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300000004

第4章 现在开始,立即行动

及时行动是日事日清的最好姿态

大多数女孩子买东西时都有这样的体验:为了买一件衣服跑遍附近所有的衣服店,如果落了一家就会觉得不安心。每进一家店铺,就要翻看每种款式。虽然以仔细到无以复加的方式看了所有的衣服,心中依然茫然,不知道买哪件好。要么这件过时了,那件颜色不好,要么同时看中了几件,不知如何取舍,到最后往往是很辛苦地逛了一整天,两手空空而归。

这种犹豫不决体现在买东西上,也许只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来说,这种弱点无疑是致命的。有这种弱点的人,绝不可能是有恒心、有毅力的人。这种性格缺陷,会摧毁我们的身心,降低我们的判断力,对我们的意志力有很大的损害。

这是卡耐基成名之前的一个故事。

他是一个世界级名人,他写的书在全球畅销不衰。他没有出名之前,在“本雪尔文尼亚”铁路分段做临时工。那天早晨,在去办公室路上,卡耐基发现一辆被撞毁的车子堵住道路,运输陷于混乱。可是当时铁路分段长不在,因为这样的事情只有分段长才有权处理。

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呢?

最保守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只有铁路分段长才有权力发出调车的命令,别人如果不经批准就贸然去做,会受到处分或被炒鱿鱼。

卡耐基看到这种情况,可能也没有考虑这么多,自己就发出调车的命令……

等分段长回来的时候,阻塞的铁路已经畅通了。分段长很惊讶,但什么也没说。后来,铁路局局长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十分赞赏卡耐基的做法。不久卡耐基便升为分段长的私人秘书。

到了24岁时,他成了这条铁路的分段长。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当老板给了你某项工作后,你必须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一鼓作气将问题解决。

无论做什么事情,即使有难度,也不要拖延。许多事情的难度,都由于我们的犹豫和摇摆加大了。日事日清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现在去做”!优秀员工们都深深懂得,唯有日事日清才能保证一切;勇往直前,一分钟也不要拖延,高效地完成任务。日事日清的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有一次,李·雷蒙德和助手到公司各部门巡视工作。到达休斯敦一个区加油站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李·雷蒙德却看见油价告示牌上公布的还是昨天的数字,并没有按照总部指令将油价下调5美分/加仑,他十分恼火。

李·雷蒙德立即让助手找来了加油站的主管约翰逊。

远远地望见这位主管,他就指着报价牌大声说道:“先生,你大概还熟睡在昨天的梦里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经给我们公司的荣誉造成很大损失。因为我们收取的单价比我们公布的单价高出了5美分,我们的客户完全可以在休斯敦的很多场合,贬损我们的管理水平,并使我们的公司被传为笑柄。”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约翰逊连忙说道:“是的,我立刻去办。”

看见告示牌上的油价得到更正以后,李·雷蒙德面带微笑说:“如果我告诉你,你腰间的皮带断了,而你却不立刻去更换它或者修理它,那么,当众出丑的只有你自己。”

然后,李·雷蒙德和助手一起离开了加油站。从此之后,那位主管约翰逊做事再也不会拖拖拉拉了。

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能的战斗团队。任何一位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给予太高期望的。

日事日清的员工都会谨记工作期限,并且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事务的人能够生存。”所以,身为企业的员工一定要做到及时行动。

及时行动是日事日清的最好姿态,以下一些建议,对那些决心改变自己的拖延者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

1.增强自信心。立即将要做的事情做个规划安排,能马上做的就马上做,不能马上做的,定下明确的具体时间。

2.增强规划自己的能力。每天检查自己的得失,制订第二天的行动计划。

3.提高策略水平,多想办法和计谋。比如将繁杂的工作适当分解为许多小的行动步骤,一次做一点。

4.积极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5.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去主动完成任务,并清楚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6.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碰倒问题时,能当成解决就当成解决,切忌犹豫不决。

7.破釜沉舟,自断退路。自我逼上梁山,阻断借口。

8.寻求帮助,找合作伙伴或取得别人的支持。

要记住,工作任务的落实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要有效地落实,“现在就做”是非常重要的。

速度是实现日清的关键因素

每天都能听见有人说:“如果我当时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或者“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然而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而不是脚踏实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都只是幻想。

