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800000003

第3章 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一

云何世第一法。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中佛世尊说。若有一类于诸行中不能如理思惟。能起世第一法。无有是处。若不能起世第一法。能入正性离生。无有是处。若不能入正性离生。能得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无有是处。若有一类于诸行中。能如理思惟起世第一法。斯有是处。乃至广说。契经虽说世第一法名。而不广辩世第一法义。契经既是此论依处。彼所不显示者。今应广分别之。由是因缘故作斯论。问何故作论依契经耶。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作此论。不违法性何烦征诘。复次一切阿毗达磨。皆为解释契经中义。以广分别诸经义故。乃得名为阿毗达磨。故彼尊者于诸经中纂集种种不相似义。分别解释立为杂蕴。乃至纂集种种见趣。分别解释立为见蕴。然于所立八种蕴中。皆具分别一切法相。问何故尊者论初先说世第一法。为顺次第说诸功德。为逆次第说诸功德。为依顺决择分先后次第而说耶。设尔何失。若顺次第说诸功德者。应先说不净观或持息念等。次说念住。次说三义观。次说七处善。次说暖次说顶次说忍。然后应说世第一法。若逆次第说诸功德者。应先说阿罗汉果次说不还次说一来次说预流次说见道。然后应说世第一法。若依顺决择分先后次第而说者。应先说暖次顶次忍。然后应说世第一法。如尊者妙音生智论说。云何暖。云何顶。云何忍。云何世第一法。若不依此三种次第即所造论有杂乱失。如佛在世尊者大迦多衍那。成就无边希有功德。于无量法自相共相。无障碍智随欲现前。勇猛精进恒无断绝。已能善入阿毗达磨文义大海无边觉慧。不可倾动如妙高山。为大论王能伏他论。自所立论无能当者。今尊者迦多衍尼子亦复如是。何故造论。先说世第一法耶。答诸师于此种种异说。谓或有说。今于此中非顺次第说诸功德。非逆次第说诸功德。亦不依彼顺决择分先后次第而说。但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作此论。不违法相何烦征诘。有作是说。阿毗达磨性相所显非如契经宁求次第。阿毗达磨以广论道决择诸法真实性相。此既繁杂。不应于中求其次第。若求次第文但增繁于义无益。复有说者。不应诘问作论者意。以经先说世第一法。广说如前。今此论师依经造论。故亦先说世第一法。问置作论者。何故经中世尊先说世第一法。答观所化者分齐说故。谓佛观所化者。已得下中品忍。未得上品忍。及世第一法。欲令得故说如是言。若有一类于诸行中不能如理思惟能起世第一法。无有是处。乃至广说。此中如理思惟显上品忍。世第一法正说自名。故佛世尊观所化者修行分齐作如是说。或有说者。为止于此多诽谤故。谓他于此世第一法起多诽谤。是故先说。多诽谤者。谓于自性及于名界现前退中皆起诽谤。于自性起诽谤者。谓或有说。信等五根以为自性。于名起诽谤者。谓或有说。此名种性地法。不应名世第一法。

于界起诽谤者。谓或有说。此是欲色界系。或复有说。此色无色界系。或复有说。此是三界系。或复有说。此是三界系及不系。或复有说。此非三界系亦非不系。于现前起诽谤者。谓或有说。此法多念相续现前。于退起诽谤者。谓或有说。此法可退。为止如是种种诽谤。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余师说。诸有漏法皆不牢固。如粪扫淤泥。谁于此中牢固最胜。譬如醍醐。谓世第一法。是故先说。有说。此法随顺无我。是故先说。谓此论中赞叹出离解脱涅槃随顺无我。非如外典赞叹受用诸欲乐具随顺我执。世第一法有法声故。既顺无我与此论同。非如暖等无有法声不同此论随顺无我。故此先说世第一法。有说。此法世法中胜。是故先说。谓诸论中此论最胜。世第一法世法中胜与此论同。是故先说。有说。若有住此法时。名佛出世真实利益。彼于尔时得无障碍受用胜义圣法财故。谓佛出世众生入法。凡有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世俗者。谓剃除须发被以法服正信出家。胜义者。谓世第一法无间引生苦法智忍。世俗入法有二种过。一者破戒。二者归俗。胜义入法无如是过。随其种性自在证得自乘功德。无退失故。有说。若有住此法时。无始时来圣道门闭。今创能开。舍未曾舍诸异生性。得未曾得所有圣道。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若有住此法时。舍异生名得圣者名。舍异生数得圣者数。舍异生分齐得圣者分齐。舍异生种性得圣者种性。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若有住此法时。得心不得心因。得明不得明因。得受不得受因。余心所亦尔。是故先说世第一法。

