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4200000002

第2章 怎样对待初离母体的婴儿(1)

如何迎接初来人世的婴儿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是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会看到些什么呢?那些洗漱用品、沙发橱柜在我们看来就是庞然大物,我们根本摆弄不动,甚至是一个小小的鞋刷子,也没有一个是为我们准备的。这里不是我们应该生存的房间,这里属于那些巨人们,我们只是被关押在这个房间里面的“小矮人”。

难道不是吗?你仔细看看孩子在一天中可怜的遭遇吧!父母身体巨大、腿也特别长,因此可以毫不费力地迈过没一个房间的门槛,而孩子们即使想走进大人的房间,那个门槛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巨大的屏障,想要翻过去就像是爬山一样困难;孩子们累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比他们身体还要庞大的“巨型”椅子,他们要想上去休息一会儿,那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累;孩子们想动手把脏衣服刷一下,可是那该死的刷子竟让让孩子们两手才能拿得起来;可怜的孩子,你还想洗澡对吗?你可以洗,不过你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够搬得动那个笨重硕大的洗澡盆。尽管这些遭遇让你愤怒不已,可是那些巨人们还乐呵呵地对你说,他们盼望你的出生已经盼望了好久。也许他们真的期待已久,可是却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真是绝妙的讽刺。

当然,这么说也不完全对,他们的确做了一些准备。你没看到孩子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吗?为了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成人的确下了很大工夫。可是亲爱的,那些并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那不过是成人玩具的一种“迷你版”。这又是成人给孩子们玩儿的一种黑色幽默。所以,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一定很失望。他们逐渐发现根本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自己只是个被愚弄的对象,硬生生地被安排到了成人的世界里自娱自乐。

众所周知,孩子们常常毁坏他们手中的玩具,尤其爱破坏那些特意为他们制作的玩具。在我们看来,儿童的这种破坏行为恰恰是他们智力发达的证明。他之所以会拆坏玩具,是因为他想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做的”,也就是说,他想在玩具里面寻找有趣的东西。因为玩具在外观上没有任何使他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有时候孩子们愤怒地对待这些玩具时,我们一定要给予理解。这是因为他急切地想知道深藏在玩具之中的奥秘。

依靠周围环境和各种辅助物生存是儿童的自然倾向,他宁愿用自己的脸盆,自己穿衣,自己扫地;当然,他喜欢使用与自己相配的桌子、椅子、沙发、衣橱和餐具。这会让他们变得更适应生活,也过得更舒适。重要的是,孩子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双手而变得更聪明。让孩子在行为上看上去更像大人,这有什么不可以呢?天性使然,使命使然。

我们“儿童之家”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做事沉着细致,非常有耐心,俨然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房间的布置井井有条,挂衣物的衣钩正好在他伸手就够得着的地方,当他轻轻打开一扇门时,门的扶手大小也恰好能被他的手握住;房间里的小凳子,重量正好适合他的臂力,使他搬起来不太沉。我们看到,当他在自己房间里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显然十分享受这个过程。鉴于这样,我们便提出一条简单明了的建议:为儿童创造一个所有东西的大小都与其能力相配的环境,这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潜力。孩子们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环境里面,才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生命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生命更像是蝶蛹里面的虫,需要慢慢地长成蝴蝶。因此他们的行动还是那么缓慢,但是不可否认他们的确很专注。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的成长过程,否则欲速则不达。转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家长是怎么摧残这些小生命的吧!我们会毫无顾忌地阻止他们的活动,就像奴隶主对待没有人权的奴隶一样,并且我们在这样做时,毫无歉疚之心。许多人认为,对一个小孩表现出尊重是十分可笑的。大人们对以下的情形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孩子正在吃饭时,成人就会很自然地去喂他;当孩子正在努力地扣衣服的扣子时,又有大人急不可耐地帮他扣上。总之,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会有人代替他去做,成人对孩子连最起码的一点儿尊重都没有!特别是孩子妨碍了大人的工作之时,我们总是劈头盖脸地将孩子训斥一顿,但是当孩子“工作”时,我们则可以粗暴地打断他们的工作而不需要有任何的羞愧之心。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沦为了巨人的奴隶,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孩子们的痛苦了。我们正在美滋滋地享受着美味的鲜汤,这时巨人突然从我们手中抢走汤匙,强迫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把汤喝下去,这一举动差点使我们噎住。我们正在房间里愉快地穿着外套,巨人忽然闯进来,将一件外套扔在我们面前,并且要强行给我们穿上。这种种举动已经让我们忍无可忍,于是我们强烈抗议巨人给我们以必要的尊重,可以遗憾的是他们无法和我们正常的沟通,他们只尊重那些和他们一样大的人,我们这样的小矮人是没有尊严的。

