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3300000001

第1章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1)

父亲的箫

父亲是铁匠,小时候没有上过一天学,但他能读书会看报,也许是天生有点乐感的缘故吧,他还无师自通吹得一手好箫。箫,一种古老的管乐器,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就是从父亲的爱好中了解了它,认识了它。因此,品父亲箫的故事也犹如品茗茶,愈品愈香,愈品愈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百姓的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就更不用说精神生活了,那时候只要每天太阳一偏西,全家就犯愁,“晚上不准点煤油灯,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外婆扯着嗓子想省几个钱!于是,我们全家在寒冷的冬夜是早早地焐被子,炎热的夏夜就围着父亲听他讲“鬼”的故事。周而复始,我们厌倦了,三哥用打零工的钱为全家买了一部“东海”半导体收音机,父亲乐开了花,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所以每天晚上“鬼”的故事就变成了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变成了革命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偶尔会收到台湾的电台,父亲会立刻调换成别的台,我们也会屏住呼吸不说话。时间长了,父亲向我们发布了绝好的消息:“太单调了!我每天少抽一包'圆球',或少抽一包'友谊',攒钱买支箫,老爸每天吹箫给你们听,可好听呢!”

父亲说话算数,为了攒够买箫的钱,他每天少抽烟或不抽烟,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的夏天,出差到武汉买了一支喜爱的箫。他在武汉商场买箫的时候,还闹了一个笑话,父亲将选好的箫横着吹,“怎么吹不出声啦?”父亲不耐烦地要求营业员调换一支。营业员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同志,横吹的是笛,竖吹的是箫。”父亲听了营业员试吹的效果后,将箫包装好,急赶急地坐上了回钟祥县城的车。

回家后,父亲喜滋滋地向我们展示了他刚买的宝贝,“您会吹吗?”我望着父亲。“横吹的是笛,竖吹的是箫。”父亲如法炮制。我还真佩服父亲的那股子钻劲,从此他是箫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一下班,就爱不释手地急着摆弄那支箫。就这样,不懂乐理的他,仅凭乐感就能够吹出一首首不完整的曲子。再后来就能够熟练地吹奏出《春江花月夜》《浏阳河》《送战友》等优美动听的曲子。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在箫声中长大的,箫充实了我们全家单调的生活,更增添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记得样板戏流行的日子里,父亲给我们带来的是《敢洒热血写青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伟人逝世的日子里,父亲给我们带来的是《东方红》《绣金匾》。在是非曲直混淆的年代,父亲吹箫还被扣上了“资产阶级生活小情调太浓”的帽子,为此父亲还在小镇机械厂行政生活会上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但这丝毫没有阻止父亲用箫来演绎生活的美好。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的日子里,父亲给我们带来了优美动听的《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改革开放初期,父亲给我们带来了深情悦耳的《春天的故事》。

父亲也有不吹箫的时候,那是母亲去世的一九八三年,他不仅不吹,而且还悲痛地第一次摔了他心爱的箫。“爸爸,您怎么不吹箫?”我问。父亲很是伤感,“你们的母亲都走了!我还有兴致吹吗?”父亲为此整整一年没动过那支箫。后来,我们见父亲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就鼓励父亲拿起了那支未摔坏的箫,他又吹奏出《妈妈的吻》等比较流行的通俗歌曲,吹奏出《走向新世纪》等热情豪迈的抒情歌曲。

父亲的箫啊!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欢乐。

母爱无限

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年了,但她的勤劳、她的善良、她的慈爱,至今沁人心脾,温馨永远。

