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7800000012

第12章 近代德国大学思想对美国的影响(2)

德国大学制度的精髓是学术自由的原则,即一个真正的高等教育机构首先是“自由的科学研究的工作场所”。这个原则是当时英国大学所没有的,也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所没有的。学术自由既适合于教授的教学自由,也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自由。教学自由意味着德国大学教授的职位是有保障的,他可以自由讲授自己坚信是真理的知识,在研究过程中和发表他的成果时,有调查研究任何问题的自由。教会、政府、党派以及陈旧的传统,都不能干预他的研究和教学。学习自由意味着德国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的学习课程,他们有听任何课的自由,有学习任何学科的自由。他们甚至可以自由从一个大学转入另一个大学。学术自由成为德国大学的保障。正是因为学术自由的原则,才使德国大学在19世纪成为进步思想的中心。

无疑,选修制与学术自由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前者是源于后者的。在美国,哈佛大学是选修制的发祥地,而校长埃利奥特是选修制最积极的倡导人。实际上,在埃利奥特之前,美国早已有过选修制的尝试。

杰斐逊曾建议弗吉尼亚大学分成古典语、现代语、数学、自然哲学、自然史、解剖学和医学、道德哲学、法学等八个学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何一个学部,但这种选择自由仅限于各学部之间选择,一旦选择了某个学部,在该学部内别无选择。塔潘曾试图在密歇根大学四年级提供选修课程,但是在强大的政治和宗教势力的反对下,无法实施他的计划。只是到了埃利奥特担任哈佛校长以后,真正的选修制才得以实施。

1869年,35岁的化学家埃利奥特当选为哈佛校长。

在就职演说中,埃利奥特表示了坚定支持选修制的立场。他认为在美国教育中,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的个性发展,为此必须允许在学科上的选择自由。在担任校长的四十年间,他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计划。1872年,哈佛取消四年级所有的规定课程。1879年和1884.年又分别取消三年级和二年级的所有规定课程。1885年又大大减少了一年级的规定课程。到1894年,一年级的规定课程仅剩修辞学和现代语。到1897年,整个哈佛规定课程只有一年级的一门修辞学。

哈佛选修制的实验吸引了全国的注意,也招致了许多非议。最大的反对者来自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保守的恪守传统文理学院课程模式的耶鲁校长波特(N.Porter),在1871年的就职演说中,谴责选修制是“破坏共同的班级和学院生活的确凿的罪恶”。1885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麦科什(J.McCh)与埃利奥特公开争论选修制的是非曲直。他警告说:许多教育的罪恶可能在自由的名义下出现。另有一种观点强调美国学院与大学教育的基本区别,认为前者属普通教育,后者属高深和专门化的教育,因而美国学院无论如何不能与德国大学相比。德国大学允许选修自由,乃因为学生已经历严格的高质量的入学准备课程,而美国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前缺乏这种准备,因此不能推行选修制。选修制的拥护者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他们指责严格地依附于古典课程纯粹是偶像崇拜。拉丁希腊文决不比其他学科更适合于“心理训练”。

选修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1903年,哈佛教师委员会对选修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选课前很少准备,因而随意选课,较少认真考虑。

轻松的课程或为了时问的便利,似乎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该报告公布后,激发了强烈要求改变选修制的呼声。1909年劳威尔(A.L.Lowell)担任哈佛校长后,开始实施“集中和分散”制,即规定本科生在全年16门课程中,要有6门集中于主修,另外6门以上课程分散在其他三个领域,这意味着哈佛已经放弃了不受限制的自由选修制,而采用一种由学生对选修仔细计划的制度。

选修制引入美国高等教育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它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垄断;有助于科学家摆脱喋喋不休的宗教争论而从事他们感兴趣的研究;有助于挣脱保守的束缚和控制,按照德国的模式,维护学术自由的权利。

教育史家布鲁巴克从更高的角度评价了选修制的意义。

他说:“选修制在1870~1910年的兴盛,是因为它适应了那个时期美国文化的需要。……埃利奥特的选修制以及它的革命性意义,是时代精神的合乎逻辑的体现。”

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重建的另一个标志,就是1876年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创办。它标志着美国第一次有了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现实中代表德国大学形式的大学。最初校董事会决定它应该完全是一所按照德国模式的研究生院。虽然后来也招收了本科生,但它的重点始终是放在研究生院的。第一位校长吉尔曼曾在柏林大学学习,德国制度的主旨就是他领导大学思想的主旨。他把充足的资金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所需要的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而不是最宏伟的建筑物。

吉尔曼在霍布金斯大学的管理上是卓有成效的。

像德国大学一样,霍布金斯大学排除了“教会主义或党派偏见”。少量然而是优秀的教学人员完全自由地从事高深研究,师生们“燃烧着学习的热望”。调查研究成为每个教授的职责,他是同伴和学生的指导者及鼓励者。

学者们能够在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把教学和创造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为了刺激教授们的进取心,霍布金斯大学招收了第一流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有影响的著名人物。