天赋人权的理论让我们知道成人应该有自由的权利,但对自由的渴望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哪怕他只是个小孩子。是自由给了我们幸福与健康,自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位哲人说过的那样:“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对于孩子们来说,给予他们精神和文化上的自由,与给他们牛奶面包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扼杀儿童创造的天性。所以,我们还是善待自己的孩子吧,不要让他失去精神上的自由。要知道,那样不仅仅给他们的精神造成一定的创伤,还会累及他们的身体,精神与身体是紧密相连的。

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一家收养弃儿的慈善机构里,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小孩,所幸的是,照看他的妇女非常喜欢他。一天,这位妇女告诉孩子的母亲,那小孩长得越来越漂亮了。听到这个消息后,这位夫人便去看望孩子,她发现孩子仍旧非常难看。她从中领悟到,也许是因为每天在一起相处使得一个人习惯了另一个人的缺点。过了一些日子,这位妇女又向孩子的母亲提供了一份与以前一样的报告,这位夫人便又一次和善地访问了这家机构,这一次她对那个照看孩子的年轻妇女有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因为这位看护人在谈论孩子时是那么的热情。夫人明白了,爱能使一个人盲目自信,她深受感动。几个月之后,那位年轻的妇女带着胜利的喜悦宣布,那孩子从此将毫无缺点,因为他无可置疑地变得美丽了。夫人虽然感到有些吃惊,但是她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孩子的身体在伟大的爱的作用下改变了。

我们常常单纯地认为,我们已经给了孩子各种东西,我们给他们新鲜的空气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但事实上这些东西只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但远远不够,儿童的身体也需要有灵魂的存在。不妨设想一下,在野外吃一顿便宜的饭,比关在空气污浊的房子里进行一个豪华的宴会更富有营养。因为身体的所有功能在露天中会活跃得多,吸收也会更加完全。同理,与所爱的人或有同感的人一起进餐,要比与粗俗的部长一起参加一个喜怒无常的贵族主人的盛宴更富有营养。无需多言,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已经说明了一切,没有了自由,即使住的是金碧辉煌的王宫,吃得是山珍海味,依然体会不到生命的乐趣,因为我们始终是被压抑的,这对健康无益。

不要完全束缚孩子

人们对进化论中环境对于物种和生物形态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是耳熟能详,相信我们也没有多少精力去考证纷繁复杂的理论,但环境对自然界生物有影响是不争的事实。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研究又一次证实了着一点,通过他的研究,我们知道除非是在自然环境中对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否则无法彻底了解生物。

事实上,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有时不是人在适应环境,而是在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这就构成了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新的教育理论更加强调培养孩子社会本能的重要性。假如一个孩子无法适应他所在的环境,他不但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更不会了解自己。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孩子很难找到一个可以适应的环境,因为他们的周围都是成人的世界,这种这种生活环境的偏差,对孩子在人格上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环境失调给孩子们造成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其直接后果就是孩子在成人的眼中看起来总是那么笨拙不堪,这就好比一个技术高超的专业杂技演员在看一个杂耍爱好者在拙劣地模仿自己。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杂耍者根本没有看下去的必要和耐心,他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怎么做,你做得有多差等等。这不正是我们日常对待孩子的态度吗?所以我在这里非常诚恳地建议,每一位妈妈都试着让3~4岁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行事,让他们自己梳洗,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