速度是日事日清的关键因素的关键。你如果想到了不立即做,下班了也会一事无成。如果我们总在追求完美,要想到最好、做到最好才敢创新,那么就只能在没完没了的铺垫中打转,恐怕永远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了,哪怕一个比较差的结果。

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将日事日清变成现实。如果你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而一事无成。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没有表示任何困难,并且立即去行动,用最快的时间,用最好的质量,做到日事日清。“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成功的秘诀往往就是这么简单,做到日事日清也是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引擎中沸腾起无穷的能量,继而推动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这样,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也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次,上海锦江饭店接到一项紧急任务:

“巴基斯坦齐亚·哈克将军一行75人,由于气候恶劣,专机难以在北京降落。经磋商,决定改由上海着陆。现在专机正向上海飞来,2小时后到达,请立即做好迎接准备。”

只有2小时,时间非常紧迫,但迎接国宾,责任重大,不能出任何差错,怎么才能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呢?

当时的经理任百尊一放下电话,就开始组织接待班子。他马上召集得力干将开会,指示所有工作必须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大家听清楚了,2小时后车队就要到达上海,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在120分钟之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国宾队伍需要75套客房,100辆轿车组成的迎宾车队,供一两百人用膳的国宴……这一切必须在2小时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命令一下,各个部门的经理立刻回去布置任务;每个岗位上的每位员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标准,并立即展开行动。

在距离2小时还有10分钟时,任百尊开始检查。

他先来到客房。只见客房的地上、四壁、屋顶均一尘不染,床面平挺,毛毯平顺。他点了点头,又审视了一下床头的插花,只见那些花枝枝含苞、造型新奇、典雅大方。

当检查完所有的客房,看到服务员已微笑着各就各位准备迎接贵宾时,任百尊满意地笑了。

这时,厨师长通过电话报告:厨房一切就绪。任百尊看了一下表:离120分钟还差5分钟。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时,任百尊接到电话:“国宾车队已到达淮海路茂名路口,2分钟后将到达酒店。”

齐亚·哈克将军一行入住锦江饭店后,对饭店的各方面服务非常满意,赞不绝口。那一刻,任百尊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事后他说:“接待元首国宾的任务都有这么几个特点:规格高,任务急,时间紧,因此要求大家都像打仗一样,而且兵贵神速。”

仅仅用2个小时,就完成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对任何一家饭店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而锦江饭店给这次任务打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优秀执行者的执行力正体现于此,立即行动,这也是所有的优秀执行者身上关键的特质。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员工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要付出重大代价。

成功的人永远都先走再说。当然,速度快不一定强,但速度不快注定不强!以戴尔、微软、沃尔玛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巨人,向我们揭示了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新源头:既然我们的客户变化得愈来愈快,那么,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我们自己前进的速度,争取做到日事日清。我们怎样才能用日事日清的积极行动来实现我们的想法呢?

1.行动高于一切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之术的首要是什么?他说:“行动。”第二点呢?“行动。”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2.立即着手去做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大事还是小事,凡是想到了应该立即去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即行动,绝不能拖延。

也许你早已经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但是实现它又有一定的难度,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条件,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等都准备好了再去做。这些想法将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想好了就去做。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采取按部就班的行动步骤,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空中楼阁。

拒绝拖拉,看准了就干

拖拉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把本应前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敷衍到后天,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对一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拉最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

行动能力强的人,看准了就应该干,不要拖延,否则机会就会擦肩而过。

19世纪50年代,受西部淘金热的影响,年轻的美国小伙子李威·施特劳斯也按捺不住了,他放弃了自己轻松的文职工作,随着两个哥哥来到旧金山。到旧金山不久,他开办了一家百货店。

一天,一位来店里买东西的淘金工人无意中对施特劳斯说:“你们的帆布包真的很适合我们,为什么不用帆布做成裤子给我们淘金工人穿呢?我想,那一定比我们现在的棉布工装裤结实耐用多了。”

淘金工人们的建议引起了施特劳斯的兴趣,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立即听从这位淘金工人的建议,他马上取出一块帆布到裁缝店,做了第一条帆布工装短裤。这种工装裤诞生以后,果然受到了众多矿工的喜爱。这种工装裤就是现在风靡全球的牛仔裤的前身。

