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节选自张爱玲《天才梦》
她和他通过自由恋爱认识,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却没有像童话故事那般,从此过上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结婚多年,她对家庭中那“一地鸡毛,诲人不倦”真是深有感触。
丈夫在外面时堪称帅哥白领,西服笔挺。可回到家里,就原形毕露。穿着短裤,经常一天都不梳头不洗脸。每次看书写文章时,随意乱扔纸张,把原本整洁的房间弄得乱七八糟。
他对妻子也一肚子的不满,总嫌她出门时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两个人,类似的矛盾不断发生,最终导致了婚姻的解体。
两个原本陌生、没有任何渊源的人,只因情投意合,便共同构筑了一个家庭的城堡,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禁锢在围城之内,因为爱情是美好的,谁都在向往与渴望。可是,两个人毕竟来自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背景,要长期地共同生活在一起,自然会产生许多摩擦与碰撞,就像小虱子般引起各种瘙痒与难受。
埃辟克拉斯间说过一句话:“人生不过是一座大戏台。”这句话应用于爱情中,同样如此。只是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悲剧与喜剧的素材,而现实生活中,爱情却是活灵灵给人快乐与悲伤的,更加直接和切入身心。
张爱玲也曾说过同样类似的话:“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从来都不矫揉造作,虽然这句话仅仅写于她十九岁的时候,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命的本质。肯定生命本身的华美,却又不得不承认人一生中所要经历的痛苦和挫折。没有完美的爱情,如没有完美的生命,爱情美好却又不断有小小的虱子般的东西折磨你,撕咬你,尽管如此,你仍然要努力寻找美好的爱情,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虱子,就要死掉一样。
爱情是美好的,当你可以成熟地处理它所带来的问题时,享受爱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爱在能爱和会爱的人面前,永远是大方呈现,给他们最美的享受。然而缘分没有眼睛,有时候会误打误撞到那些不会爱的人,所以爱情成为了一种折磨。
只要有了爱情,花儿会说话,鸟儿会唱歌,黑夜也透明。失去了爱情,心情就像是北极下的雪,夏天也寒冷。爱情给予我们双重体验,痛并快乐着。
爱情是美好的,在不会爱的人眼中,它却成为了一种痛苦的体验。失恋、分手、痛苦、纠缠、折磨,他们说“我们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美国作家堂·米格尔·路易兹写过这样一个人,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告诉别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爱。无论在什么公共场合,对什么听众演讲,他的逻辑总是无可辩驳。他常说,恋人之间的爱就像吸毒者与供毒者的关系。时间久了,两个人之前的诺言就会不见了,变成为一种控制关系。“你会看到一场控制之战,看谁能控制对方。谁是供毒者,谁是上瘾者?你会发现,几个月后,他们在誓言中承诺的尊重不见了。你会看到渐渐地,他们心生怨恨,滋生了情绪毒素。他们相互伤害,而且伤害得越来越深,直到他们发现双方之间已经没有了爱。”
莎士比亚说:“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确实,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它使人们快乐也使人们难过。没有比爱情带给我们的快乐更具有刺激性,也同样没有比爱情带给我们的痛苦更具有摧毁性的东西了。爱的喜悦永远不会离开你,只要你自己愿意接近它。爱的痛苦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不懂得经营。
可见,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花园中的密语,也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
给爱情下定义是困难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爱情只是爱情,本质永远不会变,它是华美的。学会在爱情中修行,将那些恼人的小虱子一个个拔掉,懂得爱、了解爱,学会爱就可以了。
凡人倾其一生,大抵是为了学会爱而来的,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爱江河,爱湖泊,爱鸟语,爱花香,爱大地,爱天空,爱一切的一切,待到生命将近了,爱的一生才结束。只要生命在,爱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在爱中,学会舍得,放下,大度,宽容,智慧,善良,仁慈,爱从来是给我们最美的智慧,只要我们有能力结束那些瘙痒的小虱子。
短暂的人生,爱是出口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节选自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
生命的消逝,是人类文明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亦是我们每个人一直奋力顽抗的恐惧。《挪威森林》里曾写道:“当你真的面对死亡,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唯有失去,我们才意识到身边的那个人对于我们来说原来如此重要。那段脍炙人口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 我没有珍惜 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爱情永恒不变,但人生却是短暂的。
我们都需要爱,因为若死亡是毒,那么唯有爱是解药。如果不愿意悲伤地活着,自救的方法不是忘却恐惧,而是敞开我们的心灵与爱的能力。
“死亡之毒的解药是爱,不过在死亡无处不在和神通无限的角色被接受之前,在我们学会‘与死神共舞’之前,爱将继续被看做是某种仅适合于罗曼蒂克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在你充分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以及学会接受死亡之后,爱才会被你重新认识。即爱不仅仅是浪漫的东西,他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爱让我们透过这一视角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价值,爱让我们生命中那些熙来攘往的迷失、纷扰和苦痛,都得到清晰的解答和温柔的抚慰。学会爱,恐惧会变得平静和淡然,而关注自我的心也将转向关爱他人。
一名心灵导师曾经说过:“爱,不会让我们停下来。”
那么,到底什么是爱?
