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0000000006

第6章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

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福。

白蚁阵残方是幻(原作“幼”),子规声切早回头。

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却说唐太宗随着崔判官、朱太尉,自脱了冤家债主,前进多时,却来到“六道轮回”之所,又见那腾云的,身披霞帔;受箓的,腰挂金鱼;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都奔走轮回之下,各进其道。唐王问曰:“此意何如?”判官道:“陛下见性明心,是必记了,传与阳间人知。这唤做‘六道轮回’:

行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

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

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原作“轮”)鬼道。”

唐王听说,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

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门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原作“刀”)乖。

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拜呼唐王道:“陛下呵,此间乃出头之处,小判告回,着朱太尉再送一程。”唐王谢道:“有劳先生远涉。”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享(原作“亨”)得太平之庆。普(原作“晋”)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崔(原作“催”)判官,随着朱太尉闯入门来。那太尉见门里有一匹海骝马,鞍辔齐备,急请唐王上马。早到渭水河边,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唐王兜马贪看不舍,被太尉撮着脚,高呼道:“还不走,等甚!”扑的一声,望那渭河推下马去。却就脱了阴司,径回阳世。

却说那唐朝驾下有徐茂功、秦叔宝、胡敬德、段志贤、马三保、程咬金、高士廉、李世勣、房玄龄、杜如晦、萧瑀、傅奕、张道源、张士衡、陈光蕊、王珪等两班文武,俱保着那东宫太子,与皇后、嫔妃、宫娥、侍长,都在那白虎殿上举哀。一壁厢议传哀诏,要晓谕天下,欲扶太子登基。时有魏征在旁道:“列位道长且住。假若惊动州县,恐生不测。且再按候一日,我王必还魂也。”正讲处,只听得棺中连声大叫道:“淹杀我耶!”唬得文官武将心慌,皇后嫔妃胆战。一个个面如土色。

此时,众宫人走得精光,那个敢近灵扶柩。多亏了正直(原作“值”)的徐茂功,理冽的魏丞相,有胆量的秦琼,忒猛撞的敬德,上前来扶着棺材,叫道:“陛下,有甚么放不下心处,说与我等,不要弄鬼,惊骇了眷族。”魏征道:“不是弄鬼,此乃陛下还魂也。快取器械来!”打开棺盖,果见太宗坐在里面,还叫“淹死我了!是谁救捞(原作“涝”)?”茂功等上前扶起道:“臣等都在此护驾哩。”唐王方才开眼,道:“朕当好苦,躲过阴司恶鬼难,又遭水面丧身灾。”众臣道:“陛下宽心勿惧,有甚水灾来?”唐王道:“我骑着马,正行至渭水河边,见一双金色鲤鱼戏水,寡人正在贪看,却被朱太尉欺心,将朕推下马来,跌落河中,几乎淹死。”魏征道:“陛(原作“被”)下鬼气尚未解。”急着太医院进安神定魄汤药,又安排粥饭。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一计唐王死去已三昼夜,复回阳为君。

万古江山几变更,历来数代败和成。

周秦汉晋多奇士,谁似唐王死复生?

当日天色已晚,众臣请王归寝,各各散讫。次早,脱却孝衣,换了彩服,一个个红袍乌帽,一个个紫绶金章,在那朝门外等候宣符。

却说太宗一夜稳睡,保养精神,直至天明方起,抖擞威仪,你看他怎生打扮:

戴一顶冲天冠,穿一领赭(原作“頳”)黄袍。系一条蓝田碧玉带,踏一对创业无忧(原作“庆”)履。貌堂堂,赛过当朝;威烈烈,重兴今日。好一个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

