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动脑力,思考力就是办事力
思考力就是办事力。想要提高办事能力,首先就要学会思考,用脑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马博是某食品公司的业务主管。有一次,他从一个用户那里考察回来后,敲响了经理办公室的门。
“情况怎样?”经理劈头就朝马博问道。
马博坐定后,并不急于回答经理的问话,而是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因为他十分了解经理的脾气,如果直接将不利的情况汇报给他,经理肯定会不高兴,搞不好还会认为自己没尽力去办。
经理见马博的样子,已经猜出了肯定是对公司不利的情况,于是改用了另一种方式问道:“情况糟到什么程度,有没有挽救的可能?”
“有!”这回马博回答得倒是十分干脆。
“那谈谈你的看法吧!”
马博这才把他考察到的情况汇报给经理:“我这次下去了解到,这个客户之所以不用我们厂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答应从另一个乡镇食品进货。”
“竟有这样的事!那你怎么看呢?”
“我想是这样的,我们公司的产品应该比乡镇企业的产品有优势,我们的产品不但质量好而且价格还很公道,在该省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就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怎么能和我们相比呢?”经理打断了马博的汇报。
“所以说,我们肯定能变不利为有利。最重要的是,当地的客户多年来使用我们公司的产品,与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基础,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但该客户答应与那个乡镇企业订货,主要是因为那个乡镇企业距离他们较近,而且可以送货上门。这一点,我们不如那家乡镇企业,我们可以直接到每个乡镇去走访,在每个乡镇找一个代理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小马,你想得真周到,不但找到了症结所在,还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你这样有责任心就好了。”
“经理过奖了,为公司分忧是我的责任。经理您工作忙,我就不打扰您了。”
不久,马博被调到了销售科专门从事产品营销,公司的建材销量节节上升,马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快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如果你能够想小马一样,遇到问题主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就有了办事的“王牌”。这个“王牌”是你的细心和智慧。要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就要学会在办事的过程中不断问问题,用问题来带动我们思考,需求解决的办法。
英特尔公司的副总裁吉尔伯特先生建议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找问题:
第一,向“关键点”要问题。关键点往往决定全局。因此,请重视:哪些点、哪些环节、哪些岗位、哪些人、哪些时间是关键的?“关键点”抓准了就会“纲举目张”。
第二,向“薄弱点”要问题。一个链条有10个链环,其中9个链环都能承受100公斤拉力,唯独有一个链环的承受拉力只有10公斤。那么这个链条总体能承受的拉力取决于最薄弱的那个环节,只能是10公斤。“木桶原理”也指出: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些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第三,向“盲点”要问题。盲点就是你疏忽而看不到的地方。向盲点要问题,就是要到我们容易忽视的点、岗位、部门、工序、人员、时间等上面,去发现问题,或去防止问题的发生。
第四,向“奇异点”要问题。奇异点,是异乎寻常的点。异常现象可以提供新的机遇,或者引发创新,带来变革,也可以引发破坏,从而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五,向“结合点”要问题。上下级之间、家庭与工作单位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甲乙方之间、单位与外部环境间、计划的两个环节之间等等,都属于两个事物的连接部位,即结合点。结合点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为什么?因为结合点部位是信息的集散地,是矛盾的集中地,是人们注意力的关注点。
找准了这五点,不仅容易避免出现引发损失的问题,还能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且由于善于探寻问题,很可能还有新的创造与发现。
效能法则
思考力就是办事力,要提升办事能力,我们就应当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办事的过程中不断问问题,用问题来带动我们思考,需求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实事求是,不犯“想当然”的错误
网上有一个笑话,讽刺了那些做事前事先不思考,不调研,只凭想当然去办事的那些人。
有一个博士到一家研究所去工作,是这个研究所中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天他去单位附近的一个小池塘去钓鱼,刚好旁边正副所长也在钓鱼。他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心想,和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这个笑话讽刺了一些人在做事前不懂得事先调研,请教别人,只凭想当然去做事,这样怎么能够做成功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刚从非洲回到美国,准备参加1912年的参议员竞选。因为他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又是一位有名的律师,所以知名度很高。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都认识他,但罗斯福却不认识所有的来宾。同时,他看得出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他,然而表情却显得很冷漠,似乎看不出对他有好感的样子。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接近这些自己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对坐在自己旁边的陆思瓦特博士悄声说道:“博士,请你把坐在我对面的那些客人的大致情况告诉我,好吗?”陆思瓦特博士便把每个人的大致情况告诉了罗斯福。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罗斯福向那些不认识的客人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经过交谈,罗斯福从中了解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知道了他们曾从事过什么事业,最得意的是什么。掌握这些后,罗斯福就有了同他们交谈的话题,并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便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1933年,罗斯福当上了美国总统,他依然采取和不认识者“一见如故”的说服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麦克逊曾经对罗斯福总统的这种说服术评价道:“在每一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大多数人都喜欢顺耳之言,对他们做适当的颂扬,就无异于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的一切事情都是知道的,并且都记在心里。”
罗斯福就是通过事先了解交谈对象的情况,抓住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才能够让初次见面的两人在谈话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对于那些做事疏于调研和准备,只会依靠“想当然”去办事的那些人,是否会有一个很好的启示呢?
