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6900000028

第28章 欧阳修(3)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以具体景色写庭院之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杨柳,随后视线被重重帘幕遮挡。一丛丛杨柳与一重重帘幕,将主人公禁锢在孤寂的庭院里,这是烘托渲染的手法,营造出幽闭的氛围。

“玉勒雕鞍游冶处”一句场景切换,将女子的丈夫推至前方,他正骑着骏马肆意游玩。词人没有直接写“游冶处”究竟何处,而是又将场景切换回庭院。女子在深深庭院里登高望远,但“楼高不见章台路”。“章台路”指代京城花柳繁华地,也就是薄幸丈夫纵情“游冶”的地方。

下阕开篇描绘了一幕异乎寻常的春景:“雨横风狂三月暮。”阳春三月本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女子心里毫无春之暖意,她只看到狂风暴雨。“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春”字并不单指春天,也暗喻女子的青春年华。春去会再来,但女子的青春却将在漫长等待中消耗殆尽。女子虚掩门扉,却等不到丈夫归来,春天将逝,红颜将老,饱含无尽悲凉。

结尾两句写女子痴情。她“泪眼问花”,词人未明写所问的内容,但从前文不难联想无怪乎“良人何日归来”之类,“花不语”说明她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内心凄恻彷徨,没着没落。“乱红飞过秋千去”既是对“雨横风狂”中真实情景的再现,也表现了她的命运像“乱红”一样悲惨,预示青春韶华的逝去,暗示了人与花同悲欢共命运,笔法深婉曲折又从容有致。

“首阙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也,庭院之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清代黄苏在《蓼园词选》道出其逻辑之清晰明了,情意之层层递进,故有“自是一手好词”之评价。

【大师导读】

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此等一经拈出后,便当扫去。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语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黄昏的时候把门关起来,可是你怎么关着门,不忍心去看外面的百草千花,你还是留不住春天。春天是留不住的,岁月是关不住的,这是一个对时间的感伤。

——蒋勋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赏析】

《临江仙》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思妇。词人在塑造这一角色时,并未对其进行任何外貌或性格的描述,而是笔笔落在景物上。在景物中融入主观感受,以传达人物内心情感,这是闺怨词的常见手法,欧词的独特之处在于,所选择的意象并不是闺怨词的常见意象,取景较为独特。

词中景物取材于阵雨过后的夏日午后。“柳外轻雷池上雨”堆叠意象。“柳”、“雷”、“池”位于何处未做具体陈述,仅间以“外”、“上”两个方位词划分空间层次。笔墨虽然精简,但并没有影响词境的营造,反增意境。雷声之所以“轻”,似乎正是被柳阻隔,奇趣尽出。

“雨声滴碎荷声”中,所谓“荷声”是雨滴落于荷叶上的声音。词人将一种雨声分作两类写,尤其是“碎”字,将原本连成一片的淅沥雨声写得极富韵致,雨声轻重、雨势大小都包含在这一字中。

阵雨止歇,小楼西边挂着一道彩虹。“小楼西角断虹明”一句的焦点在彩虹处,词人用“明”字写彩虹绚丽的色彩,雨后清丽的空气,万物在夏季中呈现出的亮丽景象,乃至夕阳晚照的光线都概括其中,仅以一字便得无尽风流。

上阕最后两句将镜头由景转向人。雨后初晴,女主人公依在栏杆上,静静等待月亮升起。由黄昏时便开始等待“月华生”,侧面反映了前述景色的迷人,同时可见思妇空闺寂寞。

词人于上阕结尾引出人物后,便接写其活动。“燕子飞来窥画栋”,可见人已离开,其去处正是低垂的帘幕之后。词人用“帘旌”将空间作内外区隔。帘外寂静,有燕子停留;帘内唯见“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凉波”喻凉席,用“水精”状“双枕”,意象富丽,但意境清寒。这一描写也为思妇只有金钗相伴入眠的孤独境况张本。最后一句,词人没有将焦点放在独眠的思妇身上,而聚焦于枕旁发钗,女主人公的寂寞由此不言自明。

欧阳修在谋篇设景上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女主人公在全词中仅有一次正面镜头,其他时间,她都被词人隐藏在景物背后。在大量景物的铺陈中,这仅有一次的出现,令词境更显寂寥。

【大师导读】

雨忽虹,虹忽月,夏景尔尔,拈笔不同。玩末句风韵,直当凌厉秦、黄,一金钗曷足以偿之。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不假雕饰,自成绝唱。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遣词大雅,宜为文僖所赏。