有说。若有住此法时。舍曾习缘得未曾习缘。舍共得不共。舍世间得出世间。舍有爱味得无爱味。舍耽嗜依得出离依。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为断疑异生性。是故先说世第一法。谓或有疑此异生性既无有始应亦无终。今显其有终即世第一法。有说。若有住此法时。异生过患。异生变异。异生虚诳。异生刚强。悉不复起。暖顶忍位或有起者。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异生起此法已。要至非异生位。方得命终。如异生非异生如是。未见谛已见谛。未得果已得果。未入正性离生。已入正性离生。未起现观已起现观。住不定聚。住正定聚。无圣道有圣道。无证净有证净应知亦尔。暖顶忍等即不决定。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若有起此善根。唯一刹那必无停滞。暖等不尔。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若有住此法时。异生身中念住等行修至究竟。暖等不尔。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若有住此法时。说名最初有漏。心断无漏心续。余位不尔。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此法能令异生可倾动。身而不倾动。是故先说。如妙高山踞金轮上四方猛风不能倾动。如是异生安住此法。四倒恶见不能倾动。余异生位即不如是。有说。此法犹如明相能表始终。是故先说。谓如明相表昼分始及夜分终。世第一法亦复如是。显圣道始及异生终。如表始终。如是能表正度已度。趣入已出加行究竟。应知亦尔。余位不然。有说。显此住同法中能有异相。是故先说。谓世第一法虽苦谛摄。而无间引生初灭苦道。虽有世间流转老死萨迦耶摄。而能引生初灭彼道。暖等不然。有说。显此虽是世间缘。而能无间引初出世缘。余位不尔。是故先说。如世间出世间缘如是。有垢无垢。有过无过。有毒无毒。有浊无浊。有身见事无身见事。有颠倒事无颠倒事。有爱事无爱事。有随眠事无随眠事缘。应知亦尔。是故先说。有说。若有住此法时。有势有力能有所作犹如健夫。谓于尔时无间引起圣初止观。及起圣见慧首创冠余觉支鬘。余位不尔。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此法其用最胜。能舍异生性得圣性。舍邪性得正性。无间能入正性离生。余法不然。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行者住此法时。能舍轻动过妒罗绵柳叠絮等诸异生性。能于圣教安住不动如天帝幢。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说。行者住此法时。舍无始来令心心所成不质直烦恼恶见。得未曾得令心心所成质直性无漏圣道。有说。行者住此法时。舍五补特伽罗同分。谓五无间者。得八补特伽罗同分。谓四向四果。是故先说世第一法。有作是言。世第一法。由三事故论先说之。一顺经说。二止多谤。三此刹那得初圣果。顺经止谤如前广说。即此刹那得初圣果者。谓彼与世第一法为无间士用果。以如是等诸因缘故。此论先说世第一法。