效能法则
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个高效能人士,不管做任何事情,事先都会充分调研,搜集分析材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事情高效办好。而不是像文中的博士一样,只凭感觉做事。
信息就是力量,结识信息灵通的人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有一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追不舍时,往往要求记者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就源于他的10名智囊团成员。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大量资讯作为基础来开展工作的社会。无论办什么事,都要掌握充分的信息,信息尤其是对关键信息把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我们办事的成败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海一家食品制造业,因信息不畅而举步维艰。他们投入资金请一位知名的咨询专家王博士为他们提供具体可行的发展信息。
王博士接受委托后,立即着手对当地的垃圾进行研究。这在一般人看来与信息毫无关联,但王博士就是在垃圾堆里为这个企业找到了有用的信息。
王博士对当地的垃圾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他与助手一道,从每天收集上来的垃圾堆中挑出数袋,然后把垃圾的内容依其原产品的名称、重量、数量、包括形式等予以分类,如此反复,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分析。
王博士说:“垃圾绝不会说谎和弄虚作假,查看人们所丢失的垃圾,往往是比调查市场更有效的一种行销研究方法。”他通过对垃圾的研究,获得了相关当地食品消费情况的信息:比如,劳动者阶层所喝的进口啤酒没收入高阶层多,并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种牌子的比例;中等阶层人士比其他阶层消费的食物更多,因为双职工都因为上班而没有时间处理剩余的食物。
王博士还通过对垃圾内容的分析,准确地了解到人们消费各种食物的情况,并得知减肥清凉饮料与压榨的橘子汁属于高阶层人士的消费品。
后来,这家企业根据王博士所提供的信息制定经营决策,组织生产,结果大获成功。
信息对我们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说,行业最新动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相关领域最新技术的动向、交易前沿的最新情况、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相应工作进度等资讯,他都必须要设法了解。只有这样,办事才能够无往不利。一个高效能人士应当养成高效地搜集消化信息的习惯。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这些好习惯呢?
1.主动去“关心”信息
高效能人士应当主动去“关心”信息,因为这是搜集信息的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大街上,当你听到消防车喇叭声大作时,你会问“哪里失火了?哪里出现了紧急情况吗?”只有主动询问,你才能立刻了解到哪里出现了事故。当看到街头上围了一大群人,你要走上前挤进去,才能看得见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因为,要掌握一件事情的真相,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地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要搜集资讯,就必须主动出击,抢先获取第一手资料。
当然,我们还应当培养自己判断的价值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里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建立个人信息网络
建立个人信息网络的重要性在于,当你想要哪一类资讯时,你立刻可以找到能提供这方面信息的人;当你想得到最具权威性的资料时,马上有人为你提供最为科学的建议。怎样来建立你的信息讯网呢?可以先以你的知交良朋、同一母校的校友、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上各类培训班时认识的学员、同行业里认识的朋友为基础,逐渐扩大你的信息网络。若善加利用,这个网将是你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3.要善于“套”情报
用对信息的保密程度来划分,人不外乎两类:缄默型和主动传播型。当知道一项内部资讯时,主动传播型的人,不用你去问,他都会跑来告诉你整个事情的始末,并且会添油加醋。而缄默型,则会三缄其口,不随意传话。
对缄默型的人,你要想办法从他们的嘴里“套”出话来。你不能开门见山,要旁敲侧击。
而对主动传播型,无论他说给你什么,你都要很有兴趣地听完它,而不要对自认为有价值的
就认真听,觉得没用的就提不起精神。否则,以后他就不会再告诉你什么东西了。
4.不要随便传播所得情报
一般的,在对方信任你的情况下,才会告诉你内部参考、内幕消息和独家机密,而且他们往往都会叮嘱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如果你把这些别人知道的事情随便告诉了其他人,一旦传到了当初告诉你的那个人耳中后,以后你再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有价值的资讯了。
6、积累自己的“情报人”
那些精于办事的人,都十分重视“情报人”的积累。日本三洋电器的总裁龟山太一郎曾提出了别出心裁的“情报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情报,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搜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
把情报养在情报槽,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把人的情报比喻成鱼,简直恰如其分。一位有名的记者曾说过:“我每一次访问都像烧一条鱼一样,什么样的鱼可以在市场买到,应该怎么烹调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从人身上得到情报并及时处理情报,其实是和做记者一样。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没有新闻时,设法找个话题和人聊聊。我们也是如此。也许没有办法随时外出,那就利用电话来向朋友们讨教吧!
效能法则
“信息就是力量”,现在是一个信息化资讯型社会。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情报网,及时搜集信息和情报,是我们成功做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