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9100000028

第28章

随经臣部将原任闽浙总督李侍尧任内,有无加级、降革事故行查吏部去后。今准吏部覆称:原任闽浙总督李侍尧,于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钦奉谕旨,加太子太保衔。又柴大纪平日贪纵营私,废弛行伍,并不据实陈奏,有心徇隐,降三级调用,于乾隆五十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旨:着降三级,从宽留任,钦此。又查本年七月钦奉谕旨:李侍尧着加恩仍赏给原袭伯爵,钦此。钦遵各在案。

该臣等议得:定例内开,伯爵病故,给与全葬银五百五十两,一次致祭银三十两,遣礼部堂官读文致祭;有降级加衔者,按照加降品级题给祭葬。应否与谥,请旨定夺。凡伯爵与谥者,工部给牌价银四百两,令本家自行建立。祭文、碑文,该衙门撰拟等语。又查向例,一品官兼伯爵病故者,应得祭葬碑价银两,俱照伯爵议给。又大臣病故任内,有降级等案后经奉旨晋加爵秩者,照后奉恩旨给与恤典等因各在案。今原任闽浙总督李侍尧,于本年二月有降三级留任一案,随于七月钦奉恩旨,复还伯爵。查系降级在前,复爵在后,应照例给与伯爵全葬银五百五十两,一次致祭银三十两,遣官读文致祭。祭文该衙门撰拟。应否与谥,伏候钦定,恭俟命下臣部,行文各该衙门遵照办理。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

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经筵讲官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事务臣王杰、经筵讲官议政大臣礼部尚书兼管乐部太常寺鸿胪寺事务兼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革职留任四次从宽留任又降一级留任臣德保、经筵讲官尚书仍兼文渊阁直阁事降一级留任革职留任又革职从宽留任臣纪昀、经筵讲官左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公中佐领革职留任五次免其革任又降一级留任臣达椿、经筵讲官左侍郎臣刘跃云、经筵讲官右侍郎兼管乐部太常寺事务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公中佐领革职留任五次免其革任又降一级留任臣德明、右侍郎管理乐部事务臣邹奕孝、祠祭清吏司郎中臣尚安、郎中臣图拉、郎中臣毛凤仪、员外郎臣兴麟、员外郎臣新柱、员外郎臣史积容、主事臣傅明阿、主事臣李奕畴、额外主事臣福明、额外主事臣罗正墀、额外主事臣王善垲、额外主事臣漆銮、额外主事臣颜检。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三四~三三五页。

九四、兵部「为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徐嗣曾等奏」移会

兵部为移会事:武库司案呈,内阁抄出福建巡抚徐等奏前事一折,相应抄单移会稽察房查照销案可也。须至移会者。计粘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福建巡抚臣徐嗣曾、台湾镇总兵臣奎林跪奏为查明叛产入官、酌定章程、仰祈圣训事:窃照台湾逆匪等所置田园,节经臣徐嗣曾委员分赴南北各路,会同地方官逐一查勘去后。据各该员陆续禀报,已查出者共田一千八百七十余甲,共园一千三百十余甲,每甲作十一亩科算,通计田园共三万三千八百余亩。此外尚有未尽之数,统饬查勘完竣后,一并造册咨部外,臣徐嗣曾现在遵旨内渡,应将征租定额及拨给戍兵一切章程,预为筹定,交与臣奎林及臬司万锺杰接办。伏思此等入官叛产,当查抄标记之时,务在详细访察,以防隐匿而免混淆。当募佃征收之后,务期民力便于输将,而公项须归实用。臣等就台湾实在情形,遍加咨访,悉心商榷,谨将酌定各条,胪列奏闻,伏祈圣鉴:

