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7400000008

第8章 幕后的较量(3)

北约空军为确保地面部队行动而要完成的典型任务是:夺取并保持空中优势。

为此,北约军事领导人设计了主要依靠空军并紧密协同从海上发射“战斧”式精确制导巡航导弹实施打击的“盟军行动”。

北约司令部一开始就成立了一支由460架作战飞机组成的联合空军部队,其战斗飞行准备程度不低于90%-95%。

北约空军对南联盟空军的一个决定性优势在于,北约空军的所有飞机携带的武器是各种导弹及可校正航空炸弹。例如,每架“旋风”式战斗轰炸机能够携带8枚精确制导的空对地导弹。

参与“盟军行动”的美国第六舰队的战舰都装备有精确制导、飞行距离达1600公里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所有这一切为北约空中和海上部队开展积极的进攻提供了现实可能,而南联盟空军及防空部队的实力和装备决定其只能进行消极、有限的防御行动。

北约以空中进攻拉开了侵略的序幕,其目的是通过破坏航空基础设施(首先是机场)以及摧毁南联盟防空部队和装备夺取制空权,摧毁重要的军事和工业设施。

在1999年3月24日最初对南联盟设施发动的空中密集打击中,总共投入了200-220架作战飞机及100枚“战斧”巡航导弹。在北约夺取了南联盟上空的制空权,特别是随着空中进攻行动的结束,北约空军逐步加强同发射海基“战斧”巡航导弹的海上部队紧密协作,开始了系统的作战行动,以摧毁贝尔格莱德、普里什蒂纳及南联盟其他几十个城镇的军事和民用设施。

北约的空中打击使用的是高精确度武器和无人驾驶的空中杀伤武器,而且通常是在夜间进行。正是这些高精确度武器(包括“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夜幕中摧毁了多瑙河上的许多桥梁。在南联盟空防系统不是很有效的情况下,发射两三枚高精确度巡航导弹就可以摧毁大桥。这种适合夜间攻击100米以下目标的导弹不会受到拦截,尤其是在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下,南斯拉夫的地空导弹命中率很低。

南斯拉夫防空力量较弱,防空系统还是七八十年代建立的,防空技术不够完善,无法对付现代化的空中目标;它也没有足够的部队和装备反击空中打击,特别是夜间和在受到强大的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下的打击。

在南联盟军队击落F-117A之后媒体沸沸扬扬地说:F-117A飞机只是一种神话,就连过时的防空武器都能够打下它。这种看法没有充分估计到隐形飞机的危险性。

隐形技术(美国的F-117A和B-2飞机)的优势在于不易被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发现。它的可发现距离比普通飞机减少了2/3。如果这种飞机使用远程高精确度巡航导弹,那么任何现代化的防空系统的火力都无法摧毁它,即在它发射导弹之前根本无法发现它。

北约是如何确定攻击目标的呢?

第一步,侦察卫星和U-2侦察机监视塞尔维亚的地面部队,将全部情报转告给“喷气星”的巡逻飞机。

第二步,“喷气星”利用这些情报发现和追踪南斯拉夫装甲部队的转移。雷达舰的侦察范围超过150海里,它们需要“普雷迪特”无人驾驶飞机提供更详细的情报。

第三步,“普雷迪特”无人驾驶飞机能够对敌人进行侦察,取得重要情报,并通过卫星发给地面站和“喷气星”飞机,它可在24小时内从2.5万英尺的高空向地面站发送详细情报。

第四步,将卫星、U-2侦察飞机、“喷气星”和无人驾驶飞机搜集到的情报发给“大力神”飞机,它是空中联合指挥中心。

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步,“大力神”飞机向北约飞行员发出攻击目标的指令。

就这样,北约炸弹从天而降。

战斗机坠毁驾驶员被救

1999年3月27日晚8点45分刚过,在巴尔干半岛上,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坠毁,橘黄色的火焰升上黑暗的天空。飞行员凭着运气和技巧逃离飞机,藏了起来。与“夜鹰”一起飞行的北约飞机的飞行员紧急呼叫空中行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保险的无线电频率把这个消息传给了在那个地区的几十名北约飞行员。