有余师言。尊者于此依逆次第宣说诸法。问若尔此论即应先说阿罗汉果。次说不还。次说一来。次说预流。次说见道。然后应说世第一法。何故先说世第一法耶。答此中逆说异生身中净染诸法。非说一切初说。云何世第一法。广说乃至。云何为暖。此则逆说异生身中清净品法。次作是说。此二十句萨迦耶见。广说乃至。若无有见此则宣说异生身中杂染品法。此二品法谁能了知。谓无我智。是故第二智纳息中作如是说颇有一智知一切法。乃至广说。此无我智何由而生。谓觉缘起。是故第三纳息作如是说。一补特伽罗此生十二支缘起。乃至广说。此缘起觉何由而起。谓爱及敬。是故第四纳息作如是说。云何爱。云何敬。乃至广说。如是爱敬何因而生。谓惭及愧。是故第五纳息作如是说。云何惭。云何愧。乃至广说。如是惭愧何由而有。为解法相。是故第六纳息作如是说。色法生老无常。乃至广说。此解法相何由而得。谓舍无义修习有义。是故第七纳息作如是说。诸修劣苦行当知无义俱。乃至广说。谁舍无义修习有义。谓能正思正思惟者。是故第八纳息作如是说。云何思。云何思惟。乃至广说。杂蕴法觉由何明净。谓由结断。是故次说第二结蕴。如是结断由何而证。谓由诸智。是故次说第三智蕴。谁能生起断结诸智。谓无业障补特伽罗。是故次说第四业蕴。诸业多分依谁而生。谓四大种。故次第五说大种蕴。大种所造胜者是何。谓眼等根。是故次说第六根蕴。诸根清净由何势力。谓得诸定。是故次说第七定蕴。有得定已起邪推求。便复引生诸恶见趣。为令识相能速断除。故最后说第八见蕴。虽于如是一一蕴中具摄诸法。而随增胜制立蕴名。故作是说。由逆次说异生身中净染诸法非说一切。是故先说世第一法。

云何世第一法。答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有作是说。若五根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

问谁作此说。答是旧阿毗达磨者说。问彼何故作此说。答为遮余部故作是说。不必唯说五根为性。谓分别论者执信等五根唯是无漏。一切异生悉不成就。问彼部何故作此执耶。答彼由契经故作此执。谓契经说。若有五根增上猛利。平等圆满多修习故。成阿罗汉诸漏永尽。从此减下成不还者。次复减下成一来者。次复减下成预流者。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彼住外异生品。由此经故彼执五根唯是无漏。为遮彼意故旧阿毗达磨者说。世第一法以五根为自性。世第一法在异生身。故知五根亦通有漏异生。定不成有为无漏故。问若执五根体唯无漏。有何过失。答便违契经。如契经说。我若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是集是没是味是过患是出离。未能超此天人世间及魔梵等。乃至未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至广说。非无漏法可作如是品类观察。分别论者作如是言。世尊此中说自相观。谓我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集等自相。未能超此天人世间及魔梵等。乃至广说。云何观无漏是集自相耶。谓此必因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而集起故。云何观此是没自相。谓要未知当知根没已知根起。已知根没具知根起故。云何观此是味自相。谓此亦是爱所缘故。若尔无漏爱所系耶。不尔。如仁许无漏法是烦恼境而非所系。我宗亦然。爱缘无漏而不能系。斯有何失。云何观无漏是过患自相。谓观无漏是无常故。云何观无漏是出离自相。谓涅槃时必弃舍故。如契经说。般涅槃时一切有为皆悉弃舍。彼言非理。所以者何。谓此经说。我若于此信等五根。未如实知是集没味过患出离。未能证得诸漏永尽无上菩提。非自相观能尽诸漏。故彼所说决定非理。由此五根非唯无漏。又执五根唯无漏者。复违经说。如契经说。唯愿世尊演说法要。所以者何。有诸有情处在世间。或生或长。有利根者。有中根者。有软根者。乃至广说。又契经说。苾刍当知。我昔未转正法轮时。曾以佛眼观诸有情处在世间。或生或长有利中软诸根差别。善容貌善调伏薄尘垢。若不闻法。退失胜利信等五根。若唯无漏应利根者是阿罗汉。中根者是不还。软根即是一来预流。若尔世尊未转法轮应已名转。一切圣者于诸世间已充满故。复转法轮应成无用。分别论者作如是言。此中根名说所依处不说根体。于我何违。彼如是言亦不应理。违余经故。谓余经说。

