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8400000012

第12章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却说刘秀在蓟,诸将又共思劝进,表尚未上,偏秀又下令启行,从蓟城转至中山,大众只好整装随行。及已到中山城下,秀尚无意逗留,不过入城休息,权宿一宵,诸将趁此上表,请秀速上尊号。秀仍不许,诘旦复出城南趋,行至南平棘城,又经诸将面申前议,秀答说道:“寇贼未平,四面皆敌,奈何遽欲称尊呢?”诸将见秀无允意,正欲退出,将军耿纯奋进道:“士大夫捐亲戚,弃乡土来归大王,甘冒矢石,无非欲攀龙附凤,借博功名,今大王违反众意,不肯正位,士大夫望绝计穷,尽有去志,恐大众一散,不能复合,大王亦何苦自失众心呢?”秀沉吟半晌,方答说道:“待我三思后行。”口吻已渐软了。说着,复前行至鄗,沿途接得两处军报,一是平陵人方望等,从长安劫取孺子婴,到了临泾,立婴为帝,自称丞相,当被刘玄闻知,遣部将李松往攻,一场交战,望被击毙,连孺子婴亦死乱军中。婴自被王莽废黜,黜居定安公第中,及年近弱冠,尚不能识猪狗,莽尝以女孙妻婴,即王宇女。及莽已受诛,婴才得自由,不料方望等把他劫去,硬加推戴,做了一个月傀儡皇帝,竟致毙命,这真叫作祸不单行呢!了过孺子婴。还有一个公孙述,击走刘玄部将李宝,已自立为蜀王,此时复听了功曹李熊谀言,僭称帝号,纪元龙兴。述字子阳,本系茂陵人氏,因自CD发迹,遂号为成家,即用李熊为大司徒,使弟光为大司马,恢为大司空,招集群盗,奄有益州。刘秀闻得孺子婴惨死,尚为叹惜,惟公孙述胆敢称帝,未免不平,因思一不做,二不休,不如依了诸将的计议,乘时正位,免落人后。主见已定,再召冯异至鄗,与决可否。异奉命进谒,从容献议道:“更始必败,天下无主,欲保宗庙,惟仗大王,大王正应俯从众请,表率万方!”秀答说道:“我昨夜梦赤龙上天,醒后尚觉心悸,恐帝位是不易居呢!”异听言甫毕,忙下席拜贺道:“天命所归,精神相感,还有什么疑义?若醒后心悸,这是大王素来慎重,乃有此征,不足为凭。”秀尚未及答,忽有军吏入报道:“有一儒生从关中来,自称为大王故人,愿献祥符。”秀问及姓名,军吏答称姓强名华。秀猛然记着,便向军吏说道:“我少年游学长安,曾有同舍生强华,今既到来,应该由他进见便了。”军吏闻言,便返身出帐,引入强华。秀起座相迎,顾视强华,形容非旧,状态犹存,当然有几分认识,便向他寒暄数语,然后询及来意。强华从袖中取出一函,双手捧呈,秀接过一阅,封面上标明赤伏符三字,及被阅内文,开首有三语云:

刘秀发兵备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秀看这三语,已觉费解,乃复质问强华。强华道:“大汉本尚火德,赤为火色,伏有藏意,故名赤伏符。所云四七之际,四七为二十八,自从高祖至今,计得二百二十八年,正与四七相合。四七之际火为主,乃是火德复兴,应该属诸大王,愿大王勿疑!”借口释义。秀开颜为笑道:“这果可深信么?”强华道:“谶文相传,为王瑞应,强华何敢臆造呢?”究是何人所造,我愿一问。秀乃留华食宿,与谈古今兴废事宜,夜半乃寝。翌晨即由诸将递入表文,大略说是:

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

秀批准众议,乃命有司就鄗南设坛,择日受朝。有司至鄗城南郊,看定千秋亭畔,五成陌间,筑起坛场,高约丈许。并拣选六月己未日,为黄道吉辰,请萧王刘秀即皇帝位。届期这一日,巧值天高气爽,旭日东升,萧王刘秀,戴帝冕,服龙袍,出乘法驾,由诸将拥至南郊,燔柴告天,禋六宗,祀群神,祝官宣读祝从,文云:

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与赤伏符又不同?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秀敢不敬承?钦若皇天,祗承大命。