这位中等级别的飞行员跳伞着陆的地点距飞机坠毁的地点约10英里以上。他驾驶的价值4300万美元的隐形飞机是在贝尔格莱德西北约35英里处坠毁的。

几分钟内,在意大利的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伞降救援小组投入行动。这是些非常善战的人,在空军363500人中仅有400名。他们从头到脚一身黑,另外还带着白天在南斯拉夫隐蔽可能需要的迷彩服。

在近5000英里以外的华盛顿,国家安全顾问塞缪尔·伯杰在白宫向克林顿总统报告了这一消息。据白宫一位助手说,克林顿严肃地说:“有消息随时向我汇报。”

接下来的七个小时里,伯杰、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亨利·谢尔顿将军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北约驻布鲁塞尔最高司令韦斯利·克拉克打来十几个电话,向他们通报最新情况。

在飞机失踪的消息传出后,五角大楼的助手们一个小时之内就得知飞行员还活着。因为飞行员的救生包里都携带有呼救无线电信标。飞行员们还携带特制闪光信号装置,在白天可以喷烟,便于救援人员发现,在夜晚可以发出红外线信号,戴着夜视镜的救援人员也可以看到。飞行员们还带有经过伪装的器材,但必须防止敌军截获信号。

午夜过后不久,躲藏了三个半小时的飞行员与救援人员联系上了,告诉他们周围有部队,正在迅速接近。于是,三架有特殊装备的空军MH-60G“铺路鹰”和MH-53J“铺路微光”直升机,以每小时150多英里的速度在树梢的高度搜索时,突然俯冲下来,迅速救起了这名飞行员。除了有些挫伤和在弹射时膝盖骨受了伤以外,飞行员身体状况良好。

随同这些飞机一起执行任务的有一架或者几架专门为秘密特别行动配备的“黑鹰”直升机。在它们的上方是用于保护和特别监视的预警飞机,监视天空是否有米格飞机拦截。另外还有强击战斗机和电子干扰设备,准备对付塞尔维亚军队可能发射的高射炮或导弹。

虽然救援地点周围的地区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南斯拉夫军队,但救援小组没有遭到敌人的袭击。凌晨3时45分,这些飞机在北约空中行动的掩护下,飞离南斯拉夫领空,回到波斯尼亚的图兹拉。

三、战争背后的交易

美国手中的牌

在科索沃局势慢慢变得紧张起来时,白宫没有什么反应,当时克林顿正为莱温斯基案件所困扰。

有一个人试图阻止奥尔布赖特想让战争升级的愿望,他就是桑迪·伯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人。他的办公室离总统办公室只有几米远,每天上午9时15分他与总统见面,向后者介绍有关对外政策的重要情况。伯杰1972年就已认识克林顿,他们当时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乔治·麦戈文的竞选班子中共事,后来麦戈文惨败给尼克松。

一位白宫人士说:“其实,我们手里有很多牌,但就是不知道该打哪一张,我们甚至也不知道这些牌到底能不能用。我们一只手中有鲁戈瓦,另一只手中是科索沃解放军。奥尔布赖特越来越坚决地称要选择军事行动,而伯杰也越来越坚定地予以反对。一句话,我们差不多进了死胡同。”

在1998年5月初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里,罗伯特·吉尔巴德第一次提到发动空袭的可能性,伯杰摇头表示反对,“在设想好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之前,发出这样的威胁是一件很荒谬的事”。

尽管与科索沃解放军的会晤并未公升进行,但推崇和平的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最后终于得到了克休顿的接见。

会见是简短的。惶恐不安的鲁戈瓦宣称,如果美国不为制止暴力升级进行紧急干预,科索沃将会直接走向战争。

克林顿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一边听一边点头,然后回答说:“我们不会容许在科索沃发生类似于波黑的情况。”但是,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建议。

