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000000010

第10章 《内经》中的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络的联系,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故《内经》十分强调经络学说的作用和地位。《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篇更是重申了医生掌握经络学说的必要性。说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筋肉、皮肤,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道。《内经》认为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分布在体内深部的大多为经脉,而分布于人体浅表部位的则为络脉。为此《灵枢·经脉》篇载道:“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此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都属于经脉范畴,其名称同十二正经。如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分支,其作用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达正经不能到达的器官和形体部位,补正经之不足。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则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在体表一定皮肤部位的反应区。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脉,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其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和调节。浮脉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则是最细小的络脉,即《灵枢·脉度》篇所谓的“络之别者为孙”,其作用就是《素问·气穴论》指出的“溢奇邪”、“通荣卫”。现将经络列表如下:

经络表

经络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心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肠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分手足三阴三阳,与十二经脉同

络脉十五别络: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各有一别络,再加脾之大络

孙络:细小络脉、遍布全身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内经》认为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并在《灵枢·经脉》篇中对十二经脉的循行,包括每条经脉的起止、络属、分支和交接都作了详细记载。如“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这就是说,手少阴肺经从中焦起,向下绕络大肠,返回循行胃的上口贲门处,通过横膈膜入属肺脏;再由喉横走而出腋窝部,沿上臂前缘下行,走在手少阴和少厥阴两经的前方,下达肘中;顺前臂内侧,经掌后高骨的下缘,入寸口动脉处;然行至鱼际,出拇指的尖端,它的支脉从腕后分出,沿着食指内侧尖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衔接。

又如“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表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是起于目内眦,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它有一条支脉,从头顶至耳上角;其直行的经脉从巅顶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内络于脑,复出于外,经项下行会于大椎,挟脊椎两旁直达腰中,络肾属膀胱;另有一条支脉,从腰部挟脊椎外侧下行贯穿臀部,直入膝腘窝中;又有一条支脉,从后项分出,经肩胛挟脊椎下行至髀枢,通过大腿后侧在膝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过委中穴,出踝骨后方,沿足背外侧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在《内经》中的记载较分散,可见于《素问·骨空论》、《灵枢·动输》篇、《灵枢·海论》篇、《灵枢·逆顺肥瘦》篇、《灵枢·五音五味》篇、《灵枢·脉度》等篇中。如《素问·骨空论》记载了督、任两脉的循行和分布,说:“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关于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的分布和循行,《内经》专列《经别》篇和《经筋》篇进行讨论。如《灵枢·经别》篇写道:“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灵枢·经筋》篇则描述了十二经筋的循行,如“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中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灵枢·小针解》篇谈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调节者也。”这就说明了络脉是起始于穴位。如《灵枢·经脉》篇说:“手阳明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指出手太阴络脉是从列缺穴别出,起于腕关节上方,在腕后半寸处别走手阳明之经;其支者与手太阴肺经并行,入手掌并散布于大鱼际。其他十四络脉则是:手少阴之络出于通里穴,手厥阴之络出于内关穴,手太阳之络出于支正穴,手阳明之络出于偏历穴,手少阳之络出于外关穴,足太阳之络出于飞扬穴,足少阳之络出于光明穴,足阳明之络出于丰隆穴,足太阴之络出于公孙穴,足少阴之络出于大钟穴,足厥阴之络出于蠡沟穴,任脉之络出于鸠尾穴,督脉之络出于长强穴,脾之大络出于大包穴。

显然,《内经》在描述经脉循行路线时,把经脉的开始称为“起”;连于该经的脏腑叫做“属”;与该脏腑表里相通的称之“络”;沿着走的叫“循”;从下向上的叫“上”;从上向下的叫“下”;走过它经的周围叫“行”;通过肢节的旁边叫“过”;穿过中间的叫“贯”;并行于两旁的叫“挟”;彼此相交的叫“交”;巡绕四周的叫“环”;到达另一边的叫“抵”;从外往里的叫“入”;由深而浅的叫“出”;一直走的叫“直”;平行的叫“横”;半横的叫“斜”;两支相并的叫“合”;另出分支的叫“别”;进而又退的叫“却”;去而又来的叫“还”等。