爱是不计较的付出。
张爱玲说:“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的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既然你情我愿,你开心我快乐,爱情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每个人都拥有爱的能力,当你体验到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时,心就成为了仁慈与爱的源泉,我们开始真正关注他人的幸福。然而我们总是给自己的心划定了界限,我们在爱中斤斤计较,我们只想依赖却不想付出,头脑中紧紧不放嫉妒、拥有、毁灭。我们渴望被爱,却不舍得付出爱。这样的头脑,能把握住爱这一本身永恒的存在吗?
我们从未意识到爱可以如此博大,更未意识到爱的付出将给予心灵抵抗爱的问题的力量。如果学会付出,爱将更为成熟:它不再厚此薄彼,它能照亮你生命中的一切人和事。彼时,嫉妒、控制和依赖早已被宽敞与乐观的心灵消融,我们采取行动的动机不再是追寻爱情,而是爱情本身。
爱还是感恩。
说爱你多么容易,一秒钟都不到,但为爱承担却需要你用一生去修行。很多人失去了曾经美好的爱情,他们在很多年之后回味的时候,都会说:“不是现实打败了爱情,是我当时没勇气承担起这份爱。”用心去爱一个人很不容易,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让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更是难上加难,养活爱其实更需要靠感恩。在爱情来临的时候,感激上苍将这样一份美丽的爱给予了你,你要开始学会爱了;在爱情拥有的时候,感恩他(她)无论是在你贫穷或者富有,寂寞或是孤独,健康或者疾病的时候,都不曾抛弃你,对你不离不弃,这样的爱值得你一辈子用心去珍惜;在爱情失去的时候,感恩你曾拥有过那样一份纯真亦或是复杂的爱情,是它教会了你去成长,教会了你去承担,你在失去的过程中其实也学会了爱。
感恩是一种更为稳定,也更为持久的爱。它不是情绪的一时奔涌,而是深切的感受和理解。它不带个人偏见,不会带来情绪化的反应,它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把你所拥有的化为更温暖更强大的力量去照耀他人,它让你的心于他人处映照出自我,让你内心沉静、安详,却又充满着最为坚定的信念。因为包容是它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样的爱从来不曾消失,只是常常被人们遗忘。
人生是短暂的,但千万不要觉得它无药可解,记住,爱是它唯一的解药。正如史铁生所说,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的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色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得僵冷。
爱你不爱你,都只与自己有关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节选自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艾青曾说:“只要有了爱情,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黑夜也透明。”爱是美丽的东西,折磨人又让人舍不得放弃。我爱你,所有的阴暗和腐坏在爱情的面前都将遁形,所有的勾心斗角在爱情的面前无影无踪,所有的艰难困苦在爱情面前微不足道。这是爱情的伟大和高洁。正是因为爱情,生活才更显得美好,才能使人有希望的勇气。
有人说,爱情是种化学物质,当两个人凝望对方的眼睛长达三秒后,空气里的分子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爱情也由此诞生。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确实的科学考证,但却因爱情故事的甜美令这一理论神采飞扬。
在一次金庸先生的访谈中,他曾经不无感慨地说,“青梅竹马,白头到老”是最完美的爱情模式,也是许多人的期待。而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似乎也一直在诠释这样的主题:那些最浪漫的事,便是“牵着手,一起慢慢变老”。郭靖和黄蓉,杨过与小龙女等“模范夫妻”的代表,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从青梅竹马、相知相许的时候,便认定了一个道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古代传统的爱情道德,也是现代追求的爱情信念。我们希望和自己爱的人白头到老,白首不相离。
