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6300000002

第2章 自然崇拜心理

自然崇拜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普遍的共同信仰形式。作为一种信仰的历史形式,它是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甚至流传至今、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至为密切的崇拜形式。中国民众自古到现在一直存在着对由感官直接感觉到的自然力、自然现象及自然物的崇拜,通常简称为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为普遍的共同信仰形态。它产生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甚至影响至今并且有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相关。

自然崇拜,是人类最原始的崇拜意识。原始社会初期对于外在自然环境充满了敬畏感和神秘感。奔腾不息的江河,波涛不汹涌的大海,巍峨的群山,广阔深邃的天空,春天的繁荣,秋天的萧杀,乌云翻滚,电光闪闪,大雨倾盆,彩霞满天……这些能给人带恐惧和喜悦的自然变化,这些与自身生存直接关联的各种自然现象,是当时的人类难以从任何角度加以说明的,只能加以人化和神化给以解释。人化和神化的过程中,人们也就自然将其当作崇拜对象来崇拜。这种自然崇拜的发生,是与人类当时的物质生产活动和意识水平相联系相一致的。

自然崇拜形式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天体、天象的崇拜,还包括对山石、水火、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的多项崇拜。凡大自然的生物和生物体的所有物种,都会以其特有的自然属性引起崇拜。中国民众自远古先民起就对神密的自然环境及其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表现出崇拜的热心,并以这种崇拜为起点,向对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环境物象的崇拜发展。于是构成了自然崇拜形式的广义畴畴。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已的、有无限威力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是意识不如说是一种本能,或是本能性的意识。物我一体,天人不分,是自然崇拜的一种原始心态。

洪水在世界各地的远古神话传说中多有涉及。在中国洪水神话中,葫芦占有极特殊地位。闻一多先生曾通过对49个洪水故事的比较分析,认为当时的救生工具有葫芦、瓜、鼓、臼、木桶、床、舟等7种。其中自然物占全部救生工具总数的57.2%。在7种工具总数的35件中葫芦占17件,居诸救生工具之首。

关于对葫芦的崇拜有以下的几个传说:远古时代洪水滔天,人都淹死了,唯有一对兄妹坐在葫芦内活下来。在白胡子老人的劝导下兄妹结婚,才有了水族。《兄妹种瓜》的传说中,兄妹以种植为生,从地里收一个大葫芦。一年之后,洪水淹没天下,兄妹两人。在水上漂了一个月,天下的人都死了,仅存兄妹两人他俩经过种种曲折,结为夫妻,生下一石磨,后把石磨摔碎,石场变成许多人。《氏族来源传说》中记载:天神阿白告诉人们天要下雨,地上涨洪水了,快把房搬到葫芦附近。人们都不以为然,唯有阿布帖兄妹听从了了,经过九十九天大雨,人们都淹死了,唯有阿布帖兄妹坐在葫芦里才生存下来,成为白族的始祖。凉山彝族传说有几兄弟在洪水中大多被淹死了,唯有小弟在白发老人的帮助下才生存下来,且与天女结婚。两人种一株葫芦秧,结了一葫芦,丢在河内,乘着葫芦到了东海。天神命螃蟹把葫芦找回来,破开葫芦,从中走出各族的祖先。滇东北的彝族还传说远古洪水泛滥时,伏羲兄妹躲在葫芦内,才幸存下来,两人结为夫妻,生三子,即汉族、彝族和苗族的祖先。

类似的传说在拉祜族、哈尼族、高山族、黎族等几十个民族中都有广泛的流传。这些传说都说明,在洪水中利用葫芦为救生工具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之所以对葫芦情有独钟,与葫芦在洪水中有求生工具的功能和葫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是分不开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葫芦就是原始社会人类的首要崇拜对象。