唐王正座金銮宝殿,聚集两班文武,山呼已毕,依品分班。只听得传旨道:“有事(原作“士”)出班来奏,无事退朝。”那东厢闪过徐世勣、魏征、陈光蕊、王珪、杜如晦、房玄龄、袁天罡、李淳风、许敬宗等;西厢闪过殷开山、刘洪(原作“供”)基、马三宝、段志贤、程咬金、秦叔宝、胡敬德、薛仁贵等,一齐上前启奏道:“陛下前朝一梦,如何许久方觉?”太宗道:“日前接得魏征书,朕觉神魂出殿。只见羽林军请朕出猎,正行时,人马无踪,又见那先君父王与(原作“刘”)先兄弟争嚷。正难解处,见一人乌帽皂袍,乃是判官崔珏,喝退先兄弟,朕将魏征书传递与他。正看时,又见青衣者,执幢幡,引朕入内,到森罗殿上,与十代阎王叙坐。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他说已三曹对过案了,急命取生死文簿,检看我的阳寿。时有崔判官已传上簿子,阎王看了道,寡人有三十三年天禄,才过得一十三年,还该我二十年阳寿。即着朱太尉、崔(原作“催”)判官送朕回来。自出了森罗殿,见那阴司里,不忠不孝、非礼非义、作践五谷、明欺暗骗、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原作“椿”)锉之苦,煎熬吊剥之刑(原作“邢”),有千千万万,观看不足。又遇着枉死城中,有无数的冤魂,尽都是六十四处烟尘的草寇,七十二处叛贼的魂灵,挡住了朕之来路。多亏崔判官作保,借得河南相老儿的金银一库,买转鬼魂,方得前行。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作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将此言叮咛分别。出了那‘六道轮回’之下,有朱太尉请朕上马。行到渭水河边,我看见那水面上有双头鱼戏。正欢喜处,他将我撮着脚,推下水中,朕方得还魂也。”众臣闻得此言,无不称贺,遂此遍行天下,各府县官员上表称庆不题。

却说太宗又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原作“童”)犯。时有审官将刑(原作“邢”)部绞斩罪人,查看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众犯谢恩而退。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宫中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军。自此,内外俱善。有诗为证:

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

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

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善心一念天应佑,福荫应传十七宗。

太宗既放宫女、出死囚已毕,又出御制榜文,遍传天下。榜曰: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宇宙宽(原作“间”)洪,天地不容奸党。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争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刘全舍死进瓜果

却说唐太宗出下一道招贤文榜,就招人赴阴司去进瓜果。一壁厢将宝藏与金银库,差尉迟公上河南开封府,访相良还债。榜张数日,有一赴命进瓜果的贤者,本是均州人,姓刘名全,有万贯之资。只因妻李翠莲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刘全骂了他几句,说他不遵妇道,擅(原作“善”)出闺门。李氏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昼夜悲啼。刘全又不忍见,无奈,遂舍了性命,弃了家(原作“宗”)缘,撇了儿女,情愿以死进瓜。将皇榜揭了,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刘全果服(原作“赴”)毒而死,一点魂灵,顶着瓜果,早到鬼门关上。那鬼使欣然接引刘全,径至森罗宝殿,见了阎王,将瓜果进上道:“奉唐王旨意,远进瓜果,以谢十王宽宥之恩。”阎王大喜道:“好一个有信有德的皇帝!”便问那进瓜的人姓名,那方人氏。刘全道:“小人是均州城民籍,姓刘名全。因妻李氏缢死,小人情愿舍家弃子(原作“子”),特与我王进贡瓜果。”十王闻言,即命李氏与刘全相会。却检生死簿子看时,他夫妻们都有登仙之寿,急差鬼使送回。鬼使启上道:“李翠莲归阴日久,尸首无存,将何付?”阎王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该促死;你可借他尸首,教他还魂去也。”

那鬼使领命,即将刘全夫妻二人还魂。径到了长安大国,将刘全的魂灵,推入金亭馆里;将翠莲的灵魂,带进皇宫内院,只见那玉英公主,正在花阴下,徐步绿苔而行,被鬼使扑个满怀,推倒在地,活捉了他魂,却将翠莲的魂灵,推入玉英身内。鬼使回转阴司不题。话分两头,又听下回分解。

