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豆饮 治天行痘疮,始觉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
小赤豆 黑豆 绿豆(各一百粒) 甘草节(五钱)上水煮熟任食之,七日自不发。
参滑散 治水痘。
地骨皮 麻黄(去节,一分) 人参 滑石 大黄(煨,一分) 知母 羌活 甜葶苈(炒,一分) 甘草(炙,半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小麦七粒,煎数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按∶前方发表散邪,疏通内热之峻剂。若遍身作痛,壮热烦躁,作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喘嗽等症,宜用此方。然水痘多属表邪,或发热引饮,小便赤涩者,当用升麻葛根汤。知无他症,不必用药。
和肝补脾汤 治风热疮疹,脾土不及,肝木太过。
人参 陈皮 川芎(各五分) 白术 茯苓 芍药(各七分) 柴胡 甘草(炙。各三分) 山栀(炒,四分)上作二剂,水煎服。
白虎苍术汤石膏(四钱) 苍术(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上水煎服。
黄连杏仁汤 治麻痘渐出,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疮,作泻。
黄连(一两) 陈皮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麸炒) 枳壳(炒) 葛根(各五钱)上每服二钱,作泻者加浓朴、甘草。
黄芩知母汤 治麻症 烂,隐疹如锦纹,或脓腥臭,心胸闭闷,呕吐清水,温壮不时。
葛根 知母(洗) 黄芩 麻黄(去节) 陈皮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等分)上每服二钱,若不呕逆,去陈皮加芍药,如吐则用之。
升麻葛根汤 治疮疹初起,发热咳嗽,似伤寒未辨麻疹。
白芍药 川升麻 甘草 干葛(各等分)上水煎,每服三钱。
化 汤 治 疹渴热最良。
人参 知母(各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末(四钱)上加粳米一撮,水煎量服之。
葛根橘皮汤 治发 烦闷,呕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症。
葛根 陈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黄(去节) 知母(炒) 甘草 黄芩(各半两)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玄参升麻汤 治 疹已发未发,或身如锦纹,甚则语言烦躁,喉闭肿痛。
玄参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乌梅丸乌梅(三十个,酒浸肉研烂) 细辛 干姜 附子(泡。各一两) 蜀椒(四两) 黄连(一两) 当归(四两)上为末,乌梅肉与米饭和丸,桐子大。每服数丸,白汤下。
羌活散(即人参败毒散加天麻、地骨皮)葛根麦门冬汤(方见顶陷心狂)升麻葛根汤(方见痘寒战)解毒汤小柴胡汤(二方见 症)人参麦门冬汤(一名麦门冬散,方见发热口渴)犀角汤(方见顶陷心狂)大连翘饮(方见夹疹痘)四物汤(方见 痘出迟)导赤散(方见疳蚀之症)
目录:卷十八
篇名:痘疮生痈毒之症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疹首尾不宜与水吃。若误与之,疮靥之后,其痂迟落,或生痈,针之而成疳蚀,以致难愈。盖脾胃外主肌肉,饮水过多,湿损脾胃,搏于肌肤,则津液衰少,气血不能周流,凝结不散,故疮痂迟落而身生痈肿也。
张洁古先生云∶痈肿发于身前,手阳明经也,发于四肢,足阳明经也。丹溪先生云∶痘痈多是余毒血热所致,当分上下用药,而以凉血为主,大便燥实加大黄,如不应,当分经络所属,血气虚实,其脓成否。窃谓前症初起未成脓者,用活命饮、隔蒜灸治而消之。欲成脓者,用活命饮解而溃之。气血虚者,八珍汤实而溃之。虚而不能敛者,托里散补而敛之。大凡发热肿痛,大便不结,用仙方活命饮及隔蒜灸法。大便秘结,用仙方活命饮加大黄。大便已通,肿痛未退,再用活命饮一服,用托里散补其元气。若发热倦怠,大便调和,用补中益气汤;未应,亦用隔蒜灸。若溃而发热口干,肢体倦怠,用东垣圣愈汤。脓水淋漓,不时发热,用四君、参、 。若因乳母肝经血虚发热,用加味小柴胡汤。肝脾郁怒发热,用加味归脾汤。膏粱浓味积热,用加味清胃散。如专与凉血,用败毒等药,复伤元气,必致成者不能溃,溃者不能敛矣。