——清·陈廷焯《词则》

后三句善写丽情,末则贞则,自是雅奏。

——俞陛云

下片只写景,不言人物情致,和晚唐韩偓诗《已凉》一篇写法亦相似。

——俞平伯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指无人传信。

②攲(qī):倚、依。

【赏析】

夜色已深,凄厉的风阵阵卷过竹林,竹叶簌簌作响。独居闺房的女子难以成眠,斜倚着枕头,望着渐渐燃尽的油灯,思念着远方的情郎。词人在这首《玉楼春》中描写了思妇独倚空床,夜不成寐,隐约可见五代花间词遗风。

上阕直接以思妇为第一人称抒情。“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上句言明情由何而生,是因为“君”之一别,再无消息。“远近”二字细致地刻画出思妇对丈夫极为牵挂的心理,同时也暗指两人心理上的距离,表达了对于“君”是否挂念自己的担忧。正因如此,才有下句“触目凄凉”,所感皆是苦闷的感叹。“多少”二字意为“不知多少”,言其多不胜数,表明思妇不能言表、只可意会的凄苦感受。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先继前文而写,说“君”别之后越走越远,也是指他与思妇联系越来越少,渐渐地竟连书信也没有了。三个“渐”字叠用,言思妇时时牵挂,同时也将由近及远的心理感受细致呈现。“水阔鱼沉”运用象征的手法:“水阔”是指对方“渐行渐远”,体现出思妇的茫茫无从之感;“鱼沉”对应“渐无书”,指“君”离开后,杳无音信。“何处问”用反问语气,写思妇寻不见人,访不得路,只剩下一声嗟叹,悲苦难言。

下阕借景言情。“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此处虽是写景,却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听觉上的感受。夜深人静时,秋风乍起,竹叶相互敲打之声清晰可闻。入秋时节出现这样应时的景物本来十分寻常,但是这声音传入思妇耳中,再入心中,便如词中所言“皆是恨”。“恨”字与上阕开篇“触目凄凉”相应,“凄凉”之感并非单纯由景物带来,而在于思妇内心愁苦已极。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这两句写思妇独处闺中的情景。前文已言明夜深,结尾两句进一步表达思妇的愁苦心情。思妇为挣脱清醒时不能排解的怨恨、忧愁,想要尽早入睡,所以特意斜靠着枕头,想要到梦中寻那个离自己而去的人,可是辗转反侧梦竟不成,而在深夜中唯一陪伴自己的一盏孤灯也渐渐熄灭了。上句中“单枕”强调其孤独,下句连用两个“又”字说明思妇的忧郁不堪已非一日两日,灯灭这一细节也暗示着希望的破灭,有万念俱灰之感。

【大师导读】

此首写别恨,两句一意,次第显然。分别是一恨。无书是一恨。夜闻风竹,又揽一番离恨。而梦中难寻,恨更深矣。层次深入,句句沉着。

——唐圭璋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凤髻①金泥带②,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注释】

①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

②金泥带:金色的彩带。

【赏析】

“前段态,后段情,各尽,不得以荡目之。”这是明代沈际飞对这首词的评语。词中所写男女情爱情深意浓,虽不似花间词有温香玉软之媚态,却也流露出柔情蜜意。词人着墨于细节描写,于细枝末节体现真情,尽现新婚夫妇的恩爱情态。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前者指女子发髻上有凤钗和金丝带装饰,后者指女子使用的、大小如手掌般、雕有龙纹的玉梳。这两句俱写闺阁之物,有浓郁的脂粉气息。女子新婚燕尔之际精心梳妆,侧面衬托其娇美之容、款款之态,透露着新妇对丈夫的浓浓爱意。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这两句紧承上文,写女子梳妆完毕后迫不及待走向窗前,挽起丈夫的胳膊,娇嗔问道:“你看我的眉画得入时吗?”“走”、“笑”、“扶”连续几个动词,将女子“为悦己者容”的心情刻画出来。“爱”字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情意。女子的问话,既显爱美之羞怯,也有渴望得到丈夫夸赞的娇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阕开启了另一个场景,写女子写字绣花。新妇声称要写字,却一直依偎在丈夫怀中,迟迟没有下笔;说是要绣花,却因沉醉于新婚之乐,荒疏了针线,便又放下针线执起画笔,笑问:“‘鸳鸯’二字怎么写呢?”这一阕虽言写字绣花,着墨却全在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新婚生活——就连写字时,女子都依偎在丈夫怀里撒娇,至于绣花一处,她断然不是因为耽于快乐才忘记了“鸳鸯”二字该怎么写,之所以这么问,有打情骂俏之味,也是在向丈夫撒娇。“偎”、“试”二字,写出女子婀娜典雅的姿态,“弄笔”、“描花”的桥段,把情笃意真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这首词雅俗并用,语出活泼,造意也令人耳目一新,勾勒出女子娇美玲珑的形象,表现了其娇嗔可爱的性格。