然而爱从来不是清浅的,里面不只有春天,也有冬季,它需要经历悲欢离合的基调,品味苦辣酸甜的段落。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不仅是两个美丽的成语、浪漫的故事,也包含着团聚、分别、等待、相思,包含生活的百般滋味。在这条时间的链条上,连同爱情一起生长的还有不断膨胀的青春与时光。
成长是充满伤害的过程,在爱情中成长也需经历背叛、难过、痛苦、伤心等负面的因素。但你要学会坚强,学会自己圆满自己,不能太脆弱。学会抵御伤害的免疫力,才是每个人在爱情中学到的。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那一段倾城之恋,耗费了张爱玲太多的情愫,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还是以曲终人散落幕了。小说里的两句话,也许完全可以代表着一个人执着的天长地久是怎么一回事:“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她痛彻心扉,经历了爱情之伤,却在最终依然能够找到自我的尊要,离开了他。她曾说:“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爱,原来是自身的圆满。
席慕容曾经写诗说,在年轻的时候,如果爱上一个人,不管相爱时间长短,一定要温柔相待,所有的时刻都十分珍惜,这样就会生出一种无暇的美丽。假如不得不分离,也好好再见,将这份情谊和记忆深藏心底。等长大了就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那些流年似水的日子,也因为这份爱而终生怀念。茫茫人海,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爱的人;这一生,繁花似锦,便再也入不得眼,进不得心。这既是对爱情的坚贞,也是对往事的怀念。
可见,爱与不爱,都是一个人的事儿,自行了断。你若爱他(她)便好好地付出真心,若不爱他(她)便抽开自己执着的双手,离开就是了。没有一个人能在爱情开始的时候证明给你看,你们的爱一定能天长地久。所谓爱情,也不过如小马过河,一边试探一边走。
痛苦或者快乐,都是自己的选择。我爱你,才和你牵手,那是你爱他的选择。他(她)不爱你,可是你却痛苦,那也是自己的选择。因为你可以选择放手,痛痛快快了断这段情开始新的生活,你却偏偏选择了命苦的执着。
作家沈从文曾这样描绘自己与张兆和的爱情,“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实际上,在最好的岁月里,遇到心爱的人,能够相守固然是一生的幸福,但只要彼此拥有过动人也撩人的心跳,一切就已经足够。
爱,快乐时,你选择的快乐。爱,痛苦时,你选择的痛苦。与你无关,是一种高境界的爱,抛开了所有的私念,不认为爱必须占有,那么爱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是因为喜欢,因为欣赏,甚至是一种莫可名状的感情而去对对方好,关心对方。只要能够远远的看着他过得好,足矣。
让爱自我圆满,选择了就不后悔。给自己生路,让爱选择放飞。
爱的起因总是有点儿复杂
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节选自张爱玲《少年同学都不贱》
真爱和自由,也许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东西了,无论男女。
虽然古往今来,私奔并不作为一件光彩的事被人评说。但不得不佩服那些私奔的男女,为了爱,便可以不顾世人的眼光,豁出一切。
曾经红遍全球的美剧《欲望都市》里,女主角carrie和俄国富商男友分手时曾说:“和你分手,不是因为我了解了你是个怎样的人,而是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在找寻真爱的女人。”
但什么是真爱,或许她也不知道。在感情这条路上,每个人都问过这个问题。真爱是什么?是一见钟情,还是相濡以沫?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感情经历,有不同的答案。