一小儿腿内侧患之,痛甚作渴,大便不通,小腹作胀。此表里俱有毒未尽,用活命饮加硝黄一服,诸症顿退,却去硝黄再剂而痊。
一小儿左胁近腹患之甚痛,恶寒发热,肢体亦痛,此余毒兼外邪也,用活命饮加麻黄一服,外邪悉退,疮毒亦减,仍用前剂去麻黄及圣愈汤而痊。
一小儿赤肿作痛,内服外敷皆寒凉之药,用活命饮一服,痛顿止而肿未消,此凉药血凝而然也,用六味活血散及隔蒜灸而痊。
一小儿痘出甚密,先四肢患肿,余谓脾经热毒,用活命饮之类而愈。后患口疳流涎,牙龈蚀伤,用大芜荑、活命饮各二剂,却用蟾蜍丸搽人中白散而愈。
一小儿臂患肿痛色赤,此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二剂而脓成,又二剂而脓溃,用托里散将愈,而发热恶寒,用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两腿臂膝俱肿,不能举动而痛,用黄豆末热水调敷,服活命饮而消。
一小儿痘毒溃而肿不消,烦躁作渴,小便如淋,手数寻空,此肝脾虚热也,用八珍汤、加减八味丸料各二剂而安,又用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痘毒腿膝肿,此脾肾虚而毒流注也,用如圣饼及活命饮四剂,肿痛顿减,再用益气汤、地黄丸而痊。
一小儿腿膝肿溃,脓水不止,晡热体倦,先君谓元气复伤,阴虚所致。用补阴八珍汤、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痘毒,敷寒凉药内溃不愈,清脓甚多,此元气虚也,朝用益气汤,夕用八珍汤各五十余剂,佐以豆豉饼而愈。
一小儿腮患毒,用活命饮肿痛已退,肢体甚倦,此邪气去而元气虚也,用圣愈汤元气少复,用托里散而痊。
一小儿左耳下连项赤肿作痛,此少阳胆经火症,用栀子清肝汤治其母,用活命饮治其子而痊。后复作,误服败毒散,溃而不敛,疮口色白,余用托里散而痊。
一小儿出痘七日,寒热作渴,两胁及臂外患痘疔,此属胆经也,挑出黑血,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一剂,热渴顿止,又用活命饮而痊。
一小儿患此,面肿肉色如故,脉浮而大,按之微细,余谓此元气虚而邪从之也,当补元气为善。不信,乃服犀角丸、化毒丸而殁。
神效隔蒜灸法 治痘痈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散。用大蒜头切三分浓,安上,用小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壮易蒜再灸,痛不止尤宜多灸。小儿须将蒜切片着肉,一面略剜小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试其冷热得宜,然后着疮上。又别灼如前法试之,以待相易勿令歇。
仙方活命饮 治痘疔痘毒,及一切疮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溃。此消毒败脓止痛之圣药。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炒) 穿山甲(用蛤粉炒) 乳香 没药 白芷 防风 当归(各一钱)贝母 天花粉 甘草节(各七分)上每服五钱,酒煎。婴儿、母同服。为末酒调服亦可。若势甚而邪在表者,加麻黄散之。而毒在内者,加大黄下之。当临症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之剂,但元气脱者不治。
六味活血散 治痈疽疮痛初起,红肿不散。
当归 川芎 赤芍药 生地黄 红花 苏木(各等分)上水煎,量服之。
托里散 治痘毒,元气虚弱,不能溃散,未成用之自消,已成用之自溃。
人参 黄 (炒。各二钱) 当归(酒洗) 白术 陈皮 熟地黄 茯苓 芍药(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上三五钱,水煎服。
托里消毒散 治痘毒瓦斯血虚弱不起发,腐溃收敛,或发寒热,肌肉不生。
人参 黄 当归(酒洗) 川芎 芍药(炒) 白术 陈皮 茯苓(各一钱) 金银花 连翘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东垣圣愈汤 治脓溃心烦无寐,体倦少食。
熟地黄(自制者佳) 生地黄(各二分) 人参 川芎(各二分) 当归 黄 (各五分)上水煎服。
济生归脾汤 治脾血虚损,健忘惊悸,或心气虚不能摄血归源,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因乳母心脾二经有热,疮不结痂,或疮痕赤色。加柴胡、山栀即加味归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