当然,妈妈们最好能够给孩子准备一个与孩子年龄相符,能够释放孩子的精力,同时又能配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环境,孩子就可以获得充分的自由。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使我们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从此,孩子们就拥有了自己的环境。学校也应该为孩子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身材和力气的桌椅用具,这样孩子们才能更加自由灵活地使用那些桌椅等工具。这里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必须要注意的:家具必须轻巧,摆设的位置要能够方便孩子移动,照片要张贴在与孩子的视线同样高的地方,让他们能够很容易观看。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孩子周围的东西,从地毯到花瓶、盘子和其他类似的物品。家庭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能够让孩子使用,日常家务事也要让孩子参与,比如扫地、吸尘、自己穿衣服和梳洗等。孩子周围的东西,应该让他感觉到坚固而且看上去有吸引力,“儿童之家”应该是既可爱又舒适的地方,只有当一所学校显得美观时,孩子们才会乐于在里面活动和生活,就像成人都知道一个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家人和谐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可以肯定地说,环境的舒适美观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孩子主动探索与发现的意愿要比他在一个混乱不堪的环境下更强。

孩子们对于环境的美丑有着天然的嗅觉,是十分敏感的。“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都不打扫而宁愿让教室脏兮兮的吗?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抹布可以用。假如不给我漂亮的抹布,我也不想去打扫卫生。”这是旧金山蒙台梭利教育学校一个学生对学校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要让孩子们养成保持卫生的好习惯,首先要把他身边的东西洗刷干净,这样他们才乐意去做一些清洁的工作。试想一个孩子拿着一个脏兮兮的抹布,他哪里有心情去将教室的玻璃擦干净呢?记住,孩子们的家具必须是可以清洗干净的,这样更能激发他们打扫卫生的兴趣。

还有,我不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虚拟的外部环境有任何意义。比如有人曾建议我们学校的桌椅下面都垫上一层塑胶防滑垫,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们移动桌椅时产生巨大的噪音。这貌似是个不错的建议,其实不然。一旦这样做了,孩子们听不到自己制造出了多大的噪音,他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是多鲁莽,慢慢地反而习以为常了。因此,“儿童之家”里也摆设着一些易碎物,比如玻璃、盘子、花瓶等。是的,这样完全可能被孩子们打碎,但通过打碎这些东西告诉孩子如何培养起自己的秩序感,孰轻孰重?

孩子一旦处于一个真实的环境里面时,他们会尽可能地注意自己的举止,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需要外界的激励就能够改进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从孩子的脸上看出他的喜悦和骄傲,偶尔还会看到他那无以复加的正经神情,这说明孩子天生就会改进自己的行为,而且他们也喜欢这样。无可讳言,成长是对于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是一种天性。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成长,给予他们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孩子将来才可能会大有作为。要让孩子知道,类似洗手这样的事情是必须自己做得,而不仅仅是个人喜好。学会在生活中自己动手,这是孩子发展所有能力的根本所在。

我们往往喜欢在孩子正在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时候,费尽心思地去帮孩子,这其实是孩子发展时期最大的障碍。比较生动的例子就是,学校喜欢把桌椅板凳都固定在地板上,这样做看起来也许更整齐,但如此一来,孩子永远也无法使身体行动有序了。我们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铁碗或铁盘子,为了不让孩子犯错误不小心将碗或盘子打碎。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疯狂地把盘子或者碗往地上摔,岂不是变相鼓励孩子继续犯错误?这种人为的限制其实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我们还经常代替有动手能力的孩子梳洗、穿衣服,殊不知这样就等于无情地剥夺了孩子自主权。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如何度过的啊!到处都设置着条条框框,不能打破或者弄脏家里的东西,更没有机会练习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许多学习必要生活经验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

同类推荐
  •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愈来愈能够体会到人才的价值与英才的珍贵。于是乎,在我们这个富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国度,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十分渴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英才。
  •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0~3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从孕期保健的注意事项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要不要生二胎、孩子该不该上早教班、孩子该不该早识字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男孩仿佛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他们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并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男孩向来被人们和社会寄予厚望,随着一天天慢慢长大,他们身上的担子和压力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责任和压力,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本书结合男孩的身心特点,分析了父母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男孩教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给父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是父母培养优秀男子汉的好帮手。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对女孩来说,尊贵的气度,仿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巨大磁场,一举手一投足彰显的都是足以征服世界的高贵和富足。本书旨在告诉家长不仅仅要给予女孩充足的物质生活,更要花费许多的心思和爱,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女儿拥有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独立而优雅的高贵公主。
热门推荐
  • 好名好运一辈子

