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足而行 蚯蚓没有足,怎么能“走路”呢?原来,它有一种特殊的机体构造,细长的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蚯蚓的体壁上有表皮层和肌肉。表皮层起保护作用,能分泌粘液,保持湿度,有利于体壁内的微血管进行吸收。蚯蚓的运动主要靠肌肉收缩。肌肉的外层是环肌,内层是纵肌,由长纺锤形的细胞组成。环肌收缩时,身体就伸长变细;纵肌收缩时,能使身体缩短变粗。环肌与纵肌交错进行收缩,就能爬行运动。蚯蚓的一个体节上还有生刚毛,这也是运动器官,在爬行时有支撑作用。
益虫
蚯蚓是一种有益的动物,迄今已知世界上陆栖的蚯蚓约2500余种,我国约有200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利用蚯蚓来处理大量垃圾,变害为益。现在不少地方正在大量饲养蚯蚓,作为家禽和鱼类的饲料。国外还有制造蚯蚓食品的公司。中药地龙,就是参环毛蚓干燥体,有降压、解热作用。蚯蚓的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
八、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是身体柔软具有贝壳的动物。软体动物的身体由头、足、内脏团三部分组成,体外有坚硬的贝壳保护。贝壳是由包在内脏团外面的叫外套膜的柔软组织分泌形成的。有一种叫珍球贝的软体动物,其外套膜在沙粒或其他异物进入以后,还能分泌形成珍球。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现存8万余种,是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门。除了蜗牛、田螺、河蚌、牡蛎、贻贝等有壳类以外,乌贼、章鱼等也属软体动物。它们没有坚硬的外壳,而有轻松的内骨骼——海螵蛸,这是与其高速运动相适应的结构。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是身体柔软的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有8万多种,是无脊椎动物中第二大的类群,有些生活在陆地上,但大多数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软体动物不但包括许多体形小,移动缓慢的种类,而且还有一些体形较大、移动迅速,并且在无脊椎动物中十分聪明的动物。所有软体动物身体都很柔软,并且多数生有一层套膜。这层套膜能够分泌出一种可以形成贝壳的物质。大多数软体动物依靠一个叫作足部的肌肉组织来运动,不同的软体动物的足部有不同的用处,如爬行、挖土、摄食等。
软体动物的降生
多数陆地蜗牛在陆地上产卵,之后卵孵化成小蜗牛。池塘和海洋里的卵是果冻一样的一团,粘在水下的石头和水草上。还有的海螺在硬壳里产卵。多数双壳软体动物则把亿万颗卵产在大海中,这些卵发育成会游泳的微小幼虫,之后才长成软体动物。
1、软体动物的壳
蜗牛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有壳——覆盖里面的软体动物的硬盖。壳有助于保护动物不受侵害,也是躲避坏天气的好地方。
遮阳壳
在干燥的天气里,蜗牛缩进壳里以保持湿润,有时它甚至在开口处堵上防水塞。
海滩上的贝壳
在海滩上很容易找到像这只马蹄螺这样的空贝壳,但你知道什么样的动物住在里面吗?马蹄螺是一种海螺,是软体动物的一种。软体动物用自己宽宽的肌肉“脚”向前爬行。
双壳
有时软体动物有两个壳,就像这只蛤蜊壳。在蛤蜊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软体都躲在两片壳中。像其它软体动物一样,壳与蛤蜊软体是连在一起的。
壳体
