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500000027

第27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8)

一是最大化地满足广大受众获知新闻内容的需求,要求一线记者必须重视搞好追踪报道,而不能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停留在时效快的表面上。新闻的受众面广、数量众多。社会各阶层、各种族、各年龄层、各行业的人,都是新闻传播的落点或到达点。不管新闻媒体怎样竞争、怎样改革传播理念,新闻的大众传播的根本属性和形式都是经久不变的。因此,新闻的受众群对获知新闻的要求是高、深、全,绝不是浮皮潦草地听一耳朵,扫上一眼。记者采写新闻,不仅要快,而且要有深度、有点、更要有全貌。比如某地某煤矿发生爆炸事故。为抢时效,记者可以在首发新闻稿中,只告诉广大受众什么地方什么煤矿发生爆炸。以一条最简单的简讯告知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受众。接下来就要一层一层地深入下去,把事故死伤人员情况、现场破坏情况、救助伤员情况、抑制事故继发时所采取的措施、对事故伤及人员家属安排安慰情况,以及追查事故原因和当地党和政府领导在现场指挥的情况,一一告诉广大受众。同时,当地社会各类人员对事故的看法、反映等也是报道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种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贯穿于整个抢险、排除事故、救助失踪和受伤人员全过程。直至抢险结束,报道工作也没结束,只能是阶段性的暂停。后续的刑事处罚等新闻内容要等有关方面处理完,再进行报道。不管时间拖得多久,都要善始善终,最后给广大受众一个明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是媒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强大需求,要求本媒体从业记者必须抓住重大新闻事件的脉搏,不留遗憾地搞好追踪,并且做到表现形式出新、出奇、出彩。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媒体,无论是中央主流媒体,还是地方主流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在抢新闻、发新闻这一点上,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计划经济时代的论资排辈,早已被新闻竞争所打破,小报超大报,小台超大台已成为一种定式。那些昔日小媒体之所以能快速发展,除了经营者会经营会抓市场外,最根本的是以内容为主,靠有竞争力的新闻赢得受众。一个媒体要想有高发行量或高视听率,就必须在发布、传播重大新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这种优势源自媒体记者对重大新闻的追踪报道能力。

三是记者业务提高的需要。一个记者如果学不会抓重大新闻并追踪报道的本事,那他只是个肤浅的记录员,业务上永远不会有什么大的建树。一线记者,特别是青年记者,一定要重视重大新闻的追踪报道工作,切不可只抓应时应景的诸如“四季歌”之类的报道,要沉下去,到新闻发生的一线和现场去,挖深度、抓活鱼。

二、追踪报道题目的选择

应该说,追踪报道属于常规报道新闻范畴,虽没有什么深奥的,但确实与一般的单篇或连续、系列报道不同。怎样选择追踪报道题目,确有一些规律和技巧,值得一线记者探讨和研究。

积在一线当记者多年的摸索,笔者认为,可从下列八个方面入手,选择追踪报道的题目和内容。

(1)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自然人为线索,抓住具有新闻竞争力的由头,紧追不舍,伴随新闻发生、发展、衍变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搞好人物追踪报道。

多年来的新闻实践证明,以自然人为主线的追踪报道,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有的新闻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很短,时间也很短,几个小时、一两天或几天、十几天时间,利利索索地结束了。有的新闻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是漫长的,时空跨度很大,长达一年、几年、十几年或更长更长。《张世伦和他的群体经营工作法》这个追踪报道选题足以说明问题。

