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600000003

第3章 最初的亮相(2)

或许,爱过方知情浓,伤过才知心痛,无知过才知后悔,迷醉过才知清醒。总之,年轻时的曾玉屏曾经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估计打架斗殴、调戏良家妇女、偷鸡摸狗、夜不归宿都是常有的事。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在众人的劝说下,竟然痛改前非了,从此一心经营自己的家业,而且卓有成效。前后如此之大的差异,实在让人惊讶。至于当时众人是如何旁征博引地摆事实讲道理,如何感动得曾玉屏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曾子城的湖南老乡们个个都口才了得。要不然,怎么能说得动曾玉屏呢?也不想想,这是个什么角儿?

总之,洗心革面的曾玉屏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下地干活,还带人把自己家那些巴掌大的梯田都给深耕填补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良田。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改变呢?

猜测一:天天被扔在家里的娇滴滴的新媳妇,寂寞难耐,最后跟隔壁张三私奔了。

猜测二:老娘突然死了。试想呀,儿子天天不务正业,最伤心的人可能就是老娘了,这个被罗唆的都没脸皮的儿子,估计是真的伤了老娘的心了,以至于她老人家经不起打击,一命呜呼了。

猜测三:天天跟自己一起混的王二麻子突然考中了秀才,这个天天在自己面前装着不学习的家伙,原来回家以后都要头悬梁锥刺股,玩阴的,可恶!

猜测四:遇到了高人,买到了痛改前非药。然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历史已经过去,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结果都是一样的,原本不见经传的曾家,逐渐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家。

田地多了,活也多了,雇工也就多了起来,可能是看着别人为自己干活比较爽吧,曾玉屏剥削雇工的本性显露了出来,同时他的脾气也变得更加暴躁,加之他原本就大的嗓门,生起气来,大吼一声,估计二里地开外都能听得到,有史料记载他“声如洪钟,见者惮慑”。

真难想象当年对他说服教育的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连这样的犟驴都能降服,真是让人佩服。

曾玉屏不仅耿直、暴躁,他还很多事。可能是年轻时在社会上鬼混时落下的毛病吧。邻居街坊谁家要是有点什么事,他肯定是第一个跑过去管事的人。

因此曾玉屏常常以终审官的身份出现在乡邻面前,一旦作出判决,谁若不服,他立马暴跳如雷,恶语相向,如大珠小珠般噼里啪啦地骂得人家晕头转向,找不着东南西北。

可见这曾老爷子的口才真是非比寻常呀!更有趣的是,他老人家独断专行,蛮横跋扈,谁若不服,他就当面破口大骂,一点都不顾情面。曾国藩在《曾文正公文集》第四卷中写到:曾玉屏对长子曾麟书非常苛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好像跟爷爷不太像。不过年幼的曾国藩也多少受到了爷爷的影响。

但是,曾玉屏却因为年少时那一段不务正业的经历,荒废了学业,他小时候虽然也上过小学(私塾),但是,由于不用功,早早就辍学了。

而没有多少文化却恰恰成了他老人家心口最痛的伤。

据说,有一次,因为宅基地的事,曾家和湘乡的一位大乡绅(所谓乡绅就是退休在家的老干部)闹了场官司。因为曾玉屏识字不多,再加上性情耿直,所以他也就没花银两打点写状子的秀才,结果就让人家给黑了一把,原本有理的硬让写状秀才写成了无理。结果曾家毫不稀奇地败诉了,赔了人家二百多两银子。曾老爷子一定在心中叫苦:真是没有文化害死人呀!于是得胜而归的大乡绅就把曾玉屏老爷子给奚落了一番。敢跟我斗,我的两个儿子可都是秀才,就你这连斗大的字都不识一篓筐的文盲还想跟我斗,真是笑死人了。二百多两银子对于当时的曾家来说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损失呀,曾玉屏那叫一个心疼呀,可能当时他连撕了那乡绅的心都有了。不过,那些话却正中了曾玉屏的软肋,他一气之下病了大半年。之后,他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曾家子孙好好读书,不为别的,就为争这一口气。只可惜曾玉屏一生只得了三子,老大曾麟书天赋不高,苦读了几十年书,最终只考中了个秀才;老二曾鼎尊英年早逝;老三曾骥云不仅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更气人的是,他到死都只是一个童生(因为他一生都没有考过童子试),更可悲的是,他一生无子,最后,只能从大哥家过继一个儿子。

