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8100000008

第8章 仁义(1)

第一节杀身成仁

【原文】

子曰:志士①仁人,无求生以害②仁,有杀身③以成④仁。

【注释】

①志士:坚持正义而有节操的人。

②害:背弃。

③杀身:牺牲自己。

④成:成就,保全。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与道德的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延伸阅读】

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倡导的,它的核心内容是“仁”。孔子在这段话里,揭示了仁的重要意义,体现了他的生死观把“仁”作为了最高原则。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生死并非是儒家论学的重点,但是儒家强调人应当如何生,如何活。孔子认为那些有高尚节操与道德的人,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背弃仁义,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成就仁义。“仁”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志士仁人”是指具有高尚品德、节操和爱心的人。在思想和行为上,他们能够公而忘私,舍己为人,也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更不会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简单说就是“无求生以害仁”。在别人陷入危难之时,他们能够见义勇为,临危不惧;面对恶势力的时候,能够嫉恶如仇,敢赴艰险,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有杀身以成仁”——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仁”。

相国季孙意如(季平子)令人将宫廷乐舞师文正德叫至相府。

相国说:“不久,家祭时使用64人舞列的八佾舞,由你组织排练!”

乐舞师文正德说:“相国,你是大夫,依周礼,你家家祭只能使用16人的四佾乐舞。八佾,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我作为宫廷乐舞师,应按规矩办事。”季平子怒不可遏地说:“我的话就是规矩,我让你来相府帮忙,你胆敢违抗我的命令,你长了几个脑袋?”文正德丝毫没有被季平子的话吓住,理直气壮地说:“维护礼仪是我的天职!”季平子气得咬牙切齿地说:“那好!那好!我就让你尽到天职!”说完,命家臣阳虎将文正德一箭刺死在练舞场上。

孔子认为季孙意如作为大夫,他的家祭只能用四佾,他却要使用八佾,这是冒用周天子礼仪,是僭(jiàn)礼行为。宫廷乐舞师文正德拒绝为季孙意如排练八佾舞,是为了维护周礼和仁德,他死于季平子剑下,不惜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周礼。文正德可谓是一位志士仁人!

当一个人的生命与仁德发生冲突时,仁人志士将会怎么办?孔子总结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的一生中,在非常的情境下,对于生命的诠释就和正常情境不同——精神意义往往会高过于实质生命。正是对于仁的追求,自古以来多少忠烈之士能为国殉难,保卫家园。反之,若在危急存亡关头,只求觍颜苟活,则会为人唾弃,生不如死,即使死后也要遗臭万年。故有志之士不屑为,仁德之人不忍为也。

宋代文天祥战败,为元兵所俘,拘燕京三年,终不被利诱,不为威屈,作“正气歌”以表明心志,从容就义。尝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正是“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表现,文天祥不愧是个志士仁人。

历史上有许多名臣名将、仁人志士都是恪守仁义而不畏生死!就他们自身而言,虽然自己失去了生命,却是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成就了仁义。这也是他们作为人的意义所在。

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用动辄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捍卫仁义。但是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或者受到坏人的威胁时,你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吗?真正的志士仁人,为了恪守仁义,有着威武不屈的勇气和决心。他们所维护的,是天地之间的正气,人世之间的正道,他们才是真正无愧、无悔、无怨的“英雄”。

现在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人,不仅不会去主动帮助别人,反而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的人为了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偷盗、抢劫、杀人、贪污腐败等种种犯罪行为频繁出现。想想那些因贪污被判刑的人,很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正气,违背了正道。他们为了私欲而纵容自己的行为,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了罪恶的深渊,为人们所不齿,和“仁”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

有远大理想和仁爱之心的人,才可以成为志士仁人。对于仁人志士来说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他们的信仰。当一个人有了理想,就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生命才显得更有意义。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其生命的意义不仅限于活得怎么样,还应包括怎样活着。人生的第一堂必修课是学会做人。做人得仁,仁者爱人。人生在世,总要有所收获才会安然离世吧!唯有这样做,你的人生才算是值得回味的人生,是永远如春日般美妙的人生。

第二节巧言令色鲜矣仁

【原文】

子曰:巧①言令②色,鲜③矣仁。

【注释】

①巧言:花言巧语。巧,好。

②令色:讨好的表情。令,善。

③鲜(xiǎn):少,难得。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延伸阅读】

“巧”字多指高妙、聪慧、灵巧、美好之意;“令”字是指好的、善的。巧言令色是指花言巧语,满脸讨好的态度。生活中常有话说得很动听,脸色装得很和善的人,可是却不够诚恳。

弟子请教老师:“对表面好听的虚伪话和谄媚讨好的神色,应怎样看待?”“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进而解释,“花言巧语,假装谦恭,这种人不会有多少仁!”

