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2600000006

第6章 建国文学(3)

随着赵王氏惨案真棚大白,随着这位细菌学家的研究成果被贾克逊剽窃后用于制造细菌武器、进行细菌战争成为事实,凌士湘觉悟到“有杀人的科学家”,认清了贾克逊是文化特务,是刽子手。他认识到自己等于“瞎了眼睛,在黑暗里工作了三十年”。他痛心地说:“我口口声声说爱国,可是我自己做的事情已经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他要努力为祖国、为人民工作几十年,赎自己以前几十年不问国事的“罪”。

以凌士湘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大变动,是中国自本世纪初叶开始的中西文化大论争的继续。被披着“科学”外衣的贾克逊文化侵略思想所迷惑的凌士湘把“科学”当作自己的灵魂,将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混淆,造成“用”和“体”的颠倒,致使这位口口声声说爱国的科学家,客观上充当了侵略者的工具。他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主人公李尔王一样,由于刚愎自用,被阴谋蒙住双眼,颠倒了爱与恨而遭到命运无情的报复。同时,我们在凌士湘身上也看到了李尔王式的理性的复归。他向江道宗发出“你是什么人”、“你是哪国的人”的质问,表明他悟出了“科学”之上还有一个“人”的问题—一塞是规律,这规律像“命运”一样高高在上,谁也不能无视它。

就像赵树德的眼睛复明一样,凌士湘的精神获得了复明,看到了明朗的天,和全国人民一起生活在明朗的天空下。

《明朗的天》在建国初期,表现中国人民在国家获得独立之后,精神上站了起来的现实。剧中,医院解放后的院长董观山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人为什么要那么慷慨呢?我看强盗不是随便发善心的。”

“文化侵略是他们最恶毒的办法,那是攻心,叫你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明朗的天》继《四世同堂》之后,又一次一扫自本世纪初叶以来弥漫于文坛的盲目模仿西方、全盘西化的风气,奏出了民族主义的强音。

国家统一的思想也是“建国文学”所表现的治世精神的重要构成。建国前,中国人民曾饱尝分裂之苦。梁漱溟于1950—1951年间写道:过去四十年中,统一的时日,恐怕还凑不足三年,“你看可怜不可怜”!因此,建国后全体中国人民倍感国家统一的可贵。“只有在统一而且稳定中,才有建设可言,才能进行建国工作。”

《青春万岁》中的青少年主人公们按捺不住的幸福感也来自于国家的统一。当他们幸福地来到春天的阳光下时,看到的是一个辽阔的祖国。祖国的辽阔、广大,在他们诸多的感受中增加了一份自豪感。

《明朗的天》中呈现的分明也是一望无垠的天空:“从重庆到成都,从成都到天水,从天水到兰州,从兰州到新疆。”正如何其芳同年完成的诗作《回答》所写:

我祖国的疆域是多么广大:

北京飞着雪,广州还开着鲜花。

我愿意走遍全国,不管我的头

将要枕着哪一块土地睡下。

“建国文学”所表现的统一的思想,自然包括多民族的大家庭思想。

乌兰巴干(1928~)1949~1956年创作的《草原烽火》描写了科尔沁草原上的蒙汉两族人民并肩作战,反抗王爷的压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歌颂了在连年烽火中用血泪结成的民族间的兄弟情谊。

玛拉沁夫(1930~)195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描写1945年日本投降后,整个内蒙古草原沸腾起来,一股“民族热”在一部分人身上燃烧着,他们幻想民族“独立”,少数人甚至幻想建立自己的“国家”。主人公铁木尔勇敢、正直,但是就像《静静的顿河》中的哥利高里满脑子的“哥萨克荣誉感”一样,铁木尔受到“民族热”的支配,只因“八路军中没有蒙古人”,他便抱着“复兴民族”的理想回到家乡来了。正如作品题名所表示的,人们在茫茫的草原上寻找民族解放、复兴的道路。经过充满了动乱、战斗、叛变、流血的艰苦斗争,勇敢、纯朴的蒙族人民终于走上了民族解放的光辉道路。小说结尾处的大段抒情是对蒙族儿女英勇斗争的赞颂,是对草原和祖国的热情歌唱。