自然崇拜的渊源及发展

在人类初期,人的生命活动的维系和展开,完全是在一种半本能半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当时所能运用的工具是极其简陋的,所能索取的也只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长的植物和动物,这也可以称之为是自然现成的维系生存的物质。这种自然现成的特质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生活境遇如何、所获食物的多少,是大自然说了算。这就迫使原始人类随着植物、动物的分布而转移,根本无力改变植物、动物的生态及分布,根本无力支配和掌握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出于对大自然的依赖和恐惧,尤其是对那些变幻莫测、捉摸不定的洪水、雷电、风雨、日月蚀等异常现象的恐惧感,逼迫人类不可能有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心理能力,而只能采取一种类似于本能的办法,将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验直接延伸到外部自然现象上去。把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当作有生命的,有无限能力的对象。虽然这是一种拟人化,但却是一种人类的能力根本不可比、不可攀,而只能服从的一种拟人化,这样对其进行崇拜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我国古代关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就是对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拟人物观念的生动记载:当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经过18000年。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粘糊的一片,闷得心慌。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怕,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起过来一大把板斧,朝着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的一声,混沌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软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天地就这样形成了。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说是有9万里那么长。他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当中,不让他们有重归于黑暗混沌的机会。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相当巩固,盘古也因此累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起了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他的左眼睛变成了太阳,右眼睛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流成了江河,他的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头发和髭髟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亮的珍珠和温润的玉石,身上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某甘。总之,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使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经在其《宗教的自然史》中这样说过:人类“认为所有存在物都象他们自己一样,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内心意识到的亲密而又熟悉的物质转嫁到所有的对象上。”

《礼记》中有“祭天”、“祭地”、“祭时”、“祭日”、“祭月”、“祭星”、“祭寒暑”、“祭水旱”等记载,所有这些“祭”自然都是一种崇拜,即记载了我国远古时期关于自然物崇拜观念和实践活动。由此看来,人类祖先一开始的自然崇拜对象主要是自然现象,如前面所提的“天、地、日、月、星辰、洪水、雷电”等等。这是因为,当人来到世间时,最早关注到的是这些自然现象,因为它们在早期人类的观念中是最令人费解的,最具威力的。

随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狩猎和采集业的发展,以及后来原始的种植业、养殖业的出现,人们的生产劳动对象直接指向动物和植物,生活的状况也直接取决于对动、植物的猎取和生产状况。这样就使动、植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一般的自然现象中空现出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史前的人们看到别人造成的事件,如推动大石头、抛掷石块、射箭、锯倒大树等,于是他们就有理由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一定是由其他人或是人相似的精灵,因为就人们具有通过他们的活动产生结果的意志和能力而言,这个不可见的存在物很象人类。正是这些精灵引起了人们感到恐惧而又带来享乐的自然现象。因此,史前的人们就大胆地假定雷鸣、闪电、地震都是一种精灵所为。“万物有灵论”相信,所有的无生物和有生物、生长的东西和运动的创造物都有一种生命的原则或灵魂。一切精灵都是以拟人方式想象出来的。因此,当一棵椰子果落在附近的地方,史前的人们不大可能说:“椰子成熟了,是采摘椰子的时候了。”而可能问:“是谁把它丢下来的?”当先民们在走路时,踢在一棵树根上的时候,他们不会责备自己不小心,更可能是问树根精灵为什么出来抓他们,其解释是:这是一种警告。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需要:人们需要知道他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并且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解释包括把自然事件的起源置于超自然的存在和力量之中。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旱·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一种了解事物的认识上的需要”。生命需要一种有意义的框架,以使人生存下去。因此,人需要自然崇拜,这种最原始的宗教做为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像在同样意义上,人需要阳光、钙和爱情一样。这就决定了崇拜心理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必要性。

天、地及天体崇拜

天与天神崇拜

在中国,天是被当做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祭拜的仪礼源远流长。当人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总是跪地仰天,进行祷告。天,做为一种实物加以膜拜,源于远古中国人对于天这个有形的空间的“至高无上”的直观直感。

关于对直观的天的崇拜,中国北方各民族在萨满教信仰中有天是多层的说法。满族认为“天、共17层”;蒙古族认为天有9层;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维吾尔族也分别有天有3、5、7、9层,甚至33层、99重天的说法。

