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5500000002

第2章 见树又见林——认识你置身的世界(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也跟着跑,结果整条街的人都在跟着自己前面的人跑,场面相当壮观,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除了第一个人,大家并不知道自己跑的真正理由,仅仅因为第一个人的奔跑就带动了其他人跟着跑。

为了追求一致性或者迫于群体压力,人们经常产生错误的社会信念判断而盲目从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处理群体对个人的误导?

从早年的《我爱我家》到现在的《爱情公寓》,情景喜剧颇受欢迎。剧情中出现笑点或者吐槽时,会出现一阵旁白式的笑声,它的潜台词是“这个地方该笑了”。 很多时候,有些情节的确有趣,我们随之大笑,但是,对于一些无聊甚至发闷的桥段,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一个人有着独立的思维能力,却为什么总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我们该如何让事情向积极的一面发展?

研究人们如何认知社会、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的学科,就是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一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学问。

你精心地准备着一次重要的工作面试,并为此背诵了自我介绍和对工作经验的描述。你让理发店内最好的发型师给理了头发,把西装熨烫平整,把皮包擦得很干净,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并提前把手机静音。面试时,你有力地与面试官握手并保持微笑,在面试过程中让自己看起来精力充沛且专业沉稳,尽管你平时和朋友在一起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想要控制别人对我们的印象。这种行为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与他人的交往,从而获得理想结果。你的目标就是要获得这份工作,由于你“自我表达”的表演成功,面试官也不会再有意识地进行印象管理,而是会将注意力转移到面试的情境中。

你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都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

当我们为一次约会而特意洗车时,或者牢记在工作中不能吃零食时,我们都是在控制自己的外在行为以建立我们希望留给他人的印象。

人们之所以会如此有意识地表达自我,是因为人们相信“我真的很不错”,并为此深信不疑;但有时,连续的挫折也会让你感到无助并形成自我妨碍,直到有一天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你终于发挥出自我效能,找回了自尊。不过在这之前你仍然会告诉自己“我的失败只是一时的,而别人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真的不行”。

尽管我们尽力把最美好的一面“表演”给别人,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事实上,我们看待别人的“表演”往往没那么宽容。

你看到一个不如你的人在你之前涨了工资买了房,就会心生妒意,因为你有“刻板印象”,受社会影响,你对那个人的看法已经定型;当你看到一个衣冠不整的人时,你不会考虑他刚从人多的公交上挤出来,而是会把他当成一个邋遢的人,“首因效应”让你只关注对人的第一印象;当你听到一个以前的同学酒后驾车出了事故时,可能会想“我早就知道,他那么爱喝酒没什么好下场”,这些都源于你的“事后聪明式偏见”。

不管我们戴着怎样的眼镜看别人,我们都和别人息息相关,我们用态度和行为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同样被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影响。自我和别人形成群体,于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又成了一门学问。

为了追求和大家一样,人们不停地赶时髦,相信专家和权威的话就是真理,认为大家做的就是正确的。于是别人报考计算机专业你也跟着报,别人开网店挣了钱你也跟着开,别人抢盐你也跟着抢,你盲目地跟风从众,被一致性和权威性“统治”得不亦乐乎。你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害怕被团队孤立,所以你宁愿和大家一起学抽烟,加入“烟友”大军,尽管你知道那有害健康。

你发现在一个团队中,少数人总是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你发现大家一起做决策的时候,总是做出相对个体决策更保守或更冒险的极端决策;你发现有亲缘或是地缘关系的人更亲近;你发现原来有业缘的同行不一定是冤家;你发现美丽的收货小姐在用“留面子技术”忽悠你“先生,这款中高档的产品性价比更高”;你发现原来和别人融洽相处的方式是可以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的“登门槛”;你发现你的领导在用“暗示效应”让你和同事们工作更加卖命。

然而不管怎么样,事情总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于是我们用赞美的方式去讨好别人,多次在别人面前表现了和人友好相处,说别人爱听的话、做别人爱做的事以求亲近。我们遵守社会规范不横穿马路,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合作伙伴互惠互利,在办公室做一只“蘑菇”以养精蓄锐;我们注意同事间的距离以保持办公室和谐,努力改善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友好相处……了解了这些玄秘,我们发现这个社会原来很美好。

社会心理学,解析社会焦点事件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绝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专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让我们明白——我们的世界,原来如此。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行为