过了些日子,一位从远方来看望施特劳斯的朋友见到工人购买工装裤的情形,向他建议道:“我认为,你应该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裁缝,先把这种裤子重新设计一番,再投入一些资金,并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然后把它推向市场。”施特劳斯经过慎重思考,又接纳了这位朋友的建议,以最快的速度将经过重新设计的工装裤推向了市场。令施特劳斯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裤子不但吸引了大批矿工的喜爱,而且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后来,他引进设备,组装生产线,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工装裤——牛仔裤,并利用各种媒体对牛仔裤进行大肆宣传,甚至还大谈特谈起“牛仔文化”,无孔不入的宣传使牛仔裤深得人心。牛仔裤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广阔,他的公司也因此而获得了蓬勃发展。

对一个人来说,机会摆在面前,能否抓住这些机会,不仅取决于他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取决于他是否敢于付出行动,如果畏首畏尾,不敢行动,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日事日清的人。

喜欢拖拉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拉的原因之一。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犹豫不决、拖拉不行动的弊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类找原因

是什么原因使员工无法做某项工作?优柔寡断?害羞?无聊?无知?散漫?恐惧?疲倦?无法忍受不愉快?缺乏必备的工具?一字一句地具体指出拖延某事的原因,区分类别。如果正确地认清问题,则解决方法就会变得相当明确。如信息不足,则可以开始寻找必需的资料。

2.将艰巨的任务分成小段

工作似乎相当艰巨,则稍稍暂缓,拿出纸来做思考。记下完成工作的所需步骤,步骤的幅度越小越好,即使它们只需要花费一两分钟,也须分别记下。

这个艰巨的工作就像一条未被切割的大腊肠,庞大、皮厚、油腻,难以入口,但如果切为薄片,则相当引入垂涎。将艰巨的工作分开对待,即分成每个小小的即时工作单,就像可以马上享用的腊肠片,而非整条腊肠。

3.引导式工作

假设想拖延写信,不要试着去强迫自己,只要采取一小步骤,当做完此步骤,便可以决定是否要继续下去。这步骤可能是看看信的地址,或将纸转入打字机,或取下纸来,或写下想提出的要点。任何事皆可,只要是明显的身体行为,这是打破内心困顿的方式,其理论基于:事物静止时依旧是静止着,运动时依旧是运动着。

4.五分钟计划

有些工作难以分割小块,如想清理积压如山的公文,大约需要一小时,实在很难将它简单分割成“即时工作”。这时,可以试试5分钟计划,和自己做个约定,允许以5分钟做这工作,时间一到,便可自由去做想做的事,或是继续5分钟。不管工作多么令人厌烦,仍须常常去做5分钟。5分钟后,若不想接着继续干,则不要干,约定就是约定。在将工作撇开之前,记下另一个5分钟的时间。

此外,记日记,和自己对话,让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在固定时间督促检查你的工作,这些方法可以克服拖延,可以实现马上执行。

做一个高效复命的“行动滑板”

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就应该高效复命。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或者这种想法,一刻也不能在我们的心里存在。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只有一句话:“是的,我立刻去做!”

立刻去做!从现在就开始,在最短的时间拿出工作结果,这才是日事日清应该具备的素质。

拥有强烈的复命意识和行动是一个人能够做到日事日清的重要原因。职场中,处处充满着成功的机会,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时时坚守复命精神,让高效复命意识牵引我们的行为,并全力以赴去实现我们心中的梦,就一定能做到日事日清!

萧小晴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一名职员,她的外号叫“行动滑板”。因为她无论做什么,一旦接手,就会立刻去做,用极快的速度完成。后来萧小晴被调入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开始怨天尤人,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只有萧小晴一个人拼命工作,到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萧小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人没有萧小晴做得好,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萧小晴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萧小晴在上任后忘我地工作。她的行为感动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也都完成了剩下的50%。

不久,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当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他亲自点名任命萧小晴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公司,“行动滑板”萧小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高效复命”是最为关键的理念、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之一,同时也是员工们的第一行为准则。大凡日事日清的职场人士无不是具有高效复命意识的人,这种态度使他们焕发了工作激情,得到别人肯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分钟也不要拖延、高效复命的好习惯。

