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1900000006

第6章 怎样识别你周围的人(1)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的交往活动中接收各种信息,并通过与周围的陌生人、熟人的接触和交流,获得对他人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基础做出社会行为。可见,我们的各种社会行为是建立在对他人认识的基础上的,因此,懂得如何识别你周围的人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是怎样认识他人的

在社会心理学中,将认识他人的过程称为“社会认知”,即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外部特征,对其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等内在属性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包含知觉、判断和评价等一系列社会心理活动,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是认知者、认知对象和认知情境之间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认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对人的认识和了解也同样如此。认识他人的过程需要由表及里,通过一个人的外在特征来推测和判断他的内在属性,而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往往容易为表象所掩盖,这就使得这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并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人们的认识活动客观上也要经历一个过程,从感官的认识开始逐步深化到大脑的思维分析和判断,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对表象的认识到对本质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我们一般可以把认识他人的过程分为3个步骤:知觉、判断评价和归因。

1.知觉:得到最基本的信息资料

他人一般都以某种穿着、打扮、容貌和行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总是首先运用感觉器官接收他人的形态、色彩、动作、声音等感性特征。因此,对他人的认识总是先从知觉开始的,这是认识他人的第一步。

2.判断和评价:形成印象并做出评价

通过知觉过程,我们可以搜集到有关他人的基本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依照以往经验(你头脑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这种关于他人的社会判断和社会评价是认识他人的第二步。

3.归因:对他人行为的解释

人们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除了会对他人进行判断和评价外,还会对他人的行为表现及存在状态做出推论和解释,即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行为的归因在认识他人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个体对他人及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将影响其进一步的行为,对同样事件和行为的不同解释将产生完全不同的后继行为。另外,行为的归因也往往意味着认识他人过程的完成,标志着人们对某人的某种行为有了一个基本和完整的认识。

认识他人活动的这3个步骤是相互联系,也是首尾相接的。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把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首先,我们的认知活动是从对人的观察开始的,这是我们认识别人的第一步;其次,我们在对别人有了一个初步的或者说是感性的认识之后,我们就会根据这些认识来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再次,我们在认识他人时,除了会对他人做出判断和评价外,还会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推论和解释,也就是对他人的社会表现进行归因。社会认知的这3个步骤只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我们认识他人的完整过程。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感觉到,认识他人的活动是要通过对别人的言谈举止、仪态神情、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形成关于他人的印象,从而做出判断评价,并进一步推论和解释他人的行为。比如说,我们连续多次看到一个女孩儿穿着红色的衣服,我们可能就会想到,这个女孩儿一定非常喜欢红色,而红色给人明艳、奔放、热烈的感觉,那么这个女孩儿也应该具有热情、活泼、开朗的个性。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我们对颜色的视觉感知开始,进而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对他人形成完整认识的过程。

通过态度预测他人的行为

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经过社会化和社会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态度一旦形成,便较为稳定,成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到人的整体行为。

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赞同把态度的构成分为3个部分,即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他们认为态度是一种内心的心理活动,是由知、情、行3部分组成,是个体以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倾向的反应方式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的预先倾向。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态度的认知成分不只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常常是带有评价意味的陈述,带有个体特性的评判、赞成和反对。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尊敬和鄙视、喜欢和厌烦、同情和嘲讽等。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态度是个体做出行为前的内心体验,我们可以根据态度来判断个体的行为。

人的态度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形成后态度又会反过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更恰当地处理好各种交往关系(这里既包括自己应在社会交往中保持适当的态度,又包括通过别人的态度来预测其行为)。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社会关系,在各种社会交往中,控制自己的态度比通过别人的态度预测其行为要容易一些,比如一般人在会见客户时都会把自己的私人情绪暂时放在一边,但他们却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根据接触对象的态度预测其行为,进而做出相应的策略。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态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测行为,但是许多研究表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并不简单,影响态度对行为的预测有以下几个因素: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成分、态度的强度、态度的通达性等。

因此,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应注意以下列因素:

(1)态度方面的因素:态度各成分是否一致——当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一致时,预测率高;态度的特殊性;态度来自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来自直接经验的态度更能够预测行为;态度的强度和清晰度。

