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800000041

第41章 杂蕴第一中无惭愧纳息第五之三

云何欲界增上善根。云何微俱行善根。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广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说彼犹有微俱行善根未断。从此有余善法当起由是清净。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其义。亦不说云何欲界增上善根。云何微俱行善根。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别者。今应广分别之故作斯论。问何故此中不说中品善根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已说初后即已显中。如初后上下趣入已出加行究竟。应知亦尔。复次若粗现易了易可施设。易显易说者此中说之。中品不尔是故不说。复次中品摄在上下品中故不别说。复次上下品少世所希奇是以故说。中品极多非希奇故略而不说。问何故此中但说欲界善根不说色无色界耶。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复次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色无色界善根。以欲界善根为门为加行为趣入路。若说此应知亦已说彼故不别说。复次此中但说近对治故。谓次前说二不善根彼近对治。即是欲界二种善根是故偏说。复次欲界增微善根易现易了易施设故此中说之。色无色界增上善根虽易现易了易可施设而微者不尔是故不说。上二界无断善义故微善根相难可施设。云何欲界增上善根。答菩萨入正性离生时所得欲界现观边世俗智。及如来得尽智时所得欲界无贪无嗔无痴善根。如是善根于欲界系诸善根中最为胜故说名增上。云何微俱行善根。答断善根时最后所舍。由舍彼故名断善根。如是善根是欲界系生得善中下下品摄名微俱行。问此中何故以尽智时所得善根对现观边世俗智辨差别耶。有作是说。此中不以尽智时所得善根对现观边世俗智而辨差别。然以现观边世俗智对现观边世俗智而辨差别。谓现观边世俗智声闻者劣。独觉者中。菩萨者胜故。又以尽智时所得善根对尽智时所得善根而辨差别。谓尽智时所得善根声闻者劣。独觉者中。如来者胜故。有余师说。此中亦以尽智时所得善根对现观边世俗智而辨差别。谓菩萨现观边世俗智是劣。尽智时所得善根是胜。声闻独觉亦尔。复次菩萨现观边世俗智。胜于独觉尽智时所得善根。独觉现观边世俗智。胜于声闻尽智时所得善根故。或有说者。此中不欲辨二差别但明此二平等无异。谓此皆由越有顶得现观边世俗智。越见所断有顶得故。尽智时所得善根。越修所断有顶得故。问二乘亦尔何故不说。答彼不能越见修所断有顶习气非增上故。复有说者。此中不欲说二差别及二平等。但说菩萨欲界现观边世俗智。及如来尽智时所得欲界善根。是欲界增上善根胜二乘所得故。问若尔声闻独觉岂无增上善根。答彼复展转望余下类说名增上非望上乘。

