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3600000015

第15章 1934年12月1日——湘江西岸一军团阻击阵地(3)

林彪知道:在某种情况下提意见是允许的,某种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发表真知灼见,在某种情况下是受奖励的,在某种情况下是要受惩罚的!

如果你的意见提错了,最终证明我对,以你的错误反衬我的正确,我可以哈哈大笑表示欢迎;如果你的意见一针见血提对了,恰中我的要害,以你的正确来衬托我的失误是可以容忍的吗?

在特殊情况下,以不损害领导的威望为原则,而不是意见是否正确为原则。

建国以后,林彪由于身体虚弱,一直赋闲调养,他精心研究了中国的政治斗争史,在“文革”期间,大讲宫廷政变,便是他研究的成果,他懂得,在他是人的时候,是可以反对的;当他是神的时候,就只能是跪拜了!

林彪懂得,在政治舞台上,不仅需要兵不厌诈,还要有远、近、大、小之分,一切服从政治需要。在某种情况下,坚持真理便是谬误;拥护谬误,便是真理。

在中国有的编年史上,我们极为聪明的祖先,向后人提供了引人深思的实例。在众望所归的圣贤之家,男主人的不检点使丫头怀了孕(这在平常人家本来是寻常事),当这丫头在严格守密的情况下,生下一个传宗接代的贵子时,他们给这个丫头一碗下了毒的人参汤。既得了贵子又保住了圣贤之家崇高的道德威严!死个丫头算得了什么?而动摇了圣贤伦理的根基,那就是事关千古兴亡的大局。失小而保大。这样做是被迫的,合理的!毒死了丫头是行大善而不是作大恶。

为尊者讳过,为贤者讳耻,为亲者讳疾。这就是最最道德的道德。谁也不敢说这是最不道德的道德。林彪把握的最为深刻。

“值得永远信任的只有自己。”这便是林彪的处世格言。

做人,也许应该像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所说:“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屈服。珍惜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

彭德怀上书,使毛泽东经过许多天的反复考虑。这种夜夜失眠的思索,其痛苦之深超过了秋收起义的失败和宁都会议的解职。这绝不是胸怀狭窄到听不得批评意见,也不是万言书中有哪些言过其实。而是考虑到彭的万言书所引起的后果。

这个后果,很可能严重到不堪想像的可怕程度。因为它正好给帝国主义尤其是修正主义提供了“武器”,后来批判彭德怀“里通外国”并不是偶然的随意说说的!

当毛泽东感到自己的威望在国际国内都受到挑战时,彭德怀再来这么一下子,很可能从马、恩、列、斯、毛的世界性的革命领袖位置上推落下来,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推波助澜中,万言书(这在平时算不了什么)在这种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就有了摧毁性的威力!

林彪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所以,他在批判彭德怀时,说了一句既深刻又浅显的四不像却很像的绝妙的话:“在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逞英雄。”

如果把1934年的林彪、1959年的林彪、1971年的林彪,这三个人生旅途中的坐标孤立地提取出来,历史的变迁和心灵的蜕变,就显得不可思议,如果沿着他走过的每步脚印去寻觅他的追求,去审视客观力量对他的推动,从这一端到另一端不管它是多么曲折回环,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他是违心还是自愿,它就是合情合理的了!时间,是心灵蜕变的温床,时势,是他浮沉的漩涡,他无力抗拒。……

夜,降临了。

林彪站在军团指挥部的掩体边,观察着夜战的进行。硝烟无法遮蔽透明的天体,亿万星座按照它的轨迹永无休止的运行。它也不是自由的,不能离开轨道一秒钟,也不能停留一秒钟,它的生命也是短暂的,从新生到毁灭,也不过几千亿几万亿年的瞬间,多么单调、多么枯燥,多么孤寂,多么冷漠,多么神奇。一时间林彪觉得自己离开喧嚣的尘世已经很远,“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敌人阵地上倏忽间闪出一团火光,而后传来连续的炸响。林彪又回到现实中,那就是包春时炸敌方大炮的火光。

随从人员都在他身边,都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却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都知道他谋虑深沉。对于决策,他很少跟别人商讨,绝对的相信自己。

“冷了,回指挥所烤火去!”林彪平静得像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不动声色,说得轻微而又随便。

林彪似乎谁也不看,裹裹披风,绕出堑壕,径自向前走去。一军团一一大军西征开路先锋的重任,在这个年轻人的瘦弱的肩上,竟然显不出分量。

那时候,他并不给人以逃兵、怕死鬼、临阵脱逃的印象,不然,1928年春天,耒阳战斗时还是一个一营二连连长的林彪,两年后一下成为红四军军长,三年后成为一军团军团长的破格擢升,就有点不合逻辑了。

阴谋家的种子,需要有生根发芽伸枝展叶开花结果的土壤和气候,人和历史条件密不可分,人创造历史,历史造就人。林彪是一个需要千剖万解的人物。那段历史也是值得千剖万解的历史,什么树上结什么果。