在对天的崇拜过程中,天神崇拜是中国对天信仰从拜物向拜神灵发展的重要环节。天做为直观的一种蓝色的或叫“苍穹”的实体,逐渐由人格化向神灵化过渡。

这便是中国各民族崇拜“天”这一客观自然空间的基本形态。所有这些基本上都没有超出直接感官对“天”感觉到的范围,即使是在对“天”的直观里稍加了些许神秘的人格化或神格化,其崇拜形式还没有脱离自然的“天”,还没有幻化成抽象的神灵和具体的神像。

地与地神崇拜

在古代,人们对地的崇拜是和对天的崇拜相结合的。这就是许多民族把对“天公”的崇拜与对“地母”的崇拜对等起来的原因。仰望上苍和俯瞰大地,同样产生对大自然崇拜的神秘构想。与天有多层的观念相结合,地也有多层的说法就成立了。满族信仰中说天界有3层,地界也有3层,人界也有3层;古代维吾尔族人说地有7层,地下最高一层屋顶正是人类居住的大地地表。由地有多层幻想出了晚些时的地狱或黑暗国的说法。

日与日神崇拜

在中国多民族的信仰中,对日的崇拜也极为广泛。据考古资料,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纹中就有了模拟太阳光纹的彩绘。以后在青铜时代的器皿上更多地出表现了日轮形象。由于太阳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最引人注目、令人迷惑不解、对人类生活最有影响力的运行不已的发光天体,所以从远古时代,它便出现在各民族原始文化之中,遗留下许多崇日痕迹。如内蒙古阴山岩画中有表现人合掌高举过顶跪拜日环的图画;广西花山岩画中有表现人们欢呼迎日仪礼的图画。出土的大量古百越族鼓上,大多是以太阳图加光芒纹饰做为鼓心主体图案的。和天、地崇拜相比,太阳崇拜不像天之苍苍、地之茫茫那样漫无边际,难以捉摸,在直观的同时还要加上许多猜测。太阳做为一个可直观直感的实物,对全人类都是可以言传形造的。因此,中国各族人自古以来对太阳的崇拜也不例外地始终也没有脱离太阳的本体形象,即直接迎日、送日的拜日形式。

月与月神崇拜

月亮,是和太阳相似的一个可以通过直接感官感受到的天体。大民间信仰中常常是日月并提,同样崇拜。在最早天体神话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被认为远古时代不只有一个月亮。开天辟地的创造神大多创造了和太阳相同数量或略少于太阳数量的月亮。黔东南族认为是4位工匠神铸造太阳时同样造了12个月亮,以后射日时射掉了11个月亮,只留一个月亮为人间夜里照明。毛南族神话中名叫“格”的神射落了9个月亮。傈傈族神话中的一位智人在射落8个太阳的同时射落了6个月亮,留下一个月亮照明。布朗族神话中的月亮比太阳多一个,共10个,被巨神顾米亚射下9个。另一种说法是月亮由留下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变的,或由另一个被射伤了的太阳的。如水族开天辟地神话就有射下8个太阳,留下一双,其中一个变成月亮。稍晚期的哈萨克族神话中,日为俊男,月为美女,是一对难以相会的情侣,一个在白昼出现,一个在黑夜升起。高山族泰雅、卑南、赛夏等族神话中的月亮是由原来的两个太阳中的一个被射伤的太阳化成的。在神话中又往往把日月说成是夫妻或孪生姐妹或兄妹。几乎所有的天体神话观念都是日月相连,可以证明崇月与崇日似乎是同时产生的,在中国崇月们带来了日月崇拜的差别。史书载古代北方匈奴人、蒙古人,在满月时才举事攻战。月盈则进,月亏月晦则止,逢新月跪拜,把新月和满月做吉祥时刻。