善人看见善人亲,果酒相邀接善人。

你害别人人害你,轮回祸福不饶人。

刘全夫妇回阳世

却说皇宫内院,大小妃嫔宫娥侍婢,见玉英跌死,急走金銮殿,报与三宫皇后道:“公主娘娘跌死也!”皇后大惊,随报太宗,太宗闻言点头叹曰:“此事信有之也。十代阎君说道,御妹寿促,果中其言。”尽到花阴下看时,只见那公主微微有气。唐王道:“莫哭!莫哭!休惊了他。”遂上前将手扶起头来,叫道:“御妹苏醒苏醒。”那公(原作“宫”)主忽的翻身,叫声:“丈夫慢行,等我一等!”太宗道:“妹妹,是我等在此。”公主抬头睁眼观看道:“你是谁人,敢来扯我?”太宗道:“是你皇兄、皇嫂。”公主道:“我那里得个甚么皇兄、皇嫂!我娘家姓李,我的乳名唤做李翠莲,我丈夫姓刘名全,两口儿都是均州人氏。因为我在门首斋僧,我丈夫怪我擅出内门,骂了我几句,是我悬梁缢死。今因我丈夫被唐王钦差,赴(原作“付”)阴司进瓜果,阎王怜悯,放我夫妻回来也。他在前走,因我来迟,赶不上他,被他绊了一跌。你等无礼!不知姓名,怎敢扯我!”太宗闻言,传旨将玉英扶入宫中。

唐王当殿,忽有当驾官奏道:“刘全还魂,在朝门外等旨。”唐王大惊,急传旨将刘全召进,问道:“进瓜果之事何如?”刘全道:“臣领瓜果,径至森罗殿上,就献与十代阎君,备言我王殷勤致谢之意。阎君甚喜,又问臣乡贯、姓名。知妻缢死、并愿来进瓜之事,急差鬼使,引过我妻相会。一壁厢又检看死生文簿,说我夫妻都有登仙之寿,便差鬼使送回。臣在前走,我妻后行,幸得还魂。但不知妻投何所。向听阎王道:借唐御妹李玉英的尸还魂去罢。臣不知唐御妹是甚地方,还未曾得去找(原作“我”)寻哩。”唐王闻奏,满心欢喜,当殿对多(原缺“多”)官道:“朕御妹话,与刘全一般。借尸还魂(原缺“魂”)之事可信。”即敕公主出来认看。

那公主下了宝殿,直至白玉阶前,见了刘全,一把扯住道:“丈夫,你往那里去,就不等我一等!”那刘全听他说的话是妻之言,观其人非妻之面,不敢相认。好一个有道的君王,即将御妹之妆奁、衣服、首饰,尽赏赐了刘全,就如(原作“自”)陪嫁一般。又赐与他永免差徭,御旨着他带领御妹回去。他夫妻两个,便在阶前谢了恩,欢欢喜喜,夫妇还乡。有诗为证:

人生人死是前缘,短短长长各有年。

刘全进瓜回阳世,借尸还魂李翠莲。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却说太宗正登龙位,左文右武,众臣朝拜,退班各散。唐太宗对众臣曰:“昔者寡人一梦,多得崔判别官之力。临别之时,他再三叮嘱寡人,回转阳间,教做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就给榜文,颁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德的高僧,上长安做会。那消一个月之期,天下明僧俱到。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言,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表曰: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求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原作“娇”)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诚惶诚恐,冒死见奏。

太宗闻言,遂将此表掷付群臣议之。时有宰相萧瑀,出班奏曰:

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

傅奕与萧瑀辩论,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萧瑀不生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萧瑀但合掌曰:“地狱之设,正为是人。”太宗召太仆卿张道源、中书令张士衡,问:“佛事营福,其应如何?”二臣对曰:

佛在清净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禅师有赞幽远,历众供养而无不显;五祖投胎,达摩现象。自古以来,皆云三教至尊而不可毁,不可废。伏乞陛下圣鉴明裁。

太宗甚喜道:“卿之言正合孤意。再有所陈者,罪之。”遂着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邀请诸佛,推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众皆顿首谢恩而退。次日,三位朝臣,聚集众僧,一齐都在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内中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你道他是谁人?

灵通本讳号金蝉(原作“禅”),只为无心听(原作“讲”)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原作“摩”),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辅朝纲(原作“佐”)。

出身命犯落江(原作“红”)星,顺水随波逐浪泱。

海岛金山有大缘,法明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娘亲,特赴京都求外长。

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

复谒当今受主恩,凌(原作“灵”)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小字江流三藏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出娘胎,就持斋(原作“齐”)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叫做陈光蕊,他中状元,官拜文渊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行。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当时,那三位大臣引至御前,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作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教他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再拜领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旦吉时,展开经卷,启做道场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毕竟不知圣事如何,又听下回分解。