(2)行为方面的因素:是单一行为还是多重行为,单一行为与态度的关联度更强些;即时行为与长久行为——态度与行为间隔时间越短,预测力越好;情境压力如何,情境压力较小时,态度对行为的预测准确率会高些。

(3)主体方面的因素:态度对象与个人关联的程度——越是跟个人的价值观接近的态度越能预测行为;个人自身的人格因素,诚实的人不善伪装,而阴险狡诈的人则非常善于伪装,他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真实态度表露出来。

识别人心三部曲

先贤孔子曾说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这也即识别人心的三部曲:“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察其所安”,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

“视其所以”,是指要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做事的目的和动机。动机决定手段。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苏秦为扬名于天下而“锥刺股”,易牙为篡权而杀子做汤取悦于齐桓公。我们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我们仅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对人的认识又有多少呢?齐桓公被易牙的所谓忠诚所感动,结果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观其所由”,就是看他一贯的做法。君子也爱财,但君子和小人不同,小人可以偷,可以抢,可以夺,甚至杀人越货,君子却做不来,即使财如同身旁的鲜花可以随意采撷,他也要考虑是不是符合道。有时候不在乎做什么、做多大、做多少,而要看他怎么做——官做得大,却是行贿得来的,钱赚得多,却是靠坑蒙拐骗得来,那也为人所不齿。

“察其所安”,就是说看他安于什么,也就是平常的涵养。比如浮浮躁躁,比如急功近利,比如眼红心跳,比如一有成绩就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比如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等等,都是没有涵养的。这样的人最易折,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交友有可能背信弃义。只有踏实安静的人才能威临世界而不被身外之物所包裹。想想吧,越王勾践如果没有静心怎么能卧薪尝胆?司马迁如果沉不下心,遭受宫刑的痛苦还不缠绕终生,哪还有什么心思写《史记》?韩信如果没有静心,早成为流氓的陪葬品,哪能帮助刘邦成就霸业?静心是在寂寞中的坚韧,在困苦中的达观,在迷离中的坚定,在失败中的自信,在成功中沉稳。有如此品质的人,谁又能怀疑他呢?

用这三点去识人,又怎么不能够把人看明白呢?孔子连说了两遍,似在肯定,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做到这点又是多么不容易!

人海茫茫,世事无常。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在这里,孔子为我们知人识人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换个角度看你周围的人

从生活的经验来看,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有的人的行为是由他人所影响的。排挤别人的,别人也会排挤他;侮辱别人的,别人也会侮辱他。看人不妨全面一点,因为喜欢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能知道他的优点,这种事天底下是很少见的。除此之外,看人不妨实际一点,观察一个人的外表不如了解其内心,了解其内心不如看其实际表现。当别人表现出某一种行为,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他的动机,倒能看懂他真实的心意。

齐国攻打宋国,宋王派藏芷向南求救于楚国。楚王很高兴,答应得也很痛快。然而,藏芷却很忧虑地回去了。他的车夫问:“您求救成功了,怎么还面有忧色?”藏芷说:“宋是小国而齐是大国。为救一个小国而得罪一个大国,这是人们所不愿的。然而,楚国却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不合情理。他们一定是想以此坚定我们的信心,让我们同齐国抵抗,以此削弱齐国,这样,对楚国有好处。”

藏芷回国后,齐国攻占了宋的五座城池,而楚国的援兵真的没到。

观察一个人,应先考察他的所作所为,再观察他做事的动机,审度他的心态,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人们所犯的过错,是分成各种类型的。仔细审查某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类型的人了。

从前,一个名叫鲁丹的游士,周游至中山国,想把自己的策略呈献君王,可惜投递无门。于是,鲁丹以大批金银珍宝,赠给君王亲信的幕僚,请他代为引见。此法立即生效,鲁丹被君王召见,并于谒见之前,先以山珍海味接待他。

席间,鲁丹不知想起什么,忽然放下筷子退出宫殿,也不回旅舍,立即离开中山国。

从者很惊讶地问:

“他们如此厚待,为何离去?”

