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不屑于平凡小事的人,即使他的理想再壮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肥皂泡。想要壮志凌云,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在商业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皇帝为了要抗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回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下诏告,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就能够获得重赏。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镜。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候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豪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成功?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临摹到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其实,这个有趣的故事,正是反映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再小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成就大事。举凡一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他们却都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所以能够投入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也更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不要小看做小事,只要有益于工作、有益于事业,人人都应从小事做起。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长城才是牢靠的。
万事皆因小事起
世间最睿智的国王所罗门说过,“万事皆因小事起”,而“摩德纳的水桶”这个故事正是这句名言的一个有力例证。
1005年,摩德纳联邦的几个士兵带着这只著名的水桶跑到了隶属于波罗尼亚国的一个共和国里去了。这原本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但是却引起了一场纠纷,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欧洲的四大强国英国、法国、土耳其和俄国都被牵连了进来,而战争最初却是因一把钥匙而起。
土耳其宣称,耶路撒冷圣墓中的一个神龛归土耳其的基督教会所有,于是就把神龛锁了起来,并且拒绝交出钥匙。这一行为使得希腊的教会很恼火。后来,争端不断升级。于是,俄国作为希腊的保护国,法国作为拉丁教会的代表也参加了进来。形势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俄国要求土耳其对希腊的教会进行补偿,但土耳其拒绝这一要求。由于英国传统上就有保护土耳其人的习惯,在这场纠纷中他们理所当然地站在土耳其人的一边,同他们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法国和俄国。就是这样芝麻粒大小的事情,引发了这场巨大的纠纷。
法国历史被篡改,一个强大的王朝被推翻,但它的起因却是一碗酒。
奥尔良公爵是国王路易·菲利普的儿子,在同朋友一起喝酒时,奥尔良在朋友们的力劝之下多喝了几杯。后来聚会结束,大家将要离去时,他叫了一辆马车。可是这时候马有点受惊了,把他掀倒在地上,由于失去了平衡,他脚下踩空,头朝下摔倒在人行道上,不省人事。
如果不是那几杯酒,他可能不至于会坐不稳而摔下来;或者,即使摔倒在地,他自己也许还能站起来。但他再也没有起来。几杯酒使得这个王位继承人丢了性命,而他的全家后来也遭到了流放,他们家族的巨额财产也全部被充公。
无论做什么事情,小事万万不可忽视,否则就有可能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
2004年4月,北京再一次出现有人感染SARS病毒的报告一度引起人们的恐慌。北京的杨某和安徽的宋某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所)的实验室工作过。他们的感染预示,此次SARS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实验室。
事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SARS的传染确实来自实验室——来自实验室的违规操作,该实验室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
1.工作人员对专业不熟悉,跨专业承担非典课题,造成了安全隐患。
2.室主任擅自批准工作人员采取新的“灭活”方法,这一方法未经学术委员会论证,科学依据不足。
3.违反卫生部关于灭活SARS病毒必须在2级生物安全(P2)以上实验室或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的规定,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普通实验室操作。
4.大量使用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高风险研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5.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规定,对实验室人员出现多次发热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上报,也未采取必要措施。其中有两位实验室人员发烧、一位住院两周,竟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报告。
6.违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P3实验室实行双人准入的制度,多次出现单人操作。
以上只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事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忽视小事、做事不到位的现象无处不在。许多人在工作中应付了事,虎头蛇尾,马虎轻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际上,一番事业的成与败,有时并不体现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而是暗含于一些小小的细节之中,只有当我们把小事做好的时候,我们离成功才不会遥远。
关注细节,改写命运
13,在西方一向被认为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然而,作为英国皇家卫队队长哈特菲尔德的墓志铭,却只有赫赫醒目的一个数字:13!
原来,在20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一个13号星期五晚上,白金汉宫的卫兵哈特菲尔德被指控在夜间值勤时睡着了。几经渲染,这就成了一个不严惩不足以振军纪的大问题。不然,据说女王的安全就将受到威胁。就这样,哈特菲尔德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
就在处决的前夕,哈特菲尔德终于想起了一个细节:“我那天夜里没有睡觉,我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午夜响了13下!”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轰动朝野以确定能否定罪的证据。于是,法官决定暂缓执行,并命令进行一次补充调查。调查发现,那天夜里确实有不少人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深夜响了13下。而且,他们都表示愿意出庭作证。一位专家检查了议会大厦的钟后确信,那天夜里,钟里的一根发条出现过异常,表示凌晨1点的那下钟声确实是在子夜刚敲过12下以后就立即响了起来,所以听者无疑就会认为是钟声响了13下。
哈特菲尔德重新被带进了军事法庭。这一次,他被宣布无罪释放。
不久以后,哈特菲尔德成了皇家卫队队长,而且一直活到了100多岁。按照他的遗嘱,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一个醒目的数字:13!
一个小小的“13点”挽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并不是生活捉弄我们,也不是偶然嘲讽我们,而是这一切看似充满戏剧性的事件都包含在一个必然的法则中——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细节的尊重。也许细节挽救生命这样的事例确属罕见,但细节有时却能让人在生存的竞争中分出雌雄。因为有的时候,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还不如生活中一个真实的细节有意义。
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一年到头》中写道:“有人曾经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他回答说:‘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竟然只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细节问题而已。东汉的薛勤曾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令人深思。在许多平凡琐细的生活中,往往都含着一些酵质,假使酵质膨胀了,就会使生活起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却派人将她追了回来,聘用了她。
那些对自己的本性毫无认识,不屑于做细微之事的人,永远成就不了任何伟大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