问现观边世俗智入正性离生已方得何故言入时得耶。答理应言入已方得而说入时得者。此已入名入时于近说远声。如说大王今者从何所来。此亦已来而说今来。如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等。此亦已受名受时。如说断苦断乐入第四静虑。此亦于苦已断名断。如说思惟何法入慈等至。此亦已入名入。如说阿罗汉心解脱欲漏有漏无明漏。此于欲漏亦已解脱名解脱。此中亦尔。已入名入时。复有说者。正应说菩萨入正性离生时得现观边世俗智。以诸谛初智皆名正性离生诸忍名入故。谓苦集灭类忍入苦集灭类智时名得现观边世俗智。如金刚喻定现在前时名得尽智时此亦如是。问何故此智名现观边。答现观苦边集边灭边。得此智故名现观边。有说。此是诸瑜伽师观圣谛时傍修得故名现观边尊者妙音说曰。此智近现观故名现观边。如近村物名曰村边。问此现观边所修世俗善法四蕴五蕴为自性。何故但说世俗智耶。答以智增故说名为智。犹如见道五蕴为自性见增故名见。金刚喻定四蕴五蕴为自性。定增故名定。四种通行四蕴五蕴为自性。通增故名通。此亦如是。问苦现观边欲界世俗智与色界世俗智何者为胜。答色界者胜以界胜故集灭现观边亦尔。问集现观边欲界世俗智苦现观边色界世俗智何者为胜。答欲界者所依胜故胜。色界者界胜故胜。以灭问苦集亦尔。问苦现观边欲界世俗智集现观边色界世俗智何者为胜。答色界者二事胜故胜。一界胜二所依胜。以苦问灭以集问灭亦尔。问苦现观边欲界世俗智集现观边欲界世俗智何者为胜。答集现观边胜。以所依胜故以苦问灭。以集问灭亦尔。如欲界色界亦尔。问何故现观边世俗智法智时不修。答法智于彼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此智现观边修故名现观边世俗智。若法智时亦修者应名现观中世俗智非现观边。复次先说此智越有顶见所断故得。非法智时能越有顶见所断故不修此智。复次于一一谛所作已办加行息时能修此智。住法智时多有所作加行未息。谓法智时虽知欲界苦而未知色无色界苦。虽断欲界集而未断色无色界集。虽证欲界灭而未证色无色灭。故法智时不修此智。复次于一一谛现观究竟及断见此所断尽时能修此智。住法智时无如是事是故不修。问何故道类智时不修此智。答道类智于此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此智是见道眷属系属见道道类智是修道故不修此智。复次此智是向道眷属系属向道。道类智是果道故不修此智。复次此智是随信行随法行相续中修道类智时。名信胜解见至相续是故不修此智。复次此智名现观边于三谛有边声转故修此智。如说萨迦耶苦边。萨迦耶集边。萨迦耶灭边。而不说萨迦耶道边故道类智时不修此智。问因论生论。何故于三谛有边声转非于道谛。答以其有能知一切苦。断一切集证一切灭。而无有能修一切道。佛亦于道得修习修俱不尽故无边声转。复次若谛有漏无漏道俱能有所作者有边声转。道谛唯无漏道能有所作故无边声转。如有漏无漏道。世间出世间道。有味无味道。耽嗜依出离依道。当知亦尔。复次苦谛是有是有果于彼有边声转。谓苦集谛是有是有果。灭谛虽非有而是有果。道谛非有非有果故无边声转。以于道谛不说边故。道类智时不修此智。复次从不可知本际以来世俗道。于三谛曾有所作谓我是道。今道类智现在前时。见真道故彼便惭耻是故不修。如村邑中若未立主。有自贵者自称为主。后立主时彼自贵者。惭羞舍去此亦如是。复次现观边世俗智是有是有果。苦集谛是有是有果。灭谛虽非是有而是有果故见彼时修世俗智。道谛非有非有果故。见彼时不修此智。复次苦集谛有无边过患。灭谛有无边胜利故。见彼时修世俗智。道谛无无边过患亦无无边胜利故。见彼时不修此智。复次无始时来世俗智于三谛已有功能。谓知断灭而不究竟。以于有顶无功能故。今于三谛得现观时以究竟故。彼便欢喜如与欲法起得现前。是以故修。无始时来于道圣谛未有功能。谓未修习故见道时不修此智。复次于苦集灭得现观时未见真道故。世俗智犹自谓道是以故修。于道圣谛得现观时见真道故此世俗智自知非道故不复修。此中应说乌孔雀喻。复次见三谛时犹未永断谤道邪见。及未永断非道谓道戒禁取故。诸世俗智犹自称道是以故修。见道谛已彼皆永断故不复修此世俗智。问得道类智时如舍见道此现观边世俗智为亦舍不。答不舍。所以者何。有漏无漏道舍法异故。谓无漏道三缘故舍。一退故。二得果故。三练根故。有漏道四缘故舍。一退故。二越界地故。三断善根故。四舍众同分故。道类智时于舍有漏四缘皆无故。于尔时不舍此智。复次道类智与见道。现行成就俱相违故尔时便舍。与现观边世俗智虽现行相违而成就不相违故尔时不舍。问何故修道中此智不现前耶。答此现观边世俗智是见道眷属系属见道故于修道必不现前。复次此智是向道眷属系属向道。修道带果故不现前。