但是,与科索沃解放军的秘密对话已经获得了美国人的青睐。

有一个人非常了解科索沃解放军的性质、行径和目标,他就是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他手中的报告把科索沃解放军描述成一个激进的组织,内部混有黑帮,从事毒品贩卖并用赚到的钱到黑市购买军火。同时,科索沃解放军被指责对塞尔维亚平民犯下了种族主义暴力。

中央情报局的一位分析家说:“最大的危险是,如果支持科索沃解放军,我们可能会遇到同支持阿富汗圣战者一样的经历。我们为他们提供金钱并武装了他们。可是他们却走向内讧和伊斯兰激进主义。”

中央情报局在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的情报人员发回的最新情报说当地的分离主义战士管理良好,几支科索沃解放军的部队成功地守住了科索沃南部的波杜耶沃。

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负责人与科索沃解放军领导人在欧洲秘密接触,美国人建议提供欧洲制造的反坦克武器。特尼特和科恩向白宫提交了这些会见的详细的备忘录。

伯杰和克林顿立刻给予否决。伯杰说:“想都不要想,这些家伙不是可以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人。”美国总统同时要伯杰向阿尔巴尼亚领导人传递明确信息:“不要给叛军提供武器。”

1998年末,局势恶化了,但此时美国当局好像无人做主:克林顿正被性生活的政治影响缠住无法脱身。

在此期间,总统经常不在。他和帮他在参议院辩护的律师们在一起。不抱幻想的奥尔布赖特看着克林顿的办公室无奈地说:“我们像一群仓鼠一样绕着轮子打转。”

1999年1月16日,还不到6点钟,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二号人物吉姆·斯坦伯格就被负责监督停火的外交官威廉·沃克尔的电话叫醒了。通讯线路不好,但仍能感觉到沃克尔的震惊和愤怒。他刚从科索沃南部拉察克回来,在那里他看到了45名被枪杀的阿尔巴尼亚人,其中大多数是老人,都穿着工作服,有人眼睛中弹,有人头部中弹,其中还有一个孩子。

奥尔布赖特是从广播中得知这一消息的,她立刻给伯杰打电话。半梦半醒的国家安全顾问对国务卿说:“我不理解。中央情报局告诉我们塞尔维亚人不可能在春季之前发起攻势。”奥尔布赖特反驳说:“那么,正如您所见,今年的春天在科索沃来得比较早。”

克林顿身边的人说,当克林顿“最终”开始全身心关注这件事时,他的信念来自于几天前奥尔布赖特向他阐述的推理。“米洛舍维奇国家主义政策的赌注主要是放在科索沃。因此西方应该深入到这一根本问题,以阻止他玩这张可以使他制造混乱的牌。”

一位白宫人士说:“几周以来,为了让欧洲人和总统接受轰炸的构想,她把米洛舍维奇‘变成了魔鬼’,说他只懂武力这一种语言。”这也许是对的,但把事情弄得这么极端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至少在外交方面是如此。

克林顿知道自己不能再后退了,但是正如他周围的人所说:“他在军队和战争方面都有问题。”

越战期间他逃兵役,他向周围的人透露说他“欺骗”了军事机构。1992年被这位新总统接见时,军方负责人发现他难以正确地行军礼。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不得不上几堂专门的训练课。

美国在索马里的失败和许多士兵的阵亡使他在战地派兵问题上很有保留。

莱温斯基事件可能也使他同军方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军界希望保持高昂的士气,但是这位原来未服兵役、如今又与人通奸的三军总司令是否有足够的信誉让美国的年轻人到国外去送死呢?

克林顿花了很多时间打电话,与布莱尔通话最多,当然也会和希拉克和施罗德在电话里商谈。一位白宫人土说:“我们临近了关键时刻,但这是一场真正的、总统和欧洲盟友比谁跑得慢的比赛。还没有任何人准备承认轰炸不可避免,有人认为武力威胁本身会比使用武力更有效。这是何等地盲目和是非不分呀!”伯杰在会上说:“不能没有过渡就从和谈失败一步迈到轰炸。”

为了给以武力发言寻找借口,华盛顿派特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前往贝尔格莱德。

米洛舍维奇平静、近乎冷淡的语气令它的对话者感到困惑,他提到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和为了独立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斗争。

