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企业而言,满足顾客的需要都是最重要的。企业家要运用顺势思维,核心是要顺应顾客的需要,能从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任何产品,只有顾客消费了感觉满意才算真正取得成效。这就要求企业家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要顺势而为,要以顾客为导向。
在当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顺应顾客的需要当然要注意顺应顾客的心理需要,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企业所忽视的。很多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的技术含量、功能、便捷度等,却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想想顾客究竟需要什么。蒙牛显然是以顾客为中心获得成功的典型。
蒙牛在其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采用了独特的营销手段,他们的营销方法被企业界广泛学习。蒙牛副总裁孙先红说,蒙牛营销的特点就是要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他举了个例子,消费者的思维中,普遍认为深圳的电子产品会比内蒙古的好,内蒙古的牛奶会比深圳的好。蒙牛1999年在开拓深圳市场的时候就利用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智资源。
蒙牛发展历程中的几次营销事件,都是运用顺势思维、顺应顾客心理需求的典型。“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航天喝彩”,中国航天专用奶的策划就是利用消费者的民族自豪感。2005年蒙牛赞助超级女声,前提是2004年的超级女声已经很红火,蒙牛只是顺势,利用自己的资金、渠道等相关资源与超级女声合作实现共赢。
蒙牛的营销理念就是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在当初投放户外广告牌的时候,蒙牛的高层都会亲身以消费者的角度体验一下广告效果。毫无疑问,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点,但是营销绝不只是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而是从顾客的需求出发,以顾客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示企业品牌。顺势就要顺应顾客的需求,以顾客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
在一家家电超市里,一对快要结婚的年轻情侣看中一台等离子彩电。善于察言观色的销售员见二人依依不舍,判断出二人有一定的购买欲望,但可能又有难言之隐。于是他便主动上前,热情地为他们介绍该彩电的特点、主要操作方法及市场上的销售状况、用户的反映等,以此证明该彩电质优价廉、操作方便。销售员见二位已经心动,决定促成这笔买卖,他又乘胜追击,向二位说道:“新婚家庭添置一台高品质的等离子彩电,将会增加一分温馨的甜蜜,更增添一种浪漫情怀,我想你们一定不想错过的!”继而又主动为二人进行了必要的试机。紧接着又为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所有的条件都得到满意答复后,这笔买卖成交了。
事后,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这位营业员乘隙而入、顺势而取的谈判技巧。事实上,他之所以能获得谈判的圆满成功,一在于他准确地把握了顾客的心理需要,二在于他尊重顾客,以顾客的需要为本,因势利导。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销售产品,而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它也负载着人的感情和需要。作为企业家,要不断地增加产品的负载,使这种负载对顾客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使顾客接受产品,顾客为什么愿意购买品牌产品,因为品牌不仅是质量可以保证的代名词,更能满足顾客的特殊需要。所以,成功的品牌都把顾客的满意度作为经营活动的根本。
顺手牵羊:让对手的弱点在移动中暴露
运用顺势思维,无论是战略层面的运筹帷幄,还是战术层面的辗转腾挪,都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家要学会顺势思维方式,要自觉以这种方式进行管理活动。对于企业家而言,要站在宏观角度,把握这种思维方式的特质。顺势思维,不是一种静态的认识问题的方式,而是动态地洞悉事物发展趋势的思维模式。市场需求发生了改变,企业家也必须随之改变决策。
如果企业的实力比较弱小,顺势思维启示我们,应该用游击战的方式参与竞争;如果企业的实力相对增强,应该用运动战的方式打击竞争对手……强和弱是辩证转化的,所以企业家要善于在运动中发现对手的弱点,让对手动起来,从而暴露弱点,这正是顺势思维的精要之处。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便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势力日渐强大。前秦领导人苻坚坐镇项城,调集几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军队首先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坚大喜过望,不等大军集结完整,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
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大军尚未集结完整,认为必须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击败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队。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仔细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敌众我寡,必须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采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先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部歼于水中。他却未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兵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指挥系统已经失灵,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而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强渡,乘秦军大乱,奋力追杀。苻坚也中箭受伤,仓皇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其实,这个道理也非常适合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关键是怎么使强弱转化。企业家运用顺势思维,首先要看准敌方在移动中出现的漏洞,然后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会“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从这个层面上讲,卓越的企业家都是战略家和思想家,他们不会在形势变化后束手无策,一方面他们会敏锐地把握到“战略空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会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研究竞争对手,发现竞争对手的漏洞,从而一招取胜。
延伸阅读
价格是怎么降低的
某公司出国订购商品,他们找到德国最大的厂商询问价格,德方开价每台240美元,这一报价基本接近公司所掌握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
该公司的采购部经理提出能否再优惠一点,德方思忖片刻,提出可以降为235美元,并声明这是最低价了,否则将很难达成协议。
为了给公司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位经理坚持要降为230美元,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争执不下。经过反复磋商,德方权衡利弊作出了让步,同意以230美元成交,该公司初战告捷,但谈判并未就此结束。
这位采购部经理转而又提出能否通过增加购进数量而在价格上进一步优惠。德方为了不失去这个客户,反复比较计算成本,最终同意在购货数量从500台增加到1000台的基础上,以每台227元的优惠价成交。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这位经理发现对方倾向于用欧元成交,于是,他马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最好用美元成交,如果对方坚持用欧元成交的话,那只能按当时的汇率的235美元折算成欧元,因为当时美元有下跌趋势,德方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意。接着,这位经理又提出希望能把原来的条款做一些改动,即由该公司负责租船订舱和办理投保业务,运输、保险费另行计算,对此,德方没有表示异议。
最后,这位经理表示请德方考虑把原来的即期信用证改为见票后12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日方开始露出为难情绪,表示对这个问题没有再讨价还价的余地。对此,我方开诚布公地向对方分析了我方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为使本项交易最终能顺利成交,德方又再次作出了一些让步,同意改为见票后6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
成交后,核算下来,该商品实际进口成本尚不足220美元。
谈判需要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形势的变化。这位经理先让对方自己减价,等到对方打出最低价后才还价,然后再从运输、保险、结算货币、支付方式上下手,终于把240美元的报价降到了220美元以下。企业家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活用顺势思维,自己不要等形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移,而是创造机遇,掌握主动权。
博弈思维:坚持自己的占优策略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些行业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同类企业不惜以残酷的价格战来打击对手,价格越来越低,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但是两个企业的利润却并没有增长,甚至在不断地下降乃至亏损!