复次此智依随信随法行相续。修道中无此相续故不现前。复次此智与修道虽成就不相违而现行相违是故不起。复次此智与见道所缘行相等极相似。故于修道位必不现前。此现观边世俗智界者唯欲色界。问何故此智非无色界耶。答以无色界于此智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若界有见道彼界则有此智。无色界中无见道故此智亦无。问因论生论何故无色界中无见道耶。答无色界于见道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若界有缘一切法非我行相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无缘一切法非我行相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有行谛善根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无行谛善根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有顺决择分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无顺决择分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有忍有智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有智无忍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有法智类智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虽有类智而无法智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止观平等。或观偏增。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止增非观故无见道。复次若界有遍缘智彼界则有见道。无色界中无遍缘智故无见道。无见道故彼所修世俗智亦无复次此智设在无色界有不可修故便为无用是故彼无谓修此智必依见道。见道唯能修自下地不能修上故彼设有亦不可修。又无色界无见道因中随其所应即是无此智因。地者此智七地中有。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及四静虑。若依未至定入正性离生。彼修一地见道二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二地见道三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静虑中间入正性离生。彼修三地见道四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四地见道五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三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五地见道六地现观边世俗智。若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彼修六地见道七地现观边世俗智。所依者。此智依欲界身。非色无色界。问此智为依异生身。为依圣者身耶设尔何失。若依异生身者。何故不名异生法耶。若依圣者身者。何故圣者不现前耶。有说此智不依异生身。亦不依圣者身都无所依。评曰彼不应作是说。云何名善根而无所依耶应作是说。依圣者身以依随信随法行身而修得故。问若尔何故不现在前。答此智与见道现行相违故。过见道位无容起故。设见道位中见道须臾不现前者此智便起。以见道无刹那断义。是故此智无容现前。问若不现前云何可说此依随信随法行身。答彼身有二种。一是见道所依。二是现观边世俗智所依。见道于见道所依身得亦在身成就亦现前。现观边世俗智于彼身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前。现观边世俗智于现观边世俗智所依身得亦在身成就亦现前。见道于彼身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现前。设见道位此世俗智所依身现在前者。则此智成就亦现在前见道唯于未来成就。然见道位必起见道所依身故见道成就亦现在前。