生闻梵志往世尊所而白佛言。乔答摩尊说根有几。佛言。我说二十二根。所谓眼根。乃至广说。彼经岂亦说根所依。彼此二经根声不异。一谓根体。一谓所依。非所极成。是自妄执。故定应许信等五根亦通有漏。问若通有漏。彼所引经当云何释。答信等五根实通有漏。彼经一向说无漏者。所以者何。依无漏根建立圣者有差别故。有说。彼经唯说圣道。所以者何。圣者差别依圣道说非世俗故。问彼经又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彼住外异生品。复云何通。答断善根者名外异生。谓诸异生总有二种。一内二外。不断善根。说名为内。断善根者。说名为外。彼经意说。若全无此信等五根。我说名为断善根者。故所引经于我无失。或说。此是经部所说。谓经部师。亦为遮遣分别论者。如前所执故作是言。世第一法五根为性。非唯尔所。

有说。此是犊子部宗。彼部师执世第一法信等五根以为自性。唯此五根是自性善。余杂此故。亦得善名。由此五根建立一切贤圣差别不由余根。如契经说。若有五根增上猛利。平等圆满多修习故成俱解脱。从此减下成慧解脱。次复减下成身证。次复减下成见至。次复减下成信解。次复减下成随法行。次复减下成随信行。问今此论宗与犊子部。何相关预而叙彼说答为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彼与此所立义宗。虽多分同而有少异。谓彼部执世第一法唯以信等五根为性。诸异生性一向染污。谓欲界系。见苦所断。十种随眠为自性故。随眠体是不相应行。涅槃有三种。谓学无学非学无学。立阿素洛为第六趣补特伽罗。体是实有。彼如是等若六若七与此不同。余多相似勿有疑。彼与此皆同故。叙彼宗遮显有异。今应问彼。若唯五根是自性善。所余善法自性是何。若谓彼是不善无记杂五根故亦名善者。如是五根与彼相杂。何故不名不善无记。然信等五与所余法。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缘。一起一住。一灭一果同一等流。同一异熟。而言五根是自性善。余相杂故假立善名。但顺妄情不应正理。勿有此过。故应说言世第一法根非根性。

尊者法救作如是言。诸心心所是思差别。故世第一法以思为自性。尊者觉天作如是说。诸心心所体即是心。故世第一法以心为自性。彼二尊者作如是言。信等思心前后各异无一并用。信等五根为等无间。入见道者。约容有义故作是言。信等五根能入见道。谓或有用信思信心为等无间入于见道。乃至或用慧思慧心为等无间入于见道若尔应用不相应法为等无间入于见道。彼作是言。许亦何失。如仁宗说心体前后。虽不相应而有所缘能为无间入于见道。我宗亦尔。信等思心虽复自体无相应义。而有所缘。能为无间入于见道。斯有何失。有大过失。所以者何。若信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既无精进及念定慧。应有懈怠忘念散乱恶慧能入见道。如是乃至若慧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既无有信精进念定。应有不信懈怠忘念散乱能入见道。如是岂不成大过失。

为遮如是种种异执故复说言。于此义中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于此义中者。谓于此不颠倒。此宗此论。此蕴此纳息此品类。此顺契经。我及诸余。同梵行者。所许义中如是。尊者迦多衍尼子。欲显自宗世第一法以根非根相应俱有心心所法为其自性。