来客把话题引到科索沃的悲惨事实时,他十分固执地加以否认:“所谓在科索沃的进攻是西方媒体的捏造,是科索沃解放军传递的错误信息;南联盟军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有一些孤立的、警察针对罪犯开展的行动。我们正在铲除犯罪的根源。”然后他又以近乎顺从的口吻说:“不管怎么说,你们美国人在朗布依埃的谈判桌上坐到了阿尔巴尼亚人一边。”

在毫无成果的4小时会谈结束时,霍尔布鲁克建议次日进行一次新的会谈。3月23日上午,霍尔布鲁克问米洛舍维奇:“一旦我们离开这里,出了总统府的这道围墙,你是否对将会发生的事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想法呢?”

米洛舍维奇用平淡的语气回答说:“是的。你们将轰炸我们。”

“正是如此。”

布莱尔的游说

在对外宣布时,把这说成是一次“工作晚餐”,但是在会面中,他们围坐在白宫的沙发上,小口地咬着食物,讨论着战争的前景。并非因为情况严重才出现这种野餐的气氛。实际上,这是英美两国最高级会晤,时间是1999年4月21日黄昏时分,是在突然取代了计划中的北约50周年庆祝活动的北约战争委员会开会之前。

托尼·布莱尔一天前飞抵华盛顿。比尔·克林顿想见见他。一位英国外交官说:“在总统讲话时要宣布许多事。这是他希望举行的一次会谈。”

同类推荐
  • 碧血红花

    碧血红花

    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留下来的复员人员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在广东省临委书记、原东江纵政委林平及蓝天的领导下,叶原率先在坪山建立了敌后武工队,重新拿起枪杆与国民党保安团徐东海部展开斗争。不料,由于叛陡出卖,叶原不小心被保安团徐东海抓获,得到消息后,李远方召集旧部林文雄、罗征等冲破重重阻力,立即从香港赶回坪山,在老战友刘成、李海涛等的配合下,潜入敌人团部,救出了政委叶原,从此展开了与反民党反动派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打响了沙鱼涌战斗、山子吓战斗、红花岭战斗,最后迎接南下归来的两广纵队(原东江纵队),解放惠州,夺取了广东战场的最后胜利。
  • 战争与大国崛起

    战争与大国崛起

    本书历史地考察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联,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什么是大国?什么是崛起?什么是战争?厘清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关系,以及战争在21世纪大国崛起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 最强绝世兵王

    最强绝世兵王

    【超爽新书】杨子宁,一个被神秘老头收养长大的孤儿,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磨砺,拥有了一身神秘的古武神术和一手鬼神莫测的针法。二十岁这年,老头子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让他成为了龙大的一名学生,从此掀开了他全新的生活,谱写了一段永恒的人生传奇……
  • 解放长春

    解放长春

    长春地处东北三省的中枢,是进出东满和北满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九一八”事变后,变成了伪满洲国的“首都”和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大本营,成了日寇统治、压榨、奴役、掠夺东北人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东北人民解放军的1947年冬季,将东北国民党军压缩于长春、枕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参见东北冬季攻势)。10月14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7日率部起义。解放军控制长春东城。19日,西城防区内的新编第7军官兵也纷纷投诚。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热门推荐
  • 错咬吸血鬼

    错咬吸血鬼

    俗话说的好,“想要不被狗咬,那你就要先咬狗一口。”由此类推,“想要不被人咬,那你就要先咬人一口”,但是,当你遇到了一个吸血鬼的时候,想要不被他咬,是不是就要先咬他一口?苏夜色不知道,因为她遇到他的时候,正是她快要死去的时候。最爱的男人和最亲的女人同时将一把刀插进了她的身体,然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她一个人迎接死亡。她怀着满腔的怨恨,想要做一个死不瞑目的厉鬼,好去找他们报仇。不曾想,他救了她,她没有成为厉鬼,却成了吸血鬼。从此以后,在无边的夜色下,一部青涩女孩蜕变为超级女王的妖娆史华丽展开!-----------------------------------------------推荐我的女强玄幻文《吾家有女誓换天》,一样精彩,不容错过。
  • 月光的谎言

