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9200000005

第5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广大人民先后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在贏得政治独立的同时,亚非拉美各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城市化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总体来说,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1950~1960、1960?1970、1970~1980、1980~1990、1990?1995这些时间段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47%、2.02%、1,35%、0.29%、0.70%,而发展中国家在相同时段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7%、3_59%、3.90%、4.68%、3.46%。如前所述,从1950年到19%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居住在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及属于世界上前100个最大城市的城市数量都有大幅度的上升。从而使这些国家成为推动战后世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依赖,或者说二者的相互依赖可以在世界历史中得到广泛的印证。二者相协调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反之则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过程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教训。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有两种:“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所谓“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不相协调,不相适应。由于这种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城市化速度大大高于工业化速度,所以属于过度城市化。由“超前城市化”而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的正规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能满足增长的城市人口对就业的需求,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城市的非正规部门以低劳动生产率和低收人为特征。失业和贫困因而急剧增加。(2)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财力有限,再加上人口的持续增长,因此,道路、排水管网、供水系统、学校和医院等根本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需要。(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加之人口在不断增长,拥挤、污染等问题不可避免,使得城市环境恶化。“超前城市化”的典型实例是非洲的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非洲较大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一般都在5%~7%,这种增长势头一直延续,终于导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非洲爆发“城市危机”。

所谓的“滞后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固然减轻了城市压力,避免了“城市病”,但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育不全,城市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滞后城市化”的典型实例是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以中国为例,2000年,我国的市镇总人口为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36.1%。当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达到1万亿美元。美国GDP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的时间是1970年,当时美国的城市化率为87%;日本GDP总量达到1万亿美元的时间是1978年,当时日本的城市化率为65%。按照钱纳里等早期预测的结果推算,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911美元,与之相对应的常态城市化水平应在60%~63%之间,而当年中国实际的城镇化水平只有38%。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40.5%,不仅明显地低于世界上同等收入和工业化水平的其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而且明显低于48%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的滞后使50%的劳动力滞留于农村,他们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不超过15%。在中国现处的发展阶段上,城市化水平的偏低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它还将成为制约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成为限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瓶颈”,成为影响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在知识经济时代集聚财富的“瓶颈”。

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农村人口大量、持续地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人口地域分布的这一调整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只有农业生产率提髙了,农村才能析出剩余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劳动。也只有农业生产率提高了,一个农业劳动力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城市的发展才能有食品保障。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之所以必然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是因为农业生产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恩斯特?恩格尔(Ernst.Engld)在19世纪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食品开支比例会不断下降。由于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食品,所以其发展空间便十分有限。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会像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那样不断膨胀,决定农业产出在国民产值中的比重必然持续下降。这已被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实o城市的发展要以农业的发展为支撑,古今皆然。在历史上,城市产生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使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在供自己食用之外还有剩余。因为只有当农业发展到那个程度,一些人脱离农业生产、从事非农经济活动才有可能。而城市就是以非农人口为主体的聚落。在以后数千年间,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存在于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古代的城市也在曲折中前进。城市发展对于当地粮食生产严重依赖的状况直到大规模的河上运输和海上运输发展起来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农业对城市发展的基础地位至今没有改变。在农业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一个农业劳动力所能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在享受城市文明、创造城市文明的时候没有食品方面的后顾之忧。

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希望在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在历史上,是工业革命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中,1780年?1790年,安德鲁?朱克尔经反复试制终于造出了第一台打禾机。到1813年,打禾机巳经普及。1830年,北方诺丁一昂附近的农场主已广泛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1850年前后,英国相继出现了以蒸汽机带动的打谷机、簸谷机、切割机、碾磨机等,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美国农业的革命性变革也是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出现的。1820年,美国西部首次使用了马拉耕田机。此后,割草机、马拉收割机、脱粒机、播种机、捆扎机和其它各种机械相继问世并推广使用,使美国农业在其它各国之前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提髙了农业生产水平。工业化还会导致国民收人迅速攀升,政府財力大大加强,从而极大提髙政府扶持农业的能力。政府财力的增强使它有能力建立农业院校,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资助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推广。而这些都对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除工业化而外的另一个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的市场化。市场化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是因为它不仅可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而且可以深化农业生产内部的分工,而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农业市场化的条件下,大农场具有的成本优势使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结果就是农业的规模经营。在历史上,这种情形可以说非常普遍。以美国为例,其农业生产主体在19世纪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变化:原先自给自足的小农场迅速地向商业化的大农场发展。它们往往生产数量巨大的单一作物,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农业的市场化还必然促进农业生产内部的分工,使各种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更臻完善。

相反,农业生产的落后必然会制约城市化的进程,恶化城市的环境。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实行过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剪刀差”政策,靠牺牲农民利益和农业来发展工业,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而农业的落后又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国家的城市化。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也忽视了农业生产,结果使得农村大片土地荒芜,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导致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过大。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合力”的结果是大量贫困人口涌入大城市。尽管从表象上看,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它们的城市常患有“城市病”,还蕴藏着不少社会矛盾。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坚实基础

