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7400000106

第106章

贯集·杂证谟痰饮

经义

《气交变大论》曰:岁土太过,饮发中满,食减。

《五常政大论》曰:太阳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阴司天,四之气,民病饮发。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土郁之发,为饮发注下。

《至真要大论》曰:岁太阴在泉,民病饮积。岁阳明在泉,民病喜呕,呕有苦。太阴之胜,饮发于中。太阴之复,饮发于中,唾吐清液。太阳之复,唾出清水,及为哕噫。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论证(共六条)

痰饮一证,其在《内经》,止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此《内经》之不重痰证,概可知矣。及考痰之为名,虽起自仲景,今后世相传,无论是痰非痰,开口便言痰火。有云怪病之为痰者,有云痰为百病母者,似乎痰之关系,不为不重。而何《内经》之忽之也。不知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息而痰自清也。因虚因实而生痰者,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未闻治其痰而风火可自散,虚实可自调者,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故《内经》之不言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而痰惟病之标耳。今举世医流,但知百计攻痰,便是治病。竟不知所以为痰,而痰因何而起,是何异引指以使臂,灌叶以救根者乎?标本误认,而主见失真,欲求愈病,难矣!难矣!一、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满,吞酸嗳腐,渥渥有声等证,此皆水谷之余,停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有不同于饮者,饮清澈而痰稠浊。饮惟停积肠胃,而痰则无处不到。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故治此者,当知所辨,而不可不察其本也。

一、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亦既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此亦犹乱世之盗贼,何孰非治世之良民。但盗贼之兴,必由国运之病。而痰涎之作,必由元气之病。尝闻之立斋先生曰:使血气俱盛,何痰之有?余于初年,颇疑此言,而谓岂无实痰乎?及今见定识多,始信其然也。何以见之?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涎日多矣,此其故正以元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愈盛也。然则立斋之言,岂非出常之见乎。今见治痰者,必曰痰之为患,不攻如何得去?不知正气不行,而虚痰结聚,则虽竭力攻之,非惟痰不可去,而且益增其虚。故或有因攻而逐绝者。或偶尔暂苏而更甚于他日者,皆攻之之误也,又孰知痰之可攻者少,而不可攻者多也。故凡将治痰者,不可不先察虚实。

一、痰有虚实,不可不辨。夫痰则痰矣,皆若有余,又何有虚实之异?盖虚实二字,全以元气为言,凡可攻者,便是实痰,不可攻者,便是虚痰。何为可攻?以其年力犹盛,血气未伤,或以肥甘过度,或以湿热盛行,或风寒外闭皮毛,或逆气内连肝膈,皆能骤至痰饮,但察其形气病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实痰者,何?谓其元气犹实也。此则宜行消伐,但去其痰,无不可也。何为不可攻?则或以形羸气弱,年及中衰者,即虚痰也。或以多病,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亦虚痰也。或脉见细数,脏无阳邪,时为呕恶泄泻,气短声喑等证,但察其形气病气本无有余者,皆虚痰也。虚痰者何?谓其元气已虚也。此则但宜调补,若或攻之,无不危矣。且凡实痰本不多,其来也骤,其去亦速,其病亦易治,何也?以病本不深也。虚痰反多甚,其来则渐,其去则迟。其病亦难治,何也?以病非一日也。是以实痰无足虑,而最可畏者,惟虚痰耳。总之,治痰之法无他,但能使元气日强,则痰必日少,即有微痰,亦自不能为害,而且亦充助胃气。若元气日衰,则水谷津液,无非痰耳,随去随生,有能攻之使尽,而且保元气无恙者,吾不信也。故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然则,治此者可不辨其虚实,而欲一概攻之,如王隐君所论,内外百病皆生于痰,悉用滚痰丸之类,其亦但知目前,而不知日后之害哉。

一、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则彼,必与二脏有涉。但脾家之痰,则有虚有实,如湿滞太过者,脾之实也;土衰不能制水者,脾之虚也。若肾家之痰,则无非虚耳。盖火不生土者,即火不制水,阳不胜阴者,必水反侵脾,是皆阴中之火虚也;若火盛烁金,则精不守舍,津枯液涸,则金水相残,是皆阴中之水虚也。此脾肾虚实之有不同者,所当辨也。又若古人所云湿痰、郁痰、寒痰、热痰之类,虽其在上在下,或寒或热,各有不同,然其化生之源,又安能外此二脏?如寒痰湿痰,本脾家之病,而寒湿之生,果无干于肾乎?木郁生风,本肝家之痰,而木强制土,能无涉于脾乎?火盛克金,其痰在肺,而火邪炎上,有不从中下二焦者乎?故凡欲治痰,而不知所源者,总惟猜摸而已耳。