玛拉沁夫1951年创作的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反映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后在祖国大家庭里的生活图景。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新生活,保卫大草原。正如小说人物阿木古朗说的那样:“我们不但会建设祖国的边疆,美丽的内蒙古,而且也知道怎样来保卫它。”

徐怀中(1929~1956)年完成的《我们播种爱情》以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筹建、发展为中心线索,反映了兄弟的各族人民携手建设新西藏的光辉业绩。

时值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西藏和全国各地一样,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迎接的是建设的高潮。小说中,从工委书记苏易到农技站那些从部队、机关、学校自愿报名赴西藏工作的人,他们像《青春万岁》的主人公们那样完成了准备阶段而投入到建设中来了。

他们具有开阔的胸襟、开放的心灵和丰富的感情,以边疆为家乡,将全部知识和心血浇灌到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献给了西藏的进步和繁荣。农技员雷文竹富于幻想,西藏高原的一切都引起他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他要在这块沉睡了不知多少万年的处女地上播下北京、四川的种子。

这些内地人,他们热爱西藏一_从神秘的土地到笃厚的人。他们尊重藏族——藏族的制度、风俗、礼仪、宗教。农技站收留了一生反抗压迫、到老落得行乞的洛珠老人,安排他安度晚年。他们原谅了砍伤站长的郎加,还在农技站给他安排了工作。他们团结格桑拉姆,尊重呷萨活佛,聘请活佛为新建的更达小学校名誉校长,邀请活佛参加通车典礼。他们给藏族不仅送去了铁牛,还带去了兄弟民族情谊。在西藏高原不仅播下了农作物的种子,还播下了对于藏族兄弟、对于祖国大家庭的热爱。短短的一年,更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冬小麦和春小麦成熟了,灿灿的金色让大雁认不出落脚的地方了。郎加终于不负期待,幡然悔悟,做出一连串的义举,并回到农场成了生产队队员。

格桑拉姆也从怀疑、观望里走出来,号召藏民积极配合筑路队,成为开明的藏族上层人士。

《我们播种爱情》以小说形式将藏族介绍给祖国大家庭。它呈现了一幅动态的西藏社会生活图景:居住在这世界屋脊上的人们,他们耕田时把绳子系在牛犄角上,木犁几乎是直的;牧民生孩子要到牛圈里,据说这样生下的孩子“才能像牛一样有力气”;青年男女交换鞋带,意味着最郑重的、不可翻悔的相互许定;既甜又烈的青稞酒;甩动水袖的弦子舞;神圣的玛尼堆;在空中猎猎作响的多彩的经幡;虔诚的等身头;粗犷的法号……作家怀着强烈的兴趣描写了浓郁的雪域文化,表现了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小说以雪山、大雁开头,“尾声”第一句又写雪山,最后一句又写大雁,对祖国的新西藏发出无言的祝福。

这幅雪域文化社会生活图画中的最发达意识是呷萨活佛形象。

他十二岁到扎什伦布寺学经。七十多年的研读,使他从经文中详尽地了解了西藏的占史,真切地洞见神明,也掌握了很多对于世人大有益福的学问。他既指引藏族同胞的宗教生活,也参与藏族的文化建设:他兼任更达小学名誉校长,指派喇嘛到学校教藏文;他为小学盖房子而主动大量捐资;活佛的手在谁的头上轻轻地抚摸一下,谁就会一生吉祥如意……呷萨活佛在小说中代表着这块比月球还神秘的土地,神的土地。他时隔二十多年第一次走出寺庙,参加政府的会议,商讨民族区域自治问题,表现了民族大家庭的和睦、统一。

这是现实的吉祥如意。

李乔(1909~)的由《醒了的土地》(1956)、《早来的春天》(1962)和《呼啸的山风》(1965)构成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描写了建国初期彝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的复杂过程,反映了解放后凉山地区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表现了我国民族政策的胜利。

建设性批判主题

“建国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对现实单纯的歌颂,它表现为多重的而非单一的思维。它在表现治世精神的同时,也着意揭露新社会中存在的——或者是旧社会遗留的,或者是新社会滋生的——不健康的根苗,体现了中国作家、文人的忧患传统。

与《龙须沟》的对比性结构截然不同,《登记》将新、旧两种思想、两种力量,都置于“新故事”里。赵树理写《登记》,是在写“建国”后的“问题小说”。小说的情节是从“今年正月十五”开始的。