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 一claik’s law)指出了劳动力转移的总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首先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由农业或工业向服务业转移。上一世纪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轨迹是对这一定理的最好诠释。在法国,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1.4%、31.5%、27,1%;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22.0%.36.9%、41.1%;到199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6.1%、29.2%、64.6%。在意大利,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61.7%、22.3%、16.0%;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32.2%、36.2%、26.7%;到1990年则进一步变为8.7%、31.6%、59.7%。在英国,19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13.0%、43.9%、46.1%;到1961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则为:3.7%、8.4%、47.9%;到199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2.1%、28.7%、69.2%。在德国,1907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33.9%、39.9%、26.2%;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13.8%、47.7%、38.5%;到1990年,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3.5%、9.1%、57.4%;在日本,1906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61.8%、16.2%、22.0%;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分别变为32.6%、29.7%、37.6%;到1990年则进一步变为7.2%、34.1%,58.7%。在美国,1900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0.4%.28*2%、31.4%;到1960年,上述三部门的就业比重变为8.6%、30.6%、55.7%;到1990年,三部门的就业比重进一步变为2.8%、25.7%、71.5%。这就说明,从长期看,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但也有证据显示,既使在短期内,这种趋势也是明显的。在1979年到1990年这一时段内,加拿大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公共行政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0%、0.3%、1.7%、一3.0%、一1.4%;同期美国上述五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一0.5%、一0.5%、1.6%、2.7%、1.1%;日本上述五部门就业的年均变化百分率分别为一2.5%、1.0%、0.3%、2.3%、0.2%;法国的分别为一3.7%、一1.6%,一1.2%、1.7%、1.5%;德国的分别为一3.1%、一0一1%、一0.8%、1_8%、1.0%;英国的分别为一1.6%、一2.9%、1.2%、2.8%、0.5%;澳大利亚的分别为0.6%、一0_2%.2.0%.3.4%、2,2%。

就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说明,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吸纳劳动力和人口的希望所在。特别是在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意义会骤然凸显。在当今发达国家,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以高级服务行业为支撑的大城市区域的人口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强,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如果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同类推荐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本书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策划那些事儿

    策划那些事儿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罗斯近几年大赚石油美元,普京总统却忧心忡忡,如履薄冰?为什么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时候,却在突然之间掉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悬崖?……“小样,别以为穿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以史为鉴,了解那些重大策划,让你轻松看透波云诡谲背后的真实。
  •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BAT的战争与和平(南方周末)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
热门推荐
  • 绝世烟华:倾城嫡小姐

    绝世烟华:倾城嫡小姐

    她是东菱大陆的墨家废材,她是天炙大陆的第一女皇,当她成为了她,风起云涌,命轮斗转。这一世,她有父母,有朋友,神兽相伴,神器相随,最期望的他却忘了她,是命运捉弄,还是命中注定?为他奔走的三世,第一世为皇,二世为兵,三世成了人人唾弃的废材,再见已是陌人。
  •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邪萌逆袭:烈焰魔君别过来

    司空魔火抓着手中一页留言唇角微扬,冷冷一呵。“熟不透的小白狼,我看你能逃多远……”
  • 幽明游记

    幽明游记

    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
  • 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

    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我们将帮你踏上通往自己内部世界的旅程。心智健康开始于自我了解和自我接受。分析人的个性与行为是件艰难的事……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浙东纪略

    浙东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守护天使的诺言

    重生:守护天使的诺言

    “我们分手吧。”没有理由的一句话,顿时碎了他的心,在川流不息的马路边,在纠缠中,世界顿时一片红色。“从今天开始,忘记在人间的一切,在我身边。”上帝念她善良,她成了天使,可是她仍心念着在人间的他,于是,她和上帝做了个约定,以一年为期限,来界定他们能否在一起。她认识的他,从王子变成了恶魔,没有了过往的记忆,虽然他们之间有层层阻碍,但她仍相信,只要有心,他,她,还会在一起……
  • 有明月如眉

    有明月如眉

    明月眉父母皆为西陇大户人家,父亲又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蒙圣恩钦点入翰林院,更是官至三品户部侍郎。怎么看她都应该是那个前呼后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可现实却是在她出生之前她母亲的正妻位置就被镇北侯府小姐齐菀芝以“平妻”的名义抢了去,并终生被父亲放逐在了老家。关起门来明月眉是明家三老爷、堂堂户部侍郎的嫡长女,可是门外轻视与嘲笑从来不曾离开过她们母女。明月眉的母亲更因常年郁结于心早早撒手人寰。面对母亲的突然离世、冷漠的父亲、虎视眈眈的继母、各怀心思的亲戚们、逢高踩低的下人们、年仅十四岁的明月眉不但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身边的人,还要顺便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出身已经这样了没得选,下半辈子她可要好好为自己谋划一下,她要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她的人生目标是“先苦后甜”。
  • 神医蛊妃狠嚣张

    神医蛊妃狠嚣张

    “王爷!王妃给郡主和一头猪下了情人蛊,让他们爱得死去活来了!”某王爷宠溺一笑,“果然是我妻,这也只有她能想得出来。”“王爷!王妃给贵妃下了听话蛊,让贵妃当众跳舞了!”某王爷蹙眉,“现在太阳大,送一些冰镇甜瓜给王妃,边吃瓜边看。记着打好伞!算了,本王自己去。”“王爷,这回糟了!王妃说她不想当王妃了,她要带她的蛊娃娃去征服天下!”某王爷迅速改名“天下”,揽着某魅一笑,“听说你想征服天下,我已准备好……”*她是带着七个蛊娃娃穿越的巫医杀手,腹黑狠辣,护至亲虐白莲,谁挡怼谁。他五洲四海的至尊九殿下,手握所有君主的生杀大权,被她顺手一救,他决定以身相许。【女强爽文、宠文,1v1双洁】
  • 水岸街的夏日来信

    水岸街的夏日来信

    父母双亡的紫苏因为长相酷似儿时的阿阮,而被领养。在过了一段富人生活后,阿阮发现紫苏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拥有的一切在瞬间成为过眼云烟。被迫搬到水岸街的紫苏遇到陆临暗,少年对紫苏产生别样情愫。而紫苏却坚信自己喜欢着的是优等生顾雾霭。紫苏父母死亡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而当一切真相揭晓时,她却离幸福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