《内经》在论述经络具体分布、循行的同时,还高度概括了经络的循行规律。如《灵枢·逆顺肥瘦》篇中归纳了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脉从胸部走向手指末端,手三阳经脉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脉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足三阴经脉从足趾走向胸腹部。这样便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篇)的循环路线。见下图: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示意图

十二经别的分布都是从四肢正经别出,进入体内后两经并行。其中足三阳经经别均通过心,再浅出体表而上头面;阴经经别则合入阳经经别,分别注入六阳经脉。这样,十二经别的离合出入就构成了十二经别的“六合”。而十二经筋的走向规律都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但不与内脏相通。其中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头部;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胸部。

《内经》认为手足三阴、三阳,经过经别、别络的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出:“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阳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由于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内系五脏六腑,即阴经系脏,阳经系腑,脏脉属脏络腑,腑脉属腑络脏;故成为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

《素问·举痛论》还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指出了十二经脉中气血流行是循环贯注的,故《灵枢·营气》篇就其具体流注次序作了详细描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趾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趾间,含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现将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次序列表如下:

经络的生理、病理及其应用

经络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络网。虽然人体各个不同的组织器官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在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下,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表里、上下彼此紧密联系、协调共济的统一整体。

《灵枢·海论》写道:“夫十二经络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说明了脏腑与四肢百骸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十二经脉进行的,《内经》并强调了十二经脉分别络属相应脏腑所构成的表里相合关系(见下表),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精归于脏。由于每条经脉源出于一个脏器,由里往外,通上达下;而手三阴由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而且经脉之气结聚于经筋,并散布于“皮部”,这样就使皮肤、筋肉组织同脏腑紧密地连接起来。

十二经脉脏腑表里相合表

阴经

(属脏为里)阳经

(属腑为表)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脏腑与五官九窍诸如耳、目、鼻、口、舌、前阴、后阴的联系,也是通过十二经脉的沟通而实现的。《灵枢·经脉》篇就记道: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挟口环唇;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其支者入齿、挟口以及鼻孔,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系络小肠,其支者上挟咽、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其支者抵鼻、至目内眦、入耳中;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循喉咙、挟舌本;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其支者入耳后、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其支者入耳中、至目锐眦;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循喉咙、连目系、过阴器,其支者环唇;等等。此外,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之间的纵横交错、奇经八脉之间的彼此联系,从而构成了经脉与经脉之间的多种联系。如十二正经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的大椎穴;阳跷脉与督脉会于风府穴,故称督脉为“阳脉之海”。十二正经的足三阴经以及奇经中的阴维脉、冲脉均会于任脉,而足三阴经又上接手三阴经,所以称任脉为“阴脉之海”。《灵枢·逆顺肥瘦》篇指出:“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可见冲脉前与任脉相并于胸中,后则通督脉,而督任两脉通会于十二经脉。故冲脉汇集了来自十二经脉的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气血的濡养,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而气血之所以能通达全身,发挥其营养脏腑组织器官、抗御外邪的作用,又必须依赖经络的传注。故《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邪客》篇又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入子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指出了经络纵横交错,分布于体内和体表,是气血运行的径路。《灵枢·营卫生会》篇还写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强调了营卫之气虽都为水谷精微变化而生,但都是通过经络的作用而散布全身的。此外,经络转输气血的作用,还体现在宗气的贯通方面。宗气作为人体气机运转的主要力量,不仅能通贯心肺两脏,还下行注于足。如果宗气不能通贯下达,就会出现腿足厥冷的症状。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说的“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这就证实了宗气虽是气血运行、散布全身的关键,但其功能也是经络作用的具体体现。