做到日事日清,及时高效地落实任务,“零一二三四五”自我修炼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

“零”,即每天早上将思想清零,甩掉包袱,从零开始,锲而不舍。

“一”,即学会在实践中抓“一”,因为“一”代表了这个事物的本质,它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抓“一”也就是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二”,即二维,也就是与人交往时采取的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朋友沟通要学会外圆内方,讲究圆滑;商业的沟通讲究直来直去。

“三”,即三维,一个人在一生中所拥有的资源财富是其胸怀的宽度(X)、思维的高度(Y)、眼界的长度(Z)三者相乘的结果,即一个人一生所拥有的资源财富=X×Y×Z。所以,人应当在工作、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放大胸怀。

“四”,即成功交往的四个要素:明主、贤妻、良师、益友,尤其交友应多交“益友”,避开“损友”。俗话说:“与穷人同行你即为穷人,与富人同行你即为富人。”世间万事万物虽不可绝对,但也确有一定道理,这里的穷与富不应只是以物质财富作为标准,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

“五”,即五行,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应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他人的人。

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五点,你会找到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四感:安全感、使命感、成功感、归属感。

能否日事日清去工作,这是决定一个人落实成效的关键。只要你能够领悟通过日事日清工作实现工作高效的秘诀,你就掌握了到达成功彼岸的真理。这样你就能够永远拥有日事日清的心态,你展现给世人的就会是一个完美的自己。

分蛋糕博弈:机会在犹豫中丧失

博弈论中有个“分蛋糕博弈”模型,其基本含义就是:当我们在谋划如何获得最大利益的时候,收益有可能在不断缩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面对机会总是犹豫不决,想着多考虑、多分析,为了下一个准确的判断,你迟迟地下不了决定。好不容易做了决定之后,又时常更改……到最后,可能决定有了,可是执行的时机已过,过去的犹豫、努力都成了白费。

兄弟二人前去打猎,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离群的大雁,于是两个猎人同时拉弓搭箭,准备射雁。这时哥哥突然说道:“把雁射下来后就煮着吃。”他弟弟表示反对,争辩说:“家鹅煮着吃好,雁还是烤着吃好。”两个人争来争去,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来了一个打柴的村夫,听完他们的争论后笑着说:“这个很好办,一半拿来蒸,一半拿来煮,就行了”。两个猎人停止了争吵,再次拉弓搭箭,可是大雁早已经没影儿了。

我们为兄弟二人的行为而捧腹时,也会发现:在他们看到大雁时,如果及时射箭会得到雁,在他们拖延一小会儿后,雁已经飞走了。

犹豫不决的人总是喜欢先想到失败的结果,他们不敢做决定,害怕承担因此产生的责任。他们无法确定事情的结果,或好,或坏,或者有什么意外。他们害怕明天就会为自己今天的决定后悔,因为明天可能会发生更美好的事情。他们怀疑自己有做大事的能力,长此以往,原本很多美妙的想法消失殆尽,成功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犹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现实中的人都能下决心做大事,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日事日清、贯彻执行,也只有这部分人是最后的成功者。

1973年,美国有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美国哈佛大学,经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这个男孩建议科莱特和他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问题。这个建议让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讶。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他认为自己是来这里求学的,不是来弄着玩的。更何况,连Bit系统默尔斯博士都才教了一点皮毛,要开发32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个男孩的邀请。

10年之后,科莱特成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研究生,那个退学的男孩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学位。那个退学男孩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个男孩已经开发出比Bit快1500倍的Eip财务软件,并在这一年成为世界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面对机遇,科莱特用知识不够这个理由拖延了成功,而比尔·盖茨因为大胆行动掘到了第一桶金,并多年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

仔细回忆,什么让我们在错失良机?犹豫不决的原因又是什么?更多的应该是不能积极行动而错失良机。但须知道,人生有很多机会,都只是一次过的,它只出现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了。如果我们面对这绝无仅有的机会,由于惧怕和其他种种的问题,而不去做的话,机会就一去不复返。我们已经有了计划和进程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日事日清。