祝文读毕,祭礼告终,萧王刘秀,缓步登坛,南面就座,受文武百官朝贺,改元建武,颁诏大赦,改名鄗邑为高邑。是年本为更始三年六月,史家因刘秀登基,汉室中兴,与刘玄失败不同,所以将正统归于刘秀,表明建武为正朔,且因秀后来庙号,叫作光武,遂沿称为光武皇帝。小子依史演述,当然人云亦云,此后将刘秀二字搁起,改名光武帝,看官不要驳我前后矛盾呢!特笔叙明。

且说刘玄称尊三载,毫无建树,部下诸将,多半离心。再加赤眉称兵入关,守将闻风瓦解,因此关中大震。河东守将王匡张卬,又为汉前将军邓禹所破,奔回长安,私下语诸将道:“河东已失,赤眉且至,我等不如先掠长安,径归南阳,事若不成,复入湖池为盗,免得在此同尽呢!”诸将均以为然,遂由张卬入白刘玄,劝玄为东归计。玄默然不应,面有愠色,卬乃退出。是夕即由刘玄下令,使王匡陈牧成丹赵萌等出屯新丰,李松移军揶城,守边拒寇。张卬心甚怏怏,复与将军申屠建等密谋,欲劫刘玄出关,仍行前计,建等亦皆赞成。还有御史大夫隗嚣,就是前时自称上将军,应玄招抚,入关受职,隗嚣见第六回。至是闻光武即位,也劝玄见机让位,归政河北。玄哪里肯从?嚣因与张卬等通谋,指日劫玄,不料为玄所闻知,竟诱申屠建入殿,伏甲出发,把建杀死。一面遣人召嚣,嚣早已防着,称疾不入。玄遂使亲兵围住嚣第,并捕张卬,嚣与门客突围夜出,奔还天水。卬却号召部曲,返击玄宫。玄亲督卫士,且守且战,哪知卬纵火烧门,烈焰飞腾,急得刘玄走投无路,慌忙开了后门,挈领妻子车骑百余人,奔往新丰,投依赵萌。萌女为刘玄夫人,见第八回。见玄夫妇狼狈来奔,当即迎纳。玄与谈及张卬叛乱,并疑王匡等亦有异志,意欲一并除去。萌乃替玄设计,诡传玄命,并召王匡陈牧成丹三人,入营议事。陈牧成丹,闻召即至,突被萌兵杀出,砍死了事。只有王匡命未该绝,偏偏迟了一步,当有人通知风声,匡急忙拔营入都,与张卬合兵拒玄。玄既庸弱无能,还要猜忌他人,安得不亡?玄遣赵萌收抚陈牧成丹两营,往攻长安。张卬王匡据城相持,连日未下。玄再遣使至揶城,召还李松,自与松督兵援萌,猛扑长安城门。张卬王匡,出战败绩,分头窜去。玄乃得返入长安,故宫被毁,残缺不全,因徙居长信宫。