此智唯于未来成就。若见道位不起见道所依身者。则无见道见圣谛义便非圣者。是故必起见道所依。由此彼身得非择灭。是故此智毕竟不起。行相者。此智总有十二行相。谓苦现观边所修者作苦四行相。集现观边所修者作集四行相。灭现观边所修者作灭四行相。所缘者。此智缘三界三谛。苦现观边所修者缘三界苦谛。集现观边所修者缘三界集谛。灭现观边所修者缘三界灭谛。问此为总缘为别缘耶。答别缘。谓欲界者随所应缘欲界三谛。色界随所应缘色无色界三谛。有说。总缘谓欲界者。随所应缘三界三谛。色界者亦尔。如是说者前说者好。如无漏智法分类分各别缘故。念住者。此智苦集现观边所修者通四念住。灭现观边所修者唯法念住。智者此智唯世俗智。定者此智不与定俱。根相应者。此智总与三根相应谓乐喜舍根。过去未来现在者。此智唯未来苦集现观边所修者缘三世。灭现观边所修者缘离世。善不善无记者。此智唯善。苦集现观边所修欲界者缘三种色界者缘善无记。灭现观边所修者唯缘善。三界系不系者。此智欲色界系。苦集现观边所修欲界者缘欲界系。色界者缘色无色界系。灭现观边所修缘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此智是非学非无学。缘非学非无学。见所断修所断不断者。此智唯修所断。苦集现观边所修者缘见修所断。灭现观边所修者缘不断。缘名缘义者。此智苦集现观边所修者通缘名义。灭现观边所修者唯缘义。缘自相续他相续非相续者。此智苦集现观边所修者缘自他相续。灭现观边所修者缘非相续。加行得离染得生得者。此智唯加行得。闻思修所成者。此智欲界者是思所成。非闻所成此胜故。非修所成不定故。色界者是修所成非闻所成此胜故。非思所成彼无思慧故。彼若思时便入定故在意地。在五识者此智在意地非五识。以五识中无加行善故。问此智为有异熟为无异熟。答有异熟善有漏故。问此智于何处受异熟果。答欲界者于欲界。色界者于色界。初静虑者于初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者于第四静虑。问声闻者可尔彼容有色界相续故。佛及独觉者云何可尔。非佛独觉可有色界相续受此异熟故。答彼种性补特伽罗亦曾有色界蕴界处相续。于彼展转受此异熟。问若尔云何圣者相续中所成就因得异生相续中果耶。答以如是义许为因果亦无有过。如业蕴说。若具见修所断结二种缚者可往恶趣。诸预流者唯有修所断结缚阙见所断结缚故不往恶趣。由此恶趣有二种因。一见所断结。二修所断结。诸预流者所成就修所断结既是恶趣因。岂非圣者相续中所成就因得异生相续中果耶。故此所说亦无有过。此说不生因果可有是事若可生者无如是事。复有说者。佛及独觉亦有如声闻色界蕴界处相续于彼展转受此智异熟果。评曰彼俱不应作如是说。应作是说。现观边世俗智是有漏有记故说有异熟。而无曾受及当受义。故不应责受异熟身。问颇有二圣者同生一地于现观边世俗智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有。谓一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一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命终俱生第二静虑。依初静虑者不成就此智以越地舍故。依第二静虑者成就。此智生自地不舍故。颇有二阿罗汉同在一地。于现观边世俗智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有。谓彼先时一依初静虑入正性离生。一依第二静虑入正性离生。彼命终俱生第二静虑。住中有中得阿罗汉果。依初静虑者不成就。此智以越地舍故。依第二静虑者成就。此智生自地不舍故问声闻独觉及与如来得尽智时皆修三界九地善根。此中何故但说如来所得欲界善根非余。答虽实皆得然于此中欲说欲界增上善根故不说二乘及余地所得。问诸阿罗汉得尽智时皆修三界九地善根不。答此不决定。若生欲界得尽智时能修未来三界九地。生初静虑得尽智时能修未来二界八地。生上不修下有漏故。乃至若生非想非非想处得尽智时能修未来一界一地。此中善根胜故偏说。而实具修四蕴五蕴。问如是所修为加行得为离染得为生得耶。答是离染得亦加行得。离有顶染时得故。声闻独觉亦以加行现在前故。但非生得彼非胜故。问此所修者为闻所成。为思所成。为修所成。答三种皆有。谓欲界者闻思所成。色界者闻修所成。无色界者唯修所成。问何故现观边世俗智非闻所成。尽智时所修善根有闻所成耶。答彼是见道眷属一向猛利是速疾道之所修故非闻所成。此是尽智眷属尽智息求是容豫道故能通修诸加行善。问如是善根为在意地。为在五识。答唯在意地。以五识中无加行善。虽有生得善而非此所修。故唯意地。