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奥狄·曼格诺也曾说过:“一张地图,无论多精细,都不可能使你在地面上移动一步。我们的计划再科学,还需要我们毫不迟疑坚定地去执行才可奏效。”在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之后,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日事日清,否则你到死都会像以前那样将工作无休止地留给明天。所以,当你有冲动要把计划付诸行动时,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行动。因为唯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只会空想的人终将一事无成。想到了就做,日事日清,做到结束为止。

珍惜当下,只有现在投入才能完成任务

歌德曾说:“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任何时候,当你接到执行命令的时候,都要珍惜当下,积极行动起来。

无论梦想多好美好,只靠空想是不可能成功的。纵然你有无数个美好设想与计划,如果只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机而不采取行动,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等待成功的阶段了。

把青蛙直接扔进沸腾的水中,青蛙的神经刺激反应很快,它会马上跳出来。反过来,如果把青蛙先放进20℃~30℃的温水中,再给水逐渐加热,直到沸腾为止,青蛙则会被活活烫死。

水温过高,为了保全性命,青蛙会毫不犹豫地立刻跳出,所以青蛙在第一种情形下安然无恙。但是,如果一开始把青蛙泡在温水中,它会忘乎所以地在水里游来游去,根本就察觉不到水温在变化,神经系统反应也不灵敏,等发现异常时,已经奄奄一息,没有跳离沸水的力量了,只能坐以待毙。

这种情形也发生在人身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安于现状,习惯于在接到任务的时候能拖则拖,不到紧急关头不愿意有所行动,等到时间越来越长,到那时错过了最好的行动时机,就如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工作业绩也会一塌糊涂,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员工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时间比较紧、任务比较多、难度比较大,但不管怎样,任务就是任务,谁也不能心存侥幸,往后拖延。等待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潜能的发挥。处于等待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因为等待而未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因为未能如期完成任务而产生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又反过来阻碍任务的完成,甚至成了不能做到日事日清的借口。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行动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五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就能带动我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情。如果不能马上行动,也不可能做到日事日清了。

不能做到日事日清的员工,做事情容易,总是把事情推到明天,今天想明天,到了明天却又在怀念昨天,殊不知,抓住现在的时光,这是你能够有所作为的唯一时刻。只有在当下马上行动,才能在日后有所收获。

以下介绍几种珍惜当下,马上投入行动的有效方法:

1.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做个真正在做事的人,不要做个不做事的人。

2.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执行过程中一定有困难,一旦发生,就立刻解决,不要等待。

3.用行动来克服恐惧,同时增强你的自信。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的恐惧自然会立刻消失。

4.时时想到“现在”、“明天”、“下礼拜”、“将来”之类的句子跟“永远不可能做到”意义相同,要变成“我现在就去做”的那种人。

5.立刻开始工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准备工作上,要立刻开始行动才好。

遵守四小时复命制

什么是四小时复命制?

这是刘光起先生在《A管理模式》中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对任何命令,不管完成与否,受令人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下令人复命。完成任务后,受令人要及时向下令人复命。如果受令人在执行任务时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困难或阻力,无法按时按标准完成规定的任务,也要立即向下令者复命,并讲明不能完成任务的困难或原因。下令人根据情况撤销原命令或更改命令的内容而成为新的命令,复命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四小时,故称为“四小时复命制”。

四小时复命制的核心是有命必复,只要这件事布置下来,就必须复命。怎么复呢?有个时间限制——四小时,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命。四小时复命制符合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就是一件事不能无限制地拖延没有结果。

四小时复命制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减轻领导的工作,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在许多优秀的企业里,优秀的员工根据任务的特质,按照限定的时间进行高效的复命。四小时复命制的有效运行,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员工对复命精神不懈坚持的结果。

一家公司的老板和一个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在电话里大声吵了起来,老板气急,砰的一声挂了电话,当即写了封信,要秘书小姐立刻传真过去。秘书小姐接过去,见信里充满谩骂、羞辱之词,秘书知道一定是老板正在气头上,犹犹豫豫一边考虑这封信是不是要发,一边又忙开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公司又要进货了。市场上跑了个遍,才发现都比原来那个供应商的价格要高,可是一想到自己曾经在信里那样冲人家发火,就怎么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看着公司的成本不断攀升、利润下降,老板心里也一直为那封信造成的损失耿耿于怀。

