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0300000008

第8章 顺应天理,方能成自然——快乐的智慧(2)

罗宾根据多年的研究,列出了2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得失者”。这些题很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你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你自己都认为,你跑的冤枉路太多……只要你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得出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得失者”。

凡是对得失太过于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乐的人。在这些方面,罗宾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得失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得失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第二,爱算计得失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产生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第三,爱算计得失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得失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形成沉重的负担,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第四,太能算计得失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得失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罗宾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的跳动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

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使生命变得没有轻松和快乐。

而更有趣的是,罗宾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他知道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30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甚至于知道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便宜5分钱,什么时候看电影门票最低;等等。

正因为这样,他得了一身病。30岁之前,他总与医院打交道。当然,他也知道哪一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不过那时他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更不要说快乐了。幸运的是,罗宾在他32岁那年终于醒悟了,他开始了关于“患得患失者”的研究,追踪了几百人,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罗宾的研究成果,使许多人脱离苦海,看清了自己,身心得到了解放,不但改变了命运,也过上了好日子。他自己的病也全好了。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健康人群中的一员,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他的新作《好日子》也已出版,在美国家喻户晓。

【感悟箴言】

《老子》说:“祸往往与福同在,福中往往就潜伏着祸。”得到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失去了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失去固然可惜,但也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是自身的缺点、问题,这样的失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呢?

3.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复归于婴儿。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释义】

回复到婴儿那样纯真的状态。

【慢读细品】

老子认为婴儿不懂得伪饰,一切随性而为,天机自然,最接近于“道”,他主张应向婴儿学习,做一个纯真自然的人。老子最出名的观点就是“无为”,“无为”的核心就是顺其自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万物之自然”。

老子所说的自然为何物?老子说:自然者,自然而然也。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然,指万事万物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清水芙蓉,自得天成。“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道家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态度,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河神和我们一样分不清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一天他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北海神打一个比方说:

“牛马生下来就有四只脚,这就叫自然。用辔头套在头上,用缰绳穿过牛鼻孔,又在马脚掌上钉上铁蹄,这就叫人为,不要用人为的事去毁灭自然,不要用矫揉造作去毁灭天性。不要因贫困去求名声,谨慎地守护着自然之道,这就叫回归到了本来的天性。”

“自然”就是指人的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思想,所以“自然”又与虚伪相对。在老庄那里“真”与“自然”是一个意思——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同样也是真的。自然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致。物贵天然,人贵自然。老子强调自然无为,不管干什么都要因循自然的规律,不以人为的方式去扰乱它。同样,自然无为也是他的审美标准,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必定就是丑恶的。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有个叫淳于髡的人,属于齐国的“倒插门”女婿,为人滑稽善饮。有一次,齐威王问淳于髡:“都说先生您能喝酒,您到底一顿能喝多少?”淳于髡说:“怎么说呢?喝一斗也醉,而喝一石也许不醉。”齐威王说:“这话怎么讲呢?”淳于髡说:“如果和大王您在一起喝酒,旁边站着倒酒的,后边立着保卫的,气氛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也许喝不上一斗就醉了。若陪重要的客人喝酒,需要不住地照顾客人,这种情况下,能喝二斗也就不错了。如果和长时间没见面的友人喝酒,‘欢然道故,私情相语’,这样能喝五六斗。若是男女在一起搞娱乐活动,大家在一起欢欢乐乐,也就是所说的‘男女搭配,喝酒不醉’,这样可以喝八斗。如果是晚上,‘合尊促坐,男女同席’,烛光晚宴,席间女性又微红香腮,飘柔长发,轻解衣襟,脉脉含情,这种情况觉得心中最为兴奋;情致痛快淋漓,那么就是喝上一石也不醉了。”

其实,淳于髡所说的“不醉”的境界,就是人性不受扼制的时候,而饮一斗辄醉则是人性最受禁锢的时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就是自然之性,任何包装和限制都是对人性的背叛。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而种种人类的丑恶行为,则应当是不合理、不完善的社会制度造成人性扭曲的不正常现象。

由此,老子坚持去伪存真,保留人性善美而契合自然之道的东西。摒弃所有引起人贪欲的东西,尤其是当时流行的推崇贤能的风尚,更被他认为是最易产生罪恶的渊源。在他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比起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显然更符合于人类的本性。

孔子拜见老子时,提出自己的“仁义”主张向其讨教。老子说:

“飞扬的草屑进入眼睛,也会颠倒天地四方,蚊蚁之类的小虫叮咬皮肤也会使人通宵不能入睡。而你所推行的仁义给人的毒害就更为惨痛了,可以使人昏聩糊涂。”

孔子说:“这是怎么讲呢?”老子说:“你要想让天下不至于丧失淳厚质朴,你就该纵任风起风落似的自然而然的行动,一切顺于自然规律行事,又何必那么卖力地去宣扬仁义,好像是敲着鼓去追赶逃亡的人似的呢?白色的天鹅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洁白,黑色的乌鸦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渍染而毛色自然乌黑,乌鸦的黑和天鹅的白是出于本然,不足以分辨谁优谁劣。名声和荣誉那样外在的东西,更不足以散播张扬。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依偎在陆地上,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靠唾沫来互相得到一点儿润湿,这样互助互爱、苟延残喘有什么意义呢?倒不如回到江湖里将对方忘却自由自在。”