问若此善根唯意地者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说阿罗汉得尽智已六恒住法为有为无。若有者云何有。若无者云何无。设有者几过去成就。几未来成就。几现在成就。答有谓阿罗汉眼见色已。不喜不忧心恒住舍具念正知。广说乃至意知法已。不喜不忧心恒住舍具念正知。彼阿罗汉得尽智已若最初起善眼识现在前。彼成就过去一未来六现在一。此灭已不舍。若起善耳识现在前。彼成就过去二未来六现在一。此灭已不舍乃至若起善意识现住前。彼成就过去未来六现在一。复有说言。若最初起善眼识现在前彼过去无。但成就未来六现在一。此灭已不舍。若起善耳识现在前彼成就过去一未来六现在一。此灭已不舍。乃至若起善意识现在前。彼成就过去五未来六现在一。此灭已不舍。若复起善意识或余识现在前。彼成就过去未来六现在一。如是所说云何通耶答此说漏尽清净身中所起灭者。不说无始生死以来所起灭者。然此所说非尽智时所修善根无相违过。复有说者。六恒住法亦唯意地以说眼见色已乃至意知法已不喜不忧心恒住舍具念正知故。问若尔何故复说善眼识等现在前时成就现在一耶。答当知此是恒住加行非恒住体故不相违。问六恒住法以何为自性。答以念慧为自性云何知然。如契经说诸阿罗汉心善解脱具六恒住。云何为六。谓眼见色已乃至意知法已不喜不忧心恒住舍具念正知。若兼取相应俱有则四蕴五蕴为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恒住恒住是何义。答诸阿罗汉恒于此住未尝舍离故名恒住。问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恒住法耶。有作是说。非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谓不时解脱已得边际第四静虑及愿智者乃有此六。评曰。应作是说。一切阿罗汉皆有此六。云何知然。此六恒住皆以漏尽清净身中念慧为体。诸阿罗汉无不成就此念慧故。问此六恒住在何界地。有说此六在欲色界唯二地有。谓欲界初静虑以意地者。亦与善眼识等相入出故不在上地。复有说者。在五地有。谓欲界四静虑五地意识皆与眼等识相入出故。评曰。应作是说。通在三界十一地有。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四静虑四无色意识念慧遍诸地故。问此六恒住为有上中下差别不。答有。谓如来者上。独觉者中。声闻者下。复次不动法种性者上。退法种性者下。余四种性者中。问若声闻独觉亦成就六恒住法何故说三种念住是佛不共法耶。答佛恒为众宣说法要是御众生故偏说之。声闻独觉无此事故不言其有。复次声闻独觉虽有少分非究竟故而不建立。复次声闻独觉虽断贪恚而有余习故。若徒众有违顺时便生相似贪恚忧喜故不建立有三念住。复次六恒住法与三念住建立有异。谓三念住依众建立。六恒住法依境建立。于境不起忧喜则易。于众则难故。声闻等有六恒住。无三念住。问何故得尽智时顿修未来三界善根非余时耶。答尔时三界烦恼永尽更无所作。唯须世俗入出定心受用诸定故此时修三界善根。复次是时永舍昔所未舍诸烦恼聚。及最初得昔所未得诸功德聚故。能顿修三界善根。复次是时心得自在王位首系解脱吉祥白练。三界善根皆来朝贡。如登王位首系练时一切国土皆来朝贡。复次是时能破昔所未破烦恼怨敌。三界善根皆来迎贺。如人能破敌国怨已归国之时。一切国人皆来迎贺。复次是时能伏昔所未伏烦恼力士三界善根皆共庆赞。如大众中有能降伏所未曾伏大力士者众咸庆赞。复次是时解脱究竟满故。能傍修习三界善根。谓从见道渐次乃至金刚喻定解脱未满但能少分随所应修。得尽智时解脱满故能傍修习三界善根。如人引水溉灌田时一畦满已复入一畦乃至诸畦。悉皆满已其水滂溢遍流余处。复次是时能缚烦恼尽故三界善根皆得解脱势用增盛是故顿修。谓无始来三界善法恒为烦恼之所系缚不得自在无有势用。是故不能具足修习若修行者离欲染时少得解脱余缚犹多。乃至若离有顶八品烦恼缚时虽多解脱尚有少缚。若离有顶第九品时三界善根诸缚皆断得自在故一切顿修。犹如绢等九等缚时若断一二乃至断八其束不散。断第九时其束乃散此亦如是。复次无始时来三界善法皆共厌患有顶烦恼虽多方便而未能断。今得断尽是以顿修。复次金刚喻定势力增猛一切烦恼皆能永灭。所引尽智亦能总得一切解脱。是故此位能总修习三界善根。时解脱阿罗汉得尽智时能修二智三十行相。谓尽智十四行相除空非我。无学正见智十六行相。若四静虑未至中间一一具修法智类智各三十行相。若三无色唯修类智三十行相。不时解脱阿罗汉得尽智时能修三智四十四行相。谓尽智无生智各十四行相。无学正见智十六行相。若四静虑未至中间一一。具修法智类智各四十四行相。若三无色唯修类智四十四行相。是谓修习无漏善根。