1988年,《张世伦和他的群体经营工作法》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广播节目特等奖等多个奖项。这组报道参加新闻奖评选的3篇稿件的播出时间跨度为9个多月。而实际上记者以张世伦为追踪报道目标,是5年以前开始的,从1983年采写张世伦自学成才开发新产品的消息开始,到1985年张世伦与另外4个青年科技人员承包经营天津五一化工厂;从张世伦1986年把自己业余时间非职务发明性质的科研成果的3万元转让费,捐献给天津市外环线工程,到1987年张世伦独自承包经营集体企业天津海河塑料厂;从1988年张世伦承包经营国营中型企业天津劳保橡胶厂,到1989年和1990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发文件推广《群体经营工作法》,共历时8年多,先后共在中央台《新闻报摘》、《全国联播》、《新闻》节目中播发消息、通讯、特写、录音报道、录音专访稿件50多篇。仅参加1988年度中央台地方记者好稿评选、中央台优秀节目评选、天津市好新闻评选、中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等奖项评比的3篇稿件,在第1篇和第3篇之间,记者先后共在中央台发了14篇各类新闻稿件。使这个追踪报道主题新、深、鲜,为当时处于迷茫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有说服力的好典型,因而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先后三次听取张世伦关于国企改革的汇报。

在连续报道《张世伦和他的群体经营工作法》获奖之后,记者仍抓住不放,伴随新闻事件的发展,又发稿多篇。由于笔者抓住了张世伦这个典型人物,连续多年进行追踪报道,关键时刻率先把《群体经营工作法》深度报道出来,加上平时采发的大量经济类新闻,得到了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罗远鹏同志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研究经济工作的市委常委会上表扬金树华,说他是天津新闻界中央驻津和本地记者中,最懂经济的专家型记者。

附例稿(28)

追踪报道:改革大潮中的冲浪者张世伦

第1篇消息:供销员张世伦自学成才4年研制24个新产品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天津市五一化工厂职工张世伦,在自学成才的道路上喜获硕果。他研究的F1型切削剂,不仅冷却、润滑、防锈效果好,而且使用周期长,没有污染,受到了机械行业的欢迎。最近,这个产品已通过鉴定,并投入了批量生产。

张世伦今年40岁,1963年高中毕业后到五一化工厂,从事供销工作。20多年来,他刻苦学习化学和外语,钻研化工生产专业知识。1980年,为改变五一化工厂产品滞销局面,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制药物化妆品。经过1年多的努力,他成功地研制出了郁美康特效粉刺霜等23个新品种。投产以后,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获得了经济活力,年盈利几十万元。

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我国机械工业对金属切削用的切削油剂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效机床、磨床的切削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而过去普遍使用的乳化油,易腐败,润滑和冷却性能差,从而影响了刀具的磨损和加工部件的形状及表面质量。为了给机械工业提供性能更先进的切削剂,张世伦大胆地进行了无油的水基切削剂的研究工作。这是一项用水剂取代油剂的变革性新课题,难度很大。每天晚上,张世伦放下碗筷就一头扎进他的土“试验室”,用他自费购买的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配方试验。防锈性能是切削剂的重要指标。经过数十次的反复配制和比较,他使用化学试剂成功地解决了防锈性能问题。可是,又发现原料来源有困难,不易推广和投产,他只好另择途径,重新攻关。当他再次取得突破性的成功时,又出现了一部分原材料价格昂贵、成本太高的问题,他不得不重新研制配方,重新试验。经过360多个夜晚和几十个节假日的艰苦努力,张世伦终于成功地研制出冷却、润滑、防腐效果好,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最佳配方,为机械行业提供了新型的F1型切削剂。

天津、河北、辽宁一些机械工厂经过实际加工应用,一致认为F1型切削剂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新型冷却剂。如果用它代替乳化油,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机油4万吨以上。

(本文198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1984年10月11日《天津日报》转载)

第2篇消息:徐志荣、张世伦等承包天津五一化工厂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1月15日,天津五一化工厂职工徐志荣、张世伦、卢增起、韩穗孙、李凯平5位中年知识分子接到天津市化工局和市染料工业公司同意他们承包经营本企业的批复。

五一化工厂是个有700多职工的工厂,主要生产橡胶防老剂产品,由于厂领导班子经营不善等原因,已连续2年出现生产、销售和利润下滑,对此很多职工不满,十分担心企业前途。面对企业困难和混乱的生产经营状况,徐志荣、张世伦等5人给上级党委写报告,要求改革并自愿挑重担,开创五一化工厂的新局面。