星与星神崇拜

人们在古代神话中也常把满天星光和日月光辉联系起来。瑶族流传的射月神话中说远古时月亮和太阳一样灼热,把大地万物晒焦,英雄神雅拉用箭射月,火星四散,一连射百次,将月光棱角全射掉化为星星布满天空。月亮也从此不热了。有的民族把众星的来源说成是创世神创造出来的。如彝族创世神话中,有神王涅侬佐颇命二儿子涅侬撒萨歇在天空撒满星星。苗族在滇东北流传的神话说创世神炎觉郎努炼金造日,炼银造月,撒金石于天空化为群星。广西苗族神话传说是两龙争斗,龙牙化做满天星。于是形成了人们对星星这种神奇天体的直观崇拜。

天象崇拜

在民间崇拜中,人们直接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崇拜对象除了天、地和日、月、星三辰外,最令人神秘莫测的是天象,天象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是人们崇拜天象的直接原因。民间崇拜和天象主要包括雷、雨、风、云、虹等。民间的天象崇拜总是与对天及天体的崇拜相联系。

雷与雷神崇拜

雷那巨大的震响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成为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崇拜的天象。在古代记载的文献资料里,关于雷的崇拜比其他气象更多。雷崇拜首先因雷声的的震动而起,把它看做是起动万物苏生、主宰万物生长的神。人们注意到雷是从春天经过夏天活动的,到秋冬雷声息止。在雷活动的时间内,万物生长,繁茂;雷停止活动时期,万物萧瑟、枯萎。人们把雷看为“动万物”之神,雷“出则万物亦出”。同时,人们还把雷和天结合起来,认为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以后才发展成上天用雷惩罚人间,对雷击人与物,认为是天罚。在《魏书·高车传》中,记述古代北方民族对雷的崇拜,“震霆每震则叫呼射天而弃之移去。至来岁秋,马肥,复相率候于震所,埋翔殳羊,燃火,拔刀,女巫祝说。……时有震死,……则为之祈福”。

现在,北方各民族普遍有雷忌,凡被雷击中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应避走,搬迁,同时举行仪式祭雷。祭雷的方式是手持法器向西北祈祷,除去被雷击过的痕迹;如当时仍有雷鸣,便呼天叫骂,制止打雷。 雨与雨神崇拜

中国从原始农耕时代就对天降雨水有了直接崇拜。在古代典籍中,雨神被称做“雨师”,是专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灵。最早应当是对降雨这种天象的直接崇拜,以后才产生操纵降雨的神灵观念。在《山海经·海外东经》注中称雨师为“屏翳”;《风俗通》中称为“玄冥”,成为有神名的神灵。

风与风神崇拜

风的方向和强弱在不同委节里的不同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人们产生了多种风或善恶风的观念。古典文献早有风伯、风师、风姨以及奇异的风山、风穴、风井的记载。在民间也一直有拜“风婆婆”的信仰习俗,许多地区建有风神庙。

云与云神崇拜

和雷、雨、风的崇拜密切相关的中国民间天象崇拜就是对云的崇拜。天空中云的浓淡聚散,变幻多端,给人们带来多种奇特别是云带来的雨雪,阴云遮盖太阳和月亮,都给民间带来神色话彩。人们自古便认为云、雾是天神出没或神兽飞行的所在因此古代楚国才有了祭祀云神丰隆的习俗,并在《楚辞·九歌》称云神为云中君。

虹与虹神崇拜

在民间信仰中有关天象的崇拜还包括对彩虹的崇拜,只是在信仰中虹与民间的生产生活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经常出现的天象,所以,各民族有关虹的崇拜,无论从观念到风俗都比较少有。赫哲族在神话中说虹是一条神奇的腰带变的,它可以解人间灾疫。哈尼族却认为彩虹神横空专门做崇于妇女。有民族称它为天鬼,又有的称它为美女神。普遍都流传着关于彩虹的禁忌。如台湾地区天出“无尾虹”,认为台风将至;头发被虹雨淋湿会变红变白;禁手指虹等等。台湾泰雅族人还有神话说他们的一位名叫伏塔那维的祖先死后化为彩虹保估子孙,至今该族人以彩虹出为大吉兆。