双壳类壳体的贝壳是由嵌在有机“胶粘物”中的钙矿物质构成的,由一弹性绞链连接着。而且有牙槽或绞链齿,以防两片壳离脱滑开,好关闭壳体。双壳类动物就收缩一对闭壳肌肉,闭壳肌肉同贝壳是连在一起的。壳体的大小形状变化多端,许多很厚又有脊,使敌人不敢碰它;有一些带刺,好夹紧松散的沙子;还有些由于双壳动物吸收了食物而呈鲜艳的颜色。
2、壳的生长
软体动物自己长壳,随着动物的生长发育,硬壳也跟着长大。构成壳的那部分叫套膜,是包在软体动物体外的一层硬皮。如果气候恶劣或没有食物,它们就停止生长,这就使壳上的生长线排列不均。
吃白垩的蜗牛
为了保护自己,软体动物得使壳坚硬。陆上蜗牛必须生活在钙质丰富的地区,因为吃钙才能使壳坚硬。它们在白垩或石炭岩中找到钙,许多蜗牛就以白垩颗粒为食。海螺从海水里获得钙。
逐渐长大
小蝾螺的壳只有两三个圈,并且又长又尖。随着不断生长,围绕着开口处长出新壳,在身体周围形成更多更大的圈,尖刺也逐渐被磨损,但是壳尖是在第一年形成的。
抓牢
一旦鹈鹕脚贝壳完全长成,在它的底部就生出几个贝壳角,这些角很有用处——使贝壳在生活的水下泥地上能紧紧地抓牢。而且这种壳看上去像鹈鹕的蹼足。
形状如颜色
不同的贝壳形状也各不相同,是它们身上的套膜使其独具特色。许多贝壳图案和颜色都很美丽,如冠螺。但你也能找到带疙瘩、带刺或脊的壳。
层层生长
观察牡蛎,牡蛎壳显示了双壳软体动物的生长过程。第一年从喙开始生长,之后牡蛎向外延伸,长出层层贝壳。你能看见贝壳上波浪形的生长线,层层壳互相叠加,就像房顶的瓦一样。
3、腹足类软体动物
具有吸盘状足部的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包括蜗牛、鼻涕虫等软体动物和其他几种生活在水里的生物。陆地上的腹足动物有的有壳,如蜗鼻涕虫。生活在海里的腹足软体动物称为裸鳃类,它们的壳已经退化。
石鳖
石鳖是非同寻常的软体动物,在地球的海洋里已经生活了5亿年以上。虽然同腹足纲有亲缘关系,但它们有自己的分类,像蜗牛和蛞蝓一样。石鳖有单一的肉脚和粗糙的舌头,但它们有扁平的壳,由8片重叠的板片组成。如果一只石鳖从岩石上被拉下来,它就卷成一个很紧的球,以此保护自己。
漂流的“幼仔”
有些腹足动物,特别是陆生的蜗牛和蛞蝓是雌雄同体的,雌性和雄性两种生殖器官它们都有。然而,数量众多的水生物种性器官是分开的,它们凑在一起交配,产生带保护壳的卵块。这些卵一般来说孵化成非常小的蜗牛,但某些种类,它们孵化成漂浮的幼虫,能被洋流带很远很远的地方。
海蜗牛
海蜗牛形成了腹足动物的最大群体。与陆地蜗牛不同,一般在其触手的基部长着眼睛,它们长着鳃而没有肺。海蜗牛通过称为虹管的管子抽进水,流经鳃进行呼吸。水还流过一个一个特殊的嗅觉器官,称为嗅检器,能帮助食肉的和食腐肉的海蜗牛找到食物。海螺、油螺和食用峨螺都是海蜗牛型。
进食
蜗牛和蛞蝓以特有的方式得到食物,有些在水藻和植物中放牧,有的用毒刺叉鱼,还有几种能在双壳动物的壳体上钻洞,把它打通。吃什么无关紧要,大多数腹足动物使用其特殊的舌头——称为齿舌,将它们食物粉碎。齿舌上覆盖着无数钩子般的细小牙齿,能抓取、挖出东西。
腹脚
腹足纲软体动物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动物长有“腹脚”。我们想象一下蜗牛大而扁平的、用于爬行的脚,它就像是动物的腹部一样。
空房间
注意一下海滩上的这种典型腹足软体动物的壳,它是蛾螺的空壳,表面有厚厚的脊突,并且近顺时针方向从壳尖盘绕延伸至敞开的尾端。
螺旋壳阶
通过蛾螺的孔,你可以看到里面的蛾螺软体是如何围着中柱盘绕的。活蛾螺的身体靠一块强劲的肌肉盘绕那根中柱。
活蛾螺
在海滩上找只活蛾螺,看看它如何移动。蛾螺头旁边伸出来的长管叫虹管。脚底长的一小块壳叫厣,当蜗牛身体缩回后,正好把这块壳的开口盖住。
各种蜗牛
不同种类的蜗牛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有些壳呈细长的锥形,有些呈帐篷状,还有的壳很平。这种林中蜗牛就像旋转的龙卷风一样。与多数其它蜗牛不同的是,它的壳是逆时针方向盘绕的。你能发现多少种不同形状的壳?
哪个方向?