在古往今来的人生舞台上,既没有神,也没有鬼,无论善、恶、是、非、尊、卑、贵、贱,都是七情六欲皆俱的活生生的人。假象也许并不都在台前,真容也许并不都在幕后。

林彪回到野战指挥所,这是窝在山坳里的只有四户人家的小山村。他向值班人员询问了一下情况,看了中革军委发来的几份电报,他预计还要浴血战斗一天。他不埋怨中央纵队和中央军委纵队迟迟不能渡江给部队带来的重大伤亡。他知道埋怨是没有用的。

林彪也重视战斗动员,他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他曾翻阅过拿破仑对士兵演说,而且受过感动。那位法国皇帝于1796年4月28日在蒙特诺特战役中是这样讲的:士兵们:你们在十五天内赢得了六次胜利!……在此之前,你们为那些不毛之山而战,并在那些山岩上留下了你们的荣誉。……你们什么也没有,什么都得自己操心。你们没有大炮打了胜仗,没有桥梁能够过河,没有鞋穿能够急行军,你们休息时没有酒喝,甚至常常没有粮食吃,只有共和国的军队,只有自由的战士才能够忍受你们所忍受的一切。……士兵们,为此应当感谢你们,有功必赏的祖国正以自己的繁荣昌盛来感谢你们……

这些极富感情色彩和煽动性的演说,曾燃起士兵们如火的战斗热情。林彪的战斗动员却只用一句包容万象的话:

“用电话告诉各师、团指战员们,要记住我们是红军一军团!”

他知道这个口号会唤起全体指战员的什么样的感情。因为他自己说这句话时,内心里总是升腾起一种慷慨悲壮的自豪感。这种情绪却被他冷凝的声调掩盖了。

林彪盖着军毯蜷缩着,在司令部的嘈杂声中睡下了,瘦小得像个孩子。这种战场的嘈杂,电话铃声,喊叫声,奔跑声,并不很远的枪炮声,是战地指挥员的催眠曲。他并没有立即入眠,白天,望远镜里惨烈的景象,在他脑幕上翻卷不去,他产生出一个富有哲理的念头:

人的生命是多么顽强,又是多么脆弱,是多么珍贵,又是多么轻贱。他们是为了活得更好,浴血苦斗,历尽艰辛。死的那么壮烈,像大地深处的惊雷;死的又那么容易,像树上落下一片枯叶,无声无息。

这个蜷缩在军毯里枕着枪炮声微睡的人,他有多少功,又有多少罪?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迈到万米高空,又刹那间从云端跌落下来以致粉身碎骨的?

罗曼·罗兰说,生活有两种:一种是燃烧;一种是腐烂。

林彪的结局,画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句号——叛逃。也画了个沉重巨大的问号。是什么样可怕的外力与自身的思虑,促使他采取了如此下策?!

同类推荐
  • 铠甲勇士之危机降临

    铠甲勇士之危机降临

    因为林枫从小是铠甲迷所以被超级铠甲系统带去到了了一到二的铠甲勇士的世界,林枫却是道“我要回去,我不要呆在这里”(群:1094340869)(想要催更到群里催,我看情况,最近……学业繁忙……)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 内卫尖兵

    内卫尖兵

    新书(军旗永辉)已发布,求收藏,求关注军队编制中,有这样的一支部队,他们的名字叫做,内卫。祖国边疆,巍巍雪山,海关边防,洪水天灾,就是他们的战场。
  • 超级兵王

    超级兵王

    【超神火爆】佣兵大帝羽皇,巅峰一战之后,患上严重战后综合症,毁灭破坏倾向日渐加重,唯有轻松可以有效抑制病情,而其中搞笑效果尤好。按照心理医生建议,他离开战场回归都市,以治病为名,开启了一段搞笑之旅。
  •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珍宝。
热门推荐
  • 体育哲学研究

    体育哲学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同样也高扬起这面透射着时代亮色的旗帜,铺展开一片充溢着生气的探索之花,多学科综合研究日益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界的重视。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现象、运动中的人和运动过程本身都是一个浑然整体,它们的特征和规律只能存在于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因此,仅仅依靠单一学科已经很难解决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体育科学必须与哲学、心理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学等各门学科理论与方法紧密联系,只有集中各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综合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享利四世(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享利四世(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
  • 第一夜的蔷薇(全三册)

    第一夜的蔷薇(全三册)

    这是一个时尚圈“华丽丽”的暗黑复仇爱情故事。一个生活中只有美好、幸福的女孩,突然遭遇家道巨变,现实世界的阴暗与残酷让她的命运从此被彻底颠覆。年少的她不仅失去了的父亲,甚至还被送进了少年管教所。故事从她走出少年管教所的那天开始……继承了父亲的设计天赋,在光鲜亮丽却残酷冷漠的时尚圈,她以超乎寻常的坚忍与机敏一步步跻身于最*时装设计师行列。而这一切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复仇。所有年少的秘密铺陈展开,那段尘封的记忆,苍白瘦弱却一直默默守护的少年,在第一夜的蔷薇盛开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凤逆九天之爱的释放

