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1100000028

第28章 定大位张枝主教兴 书院群贤骤趋(1)

话说张栻登坛开讲,把自己主讲岳麓书院的宗旨、意图,开宗明义,一股脑儿端了出来,摆上了岳麓书院这个神圣的理学祭坛,他的标新立异与严密的论证,让与会者心悦诚服。张栻登坛开讲以后,又简洁而准确地回答了学子的问题,湖湘论坛,顷刻间树起了一面崭新的旗帜,天下学子景仰项背,争相与游,从而使得岳麓书院再度名重天下,誉满神州。其时已是天下大儒的朱熹,正罢居故里,听了张栻的传说,不竟产生山许多的羡慕与神往,产生了千里出访拜晤张栻的念头。

两个月后,朱熹在弟子林择之、范伯的陪同下,历尽千辛万苦,自闽而潭,造访了张栻。

却说朱熹,字晦庵,号紫阳,福建崇安人也。其父朱松,字乔年,乃当朝大儒,授迪功郎。这朱家传到朱松之时,当年鼎食钟鸣之家已是式微,四壁萧然矣,只是世代业儒,积德五世,却是日渐见兴。朱松因为得罪了秦桧而被罢了京官,贬到福建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

却说这南宋从靖康元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以来,小朝廷几乎都在逃跑和挨打中苟延残喘。建炎元年金兵三路大举南下,赵构逃往扬州;建炎二年逃到杭州;建炎三年七月,金兵再分四路南侵,势如破竹,赵构仓皇逃往明州。拨离速所部金军在这年十月用小船和筏渡江穷追孟太后。孟太后只得乘舟夜行,到天亮时赶到太和县;舟人景信造反,杨惟忠兵溃,孟后火散宫人一百六十名,周围护卫不足一百人,于是前往虔州,孟太后和番妃由农夫用小轿抬着而逃。

且说金兵追孟后未遂,有一支金兵从江西突入福建邵武,烧杀抢掠。赋闲五年的朱松刚在建州任职,听说赵构和孟太后仓皇逃走的消息,慌忙弃官携全家避往政和县,躲居在一寺庙里。后来浙中龚仪的叛兵又乘机烧杀抢掠,直下龙泉,朱松又仓促买舟沿松溪南下,避到尤溪县,将家小安顿在郑氏馆舍。

在闽中奇山秀水的环抱中,尤溪碧水如带,与奔腾而来的三溪水汇入壮阔的闽江。刚遭战乱洗劫的尤溪县,像一颗蒙尘发黄的暗珠遗落在尤溪两岸。这败落的山城,只有篱边不知国难之恨的菊花伴随着颓败老屋下的淡淡桂香,在瑟瑟的西风中开放。恰在这时,江西婺源南街朱氏故宅门前的古井,忽而有雾气升腾如白云,经久不散,忽然又紫气如虹,滚滚东来。

其时朱松正在尤溪,寄居在尤溪一个唤做郑安道的馆舍,其妻祝氏正身怀六甲,不久将产,所以他在听了这个紫气的传说后,禁不住心头暗喜。

“紫气盘旋,这岂不是帝王圣贤之兆?”他不断地徘徊,反复地唠叨,内心却是十分激动。他听先君朱森说过,当年他朱松降世之时,这古井亦有过白气涌冒,有如云烟,他联系自己的身世和处境细细地一想,却又有了些丧气:“国难如此,家境如此,该如何是好耶!”

