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十九
篇名:痘稠密
属性:张洁古先生云∶一发稠密,如针头者,情势重也。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雨腋主肺,下部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症治之。若面色黄,大便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窃谓前症若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而不痛,用东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甘草汤。
一小儿十三岁,痘疮稠密而痛,脉洪数而有力,先君用仙方活命饮二剂,先出者痛顿止,后出者隐于肉里,用东垣消毒散二剂,隐者悉消,又用活命饮一剂,脉静身安而痊。
一小儿出痘稠密,身侧尤甚, 赤呻吟,饮乳不彻,先君谓肝胆之火助邪为患,故身侧尤多,乃乳母肝火传变也,用柴胡栀子散治其母,子饮数滴而靥。
一小儿痘疮甚密,身侧尤甚,贯脓不满,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气血虚弱,用八珍汤加糯米百粒数剂,至十五日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灰白色,始末悉用补托之药,安后饮食过多,呕吐面青白,唇目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症之渐。不信,翌日手足时搐,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而愈。
一小儿痘稠密色赤,先君以为热毒,用东垣消毒散一剂,初出者顿起,后出者悉没,再剂如期而靥。
一小儿稠密色黑,烦躁喜冷,手足并热,先君谓火极似水。令恣饮芹汁,烦热顿止,先用犀角地黄汤,次用地黄丸料,服之而愈。
一小儿稠密出迟,用四圣散而起发,用参 内托散而靥,后发热恶寒,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痛,用东垣救苦汤一剂,痛顿止,用紫草木通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身痛如刺,用活命饮一剂,其痛即止,又用犀角消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初出密痛。用东垣救苦汤,痛顿止;又用四圣散而发,用犀角消毒而愈。
麻黄甘草汤 治表实痘毒, 盛稠密。
麻黄 生甘草上水煎服。
柴胡栀子散(方见作痒抓破)柴胡甘草枳壳汤(方见痘喘)甘桔防风汤(方见痘咳嗽)东垣消毒散(一名救苦汤,方见痘身痛)紫草木通汤(方见小便不利)仙方活命饮(方见痘痈)六味地黄丸(方见痘疮发热属阴阳)四圣散(方见痘腹胀气促)小柴胡汤(方见 症)柴胡清肝散(即柴胡栀子散,一方见痘潮热)紫草散(方见顶陷心烦)抱龙丸(方见痘痫搐)犀角消毒散(方见痘疔)
目录:卷十九
篇名:痘吐泻
属性:《痘疹方》云∶痘疹吐泻,盖因脾胃不和,饮食不调,烦渴,呕吐泄泻,并用白术散。然疮疹皆赖脾土,脾土实则易出易靥,万物得土气,温暖而生,吐泻则伤脾土,遂有更变之症。夏月中暑烦渴泻,或腹痛,或欠筋,用五苓散加藿香。伤食吐泻,用小异功散。手足并冷者,用益黄散、豆蔻丸。顶陷灰白,用木香散。疮正出而吐泻者,或见血者,俱为逆症,难治。窃谓前症虽因脾胃不和,然邪实上焦则宜吐,邪实下焦则宜泻。如吐泻嗳腐吞酸,皆宜宣发,但微甚不同耳。张翼之云∶若痘疹吐泻少食为里虚,陷伏倒靥灰白为表虚,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合用十二味异功散救之,甚至姜、附、灵砂亦可用。若止里虚,去官桂。止表虚,减肉豆蔻。若能食便秘倒靥为里实,忌补,当用钱氏及丹溪法下之。
皆为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补,则溃烂不结痂。凡痘见 ,便忌葛根汤,恐发表虚也。如有更变,当随症治之。
一小儿痘初出,忽吐泻,饮乳不歇,属脾胃虚弱,用人参白术散,作大剂,母子并服;又用五味异功散为末,时以乳调服,吐泻止而靥。
一小儿出痘作泻,手足并冷,用十二味异功散稍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一剂而止,又去姜加木香一剂;再用参四圣散而靥。
一小儿痘疮愈而作泻不食,此脾气内虚,先用五味异功散而泻止,食进后又伤食吐泻发搐,仍以五味异功散加天麻、柴胡而愈。
一小儿痘后作泻,腹中疼痛,手足并冷,此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一剂,乃去姜,又数剂而痛止;又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而泻止。
益黄散 治疮疹,因烦渴饮水过多,而伤脾胃吐泻。
丁香 诃子(煨) 青皮 陈皮 木香(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