一、匪犯名下查出田园,应核实征租,以杜隐射也。查台地抄封田产,旧案每甲报征租数止于六石、八石不等。惟此案贼产,与寻常犯产迥不相同。缘台湾业户开垦田园,召佃承种,即将所费工本收回,名犁头钱,每甲得银一、二百两,每岁止抽分租榖六石至八石不等。又有佃户同行开垦者,因村黎未谙科则,倩城市殷实之家充当业户,代为经理纳课,亦祗代耕,牛犁籽种悉系工人自备,佃户与分租息,每年每甲可得数十石,名为「田底租」。此业户得租数少、佃户得租数多,其田虽系业户出名,而实归佃户承管也。从前抄封案内,如翁云宽、杨光勋等,俱系业户犯事,与佃户本无干涉,是以每年征业户租,并未籍没佃产。今查此案,逆匪纠聚,佃户从贼者多,业户从贼者少。业户作贼,如陈泮、蔡细之类,其佃户未有不从贼,固应一例查抄。至于佃户从贼,其业户虽未从贼,而不能约束举报,已难辞咎。但业户前已得受犁头钱,即与卖业无异。今田产既已入官,更未便于官租之数转行抽给业户。此案除雇工人作贼,其产本非所管,应免查抄外,如业户、佃户从贼,则其产概当入官。若仅照旧案办理,但有业租而无佃租,但论其田面而不及田底,适为蠹胥中饱舞弊。臣已彻底查明,是以此案议租加逾数倍,庶公项不致隐漏,而匪案亦足昭惩儆。

一、查核田园岁收租额,应分别各路情形,以定等次也。查彰化、淡水田皆通溪,一年两熟,约计每田一甲,可产榖四、五十石至七、八十石不等。丰收之年,上田有收至百余石者。旱园较水田次之。嘉义、凤山田园,距溪较远,间有单收者,较彰、淡次之。台邑沙地居多,多系单季,收成较嘉、凤又次之。此各路田园岁收之不同也。所有入官叛产,招募殷户佃种完官租,应确勘田园之肥瘠,分别上、中、下三等,以定岁收租额。除酌给佃户租榖,拨给种具籽种、及每年修培田甽工本费外,淡水、彰化两处,每甲上等田可收官租榖三十二石。中等园田可收榖二十囗石,下等田可收榖二十石,上等园如中等田,中等园如下等田,下等园可收榖十八石。其零星荒埔,最为瘠薄者,较下等园再行折半征收。嘉、凤两县较彰、淡约可收官租榖十分之九。台湾一县较彰、淡约可收租十分之七。以上田园岁收情形,经清查叛产之委员钱受椿、郭廷筠等分赴各路细加勘验,得其大略。并据台湾府杨廷理酌定官租额数,由臬司万锺杰具详前来。臣等细加体察,别肥硗之等,酌丰歉之中,以为定额,使佃民工本之外,岁有嬴余。现在探访舆情,已多踊跃应募,期于承种官田,可垂永久。

一、田园既有等差,不得据照赋则,率以下等园地纳租也。台地报垦升科,于乾隆九年钦奉上谕,照同安则例,分上、中、下则。检查数十年来,民间报升,率系下则,并无以上、中升科者。窃思台湾生齿日繁,土田日辟,仰蒙圣主优恤海外群黎,迭奉恩旨,蠲租薄赋。此时固不值因叛产一事,将全郡民田赋则,纷纷查勘改增。但现在田园既经查明,内有上、中等则,未便任其以旧定赋额本系下则为词,致使入官叛产,与民间赋额同科,且使膏腴之产,自瘠薄竟无甄别,则实在瘠薄者,转见偏枯,不足以昭平允。现饬该道府等详加确核,务使等则分明,据实甄别。倘地方官不行查实,或致吏胥高下其手,立即严揭请参,从重究办。

一、岁入官租,除扣出应完正赋、仍征本色外,其余租应令征收折色,以杜弊而便民也。地方征纳租粮,办理不善,弊窦丛生,最为闾阎之害。台湾吏治废弛,虽大加惩创之后,现在各厅县尚知儆惕;但恐日久玩生,难保无掯勒浮收情弊。此案完纳官租,如数较多,此时立法之初,必须通盘筹酌,永绝弊端。臣等详查此等叛产多近山,距县城数十百里不等,每户完纳租榖数十石至数百石不等,若令各完本色,肩挑车运,费用倍增。但民租就田分收,俱系乡斗毛榖,较之官斗交仓,必须干圆洁净者不同。又园地之中,率皆种植地瓜、甘蔗、杂粮等项,民租向系折交业户。今若概行买榖完纳,佃力惟恐难支。查此项租息加贴戍兵,本须支给银两。若令粜榖易银,转辗出入,徒滋侵扣亏那之弊。此官租征粟,不若折色征银之为便。查台湾旧例,充公田园及息获租变价报销案内,每榖一石,变银六钱及六钱二分五分不等,照依时价未便,岁有参差,所有此案折色,应照闽省部定榖价,每石折银七钱,以归画一。

