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南怀瑾先生受邀来到太湖大学堂做讲座,他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妙趣横生的故事,将国学因子和文化理念注入金融、企业、资本等经济问题中,其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南先生在其中讲到了很多身边朋友的例子,尤其是对新旧企业文化的反思,可以说是高瞻远瞩,微言大义。
他说曾经有一个朋友的父亲,是非常殷实的商人,很有钱;但生活却简单、节约,穿着朴朴素素,坐在哪里都一样规规矩矩。平常手里还挎着个菜篮子,篮子上面盖着报纸,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人知道他是台湾银行的董事。到了银行门口,警卫不让进,看不出来老板的样子,银行里面都是西装革履的成功人士,怎么能让一个乡巴佬进去呢。可是,人家一点也不生气,从后门溜进去,报纸下面都是钱,钱下面还有糖果,进去后看到服务生和小姐,就请人家吃东西。南先生说,这就是老一辈企业家的传统——殷实但也朴实厚道。南先生为年轻人讲这样的故事,是为了告诉大家,无论走到人生的哪一步,无论多么富有,都有要在内心保持一种纯然与朴素,“以德服人”正是做人与做事的智慧所在。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领略到独特的“南氏风格”。他讲解的人生道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论语别裁》、《庄子讲记》、《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禅宗与道家》、《历史的经验》……他将历史、人生融入各家经典学说之中,以经为本,以史为鉴,旁征博引,以其渊博的知识,包罗诸子百家思想精华,融会中外古今学说于一炉,含英咀华,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中,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正宗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道理,而这些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积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
南先生对于经典的讲解方式通常是剥离旧式注解,以经解经,在原文的逻辑性与连贯性中找寻圣人的本意解答。因此,无论是儒家思想、道家学说,还是佛学经典,在其解读中都可以找到先生自己的人生痕迹与思想光华。“微言大义”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而是薪火相传,“以文化民”的智者。
传说,女娲在造人时先捏好两个泥人放在阳光下,随即便斜倚在忘忧树上歇息,听溪流淙淙,看花开花落。两个泥人在吸取了天地光华之后,有了生命,对着他们的母亲提出了自己的不满:“我们软瘫瘫的,太难看了,更何况,人总该有个壳,来对付冰雹和冷枪暗箭吧?”
女娲怜惜地看着两个小人扭来滚去的样子,有点于心不忍,想了想说:“我这里只有两样,一样是德,能使肉中生骨,让你站立起来;一样是智,能使肉外长甲,帮你对付冷枪暗箭。你们各选一样吧。”于是,两个泥人欢欢喜喜地各选了一样自己想要的。从此天下多了两种人:一种是圣人,一种是智者。这个故事虽然简短直白,却折射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道德品质与智慧思想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本,也是赢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两个元素。
如今,人类常在,而女娲难寻。怎样找到德与智的圣火,便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寻的目标。南怀瑾先生正是在这样的路口光照人们心灵的一盏明灯,是文化传承中不可复制的大师。
也许,先生的故事我们未曾经历,先生的道路我们很难跟随;但沿着南怀瑾先生指出的人生智慧,默默研习,应该也同样可以收获精神的财富吧。咸淡也好,穷富也好,能够在品读书香的时候,感受到生命的丰盈与甘醇,总算没有辜负这一次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