经络的病变主要是联系功能及运行气血的异常。由于十二经脉各有特定的循行路线,与五脏六腑都有一定的络属关系。因此十二经脉有病,除反映在各自的径路上外,还涉及到相应的脏腑。如《灵枢·经脉》篇在谈到手太阴肺经病症时说:“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馀,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就是说肺的外经病症是怕冷发热,无汗或汗出,鼻塞头痛,锁骨窝疼痛,胸痛或肩背痛,手臂冷痛。而咳嗽、哮喘、气急、胸闷、口吐痰涎、咽喉干燥,尿色改变、心烦,或见吐血、手心发热,有时兼见腹胀,大便溏薄等都是内脏病症。

经脉气血运行逆常,则引起经脉所属脏腑及其循行部位的病变。如《素问·厥论》说:“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厥即逆行,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脑。故经气上逆则有肿首、头重、眴仆之症。其下行之脉合腘中,贯腨内,逆于上则虚于下,故为足不能行。《灵枢·经脉》篇又说:“足太阴之别……厥气上逆则霍乱。”“足厥阴之别……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前者由于足太阴之别入络肠胃,经气上逆使清气不升,下为暴泄;浊气不降,上为呕逆。后者由于足厥阴之别络经胫上睾,结于茎,经气厥逆,乃发为睾肿、卒疝。如果病邪侵袭经络,也可导致经络失和,气血阻滞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素问·举痛论》在分析了痛症的病机时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灵枢·百病始生》篇也谈到了络脉损伤所致的出血症状,“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衂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尽管经络的病理变化及其对相应脏腑的影响十分复杂,但都能用虚实来概括。《灵枢·经脉》篇在讨论足阳明胃经的病症时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馀于胃,则消谷善肌,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很清楚,这里气盛即实证,气不足则为虚证。《素问·五脏生成》篇又说:“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因足太阳膀胱经之脉从巅直络脑,并络肾属膀胱,而肾与膀胱相表里。在肾虚情况下,不能引巨阳之气,于是太阳之气逆于上,故头痛成巅疾;若病甚则入肾。假如经气衰竭,将是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指征。

在病理情况下,经络还是传递和反映病变的途径,《素问·皮部论》说:“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素问·谬刺论》也说:“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这明确指出了病邪由表向里,通过经络传变的过程。由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互为沟通,故经络还是脏腑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如足厥阴肝经挟胃、注肺中,所以肝病可犯胃,犯肺;足少阴肾经入肺、络心,所以肾虚水泛可凌心、射肺。至于相为表里的两经,更因或络或属于相同的脏腑,因而使相为表里的脏和腑在病理上常互为影响。如心火可下移小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使肺气不宣而咳喘、胸满等。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还载道:“五脏有疾,应出于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这就是说五脏六腑的病变,通过经络的传导也可反映在外表。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部位或与其相应的孔窍。如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少腹胀痛,就是因为足厥阴肝经布胁肋、抵小腹的缘故;真心痛不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常放射至上肢内侧缘,这也是手少阴心经行于上肢内侧的结果。故《灵枢·邪客》篇有“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腕;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等说法。

《内经》根据经络是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途径的原理,提出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必须结合经络的循行路线及其所属络的脏腑来分析各种部位的疾病症状。如以头痛为例: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头部及项部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则多与厥阴经有关。又如两胁疼痛,一般多为肝胆疾患;缺盆中痛,常是肺的病变。正如《灵枢·官能》篇所说:“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灵枢·经脉》篇还谈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基青短者,少气也。”这即是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断疾病的又一种方法。

经络学说在治疗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针灸、按摩和药物的使用,更具有指导意义。如《内经》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以调整经络气血为目的,提出了一套针灸治疗的配穴规律。主要有“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腧也”,“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等。并强调针刺时必须首先辨别经络病的虚实,《素问·谬刺论》就说:“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然后按照“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施治。

值得一提的是,《内经》认为腧穴是经络的一部分,它们分布在经络的循行路线上。虽然《素问·气穴论》中称道有“三百六十五穴”,但实际仅有一百六十个穴名。

《内经》所创立的经络学说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不仅直接指导临床实践,还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灵枢·口问》篇中的“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关于十二经“其别气皆上走于耳而为听”的论述,就是耳针形成、发展的理论依据之一。至于金元时期出现的“药物归经”理论,更是经络学说在药物上的具体应用。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足见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了。