善恶二字最难量,奉劝世人最审详。

忠孝广行方便路,何愁地狱有阎王。

玄奘秉诚建大会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诸品妙经。那皇帝早朝已,率文武多官,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殿,径来到化上寺前。分付住了音乐响器,下了车辇,引着文官武将,拜佛拈香。三匝已毕,抬头观看,果然好座道场,但见:

幢幡飘舞,宝盖飞辉。幢幡飘舞,凝空道道(原缺一“道”)彩霞摇;宝(原作“实”)盖飞辉,映日翩翩红电彻。世尊金象貌臻臻,罗汉玉容威烈烈。瓶插仙花,炉焚檀降。瓶插仙花,锦树辉辉漫宝刹;炉焚檀降,香云霭霭透青(原作“清”)霄。时新果品砌朱盘,奇样糖酥堆彩案。高僧罗列诵真经,愿拔孤魂离苦难。

却说太宗就与众文武一齐登坛,礼拜拈香,参了佛祖,拜了罗汉。又见那大阐都纲陈玄奘法师,引众僧罗拜唐王。礼毕,各安禅位。法师献上济孤榜文,递与太宗观看。太宗就当案宣读:

至德渺茫,禅宗寂灭。清净灵通,周流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极矣。观彼孤魂,深宜哀愍。此奉太宗皇帝:选集诸僧,参禅讲法。大开方便门庭,广运慈悲舟楫,普济苦海群生,脱免沉疴六(原作“河大”)趣。引归真路,普玩鸿蒙;动止无为,混成纯素。仗此良因,邀赏清都(原缺“都”)绛阙;乘吾胜会,脱离地狱樊(原作“凡”)笼。早登极乐任逍遥,来往西方随自在。”

却说太宗看了孤魂文榜,满心欢喜,叮咛僧道,虔心佛事。就令众文武排驾回朝,待七日正会,复请拈香。众僧道重(原作“童”)登坛诵经,又听下回分解。

三乘妙法请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

积善之人宣一卷,三灾八难免熬煎。

观音显像化金蝉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法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在城日久,未逢有德行者。忽闻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主坛法师乃是江流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就将佛赐的宝贝,捧上长街,与木叉货卖。你道他是何宝贝?有一件锦襕异宝袈裟、九环锡杖,还有那金紧禁三个箍儿,密密藏收,以俟后用。只将袈裟、锡杖出卖。菩萨变做一个疥癞形容,手捧着袈裟,艳艳生光。有一等愚僧(“愚僧”二字原缺)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风子也!这两件粗物,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成佛,也值不得许多银子!”菩萨更不争吵(原作“炒”),与木叉就往前去卖。

行勾多时,只见宰相萧瑀散朝而回。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迎着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菩萨道:“我这袈裟,有好处,有不好处;有要钱处,有不要钱处。”萧瑀道:“何为好?何为不好?”菩萨道:“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萧瑀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菩萨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皈依佛法,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瑀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即便下马,就与菩萨以礼相见,口称:“大法长老,恕我萧瑀之罪。我皇帝十分好善,即今启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

萧瑀就邀菩入朝见驾。径进东华门里,奏上太宗,太宗问曰:“卿来所奏何事?”萧瑀答曰:“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锡杖。臣思法师可着此服,故领僧人见驾。”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价值几何。菩萨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许多?”菩萨道:

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化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仙娥织就,神女机成。闲(原作“开”)时折(原作“新”)迭,千层包裹透虹(原作“红”)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

三宝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尽评论。

明心解养人天法,见性能传智慧灯。

护体庄严金世界,身心清净玉壶冰。

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却说唐太宗在那宝殿上,闻言十分欢喜,又问:“那和尚,九环杖有甚好处?”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

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

入(原作“人”)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

摩呵五(原作“立”)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

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这两件宝物赐他,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叉合掌答曰:“既有德行,情愿送他。”说罢,抽身便走。唐王急令萧瑀扯住,道:“朕照原价奉偿,不可推避。”菩萨道:“我有愿在先,今陛下明德正善,敬我佛门,况又有德行的高僧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唐王见他苦辞,命设素宴,亦不肯领,畅然而去,依旧望东土地(原缺“地”)庙中隐避。

太宗设午朝,着魏征赍旨,宣玄奘入朝见驾。太宗道:“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早间萧瑀迎着二僧,愿送锦襕袈裟一件,九环锡杖(原缺“杖”)一条。特召大(原作“太”)师至此,如不弃,可穿上与朕一看。”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文武阶前喝采,太宗喜之不胜,又赐仪从送出朝门,各归禅座。又不觉红轮西坠,正是那:

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叮叮三响断人行,前后街前寂静。  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禅僧入定理残经,正好炼心养性。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遍(原作“注”)满天下,文官武、后妃国戚,无论大小人民,俱诣寺听讲。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两人随投寺里。只见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原作“励”)声高叫道:“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跳下台来,就对菩萨道:“老师父起手,弟子失瞻,多多有罪。”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其中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正果。”

那和尚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在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将法师扯下坛来,扰乱法堂。”太宗听罢,即令军人擒来。不多时,只见那军人就将两个僧人拿到,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太宗曰:“在于何处?”菩萨道:“见在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即引上法坛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有诗为证:

瑞霭散缤纷,祥(原作“详”)光护法身。

九霄华汉里,现出女真人。

唐太宗描写观音像

却说唐太宗观世音菩萨现出原身,望空朝拜。即传令旨:就着画工吴道子描写观音圣像。那菩萨祥云,渐渐去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流流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原缺“大”)乘(原作“十”)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偈言,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原作“从”)修善果。”众官俱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就去那寺里诸佛案前,太宗即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原作“养”)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原作“损”)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誓死不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吉日良辰,发牒出行。

次早,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时有钦天监奏曰:“今日是出行吉日。”唐王大喜。又见黄门官奏道:“御弟法师朝门外候旨。”太宗大喜,即宣上殿,付了关文札牒;又送个紫金钵盂,途中化斋而用;再选两个长行的从者,又牵白马一匹,送为远行脚力。“你可就此行程。”玄奘谢恩。唐王排驾,与众官送至关外。太宗与御弟曰:“我知你出家人无号。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谢恩,就对众官而言曰:“昔日法明师父待我取讨法名,亦叫三藏;今日又蒙圣恩赐我号名,仍叫三藏。十五大是喜合人意,上应天心。”太宗笑道:“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早回。”两人言罢,三藏就谢太宗之恩,径辞出关而去。太宗即排驾而回。毕竟又听下回分解。

唐王设会渡亡灵,感动菩萨说原因。

指引玄奘参圣佛,号名三藏促行程。

三藏起程陷虎穴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后,不觉天晚。正是:

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

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

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

次日,众僧起来,收拾茶水早斋。玄奘穿了袈裟,上正殿佛前礼拜,道:“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愚(原作“遇”)迷,不识活佛真形。愿佛慈悲,早现丈六金身,赐真经,留传东土。”祝罢,回方丈进斋。斋毕,那二从者整顿鞍马,促趱行程。三藏出了山门,辞别众僧。

三藏直西前进,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县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者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卫军官,同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原缺“至”)福原寺安歇。安排晚斋。斋毕,吩咐二从者饱喂马匹,天不明就行。及鸡方鸣,随唤从者,出离边界。

这长老心忙,太起早了,只好四更天气。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原缺“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悚惧,又闻得里面哮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睁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真个是: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

电目飞光艳,雷声振四方。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

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

东海黄公惧,南山白(原作“南”)额王。

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三人用绳索绑缚。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也。”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走的是一条黑汉,后边来的是一条胖汉。这两个摇摇摆摆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可喜!”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处士道:“惟随时耳。”三个叙罢,各坐谈笑。

只见那从者(原缺“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送上门来的。”处士笑云:“可能待客否?”魔王道(从“此三者”至“魔王道”原缺):“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魔王领诺,即呼左左,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尽分给各妖。只听得(原作“得听”)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原作“羊”)。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正怆慌之间,渐惭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俱道:“今日厚扰,容日竭诚奉酬。”方一拥而退。