问世第一法。与苦法智忍为等无间缘名入见道。为此灭已方名为入。为此住位即名入耶。若此灭已方名入者。何故此中不言已入。若此住位即名入者。异生圣者应成杂乱。有作是言。灭已名入。问若尔此文应说已入。尔时见道名已生故。答应言已入而说入者。此于究竟说加行声。如今来声说已来事。如世间说。大王今者从何处来。彼虽已来而说今来。此亦如是。又如已断而说今断。如契经说断乐断苦。乃至广说。离欲染时。苦根已断。今离第三静虑。染乐根断时。乃说为断。岂非已断而说今断。又如已解脱而说今解脱。如契经说。心解脱欲漏有漏无明漏。离欲染时心于欲漏已得解脱。今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心于有漏无明漏得解脱时。乃说为解脱。亦于已解脱而说今解脱。又如已受而说今受。如契经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乃至广说。彼亦已受而说今受。非于受时可了知故。此亦如是。虽是已入而说今入。有余师说。此文应言无间而入正性离生。彼言无理。等无间入无间。而入义有何异。如是说者。世第一法。住时名入。问若尔异生应即圣者。入圣道故。答无如是过。世第一法至住位时。苦法智忍在正生位。未成就故不名圣者。苦法智忍虽未已生。以在正生名等无间。世第一法尔时为彼等无间缘。故名为入。由此故说。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问若心心所法。已入正性离生。或当得入。亦是世第一法不。答亦是。问若尔此中何故不说。答若说正入。当知则说已入当入。若说现在。当知则说过去未来。其相一故。思心差别论者作如是言。若信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唯信思心但为同类等无间缘。如是乃至。若慧思心为等无间入见道者。唯慧思心但为同类等无间缘。相似相续论者作如是言。心心所法但为同类等无间缘。谓心与心非心所。心所与心所非心。诸心所中。受与受非余。想等亦尔。然诸心所非恒相应。遇别缘起。谓若欣前境起乐受。若厌前境起苦受。若于境中庸。起不苦不乐受。若欲有所领纳生受。若欲取像生想。若欲有所作生思。乃至若欲有所决择生慧。故诸心所非恒相应。若尔已起心心所法。应不皆作等无间缘。彼作是言。一切能作等无间缘。然非无间。如仁宗许。出无想时。虽五百劫无心心所。而用入位心心所法。为今出位等无间缘。我宗亦尔。虽同类法多时间断而前为后等无间缘。斯有何失。彼言无理。所以者何。有心无心义各别故。又相应法。有即与果有未与果。不应理故。未生心等。非等无间。预作彼缘不应理故。又彼违害品类足说如说云何心等无间法。谓心无间余心心所法。或已生或正生。及无想定灭尽定。或已生或正生。又若尔者复有别过。谓若从有寻有伺地心心所法无间。无寻唯伺地。或无寻无伺地。心心所法现在前。前地已起心心所法。应非后地等无间缘。不相似故。乃至若从无寻无伺地。心心所法无间。无寻唯伺地。或有寻有伺地。心心所法现在前。说亦如是。善不善无记等心心所法展转无间。其过亦尔。前若非后等无间缘。后既无缘。应不得起。若谓后起由前隔越。同类诸法等无间缘。此亦不然。在有心位隔越为缘。不应理故。又初无漏。及无始来曾所未起殊胜有漏。彼既无有前起。同类等无间缘应不得起。又彼所言有大过失。谓贪无间应常起贪。无时伏贪起不净观。若嗔无间应常起嗔。无时伏嗔起慈悲观。若痴无间应常起痴。无时伏痴起因缘观。起我见等如理应知。执异类起无近缘故。又此胜善曾未起故。是则善心无由得起。若尔则无得解脱义。勿有如是种种过失。