冲突就发生在“今年”——或者说“今天”。

《登记》中不准登记的是村民事主任。他表面上口口声声说艾艾名声不好,不给她和小晚登记,私下里却托媒为自己的外甥向艾艾家提亲。村里了解他的人暗地里说他“假正经”,说“咱庄上凡是他插过腿的事,不依了他就都出不了他的手”。赵树理看到了这种以权谋私行为的弊害,表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小说结尾写道,区上决定村民事主任必须参加艾艾、小晚的婚礼。婚礼上,艾艾、小晚当众、当面说“整整骂了民事主任两个月”,骂民事主任的“外甥路线”。代表区上来参加婚礼的区分委书记当场说“骂得对!…‘村民事主任因为想给他外甥介绍,就不给你们写介绍信,那是他干涉婚姻。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婚姻法以后,谁再有这种行为,是要送到法院判罪的。”他向全场看了一下后又说:“党员同志们,你们说说人家骂得对不对呀?检查一下咱们区上村上这几年处理错了多少婚姻问题?想想有多少人天天骂咱们?再要不纠正,受了党内处分不算,群众也要把咱们骂死了!”

《登记》是赵树理建国后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其主题就是“干部问题”。《登记》表现出深切的忧患意识,奠定了建国后新的“赵树理方向”——它紧紧地指向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萧军(1907~1988)1954年发表的《五月的矿山》,在歌颂工人阶级以主人翁精神忘我劳动、英勇牺牲的崇高品质的同时,也批判了矿山管理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作风。

1956年前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和文艺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建国文学”中以暴露官僚主义为核心的批判主题有所加强,忧患意识、干预精神得到发扬。

王蒙1956年创作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表现最初的“惶惑”。年轻人林震怀着“一种节日的兴奋心情”开始了新生活。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领导同志身上存在着可怕的冷漠、麻木、圆滑。他大声疾呼:“党是人民的、阶级的心脏,我们不能容忍心脏上有灰尘,就不能容忍党的机关的缺点!”献出了天真、热情、直率而幼稚的“悠悠寸草心”。

刘宾雁(1925~1956)年创作的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揭示了青年工程技术干部曾刚和工人们身上饱满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与集中在桥梁队队长罗立正身上的保守主义、官僚主义的尖锐矛盾。

刘宾雁同年创作的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中青年记者黄佳英可以说和曾刚是同族兄妹。她热爱今天的生活,喜欢新鲜的思想,喜欢主动地工作,勇于干预现实,对信仰坚定、真诚。可悲的是,在黄佳英、曾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间,存在着一个官僚主义者中间环节。

从维熙(1933~)的《并不愉快的故事》(1957)以齐东海老人的不幸为中心,描绘了野花岭农林牧高级社的一幅混乱的生活图画。社员长年累月没钱买油盐,没钱买针线,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伤害,纷纷要歇工、退社,社里的矛盾已尖锐到极点。“不幸”的社员中的齐大爷是最为“不幸”的了。他的老伴卧病在床,他要支点工分钱给老伴抓付中药也不成,老伴死了连棺材也没着落……就是这样,他也不主张歇工退社。他老实、善良,他相信新社会。然而,在他及广大社员与新社会之间,隔着一批官僚主义者。社主任白长禄就是为了给自己贴金而不顾社员死活的官僚主义者。令人深思的是,他的一套官僚主义“理论”竟然在区劳模会上讲用,这个官僚主义者竟然被评为“勤俭办社”的区劳模、县劳模……官僚主义作风已在各级政府机关中滋生。小说在“人的命运”的意义上揭露了官僚主义者在关心人的问题上的“欠债”。作家和他的主人公一样,相信新社会,对“春天”不乏感受力,就是“干预”也是出自赤子情怀:阳春三月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啊!云雀在蓝天上飞翔,溪水在花丛中歌唱,苹果园的花朵在盛开,成群的蜜蜂在酿蜜……一切一切,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但是在太阳没有照到的偏僻角落,春风没有普度的闭塞山洼,也有这样并不愉快的故事发生了。

《并不愉快的故事》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桥梁工地上》等,不约而同地以赤子情怀发出了整顿党的作风的呼吁。以这些作品为代表的“干预生活”的创作,1957年夏天开始遭到粗暴的批判而纷纷成为“右派作”。