朱松的暗喜与忧虑,终于没有能够改变造物主的安排,三天后,也就是九月十五日,重阳过后不久,一声微弱的婴儿啼哭终于打破了郑氏馆舍的宁静。尽管这一声声的啼哭是那么的微弱、低沉,是那么的无助与无奈,却好像是在低诉,是在告诉着世人,一个时代的伟人,就如此诞生了!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朱松那颗久悬之心终于平静下来,他顾不了忌讳,竟直奔内室,抱了婴儿,左看了看,右瞧了瞧。他终于发现,婴儿的右眼角旁有明显的七颗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的样子。

他觉得他的心跳得很快,热血直往上涌,他太激动、太兴奋了,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他轻轻地把婴儿放到祝氏的身边,却是一路地狂奔,一路地呼号!如此折腾一回,回到馆舍,他就备了三牲时蔬跪拜起列祖列宗来:“祖宗有灵,佑我朱松,喜得贵子,丕振家兴。”

祈祖已毕,转入书房,翻开了《春秋纬演孔图》。他好像记得,当年至圣出诞之时,亦有奇异黑痣长于其身,近看像昴星,远看似斗星之说。难道自己所得之子,亦如孔子一样将成为一代圣人?

朱松翻阅《春秋纬演孔图》,果见其上载有“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之说。他就坚信“此儿非凡人也!”于是喜滋滋地踱出书房。

少顷,却有一老僧飘然而至,口中大念:“世间因果,前生注定;身前身后,贫僧尽知!”

这朱松是极具宿慧的,听老僧言语,心中自然升起一股好奇来,于是急出馆门,向老僧施礼:“老神仙从何处来,而今又将往何处去耶?小生这厢有礼了。”

老僧抬头望了朱松,极是兴奋:“老衲从来处来,今又将往去处去。老施主,老衲这厢有礼了。”

老僧回答了朱松所问,又主动启发朱松:“老衲观施主神色,老施主天庭饱满,印堂发亮,喜在眼前矣!”

“听老神仙所言:‘世间因果,前生注定,身前身后,贫僧尽知”小生听来,很是有趣,小生命途多舛,很是困惑,老神仙能否馆舍一聚,替小生解个疑团如何?”朱松相邀,老僧很是欣慰。

却道这老和尚是何模样?鹤颜慧眼,银须飘拂,一领火红袈裟斜披于身,手执锡杖,声若洪钟,真如山中老怪降临,天国佛祖面世。

却说这老僧,真如其自己所言“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么?非也。这老僧一日仰观天象,见一团紫气飘忽尤溪,很是有些惊奇,于是步了紫气踪迹,一路云游。见紫气盘旋于此,也就于此停住。老僧清楚:“紫气者,佛道之祖,人间圣贤,帝王将相之征兆也!”见朱松相邀,老僧欣然入馆,二人分宾主坐了,献茶已毕,大讲了一回佛理以后,朱松就把小儿的生辰告诉了老僧。

“老神僧所言,小生有喜于眼前,实不相瞒,小生适才得一子矣。却是有些奇怪,新生小儿右眼角旁,却有七颗黑痣而北斗七星状排列。不知是福是祸,请老神仙说个玄机如何?”朱松说。

听朱松说了缘由,老僧先是一阵欣慰,继而却是愁容满面,不言福祸,却是高声吟了四句:“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再问,老僧却言:“天机不可泄漏。”然后,飘然而去,顷刻问不见了踪影。朱松追至门口,哪里还有老僧的影子?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反复地叨唠,回至馆舍,却终究有些惆怅。朱松是饱读了圣贤之书的,自以为腹藏经邦治国之道,而今又如何?

岂不是空有屠龙之术?兵荒马乱岁月,“子日诗云”之类,抵挡得金人的刀枪利箭乎?朱松真的不希望小儿成为“孔夫子”,他希望小儿成为一代明君或一代贤相。

转眼已是三朝,按俗朱松举行三朝洗儿会。亲朋登门庆贺,对月吃汤饼,烧了艾叶香汤,倒入汤盆,在汤盆四周摆了果子彩钱,盆中漂着果子、钱、葱蒜。

朱熹坐在盆中,围观的亲友争着把钱撒在汤水中,这唤做“添盆”。那些生子心切的妇女却是嘻嘻哈哈地争食盆中的枣子,毫无顾忌地大吃大笑,意为早生贵子。沐浴已毕,将朱熹抱到中堂,参拜祖先,又一一地与亲友见面,聆听亲友的祝福与赞誉。

且说郑安道,字义斋,乃郑氏馆主,他仔细地看了朱熹,见其右眼旁有七颗黑痣排成北斗七星样,很是有些惊奇。他认定,此儿前途不可估量。于是扯了朱松,来到别室,神秘兮兮地向朱松低声说道:“乔年兄,令郎右眼旁,七颗黑痣,状若北斗七星,日后定是人中蛟龙,大富大贵矣,乔年兄是否见过?”