估计这三个儿子也让他老人家伤透了心。

大儿子,曾经16次名落孙山,虽然第十七次考试终于中了秀才,可是已经43岁了,只比他自己的儿子子城早一年中秀才而已。要是搁现在可就真成了,老爸带着儿子来上学了,估计也会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对于曾麟书来讲,最终只考中了一个秀才,或许,也足慰平生了。至少他也为老爸争了一口气,至少曾玉屏再碰到那个乡绅也敢说自己儿子也是秀才了。

然而他屡败屡战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是一流的,要是跟范进似的,他岂不早就疯了。

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曾玉屏来说,他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43岁考中秀才。因为,他太痛恨那些动不动就找他们家麻烦的达官贵人了,所以他的后人一定要当官,而且还要当大官。

曾玉屏曾牢牢地记得老爸说的子城曾孙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的遗训,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孙子身上。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曾玉屏老人家的眼光的确不错,他的孙儿们的确给他长了脸。

在他的大孙子子城官升二品大员的时候,估计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那老乡绅从坟里挖出来,告诉他:我们曾家发达了,小小的秀才还敢跟我斗,真是笑死人了!

然而年幼的子城是否生来就聪明过人,似乎还有待于考察。

这个孩子不一般

曾子城出生的时候,我们提到了“塑金身”,而塑金身的说法大多都是后来人们出于政治的需要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很多后来成了皇上或大员的人一般都要说明自己的来头不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镇得住手下的人。如果告诉手下们,咱们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草根,那么谁会心甘情愿地跟你混呢?更何况,大呼小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历代都有。

而事实上,政治家说谎从来是不脸红的,古今中外都是一样,更何况谎话说一遍是谎话,说一百遍就是真话了。

当然,曾嗣子孙也以自家出了这么一位大员而骄傲。我们不妨做个顺水人情,成全这样一个美丽的白色谎言,毕竟历史已经过去。然而,关于曾子城年幼时到底是聪慧还是愚钝,不同的史料,观点也有所不同。观点一:愚钝。

论据:史料《曾文正公文集》“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与家塾,晨夕讲授指划,耳朵提不达到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辙乃已。”

大意是说:曾麟书很操心子城小时候的学习,甚至有的知识要给他讲三遍,有时候甚至在上学的路上或是在睡觉的时候还要考察子城的学习,直到子城把所学的知识都弄懂了他才放心。

这个观点还有一个故事做依据。有一天子城在家读书,有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是没背会。正巧这时候有一个贼躲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由此看来子城小时候是不怎么聪明,连贼人都背会了那篇文章,他还没背会。

但是有人却认为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观点二:聪慧。

论据:上述这个故事背后鲜为人知的典故。说子城当时已经知道有贼人躲在暗处,而他自身无力驱赶这个贼人,又怕会惹恼贼人生气,对他不利,所以借读书不睡觉,让贼人一直等到没耐性,放弃在曾家的盗窃行为。

然而事实是什么样的已无从考证,不过从子城成年后的成就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虽然关于子城天资上的争论很激烈,但是子城之后的表现让大家一致认为,他还是很聪明的。毕竟大家都知道,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的。

其实事实如何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毕竟人们更关心的还是子城童年的生活。从曾家的经济状况来看,幼年的子城一定非常幸福,虽然爷爷将筹码都压在了他身上,但是,谁又能逼迫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去背诵四书五经呢?子城虽然出生在地主家庭,但是由于祖辈以农为业,所以子城小时候,多少也帮家里做了一些放牛、砍柴之类的活计。或许在闲暇的时候,他也翻翻小人书看看(不过不知道那时有没有小人书)。

不过,可以肯定,曾子城此时的劳动多半是为了娱乐,试想,当时爷爷身体健壮,家里又有雇工,再说了还有老爸和两个叔叔呢,哪里轮得上他干重活呢?跟那些无家可归、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的流浪汉和难民相比,他真是掉进了蜜罐里,幸福死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6岁的曾子城就已不得不跟着父亲去上小学(私塾)了,他所上的这所乡村小学有一个很功利的名字叫“利见斋”。

或许是爷爷为了让子城从小就受到利益的熏陶,特意为他选的这家小学吧。不过要说去上学还能接受,但是要是跟老爸一起上学,还是多少有点别扭。

要知道,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爱管着孩子是大人的本性。一个不爱被人管束的人偏偏要跟一个爱管人的人一起读书,那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呀!