“建国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1957年里不幸结束。但是,它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兴旺的开端。

后来,“伤痕文学”将它当成精神支柱,“反思文学”将它当成精神家园。“建国文学”对今后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会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唐小平的个人专著《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说起来,我和唐小平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之处。我们所学专业相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她学的是文秘专业。大学时代,我爱好文学,曾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湖南日报》等报刊上。这些作品为我毕业找工作进铁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唐小平最初在基层站段工作,她钟情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1年,我和她同一批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分别进入广铁集团办公室和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唐小平到报社后,13年来,她一直在长沙记者站坚持笔耕,现已成为广铁集团管内小有名气的一名深资记者。2013年11月,我调到了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当她把这部书稿放在我面前,我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她成长的脚步。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她写序,我感到高兴。在这里,不妨谈谈对她个人及她发表作品的感受。
  • 将名字写于水上

    将名字写于水上

    《将名字写于水上》是梁女士的一部修心、修行之作,文笔高妙玄美,境界高深宏远,数十篇散文涵盖了作者在文学艺术、禅学哲理、历史宗教等领域中的叩求探讨,体现了作者以慈悲之心观照众生万物,以艺术创作承担苦难的理想宏愿。作者在烹花煮草、焚香饮酒的隐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在远离尘嚣、回归自然中参悟佛理禅机,进而萌发在审美创作活动中的艺术渴念,即追求终极与永恒。作者看透红尘浮华、人世聚散、功名痴恋,堪破死生,在宗教层面探求生命的自我超越与救赎。
  •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崇思想而怀疑理论。书中的多数文章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本书是北宋大文豪、政治家苏东坡的传记,苏东坡一生传奇,诗、酒、禅、肉、茶,样样涉猎,几乎样样通达。其为人之洒脱,当时难闻,后世罕见,林语堂先生称他为“乐天派”,王国维先生盛赞他有“高尚伟大之人格”。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光耀千古,名列唐宋八大家之林,他的创作技法毫无疑问是后世的楷模。本书以诗词为引子,对苏轼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展现苏子不平凡的文学造诣自是本书应有之意,然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苏轼在人生困顿中的爱恨情仇,以及应变处世之道。一定意义上讲,这些人生经验更应受到后人的珍视和借鉴。
热门推荐
  • 沧海啸

    沧海啸

    十年苦乐心意表,虚空海上仇皆抛。海渊谷上浪涛涛,立教混元真情告。沧海笑,沧海啸,向天一啸仇皆消。恩怨了,债难消,返本归源任逍遥。
  • 别让学习折磨你

    别让学习折磨你

    书中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了12个优质的学习观念,通过获得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走出对待学习的误区,学生朋友才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书中附有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从中获得一些鼓励和启迪。还附有名人的学习读书心法,希望你从中能学到一些方法和观念,开启你的学习新纪元。
  • 一代恶妃

    一代恶妃

    宫小艺,在现代就不是什么好主,虽然上有法律,下有道德,但她有自己的为人原则!啥原则?在学习方面以投机取巧为荣,以埋头苦学为辱!以偷抢拐骗为荣,以兢兢业业为耻!在情感方面以左拥可抱为荣,以痴心绝对为耻!以拈花惹草为荣,以死心蹋地为耻!她的口号是,生活因浪费而精彩,生活因美男而有意义!老妈终于气不过,怎么生了这么个孽种?一脚把她踢到古代,让她去进化,听说那里黑灯瞎火,空气干净,社会风气正统,怎么着也可以把这个祸害的本质降到最小吧!哪知、、、、、没有条条法律,没了卫星追踪,天涯海角任她躲,五湖四海任她游!美男大把任她泡、、、、、她的理想境界是:武林盟主给她捶肩,第一杀手给她揉腿!第一美男喂她吃东西!第一富商做她的管家,第一强盗头头为她做苦力、、、、、看她如何顶着皇妃的身份,一一把美男泡到手!一号,面对皇帝这样成熟稳重的种马男,要直接的大胆的精彩勾引!“你说朕要说什么?”“当然是封我为贵妃喽、、、、、不,其实封个美人也是可以的,毕竟要从基础做起嘛!”二号,面对保镖一样的太子,甩不掉就讨好的商量!“你说,到底要做谁的女人?”“能不能、、、、两个都要?”“我先掐死你!”三号,让我们玩点神秘——冷血!“不知道天下怎么有你这种女人!”“你什么都不用说,我知道我长滴漂亮!”“好色,狡诈,奸滑,不要脸、、、、比小人还小人!”四号,具有书生儒雅气质的秦仁!“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行吗?”“你是我娘子,我应该看着你!”“得,我叫你祖宗行吗?求你了,别烦我了!”“你是我娘子!”五号,天下第一庄的庄主,最后成功的当上武林盟主的庄天下!“你看,这盟主的位子坐着爽吧!”“不错!不错!”“怎么报答我?”“以身相许如何?”“太俗了、、、、不过我喜欢哈!”六号,世上最美的男子!“你个闷骚鬼,老子叫你剥葡萄皮,有叫你脱自己的衣服吗?”“来嘛!”“你们家是不是专门卖鸭子的?简直把我勾引的心花怒放!”七号,深入敌人根据地,骗感情夺同情,立志劝导强盗大哥回头是岸!“可我除了抢劫什么都不会!”“真的吗?我才不信,我八岁的时候,算命的说我长大后是个土匪,你看我现在不也是一人才!走的是正途!”古代版的女人不坏,男人不爱啊!更多精彩,更多美男就在本文!不要错过哦!哇咔咔,不要嫌人家太坏,人家只是想生活更精彩、、、、、、
  •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死丫头,你给本尊死回来