橘皮汤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陈皮 生姜(各一钱) 人参(五分)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生气散 治脾胃气虚吐泻,肚腹膨胀,饮食不化,或腹痛不止。
丁香 甘草(各五分) 白术 青皮 木香 人参(各七分)上水煎,徐徐服。
五苓散(方见小便不利)五味异功散(方见寒战切牙)对金饮 治饮食吐泻(方见不靥闷乱)豆蔻丸(方见泄泻切牙)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二方见顶陷灰白)人参白术散(方见发热属阴阳)参 四圣散(方见腹胀气促)六君子汤(方见不靥闷乱)
目录:卷十九
篇名:痘自汗
属性:《痘疹方》云∶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然也。窃谓前症因邪在经络,自能发散,使邪气外泄,若见此症,不当用 、桂之属,以实腠理,且自汗则痘热已轻,升麻葛根之类,在所当禁,恐发泄太甚,则津液内耗,阴随阳散,难以收靥。靥后最宜审治,若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虚者,用四君子加黄 。气血不足者,十全大补汤。若饮食自汗者,异功散。杨氏云∶痘疮一见红点,升麻、葛根,便不可用。此语甚是。但此为表虚,及无表症者而论。若或邪在表,痘赤绽 者,又当用麻黄甘草汤。汗之肿 作痛者,用活命饮加麻黄散之。盖自汗、盗汗,为病不同。自汗者,汗无时而自出也,属阳虚。盗汗者,睡则汗出,寐则汗收也,属阴虚。汗者,血之所化,阴气不能闭藏,所以睡则汗出也。
痘家当以补血为主。若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八珍汤、人参养荣汤之类,皆可因症施治。又有胃虚者,宜用四君及浮麦散。食积内热者,宜用四君、曲、 。未靥之际,恐致气血虚而不能结痂,既靥之后,尤防血脱阴虚,阳无所附矣。
一小儿痘将出,自汗作渴发搐,此心肝二经热甚,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热症退;用紫草快 汤,痘悉见;又用四圣散而结靥。
一小儿痘出,自汗发搐流涎,此木火侮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钩,诸症顿减;次以五味异功散加柴胡而安。
一女子出痘,色赤自汗,发搐作呕,此肝火侮土,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钩藤钩,热搐悉愈;又用托里散,浆贯而愈。
一小儿痘出自汗,面赤作渴,手足并热,大便干黄。此肠胃皆热,用泻黄散末,一服诸症顿退;又用托里散、异功散加山栀、麦门冬而痊。
人参养荣汤 治气血俱虚,发热恶寒,肢体倦怠,食少作泻,或久病虚损,口干咳而下痢惊热,自汗盗汗。
白芍药(炒,一钱半) 人参 陈皮 黄 (炒) 桂心 当归 白术(炒)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自制,七分) 五味子(杵卅,七分) 远志(五分)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麻黄甘草汤麻黄 甘草(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浮麦汤浮麦不拘多少(炒香)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当归六黄汤 治血气不足,虚火内动,烦躁,自汗盗汗不止。(方见烦躁)
目录:卷十九
篇名:痘痒塌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疮痒塌,若脏腑调和,血气充实,外常温暖,内无冷气,必无此症。设服宣利之药所致,宜用异功散治之。丹溪云∶痘疹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之,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怯。虚痒则实之,更加凉血药;实痒则大便秘结,以凉药下之。窃谓前症若色赤而有痒者,属血虚有热,用四物、牡丹皮。色白而兼痒者,属气虚有热,用四君加芎、归。若发热大便秘结者,用犀角消毒散。发热大便调和者,用麦门冬饮。寒战渴泻,喘嗽声哑气急,先用十一味木香散,如未应,急用十二味异功散,外用败草散敷之。若寒战切牙,烦热喘渴足冷,灰白内陷,腹胀渴泻者,皆不治。
一小儿出痘六日,痒塌寒战,钱密 谓血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而浆贯;用参 托里散,而靥脱。后痕作痒,用大补汤而痊。
一小儿第七日,痒塌少食,手足俱冷,发热恶寒。先君谓阳气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而痒止,又用托里散加肉桂,四剂而浆贯,用十全大补汤而结靥。后痕赤作痒,此血气虚热,用八珍汤二十余剂而愈。
一妇人出痘,热数日而发见,用紫草快 汤,虽红活而痒塌,询其素勤劳,元气颇不充实,用八珍汤,烦热渐止,又用托里散而靥。