“义斋兄所说,小弟已是见过。”

“见过就好,莫作等闲视之,据说当年至圣孔子出诞亦是如此,汉高祖刘邦其臀有七痣,亦为北斗七星之状!”

“义斋兄所诲,小弟谨记就是,只是唉!”

听了义斋所言,朱松更是坚信了自己的看法。

“此儿定当前途无量耳!”

“乔年兄,应当高兴才是呀!却如何唉声叹气的?”

见朱松如此喜忧参半,郑安道很是有些不解。

“此儿生不逢时也。义斋兄试想,如此兵荒马乱,内忧外患,该如何是好?小弟终岁漂泊,东躲西藏,只恐怕难以抚养成人矣!”朱松说了内心的苦闷,竟是露出了无限的悲哀之情。

郑安道很理解朱松,同朝出仕又是同怀国忧,岂不是有同样的感叹?郑道安,乃进士出身,时官光禄大夫,也是得罪秦桧而被罢居于家的。见朱松如此忧悒,很是感叹,大骂了秦桧一番。“朝局如此,岂可奈何?终非老兄与乔年所能扭转也!”他作诗赞了朱熹,亦算是对朱松的劝慰,其诗云:今宵汤饼会,满座桂香来。

圆月飞金境,流霞泛玉杯。

渥洼原异种,丹穴岂凡胎。

载路声闻彻,祥光烛上台。

朱熹终于在朱松的半喜半忧中成长起来。他异常聪颖,年四岁,刚会说话之时,朱松抱之,以手指天而相教,朱松说:“天也”,小朱熹眨着那双圆圆的大眼,顺了父亲的手指,抬头望了望天,却是稚声稚气地问道:“天之上何物?”

朱熹如此一问,却让朱松惊呆了。

“是也,天之上到底何物耶?”

朱松被四岁的朱熹问住了。年五岁,入馆开蒙,六岁却是老成持重,才思不凡了。一日,同众儿童嬉戏于郑氏馆舍前的沙洲之上,众童却是打闹不止,你追我赶的,做战争的游戏。小朱熹便独自端坐,以手在沙上画写。众童见了,很觉奇怪,复围了过来,见他所画,有些古奥,众童不识,同馆诉诸先生,引先生而观,先生大惊,朱熹所画,实乃八卦符号也。“神童,神童也。”先生盛赞,日后告诉朱松:“令郎非凡品,乃神童,人中蛟龙也。”

此刻朱松尽管有朱熹这么一个聪颖之子足可慰藉,然而国事糜烂,家运多舛,几乎让他应接不暇。他的两个大儿子的相继去世,又几乎让他悲哀得不能自己,他强打起精神与命运抗争了一回,却终于无力回天而日见衰老了。朱松不希望朱熹成为“孔夫子”,然而朱熹的成长,却俨然有孔夫子像,年十四即饱读诗书,超然而悟圣贤之语。

朱家没有因朱熹的降临而改变命运,依旧贫穷,依旧备受排挤打击。却是应了老和尚之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经历了兵荒马乱的惊悸,历尽了贫穷的艰辛,饱尝了排挤与打击的苦楚,朱松终于熬到了风烛残年,而卧床不起了。眼见病重日渐,朱松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他把朱熹叫到面前。朱熹跪在榻前,朱松用他干枯的手,轻轻地摩挲着朱熹的头,却是断断续续地安排了后事:

“为父一生,奔波于仕隐之间,徘徊于战和之际,到头来,却正如老和尚所言:‘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矣

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仲,此三人者,吾好友。

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既死,汝往,父事之,而惟其言是听,则吾死而无恨矣。”

“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儿子,便是孔夫子。”