    大雪中,我死死咬着嘴唇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他的背影。他对我来说是那么的近,但又那么的远。曾经的曾经,也是这样的大雪,也是同样的地方……“喂,安俊熙,恶魔”我冲他叫道。“嗯?”他应声转过头来,砰的一声,雪球正中脸上。“死丫头!竟敢用雪球来打本尊!你给我过来!”我们就这样嬉戏着,打闹着。这场雪将永存于我心中,而且……这将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场雪……
  •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情刀

    无情刀

    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大侠。从古赤楠亲生孩子被偷走的那天他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乱世创造人才,乱世又摧毁人才,江湖是后辈的江湖,且看江湖人续写篇章。
  • 外滩里十八号(壹)

    外滩里十八号(壹)

    外滩里是上海南市方浜路上的一条弄堂。外滩里十八号是弄堂里的一栋石库门。郑二白他在方浜路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关壹红这位落魄的千金大小姐下嫁给了郑二白。茅捷编著的《外滩里十八号》讲述的就是这对老夫少妻的奇葩故事。外滩里十八号里头住着一群小市民,有拉黄包车的、炸油条的、贩菜的底层百姓,也有开诊所的中医、办报的亭子间文人,他们把“狗洞能钻、龙门能跃”的生存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 佐德之子

    佐德之子

    重生氪星军事领袖,大BOSS,佐德将军之子,却发现这不是漫画,也不是电影。在这里,蝙蝠侠和钢铁侠是世交;蚁人和绿魔是生意伙伴;神奇女侠和隐形女可能为了同一个男人大打出手;蜘蛛侠出门有可能遇到蜥蜴博士,但也有可能被毁灭日一顿爆抽……另外,绿箭侠和鹰眼,哪个更神准?闪电侠与快银谁才是地球上最快的人?美国队长的盾牌和雷神托尔的锤子一攻一防的,真的不相上下吗?绿巨人、奇异博士……好吧,多元宇宙是如此的精彩,重生之人表示:九大国度、行星吞噬者、多玛姆、灭霸、达克赛德……我来了!QQ群:623757832
  • 红事白事

    红事白事

    李宗奇,汉族,陕西合阳人,大学文化程度,国家公务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二〇〇一年初涉文学,第一篇散文《母亲》刊登于《美文》上,从此笔耕不休,创作散文、随笔、小小说五十多万字,作品先后发表于《读者》、《中华散文》、《美文》、《散文选刊》、《随笔》、《散文》、《世界杂志》、《延安文学》、《延河》、《小品文选刊》、《小小说》、《西南军事文学》和《人民政协报》、《文艺报》、《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刊物。
  • 坎坷巅峰

    坎坷巅峰

    茫茫星宇,远古诸神眷顾之地,银河系中,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沿着固定的轨迹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公元二零一五年,农历八月初二,凌晨三点时分!苍茫大地上,某国,一处偏隅之地,夜色下,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偶有狼嚎震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