一、非风门有痰论三篇,所当互阅。

论治(共七条)

一、脾胃之痰,有虚有实。凡脾土湿胜,或饮食过度,别无虚证而生痰者,此乃脾家本病,但去其湿滞而痰自清,宜二陈汤为主治,或六安煎、橘皮半夏汤、平胃散、润下丸、滚痰丸之类,皆可择而用之。若胃寒生痰而兼胀满者,宜和胃二陈煎、或兼呕吐而痛者,宜神香散。或为饮食所致,宜加麦芽、神曲、山楂、枳实之类。然脾胃不虚,则虽生痰饮,不过微有留滞,亦必不多,且无大害,惟脾虚饮食不能消化而作痰者,其变最多。但当调理脾胃,使其气强,则自无食积之患。而痰饮即皆血气矣。若脾气微虚,不能制湿,或不能运化而为痰者,其证必食减神倦,或兼痞闷等证,宜六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之类主之,金水六君煎亦妙。若微虚兼寒者,宜苓术二陈煎主之。若脾气大虚,或兼胃寒呕恶而多痰者,宜六味异功煎、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之类主之。又有劳倦本以伤脾,而疲极又伤肝肾。脾气伤则饮食减少,或见恶心;肝肾伤则水液妄行,或痰饮起自脐下,直冲而上。此脾肾俱伤,命门土母之病也。虽八味地黄丸乃其正治,然无如理阴煎,其效更如神也,或加白术、陈皮亦可。

一、肾经之痰,水泛为痰者也,无非虚证。有以肿胀而生痰者,此水入脾经,谓之反克,脏平者,宜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主之;脏寒者,宜理阴煎、加减《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其或但宜温燥者,则单助脾经,亦能化湿,惟六味异功煎及理中汤、圣术煎俱可酌用。有以虚损而生痰者,此水亏金涸,精不化气,气不化精而然,使不养阴以济阳,则水气不充,痰终不化,水不归源,痰必不宁,宜以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丸,酌其寒热而用之。若阴火乘肺,津液干枯,或喉痛,或烦热,或喜冷,或便实,必察其真有火邪,而痰嗽不已者,宜四阴煎、一阴煎之类加减主之;若火本非真,则但宜纯补,庶保万全也。

一、风寒之痰,以邪自皮毛内袭于肺,肺气不清,乃致生痰,是即伤寒之类。但从辛散,其痰自愈。宜六安煎、二陈汤,甚者,小青龙汤之类主之。其有风寒外袭,内兼火邪者,亦可兼用黄芩。若血气兼虚者,不得单用消耗,宜金水六君煎主之。若伤寒见风而兼发热嗽痰者,宜柴陈煎主之,或金水六君煎加柴胡亦妙。

一、中风之痰,本非外感,悉由脾肾虚败所致,治痰之法,详载非风门,当与此互察之。

一、治痰当分缓急。凡非风等证,其有痰涎壅盛,闭塞上焦,而药食不能进者。此不得不先治其痰,以开清道。若痰之甚者,惟用吐法为最妙。若痰气不甚,食饮可进,盒饭从缓,求其本而治之,不宜妄行攻击。或但以六安煎、二陈汤、润下丸、橘皮半夏汤之类,调之为宜。若火盛生痰者,宜清膈煎、抽薪饮之类主之。若类风等证,但察其上焦无滞,或见其神昏困倦,而胸喉之间,气清息平,本不见痰者,切不可疑其为痰。而妄用克伐消痰等剂,则无有不败者矣。若杂证势已至剧,而喉中痰声漉漉,随息渐甚者,此垂危之候,不可治也。诸吐痰治痰之法,俱详载非风门痰治条中。

一、治痰当知求本,则痰无不清。若但知治痰,其谬甚矣。故凡痰因火动者,宜治火为先。痰因寒生者,宜温中为主。风痰宜散之,非辛温不可也。湿痰宜燥之,非渗利不除也。

郁痰有虚实,郁兼怒者,宜抑肝邪;郁兼忧者,宜培肝肺。饮食之痰,亦自不同,有因寒者,有因热者,有因肥甘过度者,有因酒湿伤脾者,此皆能生痰,而其中各有虚实,辨之不可不真也。又如脾虚不能制湿,肾虚不能约水,皆能为痰,此即寒痰之属也。或以脾阴干烁,而液化为胶。或以金水偏枯,而痰本乎血,此即热痰之属也。凡此二者,于痰证中十居八九,是皆虚痰之不可攻者也。又或有过用峻利,以致痰反日甚者,亦皆脾肾受伤之候。治不求本,济者,鲜矣。