不一时,红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走上前,用手一拂,绳索皆断。对面吹了一口气,三藏方苏。跪拜于地道:“多谢老公!搭救贫僧性命!”老叟答礼道:“你起来。你可曾疏失了甚么东西?”三藏道:“贫僧的从人,已是被怪食了,只不知行李马匹在于何处?”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厢不是一匹马、两个包袱?”三藏回头看时,果是他的物件,并不曾失落,心才放下。就问老叟曰:“拜问公公,此处是甚所在?公公何由在此?”老叟道:“此是双叉岭,乃虎狼巢穴处。你为何堕此?”三藏道:“贫僧鸡鸣时,出河州卫界,不料起得早了,冒霜拨露,失落此地。见一魔王,凶顽大甚,将贫僧与二从者绑了。又见一条黑汉,称是熊山君;一条胖汉,称是特处士,走进来,称那魔王是寅将军。三个把我二从者吃了,天光才散。不想贫僧有此大缘,感得公公相救。”老叟道:那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尽是山精树木,鬼怪苍狼。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你跟我来,引你上路。”三藏不胜感激,将包袱捎(原作“稍”)在马上,牵著缰绳,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却将马拴在道旁草头上,转身拜谢那公公,他遂化作一阵清风,跨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只见风飘飘遗下一张简帖,书上四句偈(原作“揭”)言为证: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

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三藏看了,对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脱此难。”拜毕,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这岭上真个是: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

双叉岭伯钦留僧

却说三藏舍身拚命,上了那峻岭之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

却说他虽(原作“那”)有灾迍,却有救应。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三藏见他来得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救命!”那条汉到跟(原作“边”)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着你,多有冲撞。”三藏道:“贫僧是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间来到此处,遇著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性命,多谢!多谢!”伯钦道:“我在这里居住,专打狼虎为生,捉此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共是一国之人。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我明朝送你上路。”三藏闻言,满心欢喜,谢了伯钦,牵马随行。

过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风响。伯钦道:“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只见一只斑斓虎,这太保霹雳一声,咄道:“业畜!那里走!”那虎见赶急,轮身轮爪扑来。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这太保与那虎在那山坡下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举叉平胸刺倒,可怜呵,钢叉尖穿透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揪著耳朵(原作“躲”),拖上路来,好男子!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对三藏道:“造化!造化!这只山猫,勾长老食用一日。”三藏夸赞不尽,道:“太保真山神也!”伯(原作“似”)钦道:“有何本事,敢劳过奖?这个是长老的洪福。”那伯钦就提着钢叉,手拖山猫,在前引路。三藏牵着马,随后而行。

转过山坡,忽见一座山庄。伯钦到了门首,叫小的们上前,把只虎扛将进去。分付教赶早剥了皮,安排将来待客。伯钦又令母妻出见。母亲道:“明日你父亲是周忌,就浼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到后日送他去罢。”这伯钦虽是一个杀虎手,却有些孝顺之心,闻得母言,就要安排香纸,留住三藏。拿几盘烂熟虎肉,热腾腾的放在上面,请三藏权用。三藏合掌当胸道:“善哉!贫僧自出娘胎,更不晓得吃荤。”伯钦闻得此说,沉吟了半晌道:“这等奈何?反是我请长老的不是。”伯钦的母亲闻(原作“问”)说,叫道:“孩儿不要与长老闲讲,我自有素物,可以管待。”叫媳妇就将素菜整理,铺在桌上。三藏领受,下席拜谢,方才上座合掌,诵一卷揭斋(原作“齐”)之咒,吃了斋(原作“齐”)饭,就请三藏安歇。”

次早,伯钦起来,分付母妻又整素菜,管待长老,开启念经。请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香,拜了香火,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分《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又天将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又早太阳东上,只见老母叫道:“伯钦孩儿,你来,我与你说话。”二人至前,老母坐在床上道:“儿呵,我今夜得了个喜梦,梦见你父亲来家,说多亏了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夫妻们俱呵呵大笑道:“我与媳妇皆有此梦,正来告禀,不期母亲呼唤,也是此梦。”遂叫一家大小起来,安排谢意,替他收拾马匹,都至前拜谢道:“多谢长老,超荐我亡父脱难超生,报答不尽!”三藏道:“贫僧有何能处,敢劳致谢!”伯钦把三口儿的梦话,对三藏陈诉一遍(原作“边”),三藏也喜。安排早素,三藏吃了斋饭,又具白银二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但道:“是你肯发慈悲之心,送我一程,足感至爱。”伯钦又唤两三个家僮,各带器械,同上大路。

行经半日,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原作“火”)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岩隐险峻。那太保正走到半山之中,回身立于路下道:“长老,你自前进,我却告回。”三藏闻言,滚鞍下马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伯钦道:“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故此告回,你自去罢。”三藏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正在那叮咛拜别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唬得三藏痴(原作“疾”)呆,伯钦打挣。毕竟不知甚人喊叫(原作“我”),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English Stories Scotland

