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8200000012

第12章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

却说周亚夫到了大廷,已由景帝派出问官,责令亚夫对簿,且取出一封告密原书,交与阅看。亚夫览毕,全然没有头绪,无从对答。原来亚夫子恐父年老,预备后事,特向尚方掌供御用食物之官买得甲楯五百具,作为他时护丧仪器。尚方所置器物,本有例禁,想是亚夫子贪占便宜,秘密托办,一面饬佣工运至家中,不给佣钱。佣工心中怀恨,竟说亚夫子偷买禁物,意图不轨,背地里上书告密。景帝方深忌亚夫,见了此书,正好作为罪证,派吏审问,其实亚夫子未尝禀父,亚夫毫不得知,如何辩说,问官还道他倔强负气,复白景帝。景帝怒骂道:“我亦何必要他对答呢?”遂命将亚夫移交大理。即廷尉,见前。亚夫子闻知,慌忙过视,见乃父已入狱中,才将原情详告。亚夫也不暇多责,付之一叹。及大理当堂审讯,竟向亚夫问道:“君侯何故谋反?”亚夫方答辩道:“我子所买,乃系葬器,怎得说是谋反呢!”大理又讥笑道:“就使君侯不欲反地上,也是欲反地下,何必讳言!”亚夫生性高傲,怎禁得这般揶揄,索性瞑目不言,仍然还狱。一连饿了五日,不愿进食,遂致呕血数升,气竭而亡,适应了许负的遗言。命也何如。

景帝闻亚夫饿死,毫不赙赠,但更封亚夫弟坚为平曲侯,使承绛侯周勃遗祀。那皇后亲兄王长君,却得从此出头,居然受封为盖侯了。莫非营私!独丞相刘舍,就职五年,滥竽充数,无甚补益,景帝也知他庸碌,把他罢免,升任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绾系代人,素善弄车,得宠文帝,由郎官迁授中郎将,为人循谨有余,干练不足。景帝为太子时,曾召文帝侍臣,同往宴饮,惟绾不应召,文帝越加器重。谓绾居心不贰,至临崩时曾嘱景帝道:“卫绾忠厚,汝应好生看待为是!”景帝记着,故仍使为中郎将。未几出任河间王太傅,吴楚造反,绾奉河间王命,领兵助攻,得有战功,因超拜中尉,封建陵侯。嗣复徙为太子太傅,更擢为御史大夫。刘舍免职,绾循资升任,也不过照例供职,无是无非。至御史大夫一职,却用了南阳人直不疑。不疑也做过郎官,郎官本无定额,并皆宿卫宫中,人数既多,退班时辄数人同居,呼为同舍。会有同舍郎告归,误将别人金钱携去,失金的郎官,还道是不疑盗取,不疑并不加辩,且措资代偿。未免矫情。嗣经同舍郎假满回来,仍将原金送还失主,失主大惭,忙向不疑谢过。不疑才说明意见,以为大众蒙谤,宁我受诬,于是众人都称不疑为长老。及不疑迁任中大夫,又有人讥他盗嫂无行,徒有美貌。不疑仍不与较,但自言我本无兄,从来也因从击吴楚得封塞侯,兼官卫尉,卫绾为相,不疑便超补御史大夫,两人都自守本分,不敢妄为。但欲要他治国平天下,却是相差得多呢!断煞两人。

景帝又用宁成为中尉。宁成专尚严酷,比郅都还要辣手,曾做过济南都尉,人民疾首,并且居心操行,远不及郅都的忠清。偏景帝视为能吏,叫他主持刑政,正是嗜好不同,别具见解。看他诏令中语,如疑狱加谳,景帝中五年诏令。治狱务宽,后元年诏令。也说得仁至义尽,可惜是徒有虚文,言与行违,就是戒修职事,后一年诏令。诏劝农桑,禁采黄金珠玉,后三年诏令。亦未必臣民逖听,一道同风。可见景帝所为,远逊乃父,史家以文景并称,未免失实。不过与民休息,无甚纷更,还算有些守成规范。到了后三年孟春,猝然遇病,竟致崩逝,享寿四十有八,在位一十六年。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各二驷,吏二千石,各黄金二斤,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家,终身不复役使,作为景帝身后隆恩。