朱松断断续续地说完,却是低声地吟了老和尚禅语。干枯、蜡黄的老脸,却堆满了笑容。他很欣慰,慢慢地合上双眼,睡觉一般的,却永远地去了

朱熹了结了父亲的丧事,依礼结庐于父墓之傍,于此苦读守了三年,他编辑整理了朱松的遗作文集。期满依了父亲遗言,偕了母亲祝氏,求学于武夷三先生。举家迁居刘彦仲的紫阳书堂,住晦堂,朱熹因此而改字晦庵,号紫阳。见朱熹乃好友朱松之子,质地聪颖,且勤奋好学,其母祝氏亦辛勤抚教,因此三先生极力栽培,视如子侄,倾其所学而毫无保留。白水刘致中,观朱熹言行举止温文尔雅,才思敏捷,很有儒者之风,圣贤之相,更是器重,乃以女妻之。胡与二刘三位先生皆师事罗从彦,崇二程之学,秉理学而兼明佛老,特别是对儒家《易经》有很深的研究。由于家学的熏陶,加之三位先生的极力栽培,朱熹的学业真是突飞猛进。“彼时四旁皆无津涯也”,十八九岁就成了国朝的一代鸿儒,而名扬天下了。年十九,正值大比,他参加了朝廷的科举考试,竟是春风得意,一路过关斩将作了举人。不久赵构在集英殿亲自策试合格的举人,赵构出了一道御策而大言“中兴”。赵构云:“朕观自古中兴之主,莫如光武之盛。”意向举子求“中兴”之策。朱熹听了却是心中暗笑:“卖国乞和之人,亦敢以光武自比乎!”

朱熹目睹了自定都临安以来国朝的一切,他亦侍随其父聆听过忠君爱国之士的悲愤。“你赵构何许人也?光武又是何许人哉?”朱熹觉得赵构所言御策真是十分滑稽可笑了。但他没有办法,他仅仅一一个举人,能撼动赵构这棵大树乎?尽管此刻,他悲愤已极,想大发议论,大骂卖国乞和的赵构、秦桧之流。然而,他想了想自己的身世,想了想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却不免有些黯然。

“漂泊无度,寄人篱下。

一介寒士,岂敢言天下大事耶?”他清楚:要做人间蛟龙,必须得有一个功名,于是强压了心中的怨怒,没有发表用兵的激烈议论。他的策论正中了赵构的下怀,朱熹中了第五甲的第九十名,赐同进上出身,赵构授他做了个左迪功郎的京官。

朱熹中了进士以后,武夷三先生自度其学不足以为朱熹之师了,就把朱熹介绍给了他们的学长延平李侗。“延平,鸿儒也,从罗先生学,最得先生器重,而独得先生真传矣。贤侄往,师事之,其受益必匪浅矣。”依了三先生之言,朱熹并没有急于前往,只是作了书呈延平,很是谦逊地介绍了自己。

“小生熹,迪功郎松季子也,幼承家学,难以举业,家父去,师事武夷三先生。仰先生大名久矣,意欲趋庭,只恐冒昧打扰多有不恭,故今作书奉上,以达小生敬意”其时朱熹正在研读《孟子》,他把自己研读《孟子》的最新收获,亦一一地写入信中,很自得地向先生做了汇报。

同类推荐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隋炀大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他凶残弑兄杀父,登上皇位,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他的残暴统治最终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宣告结束。让我们拨开了笼罩在炀帝身的上重重迷雾,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炀帝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热门推荐
  • 冷妃一笑狠倾城

    冷妃一笑狠倾城

    某日,陆州日报的记者在街头采访市民对宁王妃的看法。路人甲:听说大婚当日她跳下花轿当街杀了一对夫妇,好凶残啊!宁王府嬷嬷:脾气很暴躁,经常训斥下人,还经常惹恼王爷。卫家少爷:王妃不笑的时候,也就算清秀吧,但是一笑起来,倾国倾城。当晚,在书房读书的王爷收到王妃亲手所制的新衣,并附上字条。字条曰:这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新衣,海尔兄弟同款,蓝的代表沉稳,红的代表激情,你可以根据心情来着装,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老屋里外

