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08600000008

第8章 生物学研究(7)

其他如《禽类》:“雉类”条、《木类》“桐类”条、《果类》“芡”条,记述也都很精彩,像对“芡”所记:“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下结房,形类鸡头,实正圆,如榴核大……”寥寥数笔已把睡莲科芡实的特征写得十分逼真。

郑樵还说:“语言之理易推,名物之状难识。”指出:“虫鱼之形,草木之状,非图无以别。”明确了图谱在研究动植物中的特殊作用。他在《图谱略》中还总结出编写动植物志及图谱的理论和原则,都有创造性价值。

郑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把“鸟兽草木之学”提高到实学的高度加以认识,提出“深究鸟兽草木之名”,要“求得草木鸟兽之真”,还要“通鸟兽之情况,察草木之精神”等一系列原则都是正确的可贵的,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明确提出要把儒家的书本知识和农圃人的实践知识统一起来,方向也是正确和可贵的。《昆虫草木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原则精神,为我国古代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园林植物研究之兴起

我国造园有悠久的历史,隋唐宋时期是园林建造异常兴旺的一个时期。这期间的皇家园林和官僚私家园林都很有名。如隋炀帝兴建的西苑,李德裕的平泉庄,宋徽宗的艮岳等。园林的发展也带来对园林植物认识的深入和研究的繁荣。

这段期间的帝王和一些著名的官僚在建园时,都曾进行大规模的奇花收集工作。据《隋书·食货志》等史籍记载:隋炀帝即帝后不久,在洛阳建造大规模的苑囿,并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奇花异卉和珍禽异兽。它们被种植和养殖在园圃中。这样大规模地搜集园林植物和珍稀动物来布置园圃,客观上对人们集中认识这些动植物生活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动植物引种、驯化经验的积累和园林艺术水平的提高。

向全国征集园林植物的做法,在宋徽宗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据《艮岳记》等文献记载,宋徽宗在营建艮岳时,不但仿照自然山水叠成各种山岩沟壑,造就许多亭榭楼阁,而且还派官吏到全国各地搜集观赏植物和珍奇动物。从南方等地移来的植物中有枇杷、橙、柚、橘、柑、荔枝、金蛾、玉羞、虎耳、凤尾、素馨、茉莉、含笑等等。在这个巨大的皇家苑囿中,造园者别出心裁地开辟专圃种植植物和放养动物。有植梅万株,芬芳馥郁的萼绿华堂。人工湖上“凫雁浮泳水面,栖息石间,不可胜计。”水边还种有大片苍翠蓊郁的竹林。艮岳西部的药寮,人参、白术、枸杞、菊花、黄精、芎等生长茂盛。仿农舍的西庄,种植有常见的农作物和一些观赏的攀援植物,颇有乡居风味。在蜿蜒的山腰上,密植青松,号为松岭。《宋书·地理志》载:艮岳中的芙蓉城,池中植有大量莲花。《阳华宫记》说沿梅岭“接其余冈,种丹杏鸭脚曰杏。又增土叠石,间留隙穴,以栽黄杨,曰黄杨。筑修岗以植丁香,积石其间,从而设险,曰丁嶂。又得石,任其自然,增而成石山,以椒兰杂植于其下,曰椒崖。接水之末,增土为大陂。从东南侧,柏枝干柔密,揉之不断。叶叶为幢盖鸾鹤蛟龙之状,动以万数,曰龙板坡。”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这里的植物安排非常注意模仿自然,但更精练和概括,突出体现了我国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点。其中也包含着建园者对植物生态习性和生理特征的深刻理解。

唐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基本是沿用隋代的。这一时期的许多官僚拥有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其中也引种有大量的观赏植物。唐初王方庆的《庭园草木疏》一书,专记园林植物。这本著作早已失传,现在一些丛书所收的寥寥数条,显然是从《酉阳杂俎》中抄缀来的。在王方庆著作的启发下,中唐的李德裕根据自己的私园平泉庄,写下了《平泉山居草木记》一书,堪称为平泉庄的“植物名录”。

平泉庄是李德裕在洛阳城外约30里营造的一座私家园林。李德裕出身世家,一生酷爱怪树芳草、奇石。造园者营建这座园林时,费尽心机收罗植物名品。以期传流后世,陶冶子孙的情操,增加他们的博物学知识。据康骈《剧谈录》记载,平泉庄“卉木台榭,若造仙府”。李德裕是当时的权臣宰相。“远方之人,多以弄物奉之”。有《题平泉庄》诗云:“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宋初张泊《贾氏谈录》也说平泉庄里原是“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致其间”的所在。不难想见这是一处充满珍贵园林植物的美丽庭园。