霍布金斯大学的教学方法也类似于德国大学流行的方法。不再是老式学院的方法,而广泛采用讲授法。

德国大学最有特色的发明——习明纳(Seminar)也被引入高年级学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养成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大学注重实验室方法,重视图书馆的价值。像德国大学一样,霍布金斯大学的学术气氛是明显放任主义的。学生来去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按照德国的模式,吉尔曼设立了哲学博士学位,鼓励从事高深的学术研究。

当1901年吉尔曼退休离职时,霍布金斯大学已经拥有从事高深研究的由13个不同的系组成的哲学院和一所医学院。在吉尔曼任校长的25年中,该校在推动美国大学思想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926年,卡特尔发现,在当时1000名卓越的美国科学家中,有243人是霍布金斯大学的毕业生。在霍布金斯大学的刺激和鼓励下,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这类老的文理学院,开始转变成为真正的大学,以霍布金斯为榜样的新大学也纷纷成立。如1888年成立的克拉克大学,1889年成立的美国天主教大学和1891年成立的芝加哥大学。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带领下,到19世纪末,大多数美国主要大学都在本科之上设立了研究生院。

通过霍布金斯,德国大学思想成为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其创办者的动机实际上是使它成为一所美国大学而不是德国大学。人们所企望的是在美国大学采用德国大学最有价值的要素,以适应新世界的学术和形势的要求。吉尔曼一方面注重高深的学术研究,一方面也不曾忽略大学的社会职能。按照他的观点,大学应该对人类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增进知识和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吉尔曼领导的大学没有成为与社会现实脱离的纯粹的研究机构,而成为服务于美国社会的基本需要的新型大学,恐怕与他的上述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有人因而认为吉尔曼“缺乏学者气质”,把霍布金斯大学早期的成绩更多地归于该校的第一批教学及研究人员,有意贬低校长的作用,这是欠公允的。

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塔潘、埃利奥特和吉尔曼称得上是按照德国大学理想,改造和重建美国大学的三个领衔人物。他们的工作都是开创性的。

由于他们的非凡能力以及所领导的学校的显赫名声,使他们的影响不是局部性的,而是全国性的,因而也使他们在美国教育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格外不同寻常了。正是经过他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美国高等教=育逐渐步人世界先进行列。

同类推荐
  •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英语诵读文萃Ⅱ

    英语诵读文萃Ⅱ

    如果你把怨恨积郁于心,负累的人是你,而不是你怨恨的人。所以,学会原谅才能轻松生活。
  •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昆虫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昆虫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B卷)

    黄兴主编的《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B卷)》是一部收录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优秀作品的文集。《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B卷)》在2014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选取获奖的作者的新作,结集出版,分为A、8两卷,本书为B卷。按类别分成“献给时光不悔”“赶在落雪之前”“火蝴蝶”“秘地百合”“美狄亚的眼泪”“一路高速”六个章节。这些作者多数为90后,文章均为小说和散文,文风多样,可读性强。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热门推荐
  •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孙家栋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孙家栋时代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至今传奇仍在继续,88岁高龄的孙家栋,仍奔波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孙家栋的人生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本书以孙家栋的人生历程为线索,重点描写了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各类应用卫星太空遨游,中国航天走入国际市场,“嫦娥”探测卫星奔月之旅,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群星普照的辉煌成就。
  • 百界歌

    百界歌

    百界,是她的名,也是她手中这支笔的名。收齐一百个执念之后,百界笔将替她圆一场千年遗梦。
  •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人类的文明漫长而悠远,想要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就不能不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只有掌握了历史常识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才能增进对历史乃至现实的解读与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潮流。
  • 菩萨戒本宗要

    菩萨戒本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揭开难解的重重谜团

    揭开难解的重重谜团

    本书紧紧围绕生活中人们身边的科学,以及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植物、动物、人体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意识。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兵王归来

    兵王归来

    兵王终有归来日,潜龙还有再起时!Ps:推荐一本爽文《终极特种兵王》。
  • 阳光是你我爱的也是你

    阳光是你我爱的也是你

    虽然整个青春时代,每一刻都有意义,但是啊,觉得和你相遇,和你一起玩,算得上人间美事了。一只小精灵和一只冷酷腼腆的酷盖,经常一起玩,以致想要一直一起玩……“要一直一直做好朋友吗?”“我早就想拉手一起去更远的地方玩了。”反正更大的野心也是从朋友做起的,……,两个少年的彼此搀扶,守护,治愈,由此拉开帷幕……
  •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宇宙、天文、地理、生物、历史、军事、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采用深入浅出、符合认知规律的科学体例,为渴望探索外部世界的青少年展现出一幕幕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科学场景。促进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启迪心智,在思考与探究中走向成功的未来!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教育部推荐书目,新课标同步阅读,王蒙、张晓风推荐阅读。东汉末年,汉室羸弱无能,黄巾之乱爆发,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在这个背景下,刘备、曹操、孙权逐渐崛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是历史上承东汉、下接西晋的三国时期。书中根据三国史实和大量民间传说,相互穿插,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向读者展开一幅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圣灵殇

    圣灵殇

    你只知道最后能赢,却不知道赢的代价是什么。本书并不一本玄幻小说,请各位看官细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