    凤逆九天之爱的释放

    这个作品呢,,讲述的是凤九喜欢上了白狐王子白依,然而白依爱上的确是空灵族公主白紫琴,然而凤九处处针对白紫琴,白依也是对凤九产生厌恶,凤九妄想如果白紫琴消失在这个世上,那么白依一定会喜欢上她,然而她并不知道,白依对她越来越厌恶。最后凤九杀死了白紫琴,白依却又将凤九掐死,自己最后了断了自己,,三族之间的战争也渐渐拉近。。
  • 这个狗帝一点都不苟

    这个狗帝一点都不苟

    自打出师的第一天起,嬴陛就决定要好好做个人,绝不能活成父母给他取得名字那样。正所谓古语有云:苟得久,活得久,苟到最后应有尽有。要想人前装逼,必定人后苟逼。可惜事与愿违的他活成了:该怂就怂,该刚则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懂得装死,深得作死。智商起伏,状态漂浮。那一天夜里他暗暗发誓。此生我淫某人的人生宣言就是:狗的狗中狗,方为皇中皇。王中王,火腿肠,一节更比六节强,果冻我要喜之郎。此生不做苟中王,来世还成狗中皇!
  • 重生就要浪一浪

    重生就要浪一浪

    未婚夫移情别恋,被陆真真逮个正着。她想说,你们继续,我退出。只可惜,她的心脏太脆弱,才说了“你们”这两个字,她就挂了。谁知道,她却重生为刚刚踏入演艺圈的八十线小明星冯昭昭。年轻健康,元气满满的少女身体,陆真真喜欢得不得了。她高高兴兴地登陆了自己原本的微博,发了一条状态:哈哈,满血复活!宁远:错过一次,痛不欲生。这一次,我死都不会放手!重生为倾国倾城的小姐姐x病态占有欲忠犬小哥哥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挚爱似锦

    挚爱似锦

    豪门圈里疯传黑道帝王严家太子爷为了童养媳抛家弃权,带着她连夜踏上异国的飞机,吃馒头住危房一切从头打拼。三个月后,童养媳受不了苦、丢下他,偷跑回家继续过公主的生活。“你若离开,我便当你死了,他日若又遇见,我也只以为是遇见了个人,她很像你。”七年前他心灰意冷,一晃七年,她再次出现,他却暴跳如雷:“你若再敢离开,我打断你的腿!”【他,她】她,是他的小红龙,让身为黑道世子的他,抛家弃权,爱得体无完肤。他,是她的大男人,让一向随心所欲的她,恋上了瘾,哪里舍得放弃?★☆真的不是不爱你,而是舍不得你为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烬铅华

    烬铅华

    第一卷: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错过篇)法师家族的大小姐从小养尊处优,受人追捧。五岁就凭借一副画名动大陆。12岁那年开画展一幅画便卖到1万多金高价。17岁时遇家变,一日之间从神坛跌落。可教皇对她说,他是凰殿的圣女,不可以有弱点。她不愿意就这样活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在和擎云骑主新婚那夜,一身侍女衣服逃离婚房。来到华清道观,因为他曾说过在那里等她,也是在那里遇到她永生所爱……等到她再次回到大陆,圣女之位被人假冒。他还发现自己寻寻觅觅多年的师傅。从始至终,都是她的夫君,知晓她的一切。她瞬间便觉得,复仇什么的,好像都不再重要了,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后悔药……第二卷为你可摘星辰。(寻觅篇)超级甜!“我不要成神,如果神界没有他,我为什么要留下?”法若辰在自己飞升当天,跳下诛仙台。甘愿散尽功德寻找他的师父韶华也是他的夫君——陈亦封。“嘉骍战神,我的好父亲。您这样做有意思吗?”“就算没有记忆,我也能找到她。”第三卷我愿为你的影子(回忆篇)解释情节,女主帅!“我叫莲生,从今日起,就是你的仙君了。”“跟着我,保证你再也不被人欺负。”“莲生,你放弃吧!你没有料到的是人类的贪婪!”“我愿意用生命去换安宁……”
  • 我是狐狸变的

    我是狐狸变的

    我本是青丘狐国十方氏族的公子,方成年,便下凡间历练,刚买下了一个洞府,正准备大展身手闯出点名气的时候,遇到了些麻烦。
  • 通信十年:拥抱互联网

    通信十年:拥抱互联网

    本书从人才、资源、创新三个维度,通过多年的连续新闻报道,试图阐释此前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供给侧改革中所做的尝试、带来的改变以及难以解决的掣肘,同时收录部分对国外电信运营商的观察报道,以他山之石,寻找殊途同归的方向。在以本书对此前十年通信业梳理之后,愿通信产业能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而我能继续执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