有的企业和竞争对手火拼,广告战打得如火如荼,但钱花了不少,企业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多大的提高,为什么企业之间要比着亏钱,且欲罢不能呢?
……
难道是这些企业家不够聪明吗?难道是他们钱太多吗?当然不是,其实,从每个企业家的个体角度选择,他们的选择都是理性的,那整体效果为什么却是最差的呢?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和学习博弈思维。
博弈思维来源于博弈论。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人的互动,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对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博弈思维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策略。而我们目标的实现,不但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策略选择,而且取决于他人的策略选择。博弈思维体现的是人的一种理性精神,我们的任何结果都是行动和决策的产物,任何人都需要采取策略,才能使自己的选择最有利。
博弈思维者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即使天上掉馅饼,如果人们不运用策略,也不会捡到馅饼。
博弈思维的前提是知己知彼,很多人总以为知己,其实恰恰相反,人们往往很难了解自己,很难理性地面对自己。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拍卖会上,每个人都会对拍卖品作出评估,并作出一个估价,同时给出相应的叫价空间。拍卖时,如果竞价者按照自己的评估叫价,那么这种行为是理性的。但是,在拍卖时,竞价者往往被拍卖现场你追我赶的加价气氛所感染,竞价者往往就会放弃自己原先的理性分析,从而不断加价,喊出的价格会远远超出自己的理性估价。最后,他发现自己出的价格高于自己的估价,他就会觉得竞卖不划算。为什么一个理性的预期在操作中变得不理性了呢?这就说明,人其实未必了解自己,不能理性地认识自己,也就无所谓策略选择,当然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博弈思维。
囚徒困境:两个狡猾的贼,做了一件蠢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案例。这个案例说明,每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团体的最佳选择。
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讲演时,讲到两个囚犯的故事。
一次盗窃案后,警察抓获了两个嫌疑人。警察分别将他们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1年;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而另一个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
结果是怎样的呢?每个囚徒都会坦白。原因很简单,对甲贼来说,他会发现,如果乙贼坦白,自己也坦白,那么自己将入狱8年,如果自己不坦白,将入狱10年——不坦白不合算;如果乙贼不坦白,自己坦白,自己将被释放,如果自己不坦白,将入狱1年——不坦白还是不合算,可见,坦白才是聪明的选择。
对于乙贼而言,情况同样如此。
按道理讲,如果甲贼和乙贼都不坦白,他们最多被判刑1年,对他们而言,这是最有利的选择,为什么他们却无法实现合作呢? 两个狡猾的贼,为何一起做了一件最愚蠢的事?事实上,这就是“囚徒困境”的原因。如果让两个贼重新进行选择,他们仍然会采取同样的选择,因为,他们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会不会坦白?无论对方采取什么样的选择,坦白都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如果不坦白,则是最不利的。
囚徒困境启示企业家一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无论你的竞争对手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你都必须坚持对己方最有利的策略,尽管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这种策略就是占优策略。
所谓占优策略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采取该策略所获得的利益总会比采取另外的策略所获得的利益要大。
如果是在商业竞争中,一家企业采取了占优策略,而另一家没有采取,那么另一家企业必然在竞争中失败。由此可见,采取占优策略,并不是企业家不了解这种策略的结果,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蒙牛和伊利争夺奥运会赞助商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囚徒困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场盛大的企业盛会,任何企业都试图通过广告宣传,使自己的企业得以成长。蒙牛和伊利自然不容错过这样的机会。
为此,从2004年开始,蒙牛为每一位国家队运动员都配置了“牛奶套餐”,开始为竞标做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