自然物崇拜

自然物崇拜

自然火的发现和人类使用火,是人类生活的头等重要大事。人类崇拜火之所以超过了崇拜其他自然物,不仅是因为在直观直感中火的自然威力具有极大的神秘性,更重要的是火的使用关联着人类原始文化的诞生和人间物质文明的划时代进程。人们对火的崇拜特别贴近生活生产,所以显得异常丰富多彩。中国民间信仰也不例外,从远古的神话时代对火的崇拜就居于十分显要的位置。

山与山神崇拜

在中国民间自然物崇拜形式中,对于山的崇拜及对山的神灵崇拜占有重要位置。大自然创造造成的高山峻岭、陡壁悬崖的雄伟奇观,从原始时代起便为人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神秘现象和信仰之源。由于高山之巅与苍穹的接近,人们在崇敬苍天的同时,也敬仰高山;又由于山林中隐栖着奇异的动物,为远古狩猎人提供丰厚的猎物,也引发人们坚信是这些山的主宰神灵给予的恩赐。人们在对山神虔诚膜拜的同时,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山神面前必须格守的禁条。

石与石神崇拜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对山的崇拜往往对石的崇拜相联系。首先是人们敬奉那些奇异的巨大的山岩之石,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制造石器,或从石块中取火、取金属,对石的崇拜逐渐加深,以至于把巨大的岩石雕制成神像加以膜拜。形成了对于石神、石像崇拜的演化。

自然崇拜的特征

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中论述:“人本来并不把自然分开,因此也不把自然与自己分开;所以他把一个自然对象在他自己身上所激起的那些感觉,直接看成了对象本身的性态。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的、好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象冷、热、饿、痛、病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是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下的自然引起的。因此人们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觉地——亦即必然地,……将自然的东西弄成了一个心情的东西,弄成了一个主观的,亦即人的东西。……把自然当成一个宗教的、祈祷的对象,亦即当成一个可以由人的心情、人的祈请和侍奉而决定的对象了。人使自然与他的心情同化,使自然从属于他的情欲,这样,他当然就把自然弄成顺从他、服从他的了;未开化的自然人还不但使自然具有人的动机、癖好和情欲,甚至把自然物体看成真正的人。”费尔巴哈的论述概括了自然崇拜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三点:

在自然崇拜中,人与自然的区分是相当有限的,许多情况是神即是人,人即是神。

如云南宁蒗县永宁地区的普米族在门上就绘有日月图画,祈求生育和农业丰收,并且流传一个传说:普米族称太阳为“米速”,并认为是天上最大的自然神,又是一位善良的妇女。平时,她赤身裸体,白天出来采集和农耕,夜间在室内体息。由于赤身露体,怕别人看见下身,就从身上发射许多根银针,这就是太阳的光芒,因而在日月画上的太阳有光芒形象,普速族称月亮为“毫速”,认为是仅次于太阳的自然神,是一位男子。传说男子白天不出门,在山洞里制作工具,或者从事狩猎,他们不怕人看见。但是他们却在夜间出来活动。普米族进一步解释说,日月同人一样,既能劳动,要吃饭,也要过婚姻生活。所不同的是,太阳不嫁夫,月亮不娶妻,而是过着一种走访婚生活,即日月双方都生活在自己家里,分开劳动和消费,唯有夜间由男子去访女子,次日天明男子又匆匆回到自己家里。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俩生活在无垠的天空中。

天空中的日、月、星辰、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其中的日、月是远古时期人类视野中最大的自然神,因而日月是人类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人与自然混为一体。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的精神,人的幻想,人的心情;这种心情不由自主地潜入自然之中,使自然变成了人的本领的一个标记和反映。”神话传说就正是反映了这种人与自然浑为一体的特征。

人在自然崇拜中贯注于自然对象上的“人性”,更多地是由自然现象对人的刺激而形成的人对这一现象的感受,是把自然对人类心理、意识的作用,以心理和意识的形成主观地直接反缋给自然,而不是把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主观精神投射于自然。当时人与人联系的价值地位远不如自然给人的刺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重要,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主观精神还很难映射于自然。