很长时间之后的一天,老板和秘书谈起这件事引起的苦闷,秘书小姐笑着说:“其实这封信根本就没发出去,当时看您也是一时发火吧,犹豫着后来还是没发这份传真。进货以后还是继续找他吧!”秘书小姐话未落音,老板怒眼圆睁,大声吼道:“没发你怎么不早说呢?早说公司就不至于遭受这么大的损失!”听到老板的斥责,秘书小姐惊呆了,她还以为自己压下传真会因此得到表扬呢。秘书小姐第二天就被辞退了。

如果这位秘书小姐知道“及时复命”的话,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糟糕的结局了:公司损失、自己被“炒”。如果她在事后这样告诉老板:昨天工作太忙,这份传真我还一直没有发,您看……这个时候,老板就可以很冷静地决策了。

这个故事对“及时复命”的阐释已经淋漓尽致了。可见,及时复命的要领就在于双方要保持信息的通畅,对交代给你事情的这个人负责,帮助他有效地理顺头绪,及时高效地解决问题。

四小时复命制,反映的是一个职业化员工的修养。如果你过去没有意识到,那么,从今天开始学会利用这把效率的利剑吧,它必将帮你披荆斩棘、顺路开道!

四小时复命制是企业日事日清的高效复命机制,做到四小时复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准确的工作标准,下达明确的任务指令。

2.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完成期限。

3.制订合理的任务计划,将任务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一阶段应做到什么,进行阶段性的复命。

4.衡量下属在复命时汇报的进展情况与计划的差异,适时对计划予以调整,并对成员给予指导,确保取得好的复命结果。

5.每月进行总结,对当月高效复命的典范予以表扬,并请其介绍经验共同学习。

同类推荐
  •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林徽因,著名诗人和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是新月派重要成员和组织者。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化为一代传奇,以完美的传奇形象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本书从个性、优雅、睿智、情感、梦想、人际交往、谈吐和享受平淡八个方面,对林徽因的生活、情感、性格等进行剖析,讲解为何林徽因会成为一个受人追捧的万人迷,也为当今读者做像林徽因那样的女人指明了一条道路。
  • 强势竞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强势竞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经商金言

    经商金言

    《徽商的智慧:经商金言》中,孔令刚试图换一个视角,通过汇集徽商与经商有关的精华言论、睿智语句,进行适当的分类,从经商追求,包括贾名儒行、利缘义取、利人利己;经商精神,包括穷则思变、克勤克俭、愈挫愈坚、有胆有识;经商策略,包括广结良缘、扩大声誉;经商理念,包括知人善任、以众帮众、审时度势、质量为本、诚实无欺,以及经商之道,包括商有商道、知难不难、谋深虑远等5个方面17个角度对徽商智慧进行释读,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徽商故事展示徽商经商历程,并以感悟和延伸阅读的形式从某个层面反映作者对这个主题的思考。感悟未必深刻,延伸阅读也只是想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以期给读者朋友提供丰富阅读视野的素材。
  • 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积极心理学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被英国BBC、美国CNN、《纽约时报》等多家全球顶级媒体强力推荐。那么,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呢?本书汇集了众多积极心理学家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实际运用案例,从积极心理学与成功、幸福、社交等人们最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跟随积极心理学大师们去了解积极心理学,运用积极心理学去挖掘幸福的本源,进而成就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吧!
热门推荐
  • 算地

    算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骊华

    骊华

    医女陆妩穿越到殉情的千金陆芜身上,痴情皇子纠缠不休她被囚禁在深沉的庭帷之内。当白梅零落,不争后廷高位,还能守住那一份真情?
  • The Secret of Rover

    The Secret of Rover

    The Secret of Rover follows the clever and resourceful twins Katie and David as they race across the country in their attempt to outwit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insurgents who hold their parents and baby sister captive in a foreign land. Held hostage because they invented a spy technology called Rover that can locate anyone in the world, Katie and David's parents are in grave danger. Now, it's up to Katie and David to rescue them. But first they must find their reclusive uncle, whom they have never met—the only person they know who can help them. This page-turning story from a debut author with insider knowledge of Washington is fun, suspenseful, and convincingly real.
  • 一生诺