怎奈内讧未平,外寇又至,那赤眉渠帅樊崇等,竟从华阴长驱驰入,迫近长安。先是赤眉部众,分道西进,见前回。连败刘玄诸将,会集华阴。适有方望弟方阳,欲为兄望报仇,因迎谒樊崇,乘间献议道:“更始荒乱,政令不行,故使将军得至此地,今将军拥众甚盛,西向帝都,乃尚无一定名号,反使人呼为盗贼,如何可久?计不如求立宗室,仗义讨罪,那时名正言顺,自不致有人反抗了!”崇徐答道:“汝言亦自有理,我当照行。”原来崇部下有一齐巫,尝托词景王附身,为崇所信。景王就是高帝孙刘章,当时曾与平吕氏,复安刘宗,得由朱虚侯晋封城阳王,殁谥曰景。齐巫借此惑众,或笑巫妄言不道,动辄致病。因此部众亦惮服齐巫,并及景王。崇得方阳计议,颇思求立景王后裔。齐巫亦乘机怂恿,乃决意探访景王后人。可巧军中掠得刘氏子二名,一名茂,一名盆子,二人原是一门弟兄,盆子最幼,为樊崇右校刘侠卿牧牛,呼为牛吏。侠卿查问盆子履历,确是景王嫡派,当下报知樊崇。崇尚嫌他出身卑微,不足服众,因再四觅景王支裔,共得七十余人,及与盆子兄弟,互叙世系,惟前西安侯刘孝,及盆子兄弟,总算是直接景王。崇乃率众进至郑县,令在城北筑起坛场,设立景王神主,祷告一番,然后书札为符,共备三份,置诸箧中。两份系是空札,惟一份写着上将军三字。上将军的名义,系是樊崇创说,以为古时天子将兵,尝称上将军,因将这三字作为代名。刘孝年长,先就箧中摸取,启视札中,不得一字。刘茂继进,也摸了一个空札。独盆子取得上将军符号,樊崇遂扶盆子南向,领众朝谒,再拜称臣。盆子年仅十五,披发跣足,敝衣垢面,蓦见诸将下拜,不禁大骇,惶急欲啼。比刘玄还要不如。樊崇忙劝慰道:“不必惊恐,好好藏符!”盆子因惧成愤,竟将符号啮破,掷弃坛下,仍然还依侠卿。侠卿为制绛衣赤帻,轩车大马,使得服御乘坐,盆子反视为不便,往往偷易旧衣,出与牧儿闲游。侠卿乃将盆子锢居一室,不准出入,就是樊崇等亦未尝问候,不过假名号召,愚弄人民。崇本欲自为丞相,因不能书算,才将丞相职衔,让与徐宣,自为御史大夫,使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他如杨音以下,尽为列卿,或称将军。于是向西再进,直抵高陵,张卬王匡便往迎降,反导樊崇等入攻长安。刘玄闻赤眉到来,亟遣将军李松,领兵出御,自与赵萌闭城拒守。侍郎刘恭,系是刘盆子长兄,前曾入关事玄,受封式侯,此次闻赤眉拥弟为帝,来攻都城,不得不诣狱待罪。玄无暇究治,但望李松杀退赤眉,尚可求全。哪知李松败报,传入都中,不但松军败死多人,连松都被活擒了去。玄心慌意乱,忙召赵萌入议战守,偏是待久不至,再四催促,反报称不知去向,累得玄仓皇失措,顿足呼天。忽又有一吏入报道:“陛下快走!赤眉已入都城了!”玄颤声道:“何人敢放赤眉入城?”吏答说道:“就是李松弟李泛。”玄不及再问,抢步出宫,上马独行。奔至厨城门,门已大开,加鞭急驰,蓦听后面有妇女声,连呼陛下,且云陛下何不谢城?于是速忙下马,向城门拜了两拜,这是何礼?令人不解。再上马出城,落荒遁去。