是故应许前生心聚为后生聚等无间缘。若等不等。前于后生开避力同。如谷豆聚。问世第一法。现在前时。所修未来心心所法。彼法亦是世第一法不。有说。彼非世第一法。所以者何。以此中说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彼未来者。既不能作等无间缘。是故彼非世第一法。又彼若是世第一法。则世第一法应有多心。便违后文。世第一法。应言一心非众多心。如是说者。彼法亦是世第一法若彼法非世第一法。便与智蕴所说相违。如说若有未曾得道现在前时。修余未来彼种类道。若执彼非世第一法。云何名为彼种类道。问彼不能作等无间缘。如何可名世第一法。答彼虽不作等无间缘。而能随顺由起得故。譬如苾刍与僧欲法。谓如僧众布洒他时。有诸苾刍虽不在众。由与欲故得布洒他。诸余僧事亦得成立。如是未来所修种类。虽不能作等无间缘。而起自得显相随顺。设彼不起显相顺得。此不能作等无间缘。此能为缘由彼顺力。彼于圣道起不碍力强故。问若彼亦是世第一法。此中本论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若有能作等无间缘。此中即说。彼不能作等无间缘。是故不说。复次若行世者此中说之。彼不行世是故不说。复次若能取果与果此中说之。彼不能取果与果。是故不说。复次若因长养得而亦在身者。此中说之。彼虽因长养得而不在身。是故不说。复次若有势力能修未来。此中即说。彼无修力故不说之。复次若心彼因彼心此果。此中即说彼法不尔。故不说之。复次若法酬因。亦能取果在身缘境。此中即说。彼法不尔故不说之。复次若具二修此中即说。彼唯得修无行修义。故不说之。复次若有作用此中说之。彼无作用。是故不说。问若尔何故此后文说世第一法非多心耶。答彼说现世有作用者。唯有一心非说一切。若说一切实有多心。未来世中有多品类种类同故。虽非所修尚得名为世第一法。况所修者而非是耶。故有问言。颇有相应世第一法而不与苦法智忍作等无间缘耶答有。谓即未来所修种类。问世第一法。随转色心不相应行。为是世第一法不。有作是说。彼非世第一法。由此中言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入正性离生。是谓世第一法。彼不能作等无间缘。是故不名世第一法。如是说者。彼法亦是世第一法。问彼既不作等无间缘。云何得名世第一法。答彼虽不作等无间缘而能随顺。由彼与此心心所法。一起一住一灭。一果一等流一异熟。极亲近故。问若尔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若法能作等无间缘。此中即说。彼法不尔。故不说之。复次若法因长养得而有所缘。此中即说。彼法不尔。故不说之。复次若法相应。有所依有行相。有所缘有警觉。此中说之。彼法不尔。是故不说。故有问言。颇有现在世第一法非苦法智忍等无间缘耶答有。谓此随转色。心不相应行。

同类推荐
  •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琅玡慧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圣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外科选要

    外科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公笔录

    杨公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善说

    善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封印神兽(兽王系列)

    封印神兽(兽王系列)

    沙漠部落、军部、向家堡三股势力在沙漠上展开了彼此攻伐,神秘莫测的桃花源叛徒哈里兽突然出现在地下城中,原来他是受到新联盟的委派,前来帮助向家堡消灭沙漠部落和兰虎等人,修为高强的哈里兽试图用自己精制多年的神剑坯体封印腾蛇,炼制成威力无匹的神剑,腾蛇不甘心被封印,与哈里兽厮杀起来,沙漠部落派出全部精锐战士,联合云岩城中倾向沙漠部落的军队首领,对向家堡发动了最后的反攻,向家堡被攻了个措手不及,向天道狗急跳墙,从自己的地下基地中引来了秘密研制多年的尚未完善的成千上万的各种基因兽,对攻打向家堡的众人展开了报复。
  • 我要月老的红线团

    我要月老的红线团

    一句话简介:女主红娘,给男主牵线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 华佗的锦囊

    华佗的锦囊

    《中国好故事·故事家林华玉经典作品集:华佗的锦囊》收录了《俺想要个女娃》;《为你撑了十八年》;《皮日休吟诗露踪迹》等故事。
  • 欢喜又怯怯(一)

    欢喜又怯怯(一)