一、诸家治痰之法,多有治其标者,虽不可执,亦不可废也,详列如下。痰因表者汗之,因里者下之,挟湿者分利之。痰在膈上,必用吐法,泻亦不去。胶固稠浊之痰,必用吐。

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可,吐中就有发散之义。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痰在四肢,非竹沥不能达。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除。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能达。热痰火痰,宜清黛、黄芩、天花粉、连翘、石膏。火炎上者,用流金膏。老痰,宜海石、栝蒌、贝母。兼火盛胶固者,节斋化痰丸。实痰火痰,滚痰丸最效,但不宜多用。风痰,用南星、白附子。湿痰,用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泽泻。食积痰,用神曲、山楂、麦芽。酒痰,用天花粉、黄连、白术、神曲,或五苓散、四苓散分利之。痰结核在咽喉,咯唾不出,化痰药中加咸药以软其坚。栝蒌仁、杏仁、海石、朴硝、海藻,佐以姜汁。竹沥导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

荆沥治痰速效,能食者用之。二沥佐以姜汁,治经络之痰最效。痰中带血者,宜加韭汁。海粉,热痰能清,湿痰能燥,坚痰能软,顽痰能消,可入丸药,亦可入煎药。南星、半夏,治风痰、湿痰。石膏坠痰火极效。黄芩治热痰,假其下行也。枳实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五倍子能治老痰。佐以他药,大治顽痰,人鲜知也。天花粉治热痰、酒痰最效。又云:大治膈上热痰。玄明粉治热痰、老痰速效,能降火软坚故也。硝石、礞石,大能消痰结,降痰火。

研细末,和白糖,置手心中,以舌 服,甚效。苍术治痰饮成窠囊,行痰极效;又治痰挟瘀血成窠囊者,即神术丸之类。润下丸降痰最妙,可常服。小胃丹,治实痰积饮必用之药,不过二三服而已,虚者不可用之。中气不足之痰,须用参、术。内伤挟痰,必用参、、白术之属。多用姜汁传送,或加半夏、茯苓。中焦有痰,胃气亦赖所养,卒不可用峻攻,攻尽则大虚矣。

先君吐法记

先君寿峰公,少壮时,素称善饮。后年及四旬而酒病起,遂得痰饮之疾。多见呕酸胀满,饮食日减,眩晕不支,惊惕恍惚,疾疟等证。相继迭出。百方治痰,弗获寸效。因慕张子和吐法之妙,遂遵而用之。初用独圣散、茶调散及齑汁之类。一吐而稍效,再吐而再效,自此屡用不止。虽诸痰渐退,而元气弗复也。如此年余,渐觉纯熟,忽悟其理,遂全不用药,但于五鼓食消之后,徐徐咽气,因气而提,提不数口而清涎先至,再提之,则胶浊后随。自后凡遇诸疾,无论表里虚实,虽变出百端,绝不服药,但一行吐法,无不即日尽却。后至六旬之外,则一月或半月必行一次,全不惮烦,而鹤发童颜,日增矍铄。

斯时也,宾将弱冠,渐已有知,恐其吐伤,因微谏曰:吐本除痰,岂诸病皆可吐耶?且吐伤元气,人所共知,矧以衰年,能无虑乎?先君曰:吐以治痰,尔所知也。吐治百病,尔知之乎?吐能伤气,尔所知也。吐能生气,尔亦知乎?余当为尔细谈之。夫先哲中之善治痰积者,无如子和之三法,及丹溪之倒仓,在倒仓之法不易行,亦未敢有用之者。惟子和之法,则为人所常用,而取效不为不速,亦不为不多也。今以余法言之,则有不同者矣。盖子和之吐,用药而吐也。药必苦劣,吐必勇猛,势不我由,不能无伤也;余之吐,不用药而吐者也。痰随气行,气因痰至,徐疾自如,有益无损也。子和之法,其用在急,故但攻有余之实痰;余之法,其用在缓,故可兼不足之百病。