樊崇等既得李松,使人走语城门校尉李泛,叫他速开城门,方活乃兄。泛为救兄起见,当然开门纳入,赵萌等统皆投降。补叙明白。刘恭尚留狱中,及闻刘玄出走,乃脱械出狱,追寻玄至渭滨,才得相见。右辅都尉严本,托词从玄,阴怀叵测,欲将刘玄献与赤眉。为邀功计,因此劫玄至高陵,领兵监守。樊崇等虽入长安,不得俘玄,遂颁令远近,说是圣公来降,圣公即刘玄字,见前。封为长沙王,若过二十日,虽降勿受。玄已穷蹙得很,得此命令,只好遣刘恭往递降书。当由樊崇等准令投降,使谢禄召玄进见。玄随禄还都,肉袒登殿,殿上坐着十有五龄的小牛吏,倒也没甚凶威,只两旁站着许多武夫,统是粗眉圆眼,似黑煞神一般,吓得刘玄不敢抬头,没奈何屈膝殿庭,奉上玺绶。何如一死?刘盆子不发一言,旁有丞相徐宣,代为传命,总算说了免礼二字,玄始敢起立。张卬王匡等人,怒目视玄,手中按着佩剑,各欲拔刀相向。还是谢禄心怀不忍,急引玄退坐庭下。卬等尚未肯干休,又经谢禄代为说情,刘恭极力吁请,仍然无效。卬与匡同白盆子,必欲杀玄报怨。盆子有何主见?只是闭口无言,卬不待应允,便挥玄出去。玄含泪趋出。刘恭追呼道:“臣已力竭,愿得先死!”说罢,即拔出佩剑,意图自刎。亏得樊崇眼快,慌忙下殿阻恭。恭请崇赦免刘玄,方可不死。崇乃还告盆子,请赦玄为畏威侯。盆子自然许可,就是张卬等亦惮崇势力,未便遽抗,玄始得暂保头颅,就借谢禄居宅,作为寄庐。刘恭又进告樊崇,谓应实践前言,封玄为王,借示大信。崇也以为然,方封玄为长沙王。惟光武帝闻玄破败,犹怀前谊,有诏封玄为淮阳王,所以史家相传,但把淮阳王三字,作为刘玄的头衔。至若赤眉授玄的封爵,却搁过不提,这且毋庸絮表。看官莫视作闲笔。惟刘玄既依着谢禄,更兼刘恭随时保护,幸得苟且偷生。也不过是个寄生虫。无如赤眉暴虐,苛待吏民,京畿三辅,即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不堪受苦,还觉得刘玄为主,较为宽平,因拟纠众入都,将刘玄救出虎口,仍把他拥戴起来,好与赤眉为难。可巧光武帝所遣的邓禹,扫平河东,渡河西进,沿途严申军律,不犯秋毫。关中人民才将救取刘玄的计策,暂从搁置,专待邓禹到来。外如关西一带的百姓,已是扶老携幼,往迎禹军,禹辄停车慰勉,俯从民望,百姓无不感悦,真个欢声载道,喜气盈衢。禹部下亟请入关,偏禹老成持重,不欲速进,独面谕诸将道:“我兵虽多,不耐久战,且前无寇粮,后乏馈运,一或深入,反多危险!赤眉新拔长安,粮足气盛,未可猝图,必须待他群居致变,方得下手,现不若往略北道,就食养兵,俟衅乃动,一鼓可下,何必劳敝将士,与这盗贼拼命呢?”部将才不复多言。禹即北徇栒邑,所过郡县,陆续归附。惟长安人民,眼巴巴的望着王师,不意禹军迂回北去,愈望愈远,好多时没有影响,又欲试行前计,盗取刘玄。张卬等恨玄切骨,一得消息,正好借这名目,把玄杀死,当下与樊崇等说明利害。崇亦觉得留玄贻患,乃召谢禄入商,嘱使杀玄。禄尚不忍许,卬勃然道:“诸营长多欲篡取圣公,一旦失去,合兵来攻,公岂尚能自存么?”说得谢禄也为所动,退至宅中,伪言至郊外阅马,邀玄同行。玄只得从去,及出诣郊外,由禄指示兵士,将玄挤落马下,用绳缢死。是夕为刘恭所闻,方把尸骸收殓,草草藁葬,两年有余的过渡皇帝,弄到这般结局,也觉可怜。莫非自取。后来邓禹入长安,接奉光武帝诏谕,为玄徙葬霸陵。玄有三子求、歆、鲤,奉母往洛阳,俱得封爵。求受封为襄邑侯,承玄遗祀;歆为谷孰侯;鲤为寿光侯,这都是光武帝的例外隆恩。小子有诗叹道:

不是真龙是假龙,玄黄血战总成凶。

圣公一死犹称幸,妻子安然沐帝封。

刘玄死时,光武帝已入洛阳。欲知光武帝入洛情形,且至下回再叙。

少康复夏,宣王绍周,历史上传为美谈,若汉光武之中兴,亦夏少康周宣王之流亚耳。自鄗南即位,而帝统有归,当时之盗名窃字者,至此始逐渐湮没。盖明月出而爝火无光,理有固然,亦何足怪?必假强华之呈入谶文,资为号召,得毋犹迹近欺人乎?彼庸弱如刘玄,与光武相差甚远,乃欲拥众称尊,是真所谓不度德、不量力者。况古人有言,无为祸首,将受其咎。项羽百战百克,犹难免垓下之败亡,何物刘玄,敢贪天位?无惑乎其肉袒奉玺,逃死不遑也。然玄以弱败,非以暴亡,子孙得受世禄,虽曰幸事,亦有由来,项王无嗣,更始有儿,读史者可知所鉴矣。

同类推荐
  • 爬在窗外的人

    爬在窗外的人

    到了家,丁小妹正帮妈一起准备晚饭。水东把丁小妹拉到一边,道:“我有话跟你说。”丁小妹红着脸看了妈一眼,问:“什么话呀?”“只要你跟我在一起,我就把赚的钱都给你。”水东说完这句,朝她看。丁小妹愣了一下,低下头,随即便笑了。她的笑容像初春的桃花,粉粉甜甜的。她点了点头,脸愈发红了——桃花开得更艳了。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民调局异闻录