更多的人仍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相比于这个问题,“什么不是真爱”,要容易回答的多。比方说,大家都会同意:“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可惜的是,长大后,爱情变成一件很复杂的事。当爱情出现的时候,不能再像幼时那样紧紧的抓住它,而是多了很多现实的考量和权衡。对于女人来说,尤是。从丈母娘的各种刁钻就可以看出来。
成年女子要为自己选一位夫婿,要考虑的很多。有没有前途是最重要的,总不能跟着他喝西北风。嫁给他,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这是必须要考虑的。身家显赫的,有权有势的,无论什么时代,永远都是女方父母,包括女孩自己的首选。没有人会完全不考虑一位身家殷实的追求者。
或许婚姻和爱情取舍的标准不同,但两个人要一起生活,没有一点爱是不行的。
女人爱男人,起因总是有些复杂的。高大帅气,在女朋友面前有面子;经济富足,能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比自己年长一些,诸事忍让,自己便可舒服些,凡此种种,都算是有目的的爱吧。
张爱玲写过两个少女的故事。这两个女孩子想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爱情和择偶观念。
赵珏和恩娟中学时同在一所女校读书。那时候,赵珏还是一个丑小鸭。而恩娟也算不上美,主要是因为体态太胖了。从女校毕业后,赵珏父亲帮她安排了婚事,当然大家都知道,对方是看上了她们家的钱。所以赵珏为了逃婚,一直寄居在姨妈家,在母亲偷偷的资助下考上大学。
但不久之后事情败露,被父亲知道,赵珏被断了经济来源。不得已,她开始北上做生意,养活自己。而恩珠却在毕业后嫁给了一个犹太人,去了重庆。战后,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恩珠妻凭夫贵,成了政治家的太太,全家移居美国。
恩珠结婚后不久,曾从重庆回上海见过赵珏一次。当时的赵珏已经蜕变为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仍然秉信“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的信条,对恩珠的这种“利益婚姻”似乎不以为然,交谈之中不乏鄙夷的语气。
赵珏后来嫁给了一位大学老师,也移居美国。但似乎和丈夫的感情并不深厚,建国后丈夫只身回到了大陆,而赵珏仍留在华盛顿孤身一人养活自己。她写信给当时已经称得上显赫的恩珠,希望她能帮忙介绍一些工作。当然,她从未想过,再嫁,或许内心她仍然认为,“那些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为自己着想,或是为了家庭社会传宗接代,那不是爱情。”只是,在报上看到恩珠和达官显贵们同船共游的新闻时,内心不免酸涩。
张爱玲写这个故事,并没表达什么个人的观点。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无论任何一个时代,总是相似的上演着。少年时的同窗,少女时的闺蜜知己,往往毕了业,人生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走。而直接决定一个女人一生的状态的,无非是嫁给了一个怎样的男人。
像赵珏这样,清高剔透的女子,一生找寻真爱的人,也大有人在。得到真爱,那自然是幸福的。
可是世间真有没有目的的爱么。或许只存在纯真青涩的少女时代。
因为张爱玲同样写到了这两个女孩在女校时,女孩子们之间会互相爱慕,或者单恋。同性恋,这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放在这个故事中来说,反而能让人透过这种极端、特殊的感情,去思索关于真爱的问题。
赵珏读女校时,也曾迷恋过学校的一位先锋同学。当她在讲台上演讲时,那种英气把赵珏深深的迷住了。毕业时,赵珏送了她一对银花瓶。而此后,这位曾经与她并无多少交集的同学竟然登门造访,并且在去北平读大学后积极写信给她。赵珏恍惚明白了,这位同学不过是想着赵珏对自己的感情,把她发展为革命分子,得到她家的经济支持罢了。赵珏是如此决绝,此后再也未联系过她。甚至几十年以后见了面,仍觉得恶心。
女人若能保持一辈子的纯真,无论得到真爱与否,都不影响她对真爱的追求。但女人的心往往是摇摆不定的,真爱等不到,却又错过了最佳的适婚年龄,只得找一个随便过得去的人,匆匆把自己给嫁了。既无真爱,又无经济和地位,这才是女人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