一小儿十六岁,第九日痘塌口干,发痒手冷腹胀。先君谓脾胃血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加归、 、姜、桂,四剂痒渐止;又用十全大补汤,六剂浆贯;用八珍汤数剂而靥。后遍身不时作痒,或痘痕色赤,用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小儿痘浆不满,面赤作痒。余谓血气虚而有热,欲与温补。不信,服清热之药,至十三日,疮痕色赤,烦渴腹胀不食,手足逆冷而殁。
五味异功散 治痘疮,脾胃气虚痒塌。(方见寒战切牙)四物汤(方见痘疮出迟)四君子汤(即六君子汤去陈皮、半夏,方见不靥闷乱)托里散犀角消毒散(二方见痘痈)十全大补汤(方见腹胀)八珍汤十一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三方见顶陷灰白)紫草快 汤(方见顶陷心烦)
目录:卷十九
篇名:倒靥
属性:丹溪先生云∶痘疮倒陷,因真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用黄 、人参、紫草酒制治之。若将成就之际,却淡色者,属血虚,用当归、川芎之类,或加红花、紫草。属热毒者,用升麻、芩、连、梗、翘之类,甚者用犀角屑,大解痘毒。
窃谓前症若热毒方出,忽被风寒闭塞,肌窍血脉不行,身体作痛,或四肢微厥, 点不长,或变青紫黑色者,此为倒靥。
若胃气虚弱,不能补接荣卫,出而复没者,谓之陷伏。误用解毒之药,必致陷塌。若喜热饮食,手足并冷者,乃脾胃亏损,阳气虚寒之症,宜用辛热之剂补之。喜冷冻饮料食,手足并热,乃阳气实热之症,宜用苦寒之剂泻之。外感风寒者,温散之。毒入腹者,分利之。阳气虚者,温补之。外寒触犯者,熏解之。陈宿州先生用十二味异功散,以预保脾土于未败之先,实发前人之未发,开万世之蒙聩也。
一小儿痘将愈,忽黑陷,余谓气血虚。用紫草散加人参、当归,又用参 托里散而愈。
一小儿将愈而倒靥,切牙寒战,手足并冷,饮沸汤而不知热,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诸症顿退,却用五味异功散,倍用参术数剂而愈。
一小儿痘,饮食多而作吐,服枳术丸,色黑将陷,用五味异功散加干姜,二剂贯浆而靥。
一男子发热昏愦,数日发红点,用快 汤、托里散,贯浆将靥,忽发热恶寒,疮黑倒靥,手足并冷,口渴饮汤,此阳气虚寒也,用独参汤四剂,诸症渐愈而靥。
一小儿兼呕,手足并冷,余谓脾气虚寒,欲用十二味异功散,不信,另用杂药而殁。
成都方士禹太和,治痘疮黑陷垂死者,用壁间喜蛛,如黄豆大者一枚,擂烂。一岁儿用雄黄一分;二岁,二分;十岁者用一钱,入蜘蛛内研匀,用好烧酒调服。愚意此即木香散、异功散之类也。若因阳气虚寒,不能荣运周身,以致四肢逆冷,腹胀唇青黑陷者,宜用烧酒。若因元气虚弱,色白隐于肌肤,而不能起发者,宜用陈酒,亦不可拘泥于烧酒也。若小儿未及周岁,或儿大者。宜酌量与之,不可拘于杯许也。又有一等症,气血俱虚者,或色淡红,不光泽,不起发,或惊悸切牙者,加紫草、红花以用之。
七味白术散(方见发热属阴阳)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二方见痘灰白色)
目录:卷十九
篇名:烂
属性:闻人氏云∶痘 烂之症,因当发散而不发散,则毒瓦斯闭塞,以致喘促闷乱。不当发散而误发散,则毒随阳气暴出于外,遍身皮肤溃烂。治宜调脾胃进饮食,大便调和,荣卫健旺,毒瓦斯自解,而无目赤咽痛,口疮吐衄等症。窃谓前症若发表过甚,大便自利,急用理中丸、豆蔻丸,以救其里。亦有痘疹,如蚊所啮而色黑,乃危症也。若大小便秘结烦躁,用山栀子汤, 猪尾血调脑子治之,自利不食者不可用。盖毒发于表而妄汗之,则腠理开泄,荣卫益虚,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虚变症者有之。若毒根于里而妄下之,则内气愈虚,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胜水,变黑归肾,身体振寒,两耳尻冷,眼合肚胀,其疮黑陷,十无一生,治者审之。
一小儿患此,发热作渴,手足并冷,此脾经热毒,先用泻黄散五分,又用七味白术散而愈。
一小儿患此,但恶寒发热、体倦头痛,人迎脉大于寸口二三倍,此风邪外伤,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愈而自靥。
一小儿患此,口舌生疮,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内热耳,用五味异功散,议论不一,犹豫未服。翌日,腹痛口噤,余用前药,更加干姜,一剂诸症稍缓,再剂而愈。
一小儿患此,或痒或痛,发热口渴,先用白术散,次用补中汤而愈。后因作课劳心,发热头痛,痘痕 赤。用补中汤加蔓荆子,及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患此作痛,喜饮热汤,发热恶寒,手足并冷,余谓此中气虚而外假热也,用补中汤加参、 ,各三剂四剂而愈。
一小儿患之,多在两胁,时发寒热,此肝经之症,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退,又二剂而胁痛止,及立效散而痊。
一小儿患之,作渴发热,额间为甚。此心经有热,先用导赤散,母服渐愈;又用柴胡栀子散,敷三黄散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