在天峨县壮族传说说:远古时期天下大旱,庄稼枯黄,人们请雷神降雨。但是左喊神不应,右喊神也不应,在地仍然处在旱灾的威胁下。于是人们请英雄布洛陀想办法。布洛陀说:“你们去找青蛙,它是雷神的儿子,请它去求雨,雷神才能相信。”人们找到了青蛙,青蛙不开口,人们又给青蛙杀猪宰羊,为青蛙供献许多丰盛的食品,还把青蛙放在铜鼓上供奉,才使青蛙感动,对雷神喊了话,雷神信以为真,才下令降雨。从此,人们年年都要祭青蛙,甚至把青蛙铸在铜鼓上,一敲鼓就能请神降雨。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祭青蛙的目的是为了祈求雨水和农业丰收。但是,人们之所以要祈求雨水,是因为雨水不足或不适时,这是自然界对人的刺激而形成的人对这一现象的感受。于是,人又反过。由祭青蛙开始(实则是祭天),祈求上天降雨给他们。这又是把自然界对人类心理、意识的作用,以心理和意识的形成,主观地直接反缋给自然。从传说中也可以看出,当时自然给人的刺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而人与人联系的价值地位远不如人与自然的价值的关系。所以,当时生产力所决定的发展水平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地位,人类早期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要问题。

由此也可以看出,人崇拜对象一种客观需要,而且是与人非常直接的一种客观需要。

自然崇拜的对象,所直接体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人,以及人与这种自然的关系,不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当时人的社会自我意识发育不成熟,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人将自己对象化了,却没有认识到那对象就是他自己的本质。”

如关于钻木取火的传说:上古时候,在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个叫遂明国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太阳和月亮的光辉都照射不到的地方,不见天日,不识昼夜。在这个国家里有一棵大树名叫“遂木”,这棵树大得出奇,根干枝叶屈盘起来,占了一万倾的地面。后世有一个聪明的人漫游天下到了遂明国。他在屈盘万倾的遂木下面休息,按道理说,遂明国本来是个暗无天日的国度,大树林里想必更是黝黯,哪知却不是这样。大树林里到外是闪闪的美丽火光,照耀得四下里明明亮亮。终日不见天日的遂明国的人民,就在这美丽的火光中生活。这个聪明人考察了火光的来源:原来是一些形状像鹗的长脚爪、黑背脊、白肚子的大鸟,用他们短而硬的嘴壳去啄那树干,在这一啄的倾间,就有灿烂的火光发出。聪明人深受启发,领悟到了取火的方法,于是就折了一些遂木的技条,用小枝去钻那大枝,果然也就有火光发生出来。可惜的是,用这种树钻出来的火,是有火光,没有火焰。后来他又尽管用别的树枝试钻,终于先冒烟,后出火,树枝燃铙起来,得到了真正的火。他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民,这一来就扩大了火的用途,人们要火就可以用火,不必去等待那自然的雷火,也不必终年四季守着火堆惟恐它熄灭。人民感念这钻木取火方法的发明者,因此叫他做燧人,“燧人”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可以看出,当时人的社会意识还处于一种很不成熟的发育阶段,人的社会关系还不是主导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同时又蕴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因此我们必将超越自卑。
  • 男生女生流行的心理测试题

    男生女生流行的心理测试题

    趣味性心理测试是人们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的另一个途径。明智的人会利用这些测试题追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影子,很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
  • 遇见菜根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遇见菜根谭: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

    如果贫穷,必须心灵自救,因为贫穷是一切罪恶之源;如果富有也要心灵自救,因为富有同样毁灭了很多人。本书是一本凝聚心理医生十年助人自助理念的书籍,国内最实用的心理自助指南。
  •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人际关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单位里被上级重视,被下级钦佩,与同事相处融洽;在客户和朋友圈里受欢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关怀。发言有权威。这些都取决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间,权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灵活把握各方面的关系。从容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
热门推荐
  • 玫瑰花的葬礼