    民调局异闻录

    1987年,大火后的大兴安岭发现一具长着獠牙的活焦尸,解放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其制服,由沈辣的三叔沈援朝负责押送回北京。运送途中,焦尸再次复活,危急之时,一名神秘白发人出现,轻松便把复活的焦尸消灭掉。十几年后,天生阴阳眼的沈辣参军,被选入特种部队。在一次随队追剿毒枭的任务中,误入云南边境的一个神秘山洞;山洞内远古祭祀干尸纷纷复活,向沈辣小队发动疯狂攻击。这时,神秘白发人再次出现,将沈辣等人救出。“干尸复活”事件后,沈辣被调入一个叫“民俗事务调查研究局”的神秘机构,开始接触到一系列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离奇案件,这些超自然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夜生花

    夜生花

    那封周露绝不相信会出现的信,终于被寄来了。蓝信封,快递,像对方承诺的那样。信封上有一股淡淡香气。不是香水气味,也不是油墨香。周露十分熟悉这股气味。是那个人身上的气息。一种古老的,叫作鸦片的东西。那个人名叫彭颖,在周露供职的心理咨询中心治疗了半年有余。一周前,彭颖突然决定结束治疗。彭颖恢复的情况并不理想,不过她说,最近工作开始忙碌,不会再有余暇。彭颖的问题是失眠。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就吸食鸦片。小小的黑色膏块,换来脑海短暂的宁静。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晋演义(下)

    《两晋演义》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裕代晋,共一百回,真实再现了中原汉政权衰亡时五胡十六国混战下的分裂局面和各少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到“第一百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的历史。神州陆沉,铜驼荆棘,两主被虏,行酒狄庭,无非是内政不纲所以致此。幸亏淝水一战,大破苻秦,半壁江山,侥幸保全。东晋君臣,稍胜即骄,由骄生惰,毫无起色,于是篡夺相寻祸乱踵起,终致亡国……
热门推荐
  • 血族:神器与王座

    血族:神器与王座

    苗疆蛊术,传内不传外,传女不传男。黑苗女为脱离家族掌控,使用换皮之术将自己改变成西方人的样貌来到英国。吸血鬼家族主人罗伯特·托马斯收留了她,为她改名安丽斯·乔·托马斯。在接受亲王认证之前的一次晚宴上,安丽斯接受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寻找二十七件血族圣器。若能完成任务,便能被宽恕她窥视血族世界的罪。从此,她告别古老民族的土地,成为神秘血族世界的新成员,带着亲王授予的使命,踏上了无法回头的旅程。
  • 冥灵一瞬如梦令

    冥灵一瞬如梦令

    本小说为双女主剧情(你~懂~的~)。玄幻架空彩~虹~文,1v1,满级重生。蝶影重生之前记性不好,重生之后记性还是不好,重生之前与昀歌一起调查幕后人。没想到还没调查清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蝶影居然死了,(哈~?死的这么草率吗!?)蝶影重生后竟成了人人唾弃的疯子。在所有人眼里,重生之前的蝶影丧心病狂,无恶不作。(还可以这样吗?)蝶影惊奇道:“什么gui?我不是si了吗,居然又重生了,我就知道,我果然命大呀,哈哈哈。”昀歌:“你回来了。”经历挫折、成长,最终和心爱之人终成眷属。
  •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他们不能相爱,可是爱了却没有办法逃避.他可以宠她至上,却不能正大光明的拥有她.一场不该的爱情,他们该怎么办???
  • 雾之里

    雾之里

    当世界被迷雾笼罩,怪物从黑暗中滋生而出,恐惧与瘟疫是否会毁了一切。新书:末世求生篇
  • 佛说医喻经

    佛说医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不论是楔形文字,还是象形文字;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家庭,还是职场。历史的变迁、地域的隔阂、工作的转换……却不妨碍我们对责任相同的理解,责任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使命,应该承担的后果。
  • 深度蛊惑:毒手大姐大

    深度蛊惑:毒手大姐大

    她风冷晴是个孤儿却被是他冥帝所实验成功的人蛊,高僧曾说人蛊再现,江湖必乱,她身上有股神秘的力量而他们都不知道。什么人使她的蛊毒提前发作,想致她于死地呢,她在一点一点的发现线索,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一切是这样。他把她实验成人蛊,她被人陷害时他挺身而出,他说“人蛊不能死,一切还没有开始。”他在实验人蛊的时候,就有幕后黑手对他下了黑手,只因他发现的早,他让她去查幕后黑手,并派给她两名护卫,在他们三人的调查中,渐渐发现,她的身世逐渐明朗起来,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人蛊的,而她因为身世的原因称为了唯一一个人蛊,也是唯一一个能打开那扇大门的钥匙。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Work's a Bitch and Then You Make It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