记得我七岁那年的一个夏日,因感冒高烧了一天一夜的我,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便是:“妈妈,我要吃罐头,我要吃罐头。”“儿子,快起来,妈妈背你到医院打一针后回来再吃。”母亲心疼地一边用湿毛巾为我敷额头一边说。小孩不装病,听说能吃上罐头,我“噌”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瘦弱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将我背到两公里外的医院打完退烧针后,又吃力地将我背回了家。看着退了烧的儿子,母亲分外高兴:“家里还有一瓶橘子罐头,妈妈拿出来给你吃。”“糟了!这瓶亲戚过年拿来的罐头已被'觊觎'多时的我用针在瓶盖上钻一小孔后吮吸完了汁水,要是母亲发现不栽了吗?”我迅速意识到。“真是过细过细,吃个大屁。孩子,这瓶罐头出气上霉了,妈妈再到商店里买一瓶回来给你吃。”母亲晃动着罐头说。沐浴浓浓母爱的我,此时此刻却是那么无地自容和懊悔不已。因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瓶罐头于那时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奢侈品。

可怜天下母亲心。为了能让儿子有出息,父母亲将我送到在钟祥县城工作的哥哥身边读书,这样,又让母亲多了一份揪心和牵挂——盼儿子周末回家。还是一个烈烈的夏日,母亲照例早早起床高兴地对父亲说:“孩子他爸,今天是星期六,我们的四个儿子今天要回来了,我还是要早点排队买点肉回来。”买肉的路上,母亲甭提有多高兴,逢人便说:“儿子们要回来了。买点肉回来给孩子们打打牙祭。”母亲不厌其烦地排了两个小时的队,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猪肝带回了家。母亲看天太热怕肉坏了,就将其浸在冷水里,只等她的四个儿子回家吃晚饭。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和早已下班的三个哥哥结伴骑车回家,一路上的我们欢声笑语。“今儿晚上,妈妈肯定又为我们准备了好菜。”我对哥哥们说。“小弟真是个馋猫!”大哥开玩笑地说。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母亲准备什么“大餐”的时候,我骑的自行车链条断了。“唉,还有二十多里路,我们推着车走回去吧!”哥哥们无奈地说。待我们满头大汗到家的时候,只见母亲站在家门口焦急地盼着我们:“快吃饭,菜都凉了!”吃饭的时候,不舍得吃一口猪肝的母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说:“这是早上买的猪肝,不知道坏没有,多吃点。”我和哥哥们吃着有点变味的猪肝,噙着眼泪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没坏。”

一九八三年的元月十四日对我们全家来说是“黑色的一天”。这天,得知母亲出血热误诊病危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的三哥迅速找车将奄奄一息的母亲接到钟祥医院抢救,看着忙进跑出的医生,母亲似乎预感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她深情地凝望着已是满脸泪水的丈夫和孩子们:“我这病就不要治了,家里又不宽裕,再说还有四个孩子读书,你们几个大的一定要照顾好父亲和几个弟妹。另外,我为老六裁剪的棉袄还未做完,我给七弟八妹做的棉鞋放在五屉柜……”母亲还未说完则永远带着遗憾闭上了那对美丽的大眼睛。是年,至爱的母亲仅仅只有四十八岁。

母亲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平凡的,但她的慈爱是无限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正是母亲美丽的人生成就了她八个儿女的幸福人生,我为母亲自豪,我为母亲骄傲。

外婆的“大洋”

我至今只知道外婆姓李,人们习惯称她为李氏。我还知道外婆心地善良、一生勤劳,她年轻时勤扒苦做、省吃俭用,曾悄悄地积攒了十块大洋,并且这十块大洋的每次花销都凝结着外婆对我们全家无限的爱。

那还是1950年的阳春三月,就在举国上下普天同庆,人们还沉浸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喜悦之中的时候,我的外婆盼来了她唯一的闺女——我母亲出嫁的日子。建国之初的人们物资虽然极度匮乏,但生活热情饱满,为了操办好喜事,身为孤儿的父亲布置新家却穷有穷的办法,他用一双铁匠的巧手在锻打出菜刀、镰刀和铁锹等家庭必备用品的同时,还以钢锯条为主材料日夜赶制出四个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父母亲的洞房和我家的大门前。为了日子的红火,兼有木工手艺的父亲还炮制出自己心爱的作品——一口木箱和一张木床。外婆一家人看后甚是钦羡。但穷得叮当响的父亲发愁了:“床上用品怎么办呢?总不能把单身汉的被褥抱过来吧!”看见父亲的着急劲,外婆却不声不响地从荷包中掏出一个用手帕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这两块大洋是我和你们的父亲一起做小本生意积攒的,现在你们拿去置一点东西吧!”这是外婆为我家开销的第一笔大洋。