葛兰·道门说:“每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潜能,聪明和愚笨都是环境的产物。”可见,社会环境对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安徒生的童年是在丹麦一个叫奥塞登的小镇上度过的,他家境贫困,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女,祖母有时甚至要去讨饭来补贴生活。他们的周围住着很多地主和贵族,因为富有,这些人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们讨厌穷人,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与安徒生一块儿玩耍,安徒生的童年孤独而寂寞。父亲担心这样的环境会对安徒生的成长不利,但是他从来没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这种焦虑,反而轻松地跟安徒生说:“孩子,爸爸来陪你玩吧!”父亲陪儿子做各种游戏,闲暇时还讲《一千零一夜》等故事给他听。虽然童年没有玩伴,但有了父亲的陪伴,安徒生的内心世界也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除了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外,周围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身边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就是为了给孟子选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样,社会环境也深深作用于群体。当很多人在一起进行讨论时,人们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作出妥协:要么少数服从多数,要么服从专家的权威,但是讨论的结果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群体成员一起做决策,也很可能产生群体极端化,人们会更倾向于做出更冒险或者更保守的决定,因为是很多人一起承担这个风险。当很多人在一起时,有可能人多力量大、众志成城,但同时也会产生相互依赖和推诿,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

可见,个体与群体的社会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后果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映射出人们玄妙的社会心理。

比如在说服他人方面,达到同样的结果所采用的说服方法可以截然不同,而看似相同的结果也可能有本质上的不同。

“进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德曼与弗雷瑟于 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容易接受对方更高更大的要求。“进门槛效应”启示我们,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向他人提出要求,事先应对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分析、考虑,不能一下子向别人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会欲速不达或事倍功半。在说服别人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个心理效应。

与之相反,在生活中,一个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后再提出一个同类性质的小要求,那么这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被对方轻易地接受。这一现象与“进门槛效应”恰好相反,因而人们称其为“反进门槛效应”,也叫留面子技术。“反进门槛效应”的产生与心理反差的错觉效应密不可分。大要求与小要求会引起心理反差。一般来说,要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心理反差就越大,给人的错觉也越大。正如鲁迅说的,“你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如果你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在墙上开窗户了”。因为开窗户这个小要求与扒屋顶这个大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大家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免除了扒屋顶的麻烦,便答应了开窗户的要求。

社会环境与个人和群体的相互影响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体受到来自社会的误导信息和群体压力的威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影响到群体和整个社会的价值,最后再反作用于个体。比如,一个人看到卖羊肉很赚钱而且社会舆论也在广泛宣传“羊肉很赚钱”,于是他开始了养羊的准备,买羊羔、学习相关资料。但是由于很多个体都这么想,致使养羊的人太多,而社会上又有一些肉制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造成羊肉滞销。当初的个体开始产生抱怨,导致群体产生抱怨,最后相关社会宣传也朝向了反面,个体受之影响更觉得“没法活了,一点转机也没有了”,很可能把羊给低价转出或者干脆自己杀了吃肉,并从此产生对饲养业的恐慌,三五年之内连猪都不敢养了。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影响与个人群体互为因果。要想达到“多赢”,任何环节都要兼顾。个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知,不盲目跟风,在出现问题时积极面对和解决,这样才能保持群体和社会的良性走向。同时,当社会风气良好时,群体和个体也会变成活力细胞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美好。

我们都是社交动物——社会人的客观存在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是一个公众人物,但是私下她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相处时,难免也有一般家庭的争执。

有一次,他们夫妇又吵架了,阿尔伯特愤而回到卧室,并且关上了门。事后维多利亚想想,知道是自己理亏,就在房间外敲门,打算向丈夫道歉。

“谁?”维多利亚在敲门后,听到丈夫这样问道。

“英国女王!”

可是屋内没有任何回音。于是,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

“谁呀?”

