘
謂見思二惑。與所受五眾之身。俱得滅盡故。
變易
謂因移果易故。
譬喻
以類比況曰譬。開曉令悟曰喻。
毗盧圓鏡
亦云大圓鏡智。以無邊佛智。照廣大佛鏡。到其源底故。
三毒
貪嗔癡為三。傷害出世善根曰毒。
恒河
即殑伽河。華言天堂來。見從高處來故。諸經多以為量者。有四義故。一。人多識之。二。入者得福。三。八河中大。四。是佛生處。
種子不淨
父母遺體。赤白所成。經云。此身非蓮華。亦不由旃檀。糞穢所長養。但從尿道出。
我執
謂執五蘊等法。有實主宰故。
法執
謂執五蘊等法。心外實有故。
釋迦彌多羅
此云能支。
三果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斷欲界後三品思惑盡。更不來欲界受生故。
康藏
康居國人。諱法藏。賢首國師也。
居士
愛譚名言。守道居貞故。
華嚴
因行如華。莊嚴果德。
梵網
本源自性清淨。故稱為梵。慧命徧傳塵剎。故稱為網。
教化
以道誨人曰教。躬行於上。風動於下曰化。
八萬四千塵勞
謂十使互成百。十界成一千。七支為七千。三世二萬一。三毒并等分。是為八萬四。
八萬四千法門
謂如來成道。有三百五十。度無極法門。度無極者。謂事理行滿。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此之功德。無有窮極故。偈曰。第一光耀起。乃至分舍利。有三百五十。度無極法門。門門有六度。共成二十一。以四大六衰。合二萬一千。加三毒等分。是為八萬四。
三賢
謂十行。十住。十迴向。即三十心也。梵網云。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賢者。未入聖位故。
真窮惑盡
無學位也。
初果耕地蟲離四寸
是道共力。
持戒比丘
謹守不失日持。防非止惡曰戒。比丘。翻為除饉。眾生薄福在因。無法自資。得報多所饉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饉乏故。
法力
以法為力故。
九十五種外道
西域記云。九十五種是邪。惟一是正。附佛法一種也。
五分法身
分。即分齊。限量也。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種為法。聚集不散曰身。
金翅鳥
梵語迦樓羅。此云金翅鳥。其翅金色故。
大僊
僊者上古修行人之通稱。惟如來稱為大覺金仙。戒經云。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結使
結。謂結縛。使。謂驅使。謂五鈍。五利。結縛心神。驅使流轉三界故。
佛法秋晚
無三乘法。故云佛法。秋晚者。末運之際。法道凋零也。
十種衣財
一。憍賖耶衣。此云蠶衣。二。却貝衣。此云木棉花。三。欽婆羅衣。是毛織成。如絨褐類。四。芻摩衣。此云麻衣。五。讖摩衣。此云粗布衣。六。扇那衣。此是樹名。取皮紡織。七。麻衣。麻有青黃赤色。多種。八。翅夷羅衣。此云細布。九。鳩夷羅衣。此云細氈。十。讖摩羅半尼衣。未見翻譯。
菩提種子
種子者。能生一切諸佛法故。體有二種。一。當體。悲心。智心。願心。二。所依體。自性圓明妙心。
樓至
此翻愛樂。
合掌
表心合於道。道合於心也。
初度五人
陳如。十力迦葉。是母黨。頞[鞥-合+(白-日+田)]。跋提。俱利太子。是父黨。
迦葉兄弟
謂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昔於毗婆尸佛時。共豎剎柱。報為瓶沙王師。有五百弟子。兩弟共有五百。自恃多能。不肯歸佛。佛現神變。師徒感伏。投佛出家。
達摩多
此云能救。
寺
嗣也。弟子居之。承嗣佛道。
僧伽藍
此云眾園。乃生植之所。佛弟子居處。則能生植道芽聖果。福利羣生故。
精舍
乃行人精修梵行之處。非為房舍精妙也。
金剛淨剎
金剛體最堅利。能破萬物。表此處精修善法。能破煩惱惡業也。西域凡沙門得道處。建旛以告四方。
寂滅道場
寂五住煩惱。滅二種生死。得道之場。故曰道場。
本覺
謂眾生心體。靈明虗廓。等虗空界。無處不徧。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
始覺
謂眾生本覺心源。由無明熏動。覺不成覺。多劫在迷。今始覺悟。是名始覺。始本不二。名究竟覺。即成佛也。
阿那律陀
此云如意。佛之從弟。
菴沒羅果
此云難分別。似桃非桃。似柰非柰故。
常寂光土
即理性土也。常。即法身。寂。即般若。光。即解脫。土者。從佛所居故。
尸棄
亦名式棄。此云火。火有二義。一。照諸惡不起。二。燒煩惱不生。
然燈
梵名提洹竭。大論云。太子生時。身光如燈故。
毗婆尸
亦云維衛。此翻勝觀。
歡喜地
謂菩薩智同佛智。理齊佛理。徹見大道。盡佛境界。而得法喜。登於初地故。
等覺
望後妙覺。猶有一等。超前諸位。得稱為覺。
底沙
此云明。謂光明徧照也。亦云說度。說法度人也。亦名弗沙。此云增盛。明達勝義也。
授記
聖言說與曰授。果與心期曰記。
轉輪聖王
慈恩云。四種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別。鐵輪獨治南洲。奮威始定。銅輪治東南二洲。震威乃伏。銀輪治東西南三洲。遣使方降。金轉輪王德振四洲。望風順化。故名聖王也。
不捨精進
於法無染曰精。念念趣求曰進。
四種辯才
展轉無滯曰辯。義。法。詞。樂說。四法曰才。
阿耨菩提
阿者言無。無諸垢染故。耨者言上。三界無比故。菩提言知。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故。
轉無上法輪
凡聖之所軌持曰法。度入他心。令彼得悟曰轉。摧碾惑業曰輪。下地所不能測。故曰無上。
著樂所盲
貪於勝妙欲故。
無明障蔽
謂煩惱覆心。於一切法。無所明了故。
天中天
諸天歸仰故。
聖中聖
三乘尊敬故。
三際
先。中。後也。波斯匿王言。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無前際。無中際。無後際。
莊嚴
戒身清淨。定慧莊嚴。萬德俱備。
稽首
稽。留也。首。頭也。以頭至地。停留少頃方起。以表行人有所禱故。
思第一義
真諦非有。俗諦非無。不有不無。名中道第一義諦。
金剛際
際。邊也。有堅執世界之力。故名金剛。經云。地。水。火。風。輪下。有金剛輪。過去諸佛舍利。咸在其中。
那由他
千萬億。
佛子
以真慈悲。紹隆佛種。
五輪
手。膝。與額。
五通
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也。天。仙。神。咸具。
五道
天人屬善。三塗屬惡。輪轉相通。故名為道。
金剛座
難斷能斷。故名金剛。謂菩薩處此座。斷結成佛故。然三世諸佛。坐斯成道。無少變壞。即實相心地也。
四攝法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無見頂相
謂一切人天二乘。及與菩薩。皆不能見如來頂故。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卷下
清 古杭昭慶萬壽戒壇傳律比丘書玉箋記
展鉢
【記】展者。開巾揩鉢也。謂鉢恐有塵。先當開巾揩過。安置几上。以俟食至也。
如來應量器。我今得敷展。願共一切眾。等三輪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訶(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