同类推荐
  • 周书

    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八十一岁至九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香莲品藻

    香莲品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门心法

    龙门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三洞神咒

    太上三洞神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天天营养百味: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
  • 说好的历练呢

    说好的历练呢

    (快穿,欢脱,1V1,无逻辑沙雕文)叶印空这辈子大概是完了。为什么?栽夏如也手里了……——世界一:你是不是瞎!大爷你喜欢我哪点我改还不行嘛?难道是我的优秀的脸?我我我马上再去变脸!——世界二:她又被盯上了。好好的一棵白菜干嘛去拱她这头猪啊!况且她也不想被拱啊!——世界三:叶印空见识到了夏如也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功力。什么青梅竹马邻家小哥哥!你个辣鸡系统我要劈了你! —— 夏如也他就是个祸害! 什么温文尔雅沉默寡言!都是假象! 假象! 叶印空:明明是去历练,然后回去继承家产继续咸鱼,怎么就变成了这样!说好的历练呢?辣鸡系统!233:委屈(つД`)这个锅233不背。 (PS:把之前写过却没写完的或是一些灵光乍现都揉进这本吧,也算是成全自己。)
  • 妖孽公爵独宠妻

    妖孽公爵独宠妻

    七年之后,她用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回到了这座她当年逃离的城。她曾经是钟家的大小姐钟暖,可是父亲背叛了她的母亲。她曾经那么不顾一切地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从未在乎过她。如今她叫叶珏,她被人们称作J,是设计界神一般的存在。被一个万丈光环下的公爵宠着爱着,不卑不亢,在她看不惯的人面前也可以高傲地拒绝讽刺。女王一般地回归。惊艳了那个用了七年时间才认清楚自己感情的男人。她曾经唤过他“暖暖”,最终却成了别人的阿珏。许诺,NOIR,生于黑暗长于黑暗,不见光的私生子。是那个在雨天递给他一把伞,阳光下给了他一个浅浅微笑的女子,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争夺身份和地位——只为了给她建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帝国。雷克斯公爵的名号冠于他身,却是他用来宠溺这个女人的工具而已。他包容她的过往,默默守护七年之久。慢慢将自己的存在融入她的骨血,再也无法忘却。片段一:设计师的职业,在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最孤独的。叶珏也是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做设计稿,那段时间几乎是与世隔绝。但是在英国的时候,许诺总是会偶尔溜进她修罗场一般的房间,看着她有些疯子般地设计着,什么也不说,只是帮她泡上一杯红茶,自己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翻看过她所有丢掉的揉成纸团的设计稿。他会一张张抚平它们,好似他亲爱的孩子一般。整理成厚厚的一叠放在房间的角落里。这样的事情会在叶珏完工前重复几次,直到她完工那一天,会告诉他,然后他来将所有的被否决的设计稿收好带走。哪怕因为有事不能当天来的时候,叶珏也渐渐习惯了不丢掉废稿的,留着给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她自然也是问过的。“For/memory。”(为了纪念。)他如是说。叶珏记得,自己的小心脏,突然就小跳了一下。“噗通”好像死去很久的,沉寂很久的东西又活过来了一般。片段二:“不,放心,我不过是要你一个承诺。”许诺严重暗暗闪过一抹光,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再不出手……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要……不是当女伴。”“嗯,好。”“不是装你女朋友或者老婆。”咬咬牙,继续提着条件。“嗯,好。”装的我要来干嘛!?“不准是带有人生攻击和侮辱的!”“比如?”“不许给我取个别名什么的……不准骂我,不准……”连叶珏自己都没有发现,此刻的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和男朋友闹别扭的小女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可以要什么?”许诺无奈地打断她。
  • 谜语抢猜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谜语抢猜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骗局

    骗局

    一部中国式的《阴谋与爱情》,一部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一部男人版《回家的诱惑》,一部演绎情场与商场的“现形记”。
  • The Book of Tea

    The Book of T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愿此生不负

    愿此生不负

    他们说喜欢一个的时候,看向那人时眼睛里是有星星的,如果你不知哪种模样,请你看看我看向你时的眼睛
  • 唇红齿白

    唇红齿白

    二十年前,一场牙周炎把杜凤的日子弄得乱七八糟。杜凤哪天牙齿都好好的,偏偏那天,牙龈却发炎了,半边脸肿得像斜扣着一块面包。她从镜子中望见自己的第一眼起,就下了决心,不见欧丰沛。问题是,欧丰沛如果是一般的人,不见也就不见了吧,那几年,杜凤掉头不见的人多了去了,可是欧丰沛是十八中校长的小舅子。前几天,校长老婆欧丰芷下课后碰到杜凤母亲,兴致很高地说,喂,气色真好啊,是不是要当外婆了呀?杜凤母亲被突如其来的这句话弄得有点意外,各种感受还来不及涌起,先咧开嘴扑哧大笑。
  • 最强弃少之拳路通天

    最强弃少之拳路通天

    作为医生,却不能遵守医院潜在规则,开个小诊所,来个我的地盘我做主,想看病,排队去。余打打拳,想挣个外快,不料让各家武道馆鸡飞狗跳,引得恩怨情仇一团糟,踢馆,那是家常便饭。感情方面,却有些迟钝,面对优雅总裁,大胆记者,高傲医生,冰冷老板,绝美明星,温柔同事,他却乱花迷眼,没了主见。
  • 逆天改变者

    逆天改变者

    一位见多识广的富二代,在漂亮女友的帮助下,意外的摔下悬崖,卷入了历史的纷争中,用现代人的知识改变历史,用发展的视角,重塑历史,在生死的徘徊中求存,在波橘云诡中求变,用经济这个支点去撬动腐败的大明王朝,通过影响最聪明人嘉靖,而影响天下,从而掀开了改变历史的宏图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