“巧言”一词在《论语》中还另外出现过两次:《公冶长篇》中,“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卫灵公篇》,“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孔子看来,花言巧言,面孔伪善,足以败坏道德!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当盟主的诸侯,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是齐桓公晚年昏庸,“身死不葬”的下场。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在临终的时候叮嘱齐桓公不要再接近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佞臣。管仲说:“易牙舍得杀子烹而进献(为了孝敬桓公);竖刁狠心把自己阉了(为了管理后宫);开方不但舍弃了千乘太子之位,就连自己的父母死了也不去奔丧(为了讨好桓公)。这都是违反人之常情的事情。他们三个人肯定有更大的欲望。如果您再接近他们,必然会乱国。”但是,齐桓公没有听从管仲的话,接近了这三个人,结果正如管仲所言。有记载说:公元前643年,齐大夫作乱,囚国君桓公于一室,饿死,横尸在床,蛆出于户。可怜一代霸主老迈无助,最后落得个如此悲惨的下场。

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未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投机经营,能使他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前出师表》中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在文中以史为鉴,注解了齐桓公的兴亡。

散文《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中就描写了一个巧言令色的魔鬼,魔鬼自我夸耀说:“因为你是个喜欢看文学书的人,所以我对你谈话时就讲点文学名著,显得我也有同好,也是内行。反过来说,假使你是个反对看书的多产作家,我当然要改变谈风,对你说我也觉得书是不必看的,只除了你自己著的书——并且,看你的书还嫌人生太短,哪有工夫看什么典籍。我会对科学家谈发明,对历史学家谈考古,对政治家谈国际情势,展览会上讲艺术赏鉴,酒席上讲烹调。不但这样,有时我偏要对科学家讲政治,对考古学家论文艺,因为反正他们不懂什么,乐得让他们拾点牙慧;对牛弹的琴根本就不用挑选什么好曲子!烹调呢,我往往在茶会上讨;亦许女主人听我讲得有味,过几天约我吃她自己做的菜,也未可知。这样混了几万年,在人世间也稍微有点名气。但丁赞我善于思辩,歌德说我见多识广。”

世人往往鄙弃“巧言令色”之徒,崇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很看重“仁德”,反对花言巧语,工于辞令,说话不谨慎小心,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儒家强调做人要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倡导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将一个人的好口才与“巧言令色”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巧言令色”不够真诚,而好口才则可以不缺少仁德。子路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但却是挨骂最多的学生。子路为人正直,但为人太过心直口快,常常惹得孔子生气。那些一开口就得罪人的人,恐怕无论是古代还是在今天,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好口才可以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喜爱,既不木讷呆板,也不是夸张的眉飞色舞。不过,生活中很多人自诩好口才,实则“巧言令色”。不仅没有因为“好口才”而得到益处,反而让人觉得不够诚恳。

巧言令色之人常能够揣摩对方的心理,知道投其所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会上他们的当。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着笑容的小人。正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诈”。对于“巧言令色”的行为,要学会应对自如,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

第三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延伸阅读】

孔子强调自身的修养,同时还重视环境对人道德修养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明智的人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应选择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学习他们仁德的品格;反之,就会影响自己养成仁的情操。

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天来到了黄河岸边,等待渡船。傍晚时分,就见成群结队的流民从对岸驶来的船上蜂拥而下,孔子心里一惊:晋国出事了!

子贡拦住难民一问,原来是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在中牟(今河南汤阴县)发动叛乱,杀死了窦鸣犊和舜华两位贤人。赵简子的叛军和平叛的军队,四处开战,使晋国陷入一片混乱,百姓们纷纷逃离家园。孔子本人一向主张“危邦不居,乱邦不入”,此时面对黄河,长叹道:“好壮丽的黄河啊!可惜我不能渡过了。”

第二天,孔子正准备原路返回,赵简子的使臣却赶来拜见孔子,请求孔子前往中牟,和赵简子一同治理晋国。孔子一直都是从政心切,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苦于无门。这次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孔子不免有些动心,就想渡过黄河,到晋国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时站在身旁的子路出来说:“老师,你曾说过,绝不与乱臣贼子合作共事呀!”

孔子沉思良久,说:“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可是,我还说过,坚硬的东西,再磨也磨不薄,真正洁白的东西,再染也染不黑。”

子路仍不死心,劝道:“滴水穿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我想,老师总不能糊涂到以身取不义的地步吧!”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冷静地想了想,子路的劝告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孔子打消了去晋国的念头,让子路立即套马到陈国去。

晋代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他的《太子少傅箴》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简单的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受到好的影响;而生活在坏的环境里,常能受到不良的影响。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才能对自己产生正向的积极的影响。

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在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就和小伙伴们玩一些哭丧、埋人之类的游戏。母亲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孟子的成长,就举家搬迁到一个集镇上住下,结果孟子又玩些做买卖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还是不满意,又迁居到了一所学校旁边,孟子才受到了良好的影响,逐渐成为勤奋学习、彬彬有礼的人。