【大师导读】

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欧阳公“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爱道”这两个字用得极好,《南歌子》里面用到“爱道”和“笑问”其实是一种俏皮。

——蒋勋

同类推荐
  •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本书分析阐述了红楼梦作者当时的社会思想、著作的版本问题、前八十回中的某些特殊框架结构组合、后四十回及其作者、作品中的两大疑案等问题。
  • 墨学十论

    墨学十论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承,始有创造。而继承的关键在乎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需要理解,但又有几个人能写到庄子心里去泥。我们只能去近似地理解庄子,以求更多地走近庄子的内心。天下滔滔,人为名利所趋,为世事而求索奔忙,从来不问何处有净土可退。生活有时一叶障目,耽于眼前物欲,我们便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至德之世”的美妙意境。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也需要庄子的浓墨重彩、美仑美奂的理想王国。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热门推荐
  • 娘子,别过来

    娘子,别过来

    易筱筱阴差阳错穿越到大周王朝,两年后满心期待的向江宁王世子江然告白:“江然,我喜欢你!”江然:“禁卫军,这里有泼妇骚扰朝廷命官!”两年后……“江木头!你当初说谁泼妇呢?”“娘子,别过来。有话好好说,放下你手中的菜刀……”
  • 剥豆集(四)

    剥豆集(四)

    像候鸟适时地飞临和翔寓鸟岛,像青海湖水必然变换着宁静和狂躁,一种空灵的魅力在人们的认识和期待中浓缩、升华,成了一个具体的结晶。它就是一座形象的碑,坐落在青海湖帐房宾馆院里的壮美雕塑:佛手。以不锈钢为材料,掌心朝东握着金钢杵的佛手,傲立在装饰着莲花瓣的大理石基座上。佛手的造型典雅优丽,象征着力也象征着美。银白的手,金黄的金钢杵,七彩的吉祥莲花瓣,凝重的铁灰色大理石,都在阳光下闪烁着,挂住来往的风声呜呜作响。八面基座上镶嵌了莲花生降伏海魔、文成公主进藏、六字真言等八幅浮雕作品。
  • 恋着多欢喜

    恋着多欢喜

    医学系公认颜值爆表的高冷教授!竟是她在医院问诊的腹黑男医生!“周师兄,你的香水真好闻。”“难得有女生愿意把剃须水当香水用,鄙人真是荣幸之极。”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才千方百计,闯入你的生命。
  • 凤回巢

    凤回巢

    新书《一品容华》发布了,欢迎老读者们跳坑。顾莞宁这一生跌宕起伏,尝遍艰辛,也享尽荣华。闭上眼的那一刻,身心俱疲的她终于得以平静。没想到,一睁眼……--------小情建了书友群,群号六九三九二六八四九,欢迎大家加群~(#^.^#)~
  • 修神灭煞记

    修神灭煞记

    叶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块玉佩,这个玉佩竟然是一个独立修炼空间,从此踏上了修炼成神之路,他所面临的最后的敌人就是无比强大的煞。愤怒、悲伤、仇恨、恐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助于煞的滋长,煞受到人世间的这些负面滋养而很快的生长,当它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遗祸人家,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神的修炼者集合力量来封印。
  • MACBETH

    MACBE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酒

    竹酒

    一盏竹酒,半生相思。霜雪红衣,幽影弦动。竹林深处,油纸伞撑起情缘。江湖,红尘,有你,就好。
  • 鬼谷传人异界行

    鬼谷传人异界行

    若不能实现价值,智慧又有何用.看鬼谷传人在异界彰显不一样的鬼谷智慧.
  • 福王登极实录

    福王登极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沧海2:东岛西城

    沧海2:东岛西城

    姚晴盗得地部画像,化身丑奴儿潜入南京城中,招来西城一众高手的追捕。她与陆渐重逢后,谷、陆、姚三人携手,与接连而至的西城八部、东岛四尊斗智斗勇,经历连番苦战,终于成功逃离南京。谷缜希望找到四大倭寇,洗刷自己所受的冤屈,但关键时刻,线索总是被藏在暗处的仇家逐一掐断。在此过程中,谷缜与天部沈舟虚立下赌约,不仅赢得一命,还助身陷囹圄的戚继光重获重用,再次领兵抗击倭寇。一路逃亡的三人终于还是被追蹑而至的东岛高手找到,谷缜落入一心想谋害他的继母白湘瑶手中。姚晴也深受重伤,被同样想凑齐八幅祖师画像的宁不空抓走。为救姚晴,“黑天劫”即将发作的陆渐赶往了天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