看你是否能找到逆时针方向盘绕的壳。你可以从壳尖向下看,用手指沿着螺旋的线向下划,就能分清壳盘绕的方向。壳的盘绕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
4、蜗牛
蜗牛属于一个被称为腹足纲的动物群类,虽然腹足纲动物作为吃植物的害虫最为人们所熟悉。但是,约7.2万种中的大多数却是生活在世界的大海大洋之中。数量最多的是食肉的猎食动物,有一些是用其烈性毒素将猎物毒晕。腹足纲动物连同枪乌贼、章鱼、蛤和牡蛎一起,都属于同一个动物门类,称为软体动物门。同大多数软体动物一样,腹足动物都有壳体保护着的柔软的躯体,腹足动物也有肌肉“脚”能四处爬动,舌头上长着很小的牙齿,能刮取食物。有三种主要类型的腹足纲动物:海蜗牛、海参和陆生的蜗牛、蛞蝓。
庭院大蜗牛
庭院大蜗牛已成为一种危害极大的害虫。每当晚上或者下过大雨之后,它们就会出来觅食,常常将植物咬断。天气干旱时,它们缩在贝壳内,用一种干燥后变硬的粘液将贝壳的开口封住。同多种蛞蝓和蜗牛一样,庭院蜗牛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因此任何两只蜗牛都能交配繁殖。
大赤旋螺
大赤旋螺塔高,体层大,壳顶常缺损。壳口大,螺轴光滑。螺层周缘和体层肩部有螺旋状排列的大瘤,壳表浅红色或奶油色。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学名赫云玛瑶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东风螺、法国螺,是一种繁殖很快的大型陆地贝类。它们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陆生蜗牛,重达800克,外壳长达20厘米。非洲大蜗牛有时被人们当作一种食物食物,近来这种蜗牛成了东南亚地区最大危害的之一。
“建筑奇才”
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都能为自己建造可居住的“家”。其中,蜜蜂、喜鹊、纺织鸟、珊瑚等,都是名闻遐迩的动物建筑师。在提及动物建筑师的时候,不应该忘记螺类动物,它们盖房的本事可也不小呢!
螺类动物有海螺、田螺和蜗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无脊椎软体动物。它们的肉很鲜美,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最喜欢的是海螺,因为海螺的壳特别美丽,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
螺是一位单身住宅建筑家,螺壳就是它精心设计的单身住房。我们知道,其他建筑师盖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意搬动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轻,负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处移动,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为回家问题而操心。
螺类动物的外壳虽然都呈螺旋状,但在外形上却有很大区别,有像宝塔的,有像圆锥的,有像纺锤的,有像陀螺的,还有像盘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双锥的。有些螺长得圆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鸡蛋差不多。
螺壳的建筑非常考究,分内、中、外三层。中层最厚,用方解石筑成;外层用薄薄的、比较粗糙的彩色角质层作壳面,并常常饰以花纹;内层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别光洁,因为这层壳紧接着主人柔软、稚嫩的肉体。
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所处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为避免磨损,壳就长得很厚实;有些螺是过飘浮生活的,这类螺的壳长得非常薄而轻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里爬行不出来,所以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有些螺还在足的后端长着一个角质或钙质的壳盖,这是当门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扰时,立刻缩回身体,关起大门,给来客吃闭门羹。
螺的坚固、美观、轻便的单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单身汉”——寄居蟹的喜爱。螺死后,它的房产常常被不会盖房的寄居蟹所占有。
地球上螺类分布得很广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间、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类动物的踪迹,连一些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大多数动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但某种类的螺却能照常在那儿过日子。螺类动物之所以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显然是与它们具有惊人的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分不开的。而这种能耐力与它们奇妙的螺壳有关。螺壳能御寒,能防热,还能避敌害,同时又能背着到处走,实在是一件建筑杰作。
5、虎斑宝贝
宝贝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它们的贝壳下方有一条长长的开口,表面十分光滑并生有漂亮的斑点。虎斑宝贝是宝贝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虎斑宝贝在海边水下的岩石上四处爬动。带有褶边的触手有助于它们发现藻类以及海绵等小动物并作为食物。海中鲜花
虎斑宝贝是一种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和西沙群岛。
它的外表很特别,贝壳很大,坚硬又厚实,呈卵圆形,背部膨圆,前端稍尖瘦,后端顶部向内凹陷。贝壳表面被珐琅质所覆盖,光滑又具有光泽。颜色灰白或淡黄,还点缀着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犹似虎皮,非常漂亮,虎斑宝贝也因此而得名。
虎斑宝贝一般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数米深的珊瑚礁及礁间的沙漠中,常躲藏在珊瑚礁石下或礁体的洞穴中。它很怕光,行动较迟缓,总是白天睡觉,黄昏后才出来觅食,喜欢吃海绵、小型甲壳类和孔虫。活动时,外套膜向外伸展,将贝壳包住,膜上生长许多色彩鲜艳的触手,就像海中盛开的一束鲜花。
繁殖
每年的3~4月是虎斑宝贝的繁殖季节,母贝把卵产在珊瑚洞穴和空贝壳里,然后卧伏在卵块上,一步也不离开,直到卵孵化。幼虫刚孵化出来时和母亲长得并不一样,附着在海底经过一段时间完成它由幼年到成年的变态后,才会变得像母亲那样美丽。
濒临灭绝
由于虎斑宝贝有着美丽外壳,当地人常在退潮后,捕捉它们,将其埋入沙内,等到肉腐烂,洗净后作为装饰品或赠送亲友的礼品出售,价格也卖得很贵,是当地人的一种副业。在当地人创收的同时,也造成虎斑宝贝的资源量急剧下降,20世纪50年代一人赶海,一晚上可采到几个,现在却很难采到了。现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