    一生诺

    这一生,他在哪儿,我便在哪儿,他不会永世孤独,这一生,他有我。 南逸尘:如果你只有一世,我便只活一世,我不要永生,我只要你。
  • 婚内危情

    婚内危情

    【深情至宠】结婚一年多以来,老公从来不碰我,却喜欢流连在外拈花惹草。直到有一天推开房门,发现床上滚在一起的竟然是我的……真是士可杀不可辱,我对他心已死,只求离婚得到解脱。而他却掐着我的喉咙,恶毒地吼:“我还没玩够你,想离婚下辈子!”我撕心裂肺地哭着跑出了家门,另一个成熟有魅力的男人,闯入了我的生活。他看似高冷却对我异常温柔呵护,我渐渐开始沉溺于其中……明明知道自己还顶着已婚的头衔,却一步步开始触碰……(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宠凉薄爱妻

    盛宠凉薄爱妻

    她生性冷淡,纵然身处逆境亦活得潇洒自在。隐匿三年归来,简云裳只想讨回原本属于她的东西。顺便让那些曾欺辱过她的人知道,作恶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蒋牧尘,京都街闻巷议的豪门阔少。俊帅无韬、杀伐果决,却从未有女人能入他法眼。一场始于她有预谋的利用,令他失了理智,强硬娶她入门。只是被迫嫁给蒋牧尘后,一切似乎都失去了控制……这个男人似乎与传闻中的不一样!木讷?不解风情?那是谁,会因为她说饿了,半夜亲自下厨?又是谁,甚至甘愿成为她手中的剑,斩平荆棘?----“姐姐?”简云裳皱眉,“我记得DNA鉴定书上,咱们的相似度也不过百分之一,认错人了吧。”简薇薇一脸的难堪,“你不过是因为薛立珩选择了我,心有不甘所以故意抹黑我,是不是?”“云裳,我跟薇薇是真心相爱的,你不要这样。”薛立珩一脸的深情凝视。“呵,你们爱咋咋,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简云裳笑得云淡风轻。边上优雅气质的男人揽过简云裳的腰,“宝贝,我们回家吧,有我在,你还看得上其他的男人?”渣男渣女当场石化。----简云裳看着正在给宝宝换尿不湿,脸上俱是温柔的男人,扶额哀叹:“蒋牧尘,就算你做的这么好,我也还是不爱你!”“都生下了我的种,还说这样自欺欺人的话,老婆,你真是口是心非。”男人一脸宠溺的走过来,对着简云裳吧唧一口。
  • 女海盗

    女海盗

    少女深夜逃出鲨鱼庄园,庄园主苏善世闲走花园,碰到干活的尤济水,不禁目瞪口呆——十七八岁的尤济水比初春的桃花还美,好像姨太太唐迪声翩翩从天上飞来,飞回鲨鱼庄园,又飞到苏善世面前,仍是十七八岁时的样子。唐迪声是破产船王的娇女,识字解文,能歌善舞,只是耐不得鲨鱼庄园的寂寞,在生下女儿五个月后,跟随镇压抗渔税的年轻军官郑定国私奔了,十八年了。
  • 时光许我已微凉

    时光许我已微凉

    林妤——在我们一生的黄金时代,差点以为那一刻就是永远。夏霓——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还能再像爱你一样爱别人吗楚小语——这世界最坏的罪名大概是爱情,可世人偏偏爱这罪名那夜我们宿醉而眠,却再也未能相视而笑。到最后,我们依旧没有好好道别,请告诉我,成长不会让人绝望,它只是略带薄凉的旅程。这场青春的大风,呼啸过兵荒马乱的岁月。而我怀念,回不去的匆匆旧时光。
  • 祖剂

    祖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代赌王

    一代赌王

    昏黄的灯光,散发着臭味的工棚。几个人头围成了一圈,圆圈的中间是一副扑克牌,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堆揉皱的粮票。当然,有多有少。这一圈人中,最里边的是一个少年,他稚气的脸庞像初升的新月,纤细的手指像十棵嫩嫩的水葱。他的眼睛有些发红,但瞳仁依然闪亮,他的面前已经堆满了粮票。这就是十八岁的尧建云,唯一觉得他老成的是他嘴角叼着的香烟,那香烟冒着呛人的烟雾在人们头上不停地盘旋着。“一百!”对面一个秃子喊道。这是叫满,没人敢再叫了。那秃子抓起床铺上的六张扑克牌,使劲一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