    穆梓郁这名字,可以说是陪着我成长了,我妈有事没事就和我谈起他,尽管多年未见,我对他却不陌生。将近二十年过去,那个活在我耳边的竹马少年竟回来了。当年的翩翩少年成了画坛新锐,他颜值高,天赋高,个头高,心气高,处处欺负我,处处使唤我,处处跟我作对!可当我受了委屈,他又处处护着我,处处哄着我,处处罩着我,闹得全世界的人都以为我是他女朋友。“你到底为什么要把我画到画上?”“你脸大,直观,构造简单,连五官都是随便长的,不费功夫啊。”“你骂我丑?”
  •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皇朝末日:五后传奇

    战火纷飞,皇权倾扎,叛乱阴谋,猜忌陷害,英雄末路……与权力相比,亲情、爱情孰轻孰重?覆巢之下,道义忠奸孰是孰非?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人性在险恶中挣扎,在无边的绝望中期待黎明到来。魏晋南北朝北周时期,随国公杨坚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达到取代周王朝的最终目的,扶持了众人认为最没出息的鲁王赟做太子,并将女儿嫁给赟。就在事情按照理所当然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先后出现的尉迟炽繁和齐王宪,搅乱了两个人的情感世界,悲剧就此发生。传奇英雄一般的人物齐王宪,深得民心,然而为了皇权的平稳,坦然赴死,用悲剧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但,齐王的死并没有换来天下太平,反而加速了皇朝的衰落,内忧外患,权臣倾扎,皇族叛乱……宣帝用残暴的手段一次又一次镇压之余,不顾连年战乱百姓疾苦,纵情声色,只闹得天下分崩离析,从此北周走向风雨飘摇的衰亡。为了抑制杨家不断扩张的势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宣帝在皇后杨丽华之后,又同时册立了四位皇后,形成了五后同朝的局面。五后家族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愈演愈烈,局势更加紧张,五个皇后,出身不同,却因为命运走进了同一个皇宫,历经繁华沧桑,各自的命运又将如何?爱情、亲情,在权力的欲望中变得不堪一击,人性在扭曲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当皇朝末日来临时,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
  • 东方缘墨录

    东方缘墨录

    一个带着残破记忆和人格的灵魂于无意间飘落到距幻想乡建立前的世界。那是一个百怪横行的时代,人,神,妖,怪,相互并立。且看这个独立独行的异乡者,在这个世界漫步旅行,缘起缘落。直白版:啊哈哈,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东方同人啦。即使没了解东方系列的童鞋也可以看的明白的哦。虽然可能更新不会很快,但是保证稳定,只要有人看,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直至完结。(觉得有趣的童鞋可以先收藏一个,等养肥了再割也行啊,人品保证,直至完结。书友群,484831318)
  • 神秘老公找上门

    神秘老公找上门

    人前,他是地狱走出的恶魔,人后,他是宠尽爱妻的暖男。“别,停下来……”某男霸道的堵住爱妻香甜可口的唇瓣,手越发的肆无忌惮。某女忍无可忍,腿愤然一抬,往男人的脆弱撞去。“嗷~~老婆,你谋杀亲夫么?”“我都说了,让你停下来!”林沐阳邪魅一笑,“老婆,你不是说别停下来么?”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朱公案之一枚铜钱

    朱公案之一枚铜钱

    眼看就到元宵佳节,朱公因政绩卓著,上面特批下假期一个月,便带着师爷、杜捕头、文书吏与仵作一起,去汴梁城游玩。朱公进了汴梁城一看,果然热闹:街上推车骑马,往来买卖,络绎不绝。看那汴梁河上,更是拥挤,各色大船,或运货,或拉客,将河面占得满满的。朱公看这一片繁华景象,甚是欣喜,又盯着那撑船的竹篙看了一阵,自言自语道:“这汴梁城人撑篙,手握着竹子细的一端,却用粗一头撑在河底,与本县中不同。本县人驶船撑竹篙,却是手握竹竿粗头,用细一端着底,有人还在细的一端上安着铁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