    玫瑰花的葬礼

    夏天清拿着手机一行一行往下翻书目,真不好意思承认这些是她自己写的。要是被人知道四大财团之一的夏氏医药的继承人,每天爱好是打开电脑写小黄文,大概他们家股票会跌的。青岗市不大,贵在背靠名山,因此每到夏天避暑季节,很多名媛绅士候鸟一样聚集过来,聊以度夏。现在夏天清就被困在一场上流社会的交集宴会上,前后左右都在谈高雅深奥的话题,就她拿手机上网,看自己写的小黄文。
  • 异世神级刺客系统

    异世神级刺客系统

    一位获得神级刺客系统的异乡人,带着这个系统,在这片大陆之中,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呢?ps:请大家多多支持新书,异世诸天系统
  • 绝对秘密

    绝对秘密

    景泰蓝,是珐琅制品的一种。珐琅的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波斯,中世纪盛产于西亚、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等地,元代传入我国(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唐代时我国就有这种工艺制作),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故习惯称为“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以北京产最为有名,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与景泰蓝同属珐琅家族的是日本产品“七宝烧”原称“本七宝”,是在明代由我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本七宝”的基础上引进吸收了德国和荷兰的珐琅技术,制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珐琅制品——“七宝烧”。
  • 妖惑③:邪龙君

    妖惑③:邪龙君

    这女人不但要替他医治眼睛,还主动要求成为他的美娇娘?!天底下哪有这款便宜的事!不过呢,她闻起来很香、摸起来感觉也不错,他其实也挺乐意答应她的说……一桩突发的血案刺激他恢复了视力,也恢复了记忆,可是他却失去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再也不是原来的温柔相公……
  • 不良继承人

    不良继承人

    这是一段豪门纷争欲-望豪门里的人带着目的为利不择手段没有相爱只有肮脏的背叛四个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男女在爱与利之间上演最夺目的争夺爱与恨究竟谁在操纵?感情抵得过什么?“顾南准是我的信仰,我的信仰让我遍体鳞伤,我就要让他家破人亡”(注:《星光沉锦,南准如故》更名为《不良继承人》)
  • 乌龙婚姻纪事

    乌龙婚姻纪事

    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不是你升级成大龄女郎还嫁不出去,也不是你贱肉横生而难以挤进你男神的法眼,而是你莫名其妙地遇见一个人,糊涂地跟他结了婚。如果这些还不算,那么我告诉你,当你终于想起那小本子的九块钱是你付的时候,想去离婚竟然发现自己被一个类似疯子的物体缠上了....你会不会有以头抢地的冲动?我是奕珊,我想简述我这一段有点不堪回首的“乌龙婚姻纪事”。
  • 另类保镖:美女总裁爱上我

    另类保镖:美女总裁爱上我

    叶凌天,神秘部队退伍军人,为了给妹妹凑集五十万的治疗费用不得不给三元集团的千金小姐李雨欣当贴身保镖。且看经历过太多生死的铮铮硬汉叶凌天如何在这个繁华都市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不平凡的路来。
  • 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

    拖延成性的人往往会贪图当下的安逸,殊不知,工作、理想、成功、事业乃至生命都会丧失于其中。所以,告别拖延症,提升执行力必须成为我们基本的素养,马上行动更是我们成功的保证。因为没有谁可以不劳而获,只有赶走体内的惰性,才会通过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拖延症其实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疾病,但是它却是执行力的罪魁祸首。造成拖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赶走拖延症必须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执行力,成就自己的事业。
  •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现在,我们把这句话用到这里:养生智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间。从民间谚语与中医理论的相互论证,从我们惯常的的生活习俗到常用的土方疗法,从少数民族医学的来源与发展、古老而正宗的民间疗法到民间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养生要点,都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经典的中医论著,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神奇土方,其根源无不是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蕴含着最深厚、最广博的养生智慧。
  • 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珍藏版)

    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珍藏版)

    男孩的感情粗犷不羁,性格倔强,不懂得控制自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听从别人指挥……那么,如何让男孩拥有一个好性格,就是本书创作的缘由。培养好性格男孩的101个经典故事,以名人为榜样,教育和启迪男孩。用心阅读,每个男孩都能吸收到其中的养料,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好性格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