同类推荐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八卦唐诗宋词:诗词背后的趣事

    八卦唐诗宋词:诗词背后的趣事

    本书以古代诗词创作最为繁荣的唐宋两朝为时代背景,收录当时的数十首名家名作,选取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诗词背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感受他们的喜悦与哀愁,进而带给我们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热门推荐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老婆大人太嚣张

    老婆大人太嚣张

    东方奕不过是学电视里面演的那样,装成普通员工,混进自己公司的财务部了解公司的状况而已,没想到,就这样就寻到宝了。这个女人,长相漂亮,性格温和,还是个数学高手,这样就算了,跆拳道竟然都有九段了,满身的优点啊,这不是宝贝是什么?他决定了,一定把她拐回家,日后,家里的钱都归她管了,出门也不用带保镖了,虽然,这些自己也能做,但是,被女人护着的感觉,其实也不错啊……程若云不过是想要在别人的公司,好好历练个几年,没想到,就被一个穿着地摊货的男人给黏上了,好吧,自己家也不缺钱,大不了,以后自己给他买名牌名车别墅就是,反正,他长得还算养眼嘛,带出去长脸着呢。可是,这个穿着地摊货的小白脸儿,怎么眨眼就变成自己的顶顶顶头上司了?这世道是怎么了?为什么人都喜欢装?面对着这么多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她是不是应该顶个不锈钢头盔去上班?这样,起码安全有保障啊……拼爹篇:穿着满身名牌的方千雅不屑地看着程若云,趾高气扬地道:“程若云,就你一个小小的会计,你也好意思赖着人家,你还要脸不要了?”程若云挑眉,看了方千雅一眼,淡淡地道:“据我所知,你是无业游民,连我这个小小会计都比不上,你还好意思这样说我?”“什么无业游民,我是方氏集团董事长的女儿,一辈子什么都不做,都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你拿什么跟我比?”方千雅得意地道。程若云讽刺地笑了一下,淡淡地道:“方小姐这是要跟我拼爹么?”“对,拼的就是爹,你拼得起么?”方千雅一脸得瑟。“拼不拼得起,那要拼过才知道。”程若云优雅地掏出手机,拨了个号码……一句话总结:不拼爹不知道,一拼吓一跳。
  • 赤手屠龙

    赤手屠龙

    穿越到美蒂达尔大陆上的李天河发现自己虽然拥有强悍的身体素质,但是却同样拥有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协调能力极差。但即使这样,他要做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做到的事情。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杀死一头巨龙!在欢笑当中打败这个世界最可怕的敌人。
  • 农妃倾城

    农妃倾城

    林舒自认为是大齐国女子中最恣肆、最自由的那一个。为了摆脱给地主大儿子做四少姨娘的命运,她携着弟弟,上了马车,跟着已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什么伯父——朝堂钦点的三品官老爷进了京都城。京都城林府庭院深深,在这里林舒邂逅了无数奇葩人,摊上了无数糟心事。奇葩人中有位姓黄的年少公子,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此位贵公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曾破费了一个金锭子帮林舒解了围,事后便非说林舒欠他一个四少姨娘……
  • 保加利亚外交官之谜

    保加利亚外交官之谜

    新世纪初,歇洛克·福尔摩斯无与伦比的推理能力在欧洲大陆几乎是家喻户晓,尽管有很多案子给予他展现推理艺术的舞台,但鲜有案件会涉及到如此多的显赫人物和离奇的结局。那是在1903年二月的一个傍晚,寒风刺骨,我和好友歇洛克·福尔摩斯散步回到巴克尔大街,身上好像结了冰一样,快步回到福尔摩斯那宽敞而又凌乱的客厅,迅即围在火热的壁炉前,搓动僵硬的双手,好像才有血在血管里流动。
  • 华严念佛三昧论