据李德裕自己的记载,园中有金松、琪树、海堂、榧、桧、红桔、厚朴、香柽木、月桂、杨梅、山桔、温树、珠柏、栾荆、杜鹃、山桃、侧柏、南烛、椰柏、红豆、山樱、栗、梨、龙柏、重台莲、白莲、芳荪、罗浮桂、山茶、紫丁香、百叶木芙蓉、真红桔、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牡丹、桂花、杜石、山楠、药树、天蓼、青柏、黄心栳子、朱杉、龙骨、笔树、楠木、椎子、金荆、红笔、密蒙、勾栗、山姜、碧百合等。从李德裕所记植物产地看,这些植物主要来自江浙、湖广一带,大多是园林珍品,以木本植物为主。收罗之全面,称得上穷极天涯,令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后世的名园,也很少能在收集珍品植物方面望其项背。

经过唐朝的积累,宋人对园林植物的了解、认识更为具体和深入。不但各园记载有大量的植物,而且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园林植物专谱。其中一些有较高的植物学价值。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一书,记有大量私家园林中所栽植植物的情况。这部著作共记了19个园子,其中不少甚至是以植物为主体的。如“天王院花园子”没有什么园亭建筑,只是种了几十万株的牡丹。“李氏仁丰园”中种有众多的各类花木。园主的嫁接技术很高,可以“批红判白”,“与造化争妙”。

园中“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还有“紫兰茉莉琼花山茶之俦”。李格非还发议论道:“洛中园圃,花木有至千种者。”“归仁园”种植大量的牡丹、芍药、竹和桃李,另外,还有松岛是以松为主体成名的。“丛春园”是以桐、梓、桧、柏等乔木为主,环溪栽种各类花木和松桧。从书中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洛阳不但荟聚了大量的花木,而且引种、栽培、嫁接的水平都很高,所以一些南方的植物如茉莉、山茶等才能在那里生长。

随着洛阳园林的兴盛,宋代还出现专记这里花木的著作。著名的有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和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叙的著作记载了牡丹109个品种,芍药41个品种,杂花82种,各类果子花147种,刺花37种,草花89种,蔓花6种,堪称为洛阳花木较详细的名录。欧阳修的著作是单种植物的专谱。书分三篇,第一篇列举24个品种的牡丹;第二篇解说花名的由来;第三篇谈赏花和一些技艺性的东西。当时洛阳的牡丹天下闻名,欧阳修为之作记,与此有关。

宋代为当地或自种名花、名果和树木作记、作谱的风气盛行。著名的有蔡襄的《荔枝谱》、陈翥的《桐谱》、刘攽的《芍药谱》(后世又称《维扬芍药谱》)、王观的《芍药谱》(后世又题《扬州芍药谱》)、刘蒙的《菊谱》、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王贵学的《兰谱》、范成大的《范村梅谱》和《范村菊谱》、韩彦直的《桔录》(又称《永嘉橘录》)等。

蔡襄的《荔枝谱》专记福建所产的荔枝,对这种果树的形态和分布有简单的描写。陈翥是北宋年间一位屡试不中的落魄学者,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挫折之后,在村边种了两三亩桐和竹,聊以自娱。他的《桐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桐谱》叙述了前人有关桐树的认识史,详尽地阐述了泡桐的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它的速生丰产栽培经验,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和论述。刘攽的《芍药谱》是在扬州赏花时实地撰成的,记述了31个品种的芍药。王观的作品是对刘攽著作的补充。作者因扬州芍药名闻天下,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写下《芍药谱》。书中简论栽培方法,描述了39个品种芍药的形态。刘蒙的《菊谱》是最早的一部菊谱,记载了35种菊花的产地、形色。张邦基的著作是因陈州的牡丹写下的,书中记录了牡丹的突变现象。王贵学的《兰谱》主要以福建产的兰花记述而成,共记有40种(或品种)兰花。作者在写此书时可能参考过较早的《金漳兰谱》。书中对兰花的培植方法,生态习性、形态都有较细的论述。在述及形态时,注意花冠的数目、色彩、叶片等。《范村梅谱》和《范村菊谱》是著名诗人范成大根据自己园中的12个品种梅花和35个品种的菊花写成。《橘录》是韩彦直在浙江温州为知州时写下的。它是一部具有较高园艺学价值的著作,全书记载了27个柑橘类果树的种和品种。在形态描述方面,作者重点突出对果实的描述,包括大小、形状;果皮的色泽、香气、厚薄。果瓣的数目、味道和种子的多寡等。并根据果实的差异来区分柑橘的不同类别。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作者还注意到果实的品质与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还认为人工嫁接是造成这类果树种类繁多的原因,堪称为众多植物谱录中的上乘之作。宋代出现众多的这类谱录著作,有其历史渊源,即受南北朝以来《竹谱》、《越王花木志》、《禽经》等著作的影响。进入宋代后,园林、园艺事业发达,许多名人、学者纷纷记下所在地的名卉珍果以广其传,他们相沿成习,终成一时风尚。这些著作的出现对古典植物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宋时期,我国的园艺技术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酉阳杂俎》记载韩愈的侄子通过嫁接技术,能使牡丹开出各种颜色艳丽的花来。《四时纂要》所载的嫁接技术比及《齐民要术》中的要高明得多。已故石声汉教授指出,这主要体现在截枝时用细齿锯截,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其次是用原色树皮缠裹和接后加棘刺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原理上深刻认识了“种间嫁接”中亲缘关系(类)的作用。林檎、梨用木瓜接,栗用栎接。而“类”的标准明确指出了是“其实内子相类者”。这当是前人在用以植物栽培种接野生种这一指导思路的拓宽,从类比中得到启示总结出来的经验,对花卉栽培、果树园艺都有重大的使用价值。