同类推荐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穿越成透明人的我也是大佬

    穿越成透明人的我也是大佬

    徐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出现在了另一个世界,而且似乎没人能看见她。这,难道就是,史上最没劲的穿越?
  • 仗剑霸天下

    仗剑霸天下

    一剑一人一天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平凡到伟大。体验世态炎凉,品味人生疾苦,看一个平凡之人如何走出不平凡之路。————信着认为武侠已死,但我始终坚信它永远存活,武侠在哪?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

    作者的自传体随笔,这部文集是作者刘晓航对他人生的一个总结。《风吹来满天都是白色的伞》主要分四个部分,讲述了作者在上山下乡插队过程中,如何不自甘沉沦,努力学习,最终高考得中,改变命运的曲折故事,以及作者在人生旅途中所结识的知已、至交、爱人、知名人士等,作者并对当前知青文化研究现状,阐发了自己的一些主张。
  • 难逃罪妻

    难逃罪妻

    五年前,她怀孕逃离,五年后,她本想夺回自己的地位,没有想到最后却自投罗网。
  • 恐怖部

    恐怖部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马尔克斯、福克纳推崇备至的大师级作家。《恐怖部》是格雷厄姆·格林的悬疑小说代表作。这本书里,格林刻画了一个无孔不入的恐怖组织和一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那就去寻找真相。”《恐怖部》的同名电影由世界电影大师弗里兹·朗导演,奥斯卡影帝雷·米兰德主演。阿瑟·罗在一次游园会上偶然对上了某组织的暗号,赢得一块蛋糕,谁知蛋糕中竟藏有记录军事机密的胶卷。罗因此被卷入一场又一场离奇事件。为夺回胶卷,敌方间谍对他紧追不舍,威逼利诱、栽赃陷害层出不穷,直到一场爆炸让罗失去记忆。失忆后的罗被间谍组织改名换姓,软禁于一所精神病院,但医院里一系列离奇之事令他感到恐惧又迷惑,他逃出精神医院,决定亲自弄清所有的真相……
  • 看守所

    看守所

    黔首市白石沟看守所前所长孙青亮是在火车站被执行强制抓捕的。据孙青亮后来交代,他本来对跑还是不跑非常犹豫。心理上总觉得这一跑就完了,自己就给自己定性了。但随着蛛丝马迹的异常情况不断地被他感觉到,各种各样的不祥之兆不断地钻到他的脑子里,折磨得他一分钟也不得放松,他终于呆不住了。据检察院的同志讲,孙青亮在公安队伍混了这么些年,还是有些反侦查意识的。他们的人一出现在火车站,就被他察觉了。好在事先部署周密,几条通道都被堵死,逼得孙青亮没办法了,钻进了一楼候车大厅西侧的一条通道。但这条通道的尽头是堵死的,里面是厕所。
  •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前一夜,苍羽因前女友的背叛独自借酒浇愁,醉醺醺地走到马路边从而出了车祸。当他从医院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丧尸横行,天灾人祸;而偶获虐杀原形系统的苍羽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下去。 (更新不稳定哈,别打我~)
  • 延喜巷的小女儿

    延喜巷的小女儿

    莫千南,一个二十九岁的女摄影师。在生下女儿后突然选择了自杀。所幸的是她并未死去,而是来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静谧小巷。一位负责放牧乌鸦的老人告诉她,这里是延喜巷,是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世界。在延喜巷里,莫千南渐渐地回忆起她孤独的童年,她的母亲,妹妹,还有已经去世了的父亲,她曾经的恋人。恬静幽深的巷子里,她听见有人轻轻地呼唤——小女儿。是父亲吗?她朝着光的深处走去。残破的童年,永远无法企及的恋人,犹如一株独自盛放的蔓生植物。这是一部关于家庭与责任,爱与抉择的小说。
  • 刀碎星河

    刀碎星河

    地球无数文明,一次次被毁灭。宇宙奥秘无垠无俦,科技和力量主宰一切。太阳系的窥觑,银河系的挑战,来自五千万光年外的陨石……战武纪,来自地球的少年,掌至宝‘万里长城’,刀碎星河,叱咤宇宙亿万界!……新书《超神弑猎》已上传^^
  • 宠后妖娆:朕的医食太监

    宠后妖娆:朕的医食太监

    我对你的爱,起于点滴,终于一生——元恒 我孤身一人来到这异世,就是为了追寻你对我的爱——唐安辰 她是他的总管太监,可是却不小心怀了他的孩子。怎么办!怎么办!他又不可能娶一个太监,没办法,逃吧!当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才发现,他的这个太监不简单啊,肚子里揣着自己的娃,还想装不认识?但是怎么办,你已经走入我的心网,逃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