1952年的盛夏,我的大哥诞生了,父亲母亲喜上眉梢,外婆脸上也挂满了幸福的笑。“等我孙子抓周的时候,我会给你们一个惊喜!”外婆得意地把孙子举得高高地说。不错,我大哥抓周的那一天的确热闹,舅舅舅妈和姑爹姑妈两大家人早早地来到我家,还不等大家津津有味地吃完长寿面,我的外婆就不慌不忙地从房里取出一个用红绸缎包裹的东西,“这是我用四块大洋打制的一对银手镯,这对手镯会为我的孙子带来吉祥!也能为全家带来兴旺!”外婆一边为孙子戴上一边向大家宣布。这是外婆为我们开销的第二笔大洋。还真让外婆说中了,我的父母为我带来了七个兄弟姐妹,可谓人丁兴旺。外婆准备的这对手镯,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就像握接力棒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戴,这自然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岁月如梭,转眼间又到了1995年的秋天,真是秋风瑟瑟,外婆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老人已想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外婆也悄悄地实施着自己的“大洋计划”,她思忖着:“我的十块大洋只剩下了四块,我有八个孙子孙女,这四块怎么分呢?”说来真是凑巧,有一天,一个巧舌如簧的银元贩子来到我家向我外婆积极兜售,求购心切的外婆毫不犹豫地用一百元购得了四块“大洋”,为此,她还高兴了好几天。终于有一天,外婆重病卧床不起,我们兄弟姐妹八个整齐地守护着至爱的外婆,就在她撒手而去的一刹那,她坚定地从枕头下边抠出一个十分陈旧的布袋说:“孙子们!我很穷,但我也很富,因为我有你们,这八块大洋是为你们准备的!”外婆将八块大洋一一分发完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是外婆为我家开销的第三笔也是最后一笔大洋,我的外婆至死也不知道给我们的八块大洋中有四块是假的。但我们八个兄弟姐妹永远认为它是“真”的,“纯”的!

父亲的辉煌

学富五车是学人的辉煌,驰骋疆场是军人的辉煌,意兴生隆是商人的辉煌……我的父亲是一名铁匠,铁匠自然也有铁匠的辉煌。

父亲自小命苦,八岁丧父失母。迫于生计,他十岁就开始了抡大锤的漫长铁匠生涯。由于勤学苦练,加之脑子特别好使,父亲手里拥有了三样“绝活”。

父亲的第一绝是打得一手好镰刀。毫不夸张地说,我孩提时居住的小镇,凡是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不知道我父亲打制的镰刀特别的“棒”,“石师傅镰刀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经久耐用,钢不褪,刃不卷。”十里八村、小镇内外的乡亲们是这样夸奖的!“石师傅镰刀为我们农具厂争了光添了彩。”厂里的工友们是这样褒扬的!为了能够让农友们不误农时,及时得到一把满意的镰刀,我的父亲可以丢下手中的碗筷,可以不顾正在生病的孩子,还可以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也要加班加点为他们锻打出一把好镰。正是靠父亲手艺的精湛和职业的诚信,他结交了众多的农民朋友,有的还成了生死之交。

父亲的第二绝是做得一手好模具。父亲的模具做得好,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钟祥县农机具界是出了名的。他通过铸、打、砂、磨一道不落的四道工序,精益求精地制作了十字镐、铁锤、斧头等多种精美模具,从而为工友们减轻了劳动强度,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荆州地区轻工局点名要我父亲做的十字镐模具参加在沙市举办的全区农具模具参展赛。参赛前一天,父亲将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两件心爱的作品包装好后装进军用挎包,就急匆匆地上路了。那时从钟祥到沙市的交通特别不便,用“路漫漫其修远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父亲乘船转车,几经颠簸,抵达沙市已是万家灯火。第二天的参展会上,父亲的模具真是出尽了风头,一举夺得荆州地区农具模具参展赛第一名,并获准在全地区推广。是夜,父亲激动了,父亲失眠了。消息迅速传到父亲的小厂,传到父亲的小镇,人们奔走相告:“我们小厂的模具冲出了小镇!冲出了钟祥!走向了荆州!”