今天在上级领导派人主持的徐志荣、张世伦等5人承包工厂的交接会上,他们立下军令状:1年搞整顿,2年求发展,3年保翻番。承包3年中,不论哪年,利润低于1984年,则当年工资向下浮动一级。3年若不能实现翻番,5人将集体辞职,回原岗位工作,或干其他工作,决不食言。他们还提出了企业具体的改革人事、办事机构及发展生产、搞活经营、实现增产增收和改善职工生活等措施,受到了全厂职工的欢迎。

(本文1985年1月17日、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第3篇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意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刘志刚、郑凯采写的通讯:

10月14号下午,在天津市人民政府会议室里,一位中年科技人员将装有3万元人民币的红色木盒郑重地交给了市政府秘书长方放同志,并且诚恳地说:“请接受一个共产党员的心意”。

他叫张世伦,是天津五一化工厂的副厂长,曾当选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1980年该厂的产品滞销,面对这种情况,张世伦用近1年的时间,先后研制出4种新产品,改变了企业的困境。到1984年,张世伦自费业余研究出24个新产品,投产后年获利润近100万元。

1984年8月15日,中央电台播发了张世伦一心为企业尽力的先进事迹后,他收到全国各地听众来信1000多封,高薪聘请他的就有200多件。面对各种优厚待遇,张世伦毫不动心,他仍然坚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无偿贡献给本厂。今年夏天,他利用业余时间,又研制成功以水为溶剂的防锈切削剂和除油净洗剂两种新成果,经有关部门鉴定后转让给兄弟厂生产。10月5日,他获得个人科技成果转让费3万元。面对这笔巨额现金,他心里很不平静。他想,自己坚持业余搞科研,绝不是为了获得个人生活的安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要富,也要富在群众的后边。当天晚上,张世伦向妻子表露了自己要把这3万元捐献给政府用于外环线建设。他妻子高兴地说:“好!人民城市人民建嘛!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夫妻俩连夜做了一个精美的木盒,把3万元放在里面,并在木盒上工整地写上了“献给外环线的心意”8个大字。

(本文1986年10月14日、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1986年10月24日《工人日报》转载)

第4篇消息:张世伦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今天,天津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表彰1986年度市级劳动模范和模范集体的决定。天津五一化工厂副厂长张世伦被授予市级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受到表彰。

张世伦是自学成才的科技人员,1980年至1984年,他业余时间自费研制成功23种药物化妆品,全都无偿提供给本厂生产,使企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年盈利几十万元。

1985年年初,张世伦和另外4名中年科技人员承包了濒临亏损的天津五一化工厂,不到两年时间,这个厂利润翻了一番,一跃成为天津化工系统的先进企业。五一化工厂的奇迹与张世伦的特殊贡献密不可分。

1986年10月,张世伦将新研制成功的以水为溶剂的防锈切削剂和除油净洗剂两项新成果,转让给河北省东光县一家工厂,获个人科技成果转让费3万元。对于长期自费业余搞科研的张世伦来说,这笔钱算得上巨额现金了。可他却毅然决然地把这笔来之不易的钱,捐献给了天津外环线建设工程。

张世伦就是这样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奉献的模范人物。

(本文1987年4月3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

第5篇消息:张世伦承包天津海河塑料厂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经天津市化工局批准,今天,五一化工厂副厂长、市级特等劳动模范张世伦正式承包了天津海河塑料厂。他到厂上任时,受到全体干部和职工的热烈欢迎。

海河塑料厂是一个集体企业,有职工200多人。长期以来,没有拳头产品的这家小厂,时常没活干,职工的许多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几个月前,张世伦经过详细调查,撰写了破解这个厂困境、发展生产的调查报告,并在8月底向市化工局递交了承包海河塑料厂的军令状,申请独自承包这个厂。他提出,年内使海河塑料厂扭亏为盈,转年利润翻两番。如不能按时完成承包指标,请上级领导将其就地免职,并降低两级工资。