然而,曾国藩这样一个后来在官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小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从他儿时的一些故事入手,了解一下曾子城。

年幼的子城为了实现爷爷的梦想,为了曾家不再受人欺负,为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不得不走出家门,走进许许多多的孩子当中去读书习字。

这一年曾子城6岁。

虽然子城从小就很景仰爷爷威慑乡邻,但是自己却不太张扬,他常常将心事藏在心底。心胸不算宽广,这点倒是挺像他爷爷的。或许养尊处优的家境让年幼的曾子城多少萌发了一点类似尊严的情感,因此,他决不允许别人挑战或是蔑视他所谓的尊严。儿时的曾子城有仇必报,决不吃亏。子城9岁那年,随父到桂花塘一位姓欧阳的人家中读书,发生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

一天,他与主人家的小孩发生了口角(小孩子之间你抓我一把,我挠你一下是常有的事),主人疼爱自己的孩子(哪家的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于是就不问青红皂白,将子城骂了一顿(真是护短!)。

或许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或许是怕丢了饭碗,总之,当时在这家私塾教书的曾麟书看到了此景,赶忙向主人家赔了不是。

试想要是子城的爷爷在这,他会吃这亏?估计主人家光说声对不起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至少也得买了好酒好肉登门道歉才肯罢休。

估计,子城当时的想法跟爷爷一样。于是等到放学时,他就偷偷打破了人家的金鱼缸,眼看着金鱼一条条地死去,才消了心头之恨。

看来,曾家人还是不好惹的。曾子城当时肯定在想:你是哪根葱?敢骂我?你要为之付出血的代价!

然而小小的曾家大门外,还有一个大大的世界。此时的清政府已似风雨中摇曳欲倒的老树。但是,封建社会里,不欺压别人就被人欺压的思想,让每一个有机会跻身上层阶级的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谋个一官半职。

曾子城当然也不例外。于是,在爷爷和爸爸的高期望下,儿时的曾子城也不得不加入了追逐功名的大军,踏上科举考试的道路。

同类推荐
  •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政治江湖:杜月笙的1931

    混江湖,不了解杜月笙,注定不得善终;混官场,不了解杜月笙,注定籍籍一生;中国帮会三百年来第一人,在民国江湖的腥风血雨中,他凭什么做成“谦谦君子”,在民国政坛的波诡云谲中,他稳坐钓鱼台,是什么,让杜月笙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是什么,让杜月笙总能在危机之时,全身而退?
  •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风雨茅庐:郁达夫大传

    本书反映了一个真实的郁达夫的生活原貌,它是一部包涵郁达夫浪漫无依的生活轨迹、勇往直前的左倾思想,为国抒难的爱国主义文人的个人生活史。严格地说,这枯书不是简单的人物传记,是中国“五四”到“抗战”的一部中国文学艺术史,你可以从中窥见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林志摩、林语堂、周作人……等文学艺术巨匠的生活轨迹、历史片断与艺术鸿爪。而且它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晚清到民国,一直写到解放。离开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氛围,你无法理解郁达夫的思想与生活,他的复杂个性其实与他的苦难、成就、生活切切相关。他的人生与创作融入了历史环境,与他的国内屈辱家的屈辱无法分离。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的世界。
  •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刘战英,1943年生,河北省高阳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中央军委空军文学艺术创作室副主任。1987年转业,任中国侨联机关刊物《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兼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已出版包括长篇小说、传记、散文集等在内的20余部著作,逾500万字。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热门推荐
  • 粤逆纪略

    粤逆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腹黑宝宝:爹地别嚣张

    腹黑宝宝:爹地别嚣张

    伊夏薇头很大,相亲遇上个倒霉的歪脸男,歪脸男每晚到她家楼下唱:“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沙发上坐着的男人生生有种被掘了祖坟的滔天怒火,他大步跨到窗边暴吼道:“劳资要打歪你另一边脸!滚!”歪脸男被吓跑,伊下薇终于松了口气,她没料到下一刻威武霸气的男人就把她抵在墙上:“说!什么时候和我结婚?”
  • 体育现代化综览