宋代在促花开放的控温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这反映在《齐东野语》一书记载的“堂花”技术中。“堂花”是指通过人工处理,催发植物提前开放的花。主要是通过改变小气候来实现的。《齐东野语》详细地记述了温室内的布置,施肥灌溉和加热煽风等技术。强调要因花而异地采取措施。如秋天开的桂花就不能和其他春花一概而论。它应该加些类似秋天气候的凉爽处理,才能达到催其开放的目的。这些都表明了当时人们对植物开花时的生理要求已有粗浅的认识。

昆虫研究

对经济昆虫的研究

1.蚕

随着养蚕业的发展,人们对家蚕的习性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指出,蚕“最怕湿热及冷风,伤湿即黄肥,伤风即节高,沙蒸即脚肿,伤冷即亮头而白蜇,伤火即焦尾,又伤风亦黄肥,伤冷即黑白红僵。”这里正确地指出了过高或过低温、湿度对蚕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它是诱发蚕儿生病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湿度对蚕儿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在空气多湿时,蚕体水分散发比较困难,这时若再吃进含水率较高的桑叶,那么蚕儿的体温就会上升,体躯就会变得肥大和虚弱,病原微生物便滋生蔓延,疾病也就由此而发生。

《证类本草》中还绘有的蜂房图陈旉《农书》对蚕种的选择和保护,都做过研究,他说:“养蚕之法,须自选种,夫蚕蛾有隔一、二日出者,有隔四、五日出者,蛾出不齐,则放子先后亦不齐……始摘不齐,则苗出不齐,蚕之眼起逐分数等,有正眼者,有起而欲食者,有未眠者,放食不齐,此所谓得失相半也。”认识到选种正确使第二代蚕儿生长发育时间速度一致有重要意义。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蚕种的清洁和保护。但在宋代之前,蚕农们还只是用清水浴洗卵面。而陈旉《农书》已记载使用朱砂溶液浴种。“至春,候其欲生未生之间,细研朱砂调温水浴之。”这种临近蚕卵孵化之日,用具有消毒效果的朱砂溶液浴种,具有消毒卵面的作用。

2.蜜蜂

蜜蜂的饲养,其历史应比养蚕更早,但缺乏记载。晋代皇甫谧著《高士传》,记有东汉人姜歧乡居养蜂的事;张华《博物志》记载有蜂蜜的收集方法;罗愿《尔雅翼》记述了蜂的种类、蜜的色味与蜜源植物的关系。(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还绘有蜂房图。特别是王禹偁(字元之)在《小畜集》中写有“记蜂”,对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蜂群组织,以与寺僧对话的形式作了如下记述:

“商于兔和寺多蜂。寺僧为余言之,事甚具。予因问:‘蜂之有王,其状若何?’曰:‘其色青苍。差大于常蜂耳。’问:‘胡以服其众?’曰:‘王无毒。不识其他。’问‘王之所处?’曰:‘窠之始营,必造一台,其大如粟,俗谓之王台。王居其上,且生子其中,或三或五,不常其数。王之子尽复为王矣,岁分其族而去。山甿患蜂之分也,以棘刺关于王台,则王之子尽死而蜂不拆矣。’又曰:‘蜂之分也,或团如罂,或辅如扇,拥其王而去。王之所在,蜂不敢螫。失其王,则溃乱不可响迩。凡取其蜜不可多,多则蜂饥而不蕃。又不可少,少则蜂堕而不作。’”