    华严念佛三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阎尊的盗圣皇后

    阎尊的盗圣皇后

    啥?又是不受宠的庶女,轻扬翻了个白眼,既然赶上了这穿越潮流,那她也只好勉为其难地把这古代封建庶女不受宠的制度改造一下了。她轻扬可不是原来那个任你揉捏的软柿子,想打我是吧,见你第一面,我就踹的你七荤八素。呀?还敢用阴的,再阴你能阴的过我吗?给你一颗‘夜半合欢散’,让你夜夜笙歌,还不知肚里孩儿他爹是谁。原以为这一世自己还会如以前一样混得风生水起,可哪知,那个冷酷绝美的男子为何处处跟自己作对,可就在轻扬每次低头叹息时,都错过了那男子潋滟凤眸中扬起的一抹笑意。轩辕阎,又叫颜泽。阴冷嗜血的面具下是丑如鬼魅的面容,但谁又知道那原来该是如何举世无双的容颜啊。第一眼,她入了他的眼,嵌入他的骨血,他势必要纠缠她一生。他说别人我不管,但,你不能怕我,即使我丑如鬼魅。事实上,这是一个有点腹黑,有点狡诈,还有点本事的另类神偷与某位又帅又酷又易怒,还很别扭的爷之间宠与被宠的故事。【精彩片段】某爷怒气冲冲地拿着一张纸进来,‘啪’的一声拍在桌上,低声吼道:“楼轻扬,这是什么意思?”云淡风轻的女子端着茶杯,懒懒地看了一眼桌上的纸,头也没抬地说道:“三皇子给我的情书而已,哦,忘了告诉你了,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情书噢。”某风华绝代的爷冷酷不再,只见其额头青筋直跳,手下一个用力,那上等紫檀木桌加情书瞬灰飞烟灭。结果,从第二天开始,某女笑得跟狐狸一样数着每天一封来自某爷的‘情书’。【精彩片段】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女子又偷偷接了一单生意。来到目的地,某女素手一扬,门外侍卫纷纷倒地,她猫着腰进了门,浑然不知身后角落之处某个修长挺拔的身影对身边人吩咐道:“把这里所有人都换成我们的,制造点高难度的阻碍,但若是她受一点伤,让这里所有人都给我付出代价。”身后众人风中凌乱了一把,他们爷还能再过分一点吗?【精彩片段】“娘亲。”颜小宝跟他爹一样的潋滟凤眸闪过一丝算计。“嗯?”“你什么时候教小宝你的拿手绝活啊?”嘿嘿,这样就能把娘亲一起拐出宫了。“你爹不让娘亲出去啊。”某女也是一脸无聊。“娘亲,不是小宝说你啊,你看你堂堂一暗夜罗刹竟然就被爹困在这个鸟笼里,你甘心吗?”“不甘心。”某女赞同地点点头,顺便哀怨地看了一眼出现在颜小宝身后的男人一眼。第二日,一道圣旨惊动了全国,某个不负责任的皇帝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五岁的儿子,美其名曰皇帝之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他自己则带着娘子游山玩水去也。
  • 雅典的泰门

    雅典的泰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女人的秘密

    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幅画:这幅画不一定价值连城,但要有闪光点,这幅画不一定华美,但要耐看。那就是要集美丽、大方、温柔、善良、妗持、宽容、利落于一身的混合体。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首诗:这首诗不一定合仄,但要压韵,如果说女人是诗,那诗样的女人一定会是那种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诗,诗样女人那双眸、那鼻子、那脸、那唇、那身上的每一个关节都会散发出一种浓浓的诗情画意。二十几岁的女人是一杯茶:这杯茶要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初喝一口略带苦涩,仔细品味又满口留香,余味绵长。有人说女人如茶,不但供人喝,更要经人品。
  • 那一年爱已成往事

    那一年爱已成往事

    爱情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爱情是什么?当它来的时候,我猝不及防。当它走的时候,我悔不当初。过去的故事只能是故事,亲爱的,当你再次出现的时候,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