一、官租折色银两,应酌充贴补戍兵之用也。台湾换防兵丁,前奉恩旨;令将入官叛产,酌量拨给帮贴。兹又经军机大臣奏准照新疆换防之例,议给行粮、坐粮,仰见圣主轸念戎行,有加无已至意。窃思戍兵眷属在内地支领,事悉贴补养赡,已沐格外恩施,惟台地食物昂贵,恐该兵等本身用度尚有不敷,易滋贸易营私等弊,前所议增加银两,应就台地支给本身,以资贴补。查上年满汉官兵盐菜口粮,俱于常例外加给四钱之数,按名加给。该兵等得项更实宽余,感激天恩,自必倍加奋勉。通计台属兵丁,每岁共需加给银六万三千三百余两。现据查出各路叛产已有三万三千八百余亩,除扣征正供外,余租折色,约可收银三万二、三千两。此外有续行查出者,应再加入并算。又从前械斗案内之翁云宽,今匪案内之杨光勋等抄产,前本议给熟番作为屯田,现在查该番等有埔地五千余甲,田面、田底俱归承种,每一名受田一甲,可得榖三、四十石,已属宽余,足敷分拨。兹臣等查出此项岁收租息,每年约可得榖三万石,可变价银二万三、四千两,应请一体归入兵粮项内。如尚有不敷,再于台湾府盐埕项下查出溢额盘余充补。计戍兵加贴所需,有嬴无拙,可毋庸另筹经费,于便民充公,两有裨益。

以上各条,臣等体察舆情,公同商酌,因不敢颟顸以滋弊,亦不敢苛刻以累民。仍当随时严饬该地方官等实力妥办,毋许胥役等稍有侵渔掯勒,庶使佃民利便,永远可行。其未经查出田园,饬臬司万锺杰督催该委员赶紧查勘,与现在查明各产,再行详核汇报。至匪犯等资财器物等项,均遭毁失,房屋亦大半毁去,草寮瓦屋所剩无几。现饬将所住地基及果木花息,一并估变,另行造册咨部。所有臣等筹办缘由,谨合词恭折具奏,是否有当,伏乞皇上睿鉴,训示施行。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奉朱批:军机大臣会同该部议奏,钦此(于十二月初十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三五~三三七页。

九五、浙江巡抚觉罗琅玕奏折

浙江巡抚臣觉罗琅玕跪奏为查明柴大纪之子、分别发遣解部缘由、恭折奏明事:窃臣接准部咨:钦奉上谕:柴大纪妄奏冒功,朦混回护,几令无辜良民数十人陷于重辟,情节尤为可恶。柴大纪已于前案正法。核其所犯贪诈之罪,必得将伊子一并惩治,方蔽厥辜。从前甘省冒赈案内,因王旦望赃私狼籍,拖累多人,酿成巨案,罪浮于法,是以查明伊等之子发往伊犁。今柴大纪贻误军机,失陷地方,又复挟诈欺罔,拖陷无辜,尤非王旦望之案贪婪玩法者可比。着将柴大纪之子查明发往伊犁,给与兵丁为奴,以示惩儆。钦此。钦遵,当查柴大纪之子于本年二月查抄江山原籍家产时,查明止有伊长子武举柴际盛在籍。因其预为埋藏金银,经臣奏明革去武举,发往伊犁充当苦差,声明暂行监禁,俟台湾查办后,如无应讯之处,再行发遣在案。嗣柴大纪已解京审明办理,惟时柴际盛正在患病,当饬医加紧调治已痊,正在饬司,将柴际盛发遣间,兹奉谕旨,臣随一面飞饬衢州府知府明保,速即查明柴大纪眷属,如已回籍,即将伊子等迅速解省发遣。一面监提柴际盛讯明,伊父柴大纪共有子四人,伊系居长,次子柴际甲现年二十七岁,三子柴际福现年五岁,四子四观现年三岁,俱与眷口同在台湾等语。并据该府明保查明柴大纪眷属尚未回籍。传提柴大纪之弟柴大纶等讯供禀复前来,与柴际盛所供相符。臣查柴大纪之子,现经查明共有四名,在浙之长子柴际盛,应即由浙省发遣为奴,在闽之柴际甲等三人,内除柴际甲一名应即由闽省发遣外,其年仅五岁之三子柴际福、年仅三岁之四子四观,似应查照王旦望之案,先行解部监禁,俟年至十二岁时再行陆续发遣。除咨明闽省查照外,所有查明柴大纪之子分别发遣解部监禁缘由,谨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训示。谨奏。