    体育现代化综览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大众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管理体制、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科技现代化、体育传媒现代化等。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五殿传说凤殿溺爱妻

    五殿传说凤殿溺爱妻

    北寒国丞相府,一个位于西北面极度荒凉破败的院,要是让人看到的话几乎都不能相信这是位于堂堂的丞相府的,这时,一个穿着粉色衣裙的小女孩正站在房子的门口仰望着天空。那粉色衣裙有着明显的皱痕和被洗得泛黄的痕迹,一眼就能看得出这小女孩在这丞相府里生活得不好。小女孩已经站在门口仰望天空很久了,眼睛一直望着天空,似乎透过天空在想着什么。小女孩叹息一声,把目光收了回来,走进房间,坐在窗子前迎着光线继续……
  • 狱异行游

    狱异行游

    一个平凡的宅男,有一天……这一条路,死的人太多了
  • 营销总监

    营销总监

    小说以中国竞争最白热化的白酒业为背景,“赤裸裸”地再现“血淋淋”的市场争夺格局。职业经理人毛华临危受命,以营销顾问的身份加入家福泉集团,通过在危机时期立竿见影的营销策划活动和一系列成功的品牌推广,得到集团老板黎江湾的高度认可,很快被提升为集团营销总监。但是,作为一个职场空降兵,突然掉进白酒这个竞争惨烈的大酒缸,困惑、无奈、矛盾和痛苦纷沓而至:品牌间的对抗、上下级间的博弈、新旧势力间的冲突、企业潜规则和规范管理问的矛盾、事业、爱情问的两难全强者得以生存,破局方能发展!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无良教师刁悍妃

    无良教师刁悍妃

    丫的她,白薇薇狗血的穿越了!刚刚还在讲台上,这一会,就穿越了!丫的,白薇薇在心里骂了无数次,但是依然要面对现实好吧,好吧,、穿就穿了,不用每天面对那群猴孩子了不过,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倾城容貌,没有!好吧,至少也不算丑但是!为什么会是个十岁的肉包子,个性软弱,任人欺负?!什么?似乎好像大概是脑子有点小问题!绝世家业,没有!好吧,至少不愁吃穿但是!为什么老爹就是不想养?!什么?似乎好像大概想送给别人做妾?!温馨家庭,没有!好吧,也还没有家庭暴力但是!为什么这么招人记恨,个个想她赶她走?什么?大夫人看着不舒服。丫丫的老娘不干了!白薇薇,穿越前系某中学高二年级数学教师一枚,长相白净,文雅,看似温柔,实则无良。在任期间,可谓无恶不作,以折磨学生,课堂抽测为乐。在她在任期间,其学生的生活状况可谓是无比糟糕。每到白薇薇上课之前,其班上学生就不会出教室,认真在教室复习功课,只为防止上课被点到。后果太惊悚。只是,一天,班上学生集体大笑,狂欢,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无良数学老师无故失踪!还是在课堂上!一朝穿越成为白家大小姐。这个白家大小姐白薇薇,完全就是个肉包子,胆小怯懦,生性愚钝,年近十岁,却只有三岁儿童的智商。可是,可是,某一天,突然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京城第一贤良美王爷,竟然到白家提亲!要娶了这个十岁不到的痴呆女娃!于是,于是…某日某女溜出去,肉肉的身子正趴围墙上,准备跳下去却发现一双眼睛很是玩味的盯着她“靠,没见过美女呀?躲开,别碍我事!”某女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没办法,谁让自己天天要装肉包子,还不能出去,好不容易穿越一会,怎么也要出去。“说的不是你呀?哇…啊…”某女趾高气扬的对着墙外的人说着,只是一不小心踩空了。然后,然后,倒扣在地上了丫的,本来就长的不好,这样鼻子也塌了吧…“靠,我这么小,你就不能接一下呀!摔坏了,你要赔!”某女很是无赖的说着。“你让我躲开的。”某男嘴角抽搐,靠近一脸泥的小妮子,很是嫌弃的避开脏的地方。“你长的挺好看的,改天姐心情好,收了你。这个就当信物了!”白薇薇费劲的爬起来随手把人家腰间的玉坠拽了下来。然后拍拍身上的土,华丽丽的转身走了!只剩下某男嘴角抽搐?好,收了我?你等着!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