太子彻嗣皇帝位,年甫十有六岁,就是好大喜功、比迹秦皇的汉武帝。回顾本书第一章。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上先帝庙号为孝景皇帝,奉葬阳陵。武帝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女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立陈氏为皇后。金屋贮娇,好算如愿。又尊皇太后母臧儿为平原君,连臧儿所生子田蚡田胜,亦予荣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臧儿改嫁田氏,已与王氏相绝,田氏二子怎得无功封侯?即此已见武帝不遵祖制。所有丞相御史等人,暂仍旧职,未几已将改年。向来新皇嗣统,应该就先帝崩后,改年称元,以后便按次递增,就使到了一百年,也没有再三改元等事。自文帝误信新埋平候日再中,乃有二次改元的创闻。见五十一回。景帝未知干蛊,还要踵事增华,索性改元三次,史家因称为前元中元后元,作为区划。武帝即位一年,照例改元,本不足怪,惟后来且改元十余次,有司曲意献谀,谓改元宜应天瑞,当用瑞命纪元,选取名号,因此从武帝第一次改元为始,迭用年号相系。元年年号,叫作建元,这是在武帝元鼎三年时新作出来,由后追前,各系年号,后人依书编叙,就称武帝第一年为建元元年。看官须知年号开始,创自武帝,也是一种特别纪念,垂为成例呢。标明始事,应有之笔。

武帝性喜读书,雅重文学,一经践祚,便颁下一道诏书,命丞相御史列侯郡守诸侯相等,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于是广川人董仲舒,菑川人公孙弘,会稽人严助,以及各处有名儒生,并皆被选,同时入都,差不多有百余人。武帝悉数召入,亲加策问,无非询及帝王治要。一班对策士子,统皆凝神细思,属笔成文,约莫有三五时,依次呈缴,陆续退出。武帝逐篇披览,无甚合意,及看到董仲舒一卷,乃是详论天人感应的道理,说得原原本本,计数千言。当即击节称赏,叹为奇文。原来仲舒少治《春秋》,颇有心得,景帝时已列名博士,下帷讲诵,目不窥园,又阅三年有余,功益精进。远近学子,俱奉为经师。至是诣阙对策,正好把生平学识,抒展出来,果然压倒群儒,特蒙知遇。武帝见他言未尽意。复加策问,至再至三。仲舒更迭详对,统是援据《春秋》,归本道学,世称为天人三策,传诵古今。小子无暇抄录,但记得最后一篇,尤关重要,乃是请武帝崇尚孔子,屏黜异言。大略说是:

臣闻天者群物之祖,故遍复包含而无所殊。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无私。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故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夫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古之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知仁义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子。臣又闻之:聚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晻与暗字通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之大者,君子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无敝,敝者道之失也。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者,救敝之术,当用此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授,而守一道,不待救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大汉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犹今之天下,共是天下,古大治而今远不逮,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与天同意者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被朘削,浸以大穷,死且不避,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繁,而奸邪之所以不可胜者也。公仪子相鲁,至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之,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红读如工。夫皇皇求财利,尝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惟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祸患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无可为者矣。且臣闻《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壹,法度可明,民乃知所从矣。

这篇文字,最合武帝微意。武帝年少气盛,好高骛远,要想大做一番事业,震古烁今,可巧仲舒对策,首在兴学,次在求贤,最后进说大一统模范,请武帝崇正黜邪,规定一尊,正是武帝有志未逮,首思举行,所以深相契合,大加称赏。当下命仲舒为江都相,使佐江都王非。景帝子,见前。武帝既赏识仲舒,何不留为内用?丞相卫绾,闻得武帝嘉美仲舒,忙即迎合意旨,上了一本奏牍,说是各地所举贤良,或治申韩学,申商韩非。或好苏张言,无关盛治,反乱国政,应请一律罢归。武帝自然准奏,除公孙弘严助诸人,素通儒学外,并令归去,不得录用。卫绾还道揣摩中旨,可以希宠固荣,保全禄位,哪知武帝并不见重,反因他拾人牙慧,格外鄙夷。不到数月,竟将卫绾罢免,改用窦婴为丞相。婴系窦太后侄儿,窦太后尝与景帝说及,欲令婴居相位。景帝谓婴沾沾自喜,量窄行轻,不合为相,所以终不见用。武帝也未尝定欲相婴,意中却拟重任田蚡,不过因蚡资望尚浅,恐人不服,并且婴是太皇太后的兄子,蚡乃皇太后的母弟,斟情酌理,亦应先婴后蚡,所以使婴代相,特命蚡为太尉。太尉一官,前时或设或废,惟周勃父子,两任太尉,及迁为丞相后,并将官职停罢。武帝复设此官,明明是位置田蚡起见。蚡虽曾学习书史,才识很是平常,只有性情乖巧,口才敏捷,乃是他的特长。自从武帝授为武安侯,他亦自知才具不足,广招宾佐,预为计划。入朝时乃滔滔奏对,议论动人,武帝堕入彀中,错疑他才能迈众,欲加大位。为此一误,遂惹出后来许多波澜,连窦婴也要被他排挤,断送性命,这且待后再表。