同类推荐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本书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担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利用一个寒假给75位大学生的回信。书信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就业前的准备等。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对当代大学生真正上好大学这堂人生课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舒新城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选取舒新城先生谈教育的文章22篇,其中有专论初、中等教育的文章,也有对社会现实与教育实际间关系之论述,见解之深刻,对于当世之教育亦有借鉴意义。或许有读者会想,民国时所谈的教育于今有什么意义。读罢本丛书这10位真正教育家的文章,你会发现,中国今天所有的教育问题在那时都已经存在,他们的思考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超前的。对于思想,有时跟你所处的时代关系不大,跟思考的人有关。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热门推荐
  • 守妻如玉

    守妻如玉

    认识一段时间后,他说:我们在一起吧。她:可是你的朋友都说跟我在一起是进火坑。他:我怕冷,宁愿烫死,不愿意冻死。别人都以为他救她于水火之中,只有他知道,她才是他的救赎。
  • 处事绝学(上)

    处事绝学(上)

    《处世绝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简明的笔调,囊括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从政、治家、经商、聚财智慧之大成,汇天地之秘籍,掘经史之精华,发宇宙之宏机,可谓是治世、处世、劝世、醒世之宝鉴;修身、养性、养生、应酬之真经;为官、教子、经商、决策之秘诀;解难、佛道、风水、观人之妙术。既注重理论本身,又注重阐述具体的方法,简单明了,行之有效。只要您遵循这些法则和秘诀,并加以灵活运用,必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丰硕的成果,从而在您整个人生战场上进退得体,坐拥成功。
  • 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云

    宛露一直都是喜欢记者孟樵,但由于各种关系宛露嫁给了建筑工程师顾友岚。后来,孟樵希望宛露离婚,给她及她的丈夫造成极大压力,以致顾友岚不慎坠楼身亡,宛露因此发疯。不管问她什么,只会说一句话:“我是一片云。”那是宛露最初遇到孟樵时的戏言“我是一片云”。孟樵从此守护神智不清的宛露。
  •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飞三求凰

    凤飞三求凰

    一曲凤求凰,弹的好者如中郎将司马相如财色双收,弹不好者如武安候华明澜头破血流!
  • 故河口物语(1-6)

    故河口物语(1-6)

    这是一部有关一群拓荒者的小说。全篇以鹿女的“父辈之家”为主线,祖母贯穿始终。父亲的家大口阔之梦,母亲的粮食梦,小姑的读书梦,二叔的渔船梦……等为主要内容。糅合着鹿女及笔者的童年记忆与最初生活的体验。使之成为一部自然人情风物相结合的小说。更展示那个时期人不敌自然的悲惨,人与人之间诚挚忘我的的情感,与人对自然无限崇爱热切的矛盾心理。
  • 妃常穿越

    妃常穿越

    穿越到异世王朝,成为绝色王爷妃。初次结合,两人却互相看不顺眼,他想诱她,她要自由。可是,冤冤相报,他们就是上辈子的冤家,总要在这一次有个了结。宫斗、宅斗,助他夺江山、安四夷!却不小心爱上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潘德的预言之千古一帝

    潘德的预言之千古一帝

    声明:本书世界观基于“SaxonDragon”制作的《骑马与砍杀》MOD《潘德的预言》,而后地图、部分角色与设定采用的私改版。使用私改版是因为其不再更新方便创作,并不代表本文作者支持私改版。自卡瓦拉大帝踏平大陆,建立潘德帝国以来,和平的假象只维持了不过百年。在红死病的肆虐下,潘德王室凋零,四方野心家并起。此后又是百年乱象,直到潘德354年1月1日,几辆来自萨里昂的商队马车驶出了雅诺斯的城门……
  • 朱门贵女守则

    朱门贵女守则

    魏家四姑娘一朝病死,睁开眼成了公主府的念六姑娘。本以为可以愉快的混吃等死,却发现有势无权的公主府不简单!而曾经养育呵护她的魏家,也不是她以为的那样美好清静!至于砸到念六姑娘身上的桃花,一朵纯属误会她不能要,一朵烦不胜烦她不想要,一朵她瞧不上眼不屑要,另外一朵……某人笑得阴险:“你要嫁的,只能是我。”念六姑娘:“嘤嘤嘤。”
  •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