    English Stories Scot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国春秋平话

    七国春秋平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WICE-TOLD TALES

    TWICE-TOL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lcibiades II

    Alcibiades II

    The two dialogues which are translated in the second appendix are not mentioned by Aristotle, or by any early authority, and have no claim to be ascribed to Plato. They are examples of Platonic dialogues to be assigned probably to the second or third generation after Plato.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hape of Fear

    The Shape of Fe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龙随天下

    龙随天下

    重生第九世的叶轩开始了寻找记忆,唤醒小龙,手持神剑与天地对决,进神门闯天下。
  • 李铁君文钞

    李铁君文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卷帘战(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卷帘战(怀旧童书馆·怀旧童年)

    《卷帘战》为“怀旧童书馆·红色童年”系列之一种,此书由原来的《卷帘战》和《炮楼跳舞》两小书组成。《卷帘战》以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名为书名,也做了新版的(两小书组合版)书名。《卷帘战》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不放一枪的胜利”、“地雷的‘秘密’”、“巧妙战术”,是著名作家康濯为建国初的小朋友们写的一本书,生动描绘了建国前(20世纪40年代)河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民兵连打日本、除伪军时采取游击战、地雷战等一系列巧妙的战略战术。
  • 重生系统之学霸归来

    重生系统之学霸归来

    亲爱的玩家你好,欢迎你进入XX的笔记本的世界,请输入您的游戏名_________“XX的?”玩家是否决定使用“叉叉的”作为您的游戏名?“你才叉叉的,你全家都叉叉的。”玩家是否决定使用“你才叉叉的你全家都叉叉的”作为您的游戏名?严朵拿起锤子……天上掉下个游戏机,不知是福还是祸日常文轻松向,女主出场是中学生,咱们要和谐,所以CP会非常晚出现,介意者慎点。
  • 疟门

    疟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无败大反派

    最强无败大反派

    小白脸才做男主角,真男人只做大反派,一句话,就是要狂拽酷霸吊。意外穿越到大陆,无论谁都想要的主角梦被秦明撞见,什么?主角,就是那种圣母,小白,美女倒贴的那个,滚吧,什么玩意,要做,就做大反派,干掉所有主角,最后在光辉中把主角踩在脚底下,让整个世界陷入黑暗。哈哈哈。
  • 帝宫策:绝色医女权倾天下

    帝宫策:绝色医女权倾天下

    一朝穿越到战火连天的南北朝,她意外出手救了敌国的傀儡皇帝。她是被齐国视为掌上明珠人见人爱的上阳郡主,他是忍辱负重、身负血海深仇的周国傀儡皇帝。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被命运死死拴在了一起。在血雨腥风的政变中,她绞尽脑汁,步步惊心,为他的帝王路倾尽一切,却不想生死关头,他却毫不留情的将她逼上绝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尊自爱的故事

    自尊自爱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倾城魅妃(全集)

    倾城魅妃(全集)

    一夜灭门,她从将门千金沦为舞女歌姬。她的心中,只有报仇的信念,她以为,她的感情在那一夜已经泯灭!可是他的出现,却成为她生命中的阳光!为了复仇,她入宫为妃,以纤纤柔弱之身挑战一国栋梁之臣;为了复仇,她甘为人质,挑起两国战火纷争。爱情与复仇,她将踏上哪条道路?爱她的人和她爱的人,她又该如何抉择?
  • 金牌猎人:媚世妖妃惑君心

    金牌猎人:媚世妖妃惑君心

    【全文完结,请放心入坑】她云挽歌,生来就是生杀予夺的侩子手!她不怨生父的抛弃,只因她生来就与众不同。她有一双嗜血萝莉的眼睛,只消一眼就能夺人心魄!穿了,她还是她,只是小了点!她奉命夺他魂摄他魄,怎奈,万试万灵的摄魂术也有失效的一天。“疑惑我怎么没事?”身为完美控,萝莉的外貌和萝莉的行为才是最搭的,可是她偏偏生了双妖娆的眼,所以,她食指对碰。“蜀黍,你说……”“我对幼齿不感兴趣。”“待我长发及腰,王爷爱我可好?”“嗯,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