父亲的第三绝便是能够安装一座人人称羡的高架空气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小小农具厂,其设备的简陋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说要想把厚重的钢材铁料改小就比登天还难。为此,父亲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土办法——安装一座高架空气锤。这种高架空气锤主要是利用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原理安装而成的。为确保安全生产,高架空气锤的整个调试运作期间,父亲几乎是寸步不离。一天,当父亲正手握铁钳将一块块笨重的钢材铁料一一改小的时候,一块飞铁无情地砸断了父亲右手的食指和无名指,但刚毅的父亲对不约而同围上来的工友们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你们今后生产要注意吸取教训,确保安全!”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铁匠,他的“三绝”铸就了他当铁匠的辉煌,正是这“三绝”使他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钟祥县的劳动模范、荆州地区的劳动模范。他后来还时常勉励我们:“行行出状元,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么人生无憾。”父亲的一席话语至今萦绕在耳边,并时刻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报效国家。

同类推荐
  •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龙楼,一个远在天涯海角、既古朴又现代的小镇,却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壮美。中国唯一的滨海卫星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就位于龙楼,每次卫星发射,这里都涌入成千上万的人前来一睹龙飞九天的震撼。除去卫星带给人的震撼之外,这里还有铜鼓岭和月亮湾流淌的浪漫,还有旧时光老街记忆中的美好,还有八门湾星空下神秘的探险,更有文昌人尊师重教的传统与承继。“行走美文”女作家曾丹,继博鳌和台儿庄之后,读懂了人生的甘洌清甜,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海南,在龙楼书写另一段柔情。她的笔下既展现了龙楼作为航天小镇的恢宏与壮美,又用自己充满爱的眼睛探寻龙楼28公里海岸线的妩媚与别样风情。龙楼镇虽是南海边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小镇,却又不缺乏久酿芬芳后独有的灵动与色彩。让我们跟随作家曼妙的笔触,用眼睛去漫步,用呼吸去碰触,尽情把自己置于海南小镇天蓝海蓝的景色里,游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与传统的古香古色之间。让心灵追随眼睛,一起去龙楼看卫星。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

    《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5册)》包括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集如何读、如何写于一身,是叶圣陶、夏丏尊指导青年人如何欣赏经典文学、如何写出生动文章的书籍。
  • 旧事新知风雨声

    旧事新知风雨声

    本书汇集散见于数十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物刊载的文人原创作品,包括鲁迅、梁遇春等多位大师和学人,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的本质,学习哲学的本义,学习研究国故的方法,了解科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心理学的真正意义。这是一本围绕文化、哲学、科学、心理学等诸多常识和新知而展开讨论的文集,是大师和学人奉献给我们的新知盛宴。从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于科学对于真理孜孜以求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各种知识不止步于权威和众论的可贵思想。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热门推荐
  • 私人定制:腹黑首席赖上门

    私人定制:腹黑首席赖上门

    都说婚姻不是儿戏,可她糯小米的婚姻就是儿戏!这儿戏不说最后还被冠上不检点,性生活紊乱,红杏出墙!她想这也就算了,反正都是自己计划之内的事!可隔了几年遇着,他逼她墙角,上来就对她动手动脚,还欲要轻薄她!她抵死抗议,却硬被压在身下“你不专门就是给男人解决生理需求的么”他混蛋,他竟然说着这么恶心的话,得了,走着瞧,看她不好好整整他才怪,坚决不让娃认他这个恶心爹!
  • 霸王必须胜