鲁丹回答从者:

“这位君主被他的侧近所左右,自己没有一点主见,日后如果有人说我的坏话,君主必定会惩罚我,还不如早些离去的好。”

老子曾说:“宇宙间的物体,经常保持对立的状态,因为宇宙的运动最终又会返回原来的状态……这就是自然的运动法则。”

有表就有里,但这些都不是固定的,因为相互间会有变化的趋向,如果只从单方面看,实在不能看出真相,因此,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他人。

“大道废,仁义在。”这句话中的仁义,就是因为国家没有走上正轨,所以才特别显现出来。

“乱世出忠臣。”就是因为世局太乱,才能显出忠臣的忠贞。

根据这些法则我们可以明白,在人际关系上,只靠表面是无法看出真相的。

愈是会装模作样的人,内心愈是空洞。

平时不易接近的人,突然变得很热情,他一定是另有企图。

对于过分替自己辩解的人,不可放弃对他的疑心。

说话夸大的人,大都缺乏自信。

生活中,只要根据对方在待人处世时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再换个角度,然后通过比较,总能在瞬间得出最后的结论。

诱以利欲让他原形毕露

权力、官位、金钱、欲望、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什么友谊、感情统统抛到脑后。

此时,“临之以利以观其心”不失为一个识别人心的好方法。

有一则“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却很值得参考。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王子养了几只猴子,训练它们跳舞,并给它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人脸的面具,当他们跳起舞来时,逼真精彩得像人在跳舞一样。有一天,王子让这些猴子跳舞,供朝臣们观赏,猴子的精彩演出获得满堂的掌声。可是其中有一位朝臣故意恶作剧,丢了一把坚果到舞台上去,这些猴子看见了坚果,纷纷揭掉面具,抢食坚果,结果一场精彩的猴舞就在朝臣的嘲笑中结束。

这一则寓言说明了猴子的本性并不因为学习舞蹈和戴上面具而改变,猴子就是猴子,看到坚果就原形毕露!

如果把人比成这故事中的猴子,人不是也戴着假面具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因此小人戴上面具,会让你误以为是君子;恶人戴上面具,会让你误认为是大善人;好色之徒戴上面具,会让你误以为是柳下惠!真令人防不胜防呀!

猴子不改其好吃坚果的本性,因此看到了坚果,就忘了它正在跳舞娱人。人的表现虽然不会像猴子那么直接,但不管他再怎么伪装,碰到他的弱点,他总会无意识地显现他的真面目,因此好色的人平时道貌岸然,但一看到漂亮的女性就会两眼色眯眯,言行失态;好赌的人平时循规蹈矩,但一上牌桌就废寝忘食,不知罢手!不是他们不知道显露这种本性不好,而是一看到所好之事或所好之物就忍不住要掀掉假面具——就像那群猴子!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
  •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励志系列(套装共9册)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失败,而是甘于平淡、安于现状的心。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你想去的远方,现在就起航;趁年轻,拼一拼;用最好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精彩;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人生不言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愿所有的坚持终不被辜负;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
  •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大气做人 洒脱做事

    本书想要表达的是:古今中外,能成就一番伟业的,往往是那些做人大气,做事洒脱的人。古时候张良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视野宽广,故能赢得汉高祖刘邦的赏识,方得以运筹帷幄之巾,决胜千里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志向远大、胸襟开阔、宽厚仁慈,故能开创大唐盛世,令四夷宾服,成为旷占少有的真正英雄;外国人,林肯宽容豁达、品格高尚、幽默风趣,兢兢业业地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公正、幸福而工作,所以在美国人民的心里,他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总统……
  •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卓有成效地工作者

    你还在背着蜗牛工作吗,还在为低效率心烦吗?本书提出卓有成效地工作分四大步骤:有始有终、把握重点、确立架、构积极行动,教你轻轻松松做高效人士。
  •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

    比尔·盖茨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位天才企业家,他创造了计算机行业突飞猛进的神话。然而比尔·盖茨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成功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你想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的秘诀吗?你想了解今天的微软帝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本书可以告诉你这一切。本书以简练明了的方式介绍了比尔·盖茨成功的24字诀,即创业法则——痴,早,联,钻;竞争法则——新,狠,强,信,赌;用人法则——为,苛,最;生存法则——小,学,扩,弃,稳;信息法则——技,精,重;王者无敌——高,猛,霸,冲。希望本书能给那些比尔·盖茨的崇拜者和想成就大事业的有志之士一点启发。
热门推荐
  • 总裁驾到,萌妻难逃