同类推荐
  •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服务科学:基础、挑战和未来发展

    近年来,服务业已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很多国家,服务业所占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从业人员都超过了70%。统计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人们还是会低估服务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完整独立的服务或包含大量面向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 十五少年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十五少年漂流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小学生成语接龙天天读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熟记成语对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进行日常对话大有裨益。成语接龙形式活泼,好玩有趣,是小学生掌握成语的最佳形式之一。本书精选了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记忆的成语接龙,每组成语接龙附加了有趣的拓展栏目,并配有激发想象力的插图,让小学生在玩接龙、做游戏中轻松掌握成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课外知识。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美绘版)》既有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有开拓心智的童话、寓言、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幽默故事等。故事脍炙人口,增进知识,益智有趣,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锻炼孩子的意志,启迪孩子的心灵。这本故事集是送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趣味性,陪伴着孩子走过天真快乐的童年岁月。
热门推荐
  • 异邪传奇

    异邪传奇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爱做梦的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传奇而每个传奇都是逼出来的而每个传奇一开始,也就注定了结局
  • 隐婚宫少:小娇妻,站住!

    隐婚宫少:小娇妻,站住!

    惊爆!#D市总裁宫桀自爆已经结婚!#某记者问道:“宫少,你们俩谁追的谁?”宫桀:“她死皮懒脸的追的我,我受不住,就接受了。”某记者又问:“那你们俩平时谁说话好使?”宫桀:“我说一她绝对不敢说二!”正在看直播的叶潇然一口咖啡喷了出来,我擦?他说什么?当晚,叶潇然问道:“我追的你?”宫桀一把把她抱住,讨好到,“不不不,是我死皮懒脸!”叶潇然又问:“你说一我不敢说二?”宫桀:“不不不,你往东我绝对不敢往西!”【重生甜文1vs1双洁】
  • 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

    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

    20几岁女孩。正值花样的岁月,有花样青涩的股。也会遭遇青涩如花的爱情,只是现实生活总有些无奈。爱情也总让人身不由己。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但感觉不能代替生活。聪明的女孩要学会动心。也要学习动脑。爱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不应该是一件抓阄式的概率事件。爱情比任何事物都更接近修行,它不是科学,没有公理、定律、公式,刹那的领悟就是生活的本质。一百对恋人就会有一百种爱情状态,情感问题并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有时候心灵的一点醒觉和领悟。一些爱情的智慧,便可以引导一段感情走出困境。《20几岁女孩,动情先动脑》便是这样一些关于爱情的智慧和警醒、面对爱情。要感性也要理性,要动心也要动脑。
  • 赫鲁晓夫全传

    赫鲁晓夫全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尼基塔·赫鲁晓夫是一位在联合国大会上敲鞋子的苏联领导人,事实上,他也是20世纪最复杂、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谴责斯大林,释放数以百万计受害者,并为他们平反昭雪。他努力减缓冷战紧张气氛的笨拙尝试引发了柏林与古巴两次危机。作为斯大林之后头十年的苏联统治者,赫鲁晓夫给他的国家和整个世界打上了其自身矛盾的深刻印记。此外,他的一生和从政经历为我们勾勒了苏联时代的整体画卷:革命、内战、饥荒、集体化、工业化、恐怖政治、世界大战、冷战、斯大林时代、后斯大林时代。
  • 雨后的彩虹

    雨后的彩虹

    这是一部动人的青春校园爱情小说,唯美又不失真,全文风格轻快活泼,故事娓娓动人,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引人入胜。女主角叶予凌长相平凡,性格倔强单纯,对朋友非常仗义,自卑又自尊心强。男主角杜可风则高大英俊,霸道中不失温柔。面对如此帅气的痞气男,面对自己暗恋的美男,叶予凌该何去何从……
  • 七夕

    七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家生死簿

    张家生死簿

    【耽美/修仙历险/剧情大于感情】 兰阳张氏第一代家主张千诚书写了生死簿,得而掌控轮回生死。而天母却因不满绝对权威被平分,降下了足以毁灭一切的石板意图重塑人间。张千诚在石板即将摧毁一切的时候,毅然决然举起了自己的双手,万钧之重,三魂尽散,而肉体却独独撑住了这块石板。自此,他沉默了三千年。三千年光阴,三千年人世繁华,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皆与他无关。他在苦撑,也有人在苦等。故事从三千年后张千诚的转世——张忱翊诞生,开始讲起。
  • 铃缘梦

    铃缘梦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我们一直处在这个社会的邪恶面,看清人心,想要获得新生……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