且说窦婴田蚡,既握朝纲,揣知武帝好儒,也不得不访求名士,推重耆英。适御史大夫直不疑免官,遂同举代人赵绾继任,并又荐入兰陵人王臧,由武帝授为郎中令。赵王两人,既已受任,便拟仿照古制,请设明堂辟雍。武帝也有此意,叫他详考古制,采择施行,两人又同奏一本,说是臣师申公,稽古有素,应由特旨征召,邀令入议。这申公就是故楚遗臣,与白生同谏楚王,被罚司舂。见五十三回。及楚王戊兵败自焚,申公等自然免罪,各归原籍。申公鲁人,归家授徒,独重诗教,门下弟子,约千余人。赵绾王臧,俱向申公受诗,知师饱学,故特从推荐。武帝风闻申公重名,立即派遣使臣,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聘申公。

申公已八十余岁,杜门不出,此次闻有朝使到来,只好出迎。朝使传述上意,赍交玉帛,申公见他礼意殷勤,不得不应召入都。既到长安,面见武帝,武帝见他道貌高古,格外加敬,当下传谕赐坐,访问治道,但听申公答说道:“为治不在多言,但视力行何如。”两语说完,便即住口。武帝待了半晌,仍不闻有他语,两语够了。暗思自己备着厚礼,迎他到来,难道叫他说此二语,便算了事,一时大失所望,遂不欲再加质问,但命他为大中大夫,暂居鲁邸,妥议明堂辟雍,及改历易服与巡狩封禅等礼仪。申公已料武帝少年喜事,行不顾言,所以开口提出二语,待他有问再答。嗣见武帝不复加询,也即起身拜谢,退出朝门。赵绾王臧,引申公至鲁邸,叩问明堂辟雍等古制,申公微笑无言。绾与臧虽未免诧异,但只道是远来辛苦,不便遽问,因此请师休息,慢慢儿的提议。哪知宫廷里面,发生一大阻力,不但议事无成,还要闯出大祸,害得二人失职亡身,这真叫作冒昧进阶,自取祸殃哩。

原来太皇太后窦氏,素好黄老,不悦儒术,尝召入博士辕固取示老子书。辕固尚儒绌老,猝然答说道:“这不过家人常言,无甚至理。”窦太后发怒道:“难道定要司空城旦书么?”固知太后语意,是讥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因与私见不合,掉头自退。固本善辩,从前与黄生争论汤武,黄生主张放弑,固主张征诛,景帝颇袒固说;此番在窦太后前碰了钉子,还是不便力争,方才退出。那窦太后怒气未平,且因固不知谢过,欲加死罪,转思罪无可援,不如使他入圈击彘,俾彘咬死,省得费事。恶之欲其死,全是妇人私见。亏得景帝知悉,不忍固无端致死,特令左右借与利刃,方才将彘刺死。太后无词可说,只得罢休。但每闻儒生起用,往往从中阻挠,所以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不重用儒生。及武帝嗣位,窦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复欲出来干预。武帝又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议,都须随时请命。窦太后对着他事,却也听令施行,只有关系儒家法言,如明堂辟雍等种种制度,独批得一文不值,硬加阻止。冒冒失失的赵绾,一经探悉,便入奏武帝道:“古礼妇人不得预政,陛下已亲理万机,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处人骨肉之间,怎得如此直率!武帝听了,默然不答。看官听说!绾所说的东宫二字,乃是指长乐宫,为太皇太后所居。长乐宫在汉都东面,故称东宫。诠释明白,免致阅者误会。自从绾有此一奏,竟被太皇太后闻知,非常震怒,立召武帝入内,责他误用匪人。且言绾既崇尚儒术,怎得离间亲属?这明明是导主不孝,应该重惩。武帝尚想替绾护辩,只说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并言赵绾多才,与王臧一同荐入,所以特加重任。窦太后不听犹可,听了此语,越觉怒不可遏,定要将绾臧下狱,婴蚡免官。武帝拗不过祖母,只好暂依训令,传旨出去,革去赵绾王臧官职,下吏论罪。拟俟窦太后怒解,再行释放。偏窦太后指二人为新垣平,非诛死不足示惩,累得武帝左右为难。哪知绾与臧已拼一死,索性自杀了事。倒也清脱。小子有诗叹道:

才经拜爵即遭灾,祸患都从富贵来。

莫道文章憎命达,衒才便是杀身媒。

绾臧既死,窦太后还要黜免窦婴田蚡。究竟婴蚡曾否免官,待至下回再表。

武帝继文景之后,慨然有为,首重儒生,而董仲舒起承其乏,对策大廷,裒然举首。观其三策中语,持论纯正,不但非公孙弘辈可比,即贾长沙亦勿如也。武帝果有心鉴赏,应即留其补阙,胡为使之出相江都,是可知武帝之重儒,非真好儒也。第欲借儒生之词藻,以文致太平耳。申公老成有识,一经召问,即以力行为勉,譬如对症发药,先究病源,惜乎武帝之讳疾忌医,而未由针砭也。就令无窦太后之阻力,亦乌有济?董生去,申公归,而伪儒杂进,汉治不可问矣。

同类推荐
  •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本书记叙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春去春会来

    春去春会来

    热烈欢迎参加云州蓝焰燃气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的贵宾!红色的电子字幕,渲染着热烈的气氛。而陈旭,亦是一团炽火在胸,像加足了燃料的蒸汽机车,呼隆隆地就闯进了宾馆。步幅大,频率也快,就显出急匆匆的样子来。不料,脚下一闪,身便打了个趔趄。低头看看,虽未有异常发现,还是往虚空处狠踢了一脚:“操!”刚“操”罢,丝绒旗袍就过来了:“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他眼一斜:“你帮得了吗!”旗袍竭力把笑容留在脸上,声音却低了下来:“对不起!”来到餐厅,周光伟热情地招呼道:“快坐吧,就等你了。”
  • YY的悲剧

    YY的悲剧

    睁开眼。床头柜的闹钟显示:六点一刻。还早呢,让我再多睡会儿。和往常一样的贪睡想法让我翻了个身,旋即发现枕头边伏着一堆发尾反翘的柔顺青丝。它属于一个女孩。一个五官精致,睡相迷人,身穿小天使图案睡衣的可爱女孩。啊啊啊啊啊!发出震惊的咆哮之余,我已经退到了房间墙壁。其动作之大,让枕头被子流泻了一地。“……吵什么啊?人家还没睡够的说。”女孩醒了,揉着惺忪睡眼发起了牢骚。岂有此理!我差点因此长眠于世!你有什么资格对此不满的!
  • 牌道

    牌道

    小纸牌在辽南地区有不寻常的历史。纸牌的发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太平广记》中记载唐朝李命所制叶子格,而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的“叶子格自唐中世纪后有之……”便是一例。到了明朝中叶天启年间,叶子格演变马吊牌。此种牌上有《水浒》人物像,并有万子、索子和文钱。马吊牌出现后,盛行于明末清初,于十四世纪前后作为纸的媒介和印刷技术的先导,首传到欧洲一些国家。到清朝乾隆年间,“马吊牌”颇为盛行,又因受“宣和牌”及“碰和牌”的影响,变为“默和牌”,由“默和牌”而渐次演变成目前的“纸牌”。
  • 你有罪1:逝者之证

    你有罪1:逝者之证

    在一幢古宅中度假的七个好友,因遭遇雷雨天气并且唯一通往外界的木桥被冲断而滞留古宅之中。他们偶然发现古宅的墙壁上出现离奇杀人场景,紧接着朋友们相继遇害。是鬼魂显灵,还是另有真凶?令人发指的案发现场,血腥与恐怖笼罩。在死者身上找证据,没有人比法医更专业,每一丝痕迹都是破案的关键。罪恶在正义面前无处遁形!
热门推荐
  • 婚姻的故事

    婚姻的故事

    我没有想到我会碰见林玲。星期三的下午,快要下班的时候,我路过街角拐弯处的邮局,顺便进去寄一封信。当我把信扔进邮箱,转身准备走开时,突然有人喊住了我。声音很轻柔,带着些犹豫。我回过头去,在已经昏黄的光线中,看到一张瘦尖了下巴的脸。我愣了片刻,没有想起她是谁来。她张大了眼睛,迎着我走过来:“你真的记不起我了?我是——”她张大了眼睛的惊奇神情,突然使我想起了她是林玲。林玲曾和我在一起插过队。我们在同一个公社,但不在一个大队。那时候,她也和现在一样,说起话来声音轻轻的,很文静。但脸色却不同。黑而红。和男孩子一样,剪着短短的头发。
  •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典藏)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沉浮为背景,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小说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堪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作品对封建社会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进行了深刻反思,歌颂了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和自由美好、违反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史上第一财迷:萌宝帮帮忙