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于十七日抄出到部)。

--录自明清史料戊编第四本三三七~三三八页。

九六、给闽浙总督福康安敕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花街十里一城春

    花街十里一城春

    一场缘,一世情琴弦断,泪无尽那年花街十里,春意盎然你微笑着闯进我的世界里转身,回眸无意,泪落那年十里红妆,盛世荣华你就此消失在我的世界里光阴不改,情愫尤在无所适从,转身天涯花街十里一城春
  • 琴弦月萧声

    琴弦月萧声

    她,稚风王嫡女,身世显赫。他,贵为皇子,权倾朝野。她,满门抄斩,肩负家仇之恨,浴血重生。他,皇兄夺权,流放荒野边疆,再无辉煌。她,潜藏入宫,与狼共舞,与虎谋皮。他,高调回京,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她,从王女到婢女。他,从庶子到国君。既然相遇,为何不珍惜?若为孽缘,那为何不向天抗命?琴谱缘,萧生情。若这就是你是我的情劫,那我愿放手一搏……
  • 不良继承人

    不良继承人

    这是一段豪门纷争欲-望豪门里的人带着目的为利不择手段没有相爱只有肮脏的背叛四个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男女在爱与利之间上演最夺目的争夺爱与恨究竟谁在操纵?感情抵得过什么?“顾南准是我的信仰,我的信仰让我遍体鳞伤,我就要让他家破人亡”(注:《星光沉锦,南准如故》更名为《不良继承人》)
  • 海狼

    海狼

    公元2035年,纽约贫民窟。一栋废弃多年的工厂正在熊熊燃烧。烈焰照亮夜空,连远处灯火通明的繁华不夜城都为之失色。数不清的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将着火的建筑团团包围,各式各样的警笛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令人心惊胆战的大合唱。忙碌之中,一辆黑色的挂警用牌照的车却静悄悄地停在了外围。车门打开,一名身着黑色长风衣的男子走了出来。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他不由地扶了扶鼻梁上的护目镜,接着不疾不徐地走向燃烧建筑。他的冷静与周遭的忙乱格格不入,然而他的行动却犹如最飘忽的幽灵,根本无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 The Wife and Other Stories

    The Wife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禁锢之魂

    禁锢之魂

    “我有一些不可言说的秘密,它们象长在墙上的霉斑,日益恶化,总觉得有一天,它们会生出一种无法消灭的细菌,将我吞噬……”注:本故事纯属虚构!
  • 梦语京都

    梦语京都

    已是半夜时分,老板依例尽地主之谊为每个员工订了盒餐。公司里难以推行法治,只有人身依附关系,这是事实。一顿盒餐不知湮没了多少次的愤愤不平,这次也不例外。几个男女刚抹完嘴,便又扭转椅子,复对屏幕,随着拖动的鼠标神采飞扬起来。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可谓复杂得很,爱恨都不是。
  • 紫金战道

    紫金战道

    同样是男人,为何我会如此辛苦!每天都要面对美女的骚扰,萝莉,御姐,美妇。同样是混混,为何我会如此烦闷!那些贵公子,富二代几近疯狂的要认我做老大。同样是平民,为何我会如此劳累!一天到晚要忙着数钱,看见人民币我都反胃了。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资治通鉴》在叙述历史事件时不可避免地将同一事件分散地列在不同的时间下,使得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开来。为了聚拢线索,范毅然将原著中分散的故事或人物串联起来,加入了一些相关知识介绍,帮助小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精选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