    老屋里外

    那时候,乡间的买卖,多以物易物,很少用钱。比如买豆腐,就拿豆子换,几斤豆子换一斤豆腐,每天出去装的是豆腐,回来就换成了豆子。他说的亏,指的就是当日的豆腐没有卖下好价钱,预计该交回来的豆子数量上少了。大哥急了,亏什么亏,一定是做了手脚的。父亲制止道,嚷什么嚷,你还年轻,懂得什么!大哥不依不饶。终于有一天,那人卖豆腐回来,把换来的豆子倒出部分,又打算藏到离豆腐坊不远的马号的草料堆时,被守候的大哥逮了个正着。
  • 笑面虎与小狐狸

    笑面虎与小狐狸

    (1V1甜宠文)原本单纯的小丫头苏倩雅经过一次相亲,便被某人锁定了!张皓几乎是几个好哥们儿中唯一的一个钢铁直男,没想到追个老婆也这么难!打脸卖萌,只为把小媳妇儿娶回家狠狠地宠!腹黑总裁与古灵精怪小媳妇的故事,不重生,不穿越,就写一部甜蜜爱情故事!本书内容偏腐女视角,配角有两三对夫夫,雷者勿入!欢迎踩雷、试毒!!!PS.1、又名《我要的样子你都有》《独宠小逃妻》2、合约情缘青梅竹马独宠逃妻3、日更至少4000+心情好了会加更,更新时间在每晚12点之前。4、喜欢的小宝贝儿一定记得收藏哦!么么哒~
  • 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读常用词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青春执着依然

    青春执着依然

    青春,一个让多少人回忆且珍惜的时光,或许迷茫,或许彷徨,或许坚定,或许悲伤。不论好的坏的,都是你必须经受的。你可以大胆追梦,可以肆意狂欢,只因,年少且狂。你有幸看到了我的故事,是我们的缘分。这种缘分,只有少年人才有。也欢迎你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故事。
  •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小布:这位丧尸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听我一言,务必不要在街上晃荡。阿九一刀砍过去。暖暖:咦,这不是隔壁的李大哥嘛,李大哥你不是吃素嘛,来片大白菜吧!阿九又一刀砍过去。黄上:侍卫!快来护驾!阿九默默地继续砍。大力: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发抖着轻轻一推,丧尸撞在墙壁上,阿九补上一刀。暖暖低头掰手指:1、2、3、4……为什么是4不是5!啊!好难受!一群蛇精的末日之旅!
  • 克白

    克白

    克白用这一生宁可错过挚爱也要放纵不羁爱自由,到底是为了成全还是?
  • 做一个会穿衣会打扮的女人

    做一个会穿衣会打扮的女人

    教你如何穿衣,做一个会打扮的四季漂亮的女人。从阳春三月到寒冬腊月,展示了大量实用又易于搭配的穿戴方案。每一小节里另附穿戴小贴士,给女性着装更多丰富、细致的细节提示。期望女性通过阅读本书提升对时尚潮流的感知力,塑造最适合自己的美丽女性新形象。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你这思想已入魔

    你这思想已入魔

    有些人,表面温和,内心却喜欢血淋淋的感情。嘴上说着岁月静好,心中巴不得一刀子捅进爱人的心里,看着她悲痛哀嚎,看着她在恐惧中抓紧他的手。她很精明,也很坚强。正因如此,他翘首以盼舔舐她的眼泪,瓦解她的城池,享受她的依偎。“别怕,你还有我哦!”男主病娇、腹黑、城府深/女主有心机、伪绿茶、善于操控人心。他成长在一个爱情观扭曲的商人世家,有着商人的绝对敏锐,善与发现商机。这一次,他发现的“商机”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女人,她热爱摄影、喜欢耍小聪明,她自恃清高、惹事生非、虚伪狡诈。都说爱情是个套路的过程,目标已选定,“五步曲”他可以慢慢来,只等猎物上套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