    【爆笑宠文,男强女强宝宝更强!】宝宝问:娘,何谓王道?娘答: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宝宝问:何谓霸道?娘答:乖的,也碾过!宝宝问:何谓孔孟之道?娘答:碾之前先跟他说一声!钱金金这个女人,就跟她的名字一样,整个掉在钱眼里,对她来说,世上所有的人或者东西,只有两个大类,值钱,和不值钱的!武功技能?卖掉!宝石装备?卖掉!神级灵宠?卖掉卖掉!发财了发财了。宝宝看着这个盗走自己容貌的男人,不解的问他娘,娘,这个妖孽美男看上去也很值钱,要不要卖掉?钱金金头也不回,当然卖掉!美男价格才好呢!某妖孽美男一脸黑线!片段:娘,那个被卖掉的妖孽美男又追来了!钱金金双眸一亮,意思是还可以卖第二次?战北狂:……
  •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余情难了:贫女的逆袭之旅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早已入骨,他,原本是尊容华贵的皇八子,却被突如其来的亡国之祸牵涉,被迫流亡他国,任人宰割。她,原本是北卑国内穷困潦倒的乞女,因着一次巧遇,蒙南华王子千倾搭救,踏上了另一条征程。强者才存,皇八子凭着一己之力,复国登上高位,搅乱北卑国内历史风云。而她,更是南华有梦,北卑浅殇。后宫争斗,阴谋诡计,更是令她应接不暇。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没有显赫的家世地位,却融入了一个人人艳羡的北卑国度。一段莫名其妙的生死相许,却成了她这一生的救赎。不泣别离,不诉终殇,若此生难护你,那吾宁愿百年孤独。“夜,如果,在千倾之前遇到你,你会嫌弃我一脸的脏污,乞儿模样吗?”“自然……”
  • 谜案故事

    谜案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与王爷为邻

    与王爷为邻

    简介:生活在中医世家的苏青青,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赶时髦,穿越到了古代。家里一清二白,爹娘、哥哥善良,爷爷老实巴交,大伯残疾,大伯母是个药罐子,一大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爹娘两个人身上。算了,看在这么多人疼爱她一个人的份上,她既来之则安之,主动从爹娘手里接过养家糊口的差事吧。可是为什么养着养着,会养了一大帮的闲人赖在家里不走!我的天啦,连王爷都死磕,打死都扔不出去了,有这样赖皮的吗?苏青青郁闷了!不走就不走,就当作是养了一条凶狠而又冷脸的癞皮狗,反正家里也不差那口吃的。可是,你能不能不要再惹了另外一群人往家里来,她真心养不了那么多闲,这年头赚个银子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苏青青怒了,这些人敢在她家里撒野,就得有勇气接受她的怒火…家长里短的乡村小事,希望大家能喜欢!
  • 国师大人请克制

    国师大人请克制

    一代女帝,众人谈之色变的修炼鬼才,精医毒,擅权谋。一朝被袭,重生之后却成为无法修炼的废柴一枚,本是天子骄子,又岂能任由凡夫俗子放肆!且看她将天玄地宝尽收囊中,绝世秘籍视同草芥。可没想到那个国师竟然不要脸的缠上来,喂,国师大人,麻烦矜持点!
  • 诸天降临

    诸天降临

    神开启了诸天大逃杀游戏,随机被选中的人将会被送入战场,迎接来自诸天世界的杀戮者:半兽人,吸血鬼,外星入侵者,奥创机器人……或者被杀死。或者活下来,得到来自诸天世界的能力、武器、血脉以及黑科技。宿醉昏睡的叶垂,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咦?地下有一把刀子,他刚捡起来转过身,就只听噗嗤一声,一个隐身的家伙撞到了他的刀子上——戴着魔戒的咕噜?恭喜你,你获得传奇物品,魔戒。叶垂:“???”……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开了隐身挂的老阴逼参加诸天大逃杀的故事……
  • 穿越之医妃倾城

    穿越之医妃倾城

    一时穿越,搅入混乱局面。步步为营,只为谋得生路。原以为遇见他是这不幸中的万幸,可幡然醒悟,历史车轮滚滚,天命难违,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至此一生,曾是万里长风,可终究抵不过,一句天命难违,历史难逆。你可以掌握天下人,却独独掌握不了你我之命。我可以医万病,却独独治不好自己的相思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狱变

    地狱变

    深夜,一阵有如大地震的剧烈摇晃中,“未来梦”大厦沉入地下一百五十米,仅二十三人侥幸存活。七天七夜之后,传奇警探叶萧带领救援队深入地下,却只救出六名生还者,并发现大量谋杀痕迹。六名幸存者对地下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真话之中夹杂大量谎言。他们为什么说谎?地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谋杀?谋杀背后有何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