    总裁驾到,萌妻难逃

    传说林家的小女儿被绑架过,跟别人私奔过,还抢过自己的姐夫,反正坏事做了一箩筐;一场合作,让她认识了这个站在云端上的男人。“凭你的臭了整条大街的名声,给我儿子当后妈,不委屈你!”男人说的风轻云淡,女人笑得花枝乱颤:“老娘刚成年,不干!”躲不过就闹,闹不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到底是曲终人散,还是再续前缘……
  • 仙命长生

    仙命长生

    浩渺大陆,有一处神秘之地,称为“生死祭坛。”但有进入者,当为九死一生!死者埋骨长眠;生者平步青云、呼风唤雨。然如此凶险境地,每逢祭坛开启,灵兽妖魔等各大族群的英雄少年们,凭借各色光怪陆离的奇异命格,依旧趋之若骛,蜂拥而入……天生命格孱弱的少年,因为各种原因,也义无返顾投身其中,揭开了这个天才如云、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伙伴、红颜、成长、证道!
  •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虽看似官场小说,却实则写人情、人性,写一个基层干部在宦海浮沉中的境界与情怀。他也是一个头脑灵活、精明强干之人,也懂得“官经”,一心想通过各种努力获得升迁的机会;他有着善良的心性,悲悯的情怀,一路成全别人,从未不择手段;他珍视亲情友谊,诠释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侠义之道。
  • 债务海啸

    债务海啸

    中国债务总水平,已达无法承受的极限,而且还是在社保投入严重亏空情况下。债务危机再也不是其他国家的事,这和我们息息相关。政府的债务就是每个人的债务!对中国人来说,债务危机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有透彻理解中国债务本质,我们才能把握财富未来。
  • 旗

    后来的很多时间,在木耳村小学总能看到那么一幕,等开花坐在教室里,爱墨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是游戏,他们却做得特别认真。有一天,爱墨老师突然收到了母小七和孙飞写来的信。信上说,他们因为没有户口,上学要交借读费,而借读费又很高,他们的爹妈交不起,就把他们送进了一间聋哑儿学校。他们觉得在那里上学一点都没意思,他们想回来,还回爱墨老师的学校里。
  •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克群雄,统一蒙古?他及他的继承者又是如何不断西征,从而创造历史上最大的陆上帝国?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民族兴替发展为线索,勾勒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辽阔的欧亚大陆上南征北战的历史。除贯穿全书的蒙古族征战史以外,书中更有狡诈和无奈、残忍与冷酷、情谊与背叛相互交错的人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精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 双姝

    双姝

    门开的时候,许柯呆在了当场。眼前,竟是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许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又知道自己没有看错,那的确是活生生的人,雪白的胴体,眼睛正望向许柯。钟小秀今天起床很晚,她做了很长的梦,儿时的情景,浮浮沉沉荡漾在梦里,让她感觉很甜蜜。然而现在她却头痛欲裂,脑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爬,在大脑的脑膜上爬,好象是因为刚才的梦境而惩罚她。洗过澡,吃过了早饭,头痛的感觉丝毫没有减轻,坐在沙发上不断地揉着太阳穴,直揉得眼睛发花,眼前昏暗。顿时,她发觉房间里死气沉沉,没有声音,没有气味,空气凝固了。
  • 末世重生之凤归来

    末世重生之凤归来

    前世的愚信,到死才觉悟,一切都是阴谋……当再次醒来竟回到了末世前一个月,前世太天真,这一世,冷酷也罢,虚伪也好,绝不重走旧路!却不料,三天之后,末世如暴雨一般骤临……仇和债?呵,等他们在末世努力爬高之后,再狠狠地摔下来,那该是何等的痛快!痛与泪,咱们慢慢来!
  • 摄生纂录

    摄生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宝辣妈:总裁追妻很无赖

    萌宝辣妈:总裁追妻很无赖

    那天在民政局,她不小心撞到他的怀里。只是他是来离婚的而她来结婚的。几年后,阴差阳错的,她进了他的公司,她爱他,但是她又不敢,因为她的朋友还有她的美女妹妹也爱他。谁能想到呢,高高在上的他居然抛开那么多妙龄美女,单单选择带着拖油瓶的她,谁能想到呢,冷面总裁居然无赖的在她家留宿,还要她负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