    霸王必须胜

    新书《掘宋》以发,大家可以移驾瞅一眼啦!!若历史发展比作人之成长,秦的一统只是人的成年,楚汉争霸才是步入社会后最初的磨练。这一年,黄河以北仅齐地仍在韩信脚下垂死挣扎。这一年,英布早已背叛项羽。这一年,项羽追击刘邦到荥阳城下。这一年,范增因离间计而去。这一年,龙且被派往齐地增援。此时虽不曾有广武的合约,霸王项羽却已经步入了争霸旅程的强弩之末。这一年,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融入了霸王的身躯。
  • 白色花朵的爱情

    白色花朵的爱情

    本书是两篇与白色花朵相关的爱情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白色花朵的爱情之玉兰花开晚风微。女画家简姬来到一个车展,想在热闹熟悉的环境中缅怀已去世的摄影师情人毅然,却发现他活生生地在会场里,挽着高挑貌美的女朋友,出现在自己眼前……第二个故事,是白色花朵的爱情之玉梨流花。讲述了风雨飘摇的民国末期,戏子玉梨的爱恨情仇,与家国大义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如白色花朵般美丽纯洁的女子,却不得不在浊世、乱世中沉浮,只为生存。
  • 南明:流亡的悲歌

    南明:流亡的悲歌

    崇祯帝继位后,一步一步带着他的大明朝走向灭亡。南明,那个崩溃的时代,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任何挣扎都无法阻止它衰亡的进程。大明建国二百多年后,一代雄杰朱元璋的皇裔圣种朱由榔,像丧家犬一样,流落到缅甸境内,度过了他人生最艰苦的岁月。在“亡天下”的浅层忧虑和“失身家”的深层恐惧双重夹击下,病态的“清醒者”们,成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文人士大夫内在的号称“坚韧”的精神品格,最终匍匐于刀锋利刃之下。但中华忠烈,不绝如缕。一批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史可法、高杰、夏完淳、陈子龙、张名振、瞿式耜、张同敞、张煌言,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以“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之举和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半明半灭的历史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凤子龙孙被抛入了历史的深渊,但鲜活沸腾的灵魂,却从帝国死亡的躯体上腾然而起,引导我们进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 快穿之迷妖记

    快穿之迷妖记

    “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我可能是这世上最独一无二的妖怪了。”某土豆精眨着圆滚滚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个把她从天道底下救出来的美男子小心的道。美男子笑的如沐春风的瞧着她不说话。“真的!你别看我这样,四方神兽里的朱雀是我干娘!”这一天,渡劫失败,衣衫褴褛,顶着一头被雷劈的炸裂的发型的土崽,遇到了这个自称起源的美男子,从此走上了奔波于各个世界的不归路。 【作者君建了群,那什么,有兴趣的话可以加一下哦~有问题尽管问,有毛病尽管提≡﹏≡ 群号604530173群名这里是路又】
  • 绿色地球

    绿色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无情地索取着她的资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废气排放……我们的地球在哭泣。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还给地球一个绿色的明天。
  • 神龙天武

    神龙天武

    强者世界,适者生存;缔造传说,连接未来!
  • 海贼之神枪手

    海贼之神枪手

    穿越海贼世界,重生为阿拉巴斯坦王子,获得枪神系统。拥有漫游枪手枪炮师等系列神枪转职能力,罗林要用枪械的炮火震撼这个世界。ps1:本书又名《海贼之狙击手》、《海贼之枪神》ps2:已有稳定更新半年完本作品,人品保证ps3:简介无力,请多担待,先看几张吧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这本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大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与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 罪孽师徒

    罪孽师徒

    “血海为裙,冤魂为剑,森罗为发,枯骨为履,这才是你真实的师傅,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狱修罗。怎么样,你现在害怕她吗,只要你放我出来,我带你逃离,远远地离开她。”屠苏不停地低语,诱惑叶秋分。叶秋分收回心神,冷漠道:“我想你搞错了,我从来没有害怕过她,更没想过离开她,我这条命都是她给的,如果真有一天她想收回这条命,我也无怨无悔。至于你,永远地葬在这无字碑下吧!”……“步留情,你脚踏亿万尸骨,难道就不怕遭报应吗?”屠苏不甘地大吼道。“证道之路,杀孽无数。既成万古,何谈枯骨!”步留情眼神冷漠,内心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