    月光的谎言

    老灶台火锅店里热闹非常,本就不大的店面里,几张桌子旁都围坐着不停吃喝的顾客。初秋的夜里,乍暖还寒,几口滚开的铜锅里冒出浓烈的热气,在木框玻璃窗上凝结成一层水雾。街上的路灯正向地面洒下昏暗的黄色光芒,透过玻璃窗上的水雾,向四周辐射开来。老板站在柜台后,看着拥挤的店堂,表情并不喜悦。食客们清一色的男性,都是平头,体型粗壮。
  • 该隐的后裔

    该隐的后裔

    本书包含了作者的两部作品《该隐的后裔》和《克拉拉的出家》,为作者带有宗教色彩的代表作。本书中作者把时间定位在已经危机重重的明治时期,把舞台搬到了相对荒蛮的日本北海道。主人公仁右卫门带着他的妻子漂流至此,为生存而挣扎产生了一系列冲突,作者通过这一“原始的王者独裁般的无粉饰的自我”的塑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狂暴、凶悍之力,同时,又流露出被弃绝后的绝望与迷失。《克拉拉的出家》讲述了意大利Assisi市贵族名媛克拉拉皈依基督教成为弗朗西斯科修道院的第一位修女,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座修道院院长的故事。整个作品细致地描写了13世纪基督教城市的情景及宗教观,历史文化沉淀厚重,不失为一部值得咀嚼回味的伟大作品。
  • 酒馆关门之前

    酒馆关门之前

    在这个晴朗的日子,我走出家门,来到通往酒馆的柏油公路上。我总是会被一些念头突然控制。比如刚才,我待在屋子里想要随便写点什么东西,我刚刚找到笔和纸,忽然就感觉喉咙发紧,身体迅速干枯下去。我快步走到厨房的冰箱前,打开冰箱门——空空如也——除了几根黄瓜和一根过期的火腿肠。可我需要的是酒,大量的酒,足够浇灌我,使我生长出炫目的啤酒之花。我来不及换衣服,就穿着大裤衩和这身皱巴巴的黄色海滨休闲衬衫,踏上了通往酒馆的朝圣之路。公路又长又宽,两旁栽种着我不认识的植物。
  •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智慧背囊)

    成长,是首特别的歌,从懵懂无知到情窦初开,从青涩少年到学有所成,一路走来,成长,带给我们多少感动与回忆,激情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当岁月流沙般泻过,当昨天已成为过去,多少如歌的感动在我们的心底徘徊,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受你喜爱的成长故事,以成长感悟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回味,有所感动…… 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带给你对成长的最美好的回忆!
  • 俄罗斯365夜(上册)

    俄罗斯365夜(上册)

    春姑娘又回来了。百花盛开,万物复苏。《365夜故事》等一大批儿童读物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欢乐。
  • 蜜恋361度:双面娇妻狠绝色

    蜜恋361度:双面娇妻狠绝色

    (女主非傻白甜,爽文,双洁1v1)外人都说乔氏集团的大小姐乔惜然柔美娴静,无忧无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没人知道,事实往往都相反。她手段狠厉,每天忙着铲除‘小三’,还得狠虐情敌,智斗闺蜜,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未婚夫’还总想着给她找顶绿帽子戴戴?就在这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刻,还偏偏遇上了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总有预谋的想要夺她的心?真是凑不要脸的!
  • 这个易少太高冷

    这个易少太高冷

    午夜时分,顾惜筠还抱着薯片一边默默地吃着一边看着电视上的韩剧。被冷落的某人不满地说道:“男主角有我帅吗?”顾惜筠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当然有了。”看到电视剧里面开始演起吻戏,某人更生气了,“难道男主角的吻技有我好吗?”“当然……唔……”顾惜筠还没说完嘴唇就被某人封住了。某人:“看来真的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有多厉害。”
  •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

    法华三昧忏仪勘定元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比别人多做一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功。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别人不比我们傻,我们也未必比别人聪明,那么我们凭什么成功?答案是:“比别人多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