同类推荐
  • 靖康传信录

    靖康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定庵诗话

    定庵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尚书

    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在异界也要是主角

    在异界也要是主角

    主角天生自带光环,他们有数不尽的仇家,以及数不清的爱慕者。上万人的平凡造就主角的波澜壮阔,一个世界一个人占据了如此多的好东西,那么留给其他人的只有一贫瘠。如果人生无趣,那生命将毫无意义。我非主角,但我必定是弈者。这漫天星河,这整个世界,这宇宙洪荒……天道,主角,又或者是创造世界的作者。棋局已然设下,无论情愿与否,就像所有人都想的那样。——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殒命”到“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的历史。安史乱起,唐玄宗仓皇西走之事,历述唐朝由盛转衰直至朱温篡唐之后续诸事件,重点交代了大唐王朝衰亡之三大历史教训中的阉祸(即宦官擅政,挟制天子)与藩镇祸(即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终于篡夺中央政权)。大唐盛世终至灭亡,从根本问题上解决起来,实自宫闱淫乱,造成种种恶果……
  • 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一个流浪者和漂泊者。80年代,作者前往美国留学,并试图融入美国,在这个异国他乡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然而,美国并不是他想象的天堂,无法满足他对身份的认同、对爱和自由的追寻。自此,他开始自己的“漂泊”生活,“流浪”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作者试图“与故土一拍两散”,在本书中,他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比较中外价值的差异,大到社会现象,小到具体的人及事物,客观而犀利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故土一拍两散》讨论了诸如精神家园、精英阶层、转型、身份等世人普遍会感到困惑的话题,看似题目很大,却落到细节处,真实而令人信服。
  • 迷糊丫头撞上爱

    迷糊丫头撞上爱

    一个出身平凡的丑小鸭,进入了“圣凌学院”进行深造,就这样她的人身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里,她有了无话不谈的闺蜜,有了相见恨晚的好哥们,有了视其为敌的冤家,更有了痞子性格的他,当他们火花碰撞的时候,她终将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 直播每天出门世界都不一样

    直播每天出门世界都不一样

    一句话简介:这是个一家四口去各个位面快穿直播的故事。深入版简介:知不知道每天出门都是一个新世界是种什么体验?知不知道除了自己家其他地方都是危险区是种什么心态?知不知道每次新世界直播都要在孩子们面前各种变装变年龄变身份,有多羞耻!!!难民、萝莉、御姐、修者、幽灵、老佛爷、丧尸王......雍晗表示——很抓狂!
  • 大唐权臣姜皎

    大唐权臣姜皎

    大唐明皇开元五年五月末。西京长安,骄阳如火。空气中似能嗅出尘土被阳光炙焦的味道。长安城中最著名的暗探,官衔左金吾卫副队正的叶十朋在城南昭国坊有一所不大的宅院。只说是宅院而不称之为家,这是因为叶十朋虽然四十岁了,却没有妻小。虽说没有妻小,他的宅院中却又大模大样地住着一位肤似羊脂,瞳如绿玉,看上去年方十八九,也许是二十一二岁的娇媚的波斯姑娘。这位姑娘出生在长安,她的波斯名字是黛洛丝,汉名叫如意。“快些起来吧。天下人哪有这个样子晒肉的?难道真要烤成个外焦里嫩才好起身?”
  • 薄情王爷非常妃

    薄情王爷非常妃

    十二月初八,宜婚嫁,柳丞相府。原本以为婚约真的会取消,可是等到的却是王府的花轿,屋子里,柳雪儿笑眯了双眼,看着镜子里粉妆玉琢的影像,至于三天前和水沁柔的一幕却已然忘记而来,她一定是嫉妒自己可以嫁给王爷,所以才会不顾一切的诋毁羞辱自己,如果真的如水沁柔说的那般,今天她就不会上花轿了。锣鼓声响彻震天,伴随着鞭炮的喜悦声,大红的花轿从丞相府出发,向着东边的轩辕王府行去,花轿里,低着头,满眼都……
  • 崛起美洲1620

    崛起美洲1620

    十三香掠夺土鳖‘白皮’经济! 渔船+发动机可以掌控加勒比海航道! ‘洗衣粉油条’风靡贵族圈,‘黑心棉’倾销欧陆! ‘保护伞’公司成立,什么狗屁的东西印度公司全都歇菜! 让山寨产品,在1620年焕发光彩,见证一个帝国的崛起吧!扣扣群:65364139一起来愉快的玩耍吧!
  • Who Goes There?

    Who Goes There?

    A distant, remot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aking place at the North Pole is invaded by a space alien who has reawakened after lying dormant for centuries after a crash landing. A cunning, intelligent alien who can shape-shift, thereby assuming the personality and form of anything and anyone it destroys. Soon, it is among the men of the expedition, killing each in turn and replacing them by assuming their shape, lulling the scientists one by one into inattention (and trust) and eventually, their destruction. The shape-shifting, transformed alien can pass every effort at detection, and the expedition seems doomed until the scientists discover the secret vulnerability of the alien and are able to destro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