“我是维多利亚。”

可是对方依旧没有回答。

最后,维多利亚又敲了敲门,然后温柔地说道:“对不起,亲爱的,开门好吗?我是你的妻子。”

这回房门打开了。

在社会中,人们往往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办公室的一员,又是家庭的一员,还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角色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我们都身处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中,无论是女王、妻子还是普通市民,我们都是社会人。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社会化让人把社会价值标准、角色职责等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方式,只有经历了社会化,人才有了社会交往的基础。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社会化的过程,在家庭中的初始社会化、在学校中的预备社会化使人初步具备了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之后,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就开始了,而这个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

同类推荐
  • 想象力统治世界

    想象力统治世界

    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耶稣上帝;世上也没有什么能够束缚全人类的力量,唯有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拯救我们的唯有我们自己,唯有我们的想象力,就如同第一个从树上走下来的类人猿,促使类人猿进化成为人一样,想象力会使人类自身发生心灵的革命,从而超越机器人等一切“智能人”,超越自身的种种束缚,进化成为智慧、和谐的新的人类。
  • 行为心理学合集: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套装共2册)

    行为心理学合集: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套装共2册)

    行为心理学合集(套装共2册)包括《行为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2》。在《行为心理学》中,作者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行为心理学2》最大的特点是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无论是行为心理学的起源到行为心理学的现代发展,还是行为心理的各种表达方式都涵盖在内。《行为心理学2》还以大量调研、实验数据为素材,对行为心理学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阐述。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热门推荐
  • 不朽灵皇

    不朽灵皇

    病魔折磨二十载,离世后被神秘弓灵召唤的少年刘炎,重生在了乾丰大陆。一种从未出现过的灵体,一门从未被成功修炼的法门,随着少年的步伐,一一展现人世。修士的世界,强者如林。残酷的法则,只为不朽。战天,战地,只为战命。且看少年手握霸王弓,脚踏斩星剑,催万物之灵,护身边红颜,战万载之敌,誓要改天换地,万灵不朽!
  • 黙庵集

    黙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极品宝镜

    重生之极品宝镜

    纵观徐宝镜一生,她都在与“天煞孤星”的恶名抗争:十二岁,先丧父,后亡母;十六岁,收养了她的堂叔在一场意外中落得终生残疾;二十二岁,新婚前夕,未婚夫离奇失踪再也不曾出现过……四十四岁那年,徐宝镜孤零零一人,饥寒交迫,死在了脏乱的地下室!死不瞑目的徐宝镜再一睁眼,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980年。这一年,徐宝镜11岁。这一年,徐宝镜父母俱在。这一年,徐宝镜还没有弄丢与她同名的传家宝,她白嫩的脖子上,带着一面小铜镜………………这一世,她不会再弄丢属于自己的机缘,手持家传宝镜,她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以镜探灵,在赌石界,她是断玉识翠的徐先生!以镜鉴物,在古玩场,她是声名鹊起的徐大师!以镜观人,在医学界,她是口口相传的徐神医!徐宝镜:重生一次,我要做学霸,做精英,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做个内外兼修的白富美,出任CEO,迎娶高富帅!
  • 当年遇见你

    当年遇见你

    很多年前,我遇到了你;很多年后,分别后的我们再次相遇。你说,这世上最美好的事是什么?我说,莫过于,我爱的人恰好在我爱着他的时候也爱着我。当年遇见你,从此我便陷入爱你的漩涡不可自拔。如果这次再遇见,那就不要再分开了。这不是最美的单思,只是恰好在我爱着你的时候你也爱着我。
  •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走不出的数字迷宫(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走不出的数字迷宫》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我家娘子猛于虎

    我家娘子猛于虎

    要问娘子哪家强,青溪巷东萧小娘!谢显用整个身体在拒绝:娘子请自重,本官并非心悦于你。萧宝信却分明听到风在吼马在啸,他的心里在咆哮: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这是一个盛世美颜,能听到别人心声的凶娘子和口嫌体直,欲拒还迎的病娇相公你退我进,你追我赶的故事!~~~每日保底双更,打赏10000点币及以上加更一章^-^欢迎妹子和汉子们踊跃入群哈,群号:5/6/7/5/5/9/4/6/0
  • 猎户家的俏媳妇

    猎户家的俏媳妇

    从大公司老板成为小乡村农户新媳妇,爹不疼,娘早亡,继母搞冷暴力,一大家子都不待见;做点小生意,全家都不想干活,只想拿钱占便宜,还想将方子卖了换钱,一个个的眼皮子怎么就那么浅呢?东窗事发又想赖到她男人的头上!呵,小女不才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分家!必须分家!分完了家,夫妻俩盖新房,做买卖,帮扶友邻,发家致富喜不胜收,极品亲人们再想占便宜就一个字——怼!怼!怼!怼出天际!走好不送!不服?来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秦汉战争史(上)

    秦汉战争史(上)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