    好名好运一辈子

    本书集中阐述姓名的起源和沿革史,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名字对人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可贵的是,考虑到读者对取名实用性的要求,详细讲述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商业领域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美漫之无敌幸运轮

    美漫之无敌幸运轮

    开新书了,请大家多多支持鼓励,不胜感谢。
  • 凤歌(全集)

    凤歌(全集)

    一尺华丽,三丈争斗,华彩重章,宫心巨献!此生此爱,无怨无悔。看倒霉花痴女如何攻略明朝美男。凤歌最近很倒霉,但再倒霉也倒霉不过这件事了——被绑架、飞机坠毁,还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明朝!?没有手机,没有WIFI,连冲水马桶都没有!一个习惯了现代文明生活的女子,如何度过古代无聊又不便的王府生活?皇帝朱允炆温润如玉,朝中大员李律腹黑霸道,侍卫上官可怜体贴入微,更有鞑靼二位王子为了争夺她而不惜开战,在各种甜言蜜语与温暖的怀抱中,凤歌该如何选择?她最终能否找到真正的爱人?
  • 不思议之创世之门

    不思议之创世之门

    少女即将死于战争古树的炮火之下一直自称是个“废柴”的男人站在了她的面前。邋遢的形象此时格外挺拔。“我叫库拉斯特,库拉斯特?希拉姆斯。”“一个没什么用的废柴男人。”“我的职介是……”“国王。”
  • 最美宋词: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最美宋词: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词解,解词。词解,意在读懂词句,解词,是作者以情融情,意在读懂词人心境。语言精美雅致,情若玲珑珠玉。而春去秋来。我们似乎就是那苦行僧,走了很远的路,找到了一个草庐,决定在那里等雨停之后再上路,于是借着篝火展卷阅读。本书是一本散文集,作者选取了蒋捷、周邦彦、刘辰翁、黄载等这些读者有所了解又知之不多的词人的词句,慢慢的给读者解来,有悲欢离合总无情之愁,有记荷风雅闲情之作,亦有深知人生苦短,红花短促的感叹之作,更有思慕不得的断肠之作。作者的笔下,这些词人,这些词句仿佛都活了。
  • 魔山(下)

    魔山(下)

    时间是什么?是一个谜——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威力无比,是现象世界存在的一个条件,是一种运动,一种与物体的空间存在和运动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运动。那么,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没有时间,也没有运动?只管问吧!时间是空间的一种功能?抑或相反?抑或两者原本是一回事?这可走得太远了!时间在行动,具有活动性,能够“产生效果”。什么样的效果?变异!这时不再是那时,此地不再是彼地,因为在它们中间有了运动。然而,由于人们用来计量时间的运动又是循环往复的,自我封闭的,这样的运动和变异差不多同样可以称为静止不动;因为那时不断地在这时重现,彼地不断地在此地重现。
  • 何路言婚

    何路言婚

    几年前的相逢,她进错房间,让他牢牢的记住了她。几年后的重逢,她还是进错了房间,却是想要去抓自己丈夫的奸。他是叱咤风云的总裁大人,而她,是一个为了维持住婚姻不惜委曲求全的女人。最后,他将钱摔在她的脸上。周景瑜,婚途漫漫,有些爱情,可念不可说……
  • The Innocents Abroad

    The Innocents Abro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色的玉米

    金色的玉米

    那年,他虚岁十六。乡下的孩子上学晚,他九岁时去的柳树小学。柳树小学里面有一棵老柳树,因为树龄太老,树干已经翻裂,袒露着苍白的树心。生他养他的柳树村也没有几棵柳树,没有人在意这些称谓。他居住的镇子叫杏树屯,难道就非得有杏树吗?都是无所谓的事,就像他叫王德利一样,十六岁了,他似乎真的没有得到过什么利益。计算一下,这年应该是一九八五年,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对外开放的第二个年头。第三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举国上下都在躁动,王德利似乎也在躁动。十六岁,本身也是躁动的年龄。
  • 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