所谓的正人君子的外表文质彬彬,他们用一层层面具把自己的真实面目遮掩起来:衣服有一定的样式和颜色,语言总有一定的分寸,举手投足温文尔雅,面部总装有一种固定的表情。这种人不仅虚伪无聊,同时也毫无趣味。我们引为骄傲的文明如果就是这般模样,那真是太可怕了。我们在同一条流水线上制造规格一样的机器,我们是否也在用同一种见不到的模子铸造同一规格的人?人们说相同的话,想同样的问题,千人一面,这样的文明将把人类的本能和创造力扼杀殆尽。

魏晋许多文人厌恶这种一本正经的正人君子,要求抛弃一切压抑人性的礼节,让每一个人能真实地表现自我,高兴时就放声大笑,痛苦时就号啕大哭。

经常纵酒的刘伶,每每喝得酩酊大醉。有一天家中酒喝光了,他想酒简直想疯了,于是缠着他妻子不放,要她去酒店为他买酒,妻子把酒瓶摔在地上说:“你喝得太多了,这不是自己糟蹋自己吗?从今天起非戒酒不可。”刘伶说:“太好了,我自己没有毅力戒酒,只有求神保佑我能戒掉。现在快去弄些酒肉来。”妻子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去买酒买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发誓,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斗,五斗清醒,妇人之言,千万别听!”说完把供在神前的酒肉喝光吃尽。

刘伶的好友嵇康提出为人应当“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越名教”,就是抛开传统束缚人的礼节、名分等,剥光自己人格、情感和思想上的伪装,赤裸裸地露出自我。他曾说自己对做官求荣毫无兴趣,只想放任自己的天性,过一种自然的生活。他向过去的朋友讲了九条不愿做官的理由,其中有几条是:自己喜欢抱着琴漫步边唱边弹,或者去野外钓鱼射鸟,做官以后就不能随意行动;当官要正襟危坐办公,腿脚坐麻了也不能起来活动;自己特别不喜欢世故奸猾的俗人,而做官必然要与这些家伙共事,看到他们吹牛拍马、点头哈腰的丑态,实在叫人恶心。他不愿意为了权势和荣华扭曲自己的本性,强调要像老子所说的那样,按自己的本性生活。

【感悟箴言】

自然而然,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一种保护,一种张扬。如果可能的话,人性对现实是应有所超越的。

4.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释义】

事物有的减损了反倒增益,有的增益了反倒减损。

【慢读细品】

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有一天,当它成长为参天大树并为你带来丰硕的果实时,定会让你惊喜不已。给予他人慈爱和真诚并不需要很多、很昂贵的付出,有时甚至是极其简单的。

真正的成功人士,尤其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成功人士,都会善待每一个人,而且每个人都很尊敬他看重他。善待他人、肯为他人付出的人,不会因为付出而使自己受损,反而会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回赠。

哈姆威是西班牙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在狂热的移民潮中,他也怀着掘金的梦想来到了美国。但美国并非他想象中的遍地是金,他的糕点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国出售相比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

1904年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值得庆幸的是,他被政府允许在会场的外面出售他的薄饼。

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了许多冰淇淋,很快就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淇淋的小碟子用完了。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他盛放冰淇淋。卖冰淇淋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饼,大量的锥形冰淇淋便进入顾客们的手中。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淇淋被顾客们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淇淋开始大行于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蛋卷冰淇淋。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有人这样假设:如果当初两个经销商不靠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如果哈姆威不懂得善待他人,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淇淋还很难说。

善待他人的反面就是淡漠他人,甚至是算计陷害他人,其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

在一个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果绕过沙漠走,至少需要马不停蹄地走上二十多天;如果横穿沙漠,那么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实在太危险了,许多人试图横穿沙漠,结果无一生还。

有一年,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了几万株胡杨树苗,每半里一棵,从这个村庄一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庄。智者告诉大家说:“如果这些胡杨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往往;如果没有成活,那么每一个走路的人经过时,要将枯树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给淹没了。”

这些胡杨苗栽进沙漠后,很快就全部被烈日烤死了,成了路标。

沿着“路标”,沿这条路大家平平安安地走了几十年。

后来村里来了一个僧人,他坚持要一个人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

同类推荐
  •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抒情散文精品文集

    读一篇优美的散丈,优如品一杯好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久久难忘。经典的散文总是闪烁着智慧和哲理的光辉,这光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旅程。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路上,都应该沐浴这种思想的光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芳菲令

    芳菲令

    上午十一点过,天终于放晴。连日来淫雨霏霏,淋得人快生豆芽了。除了夏天外,我是喜欢太阳的,阳光是我的兴奋剂,比摇头丸管用。当然我没吃过摇头丸,猜的。路过那株财大气粗的老榆树时,忍不住放下脚步故意站了一会。他背着那么多贯钱,一长串一长串,枝枝丫丫间挂得满当当的,沉重得似要撑不住。风一过,榆钱叮叮倾倾落了一身。
  • 枫叶红了的时候

    枫叶红了的时候

    十二月份的雪愈加厚了,漫天皆白。在一片白中豁然而开的雪岭煤矿的坑口,不语而威。清晨,坑洞前的雪野,早被民工笑笑他们蹚出一条小路,小路蜿蜒南去,连着炊烟乍起的山村……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无敌战魂

    无敌战魂

    本是人尽可欺的普通少年,备受歧视十数年,可,终有一日,他遇云化龙。手提破魔灭神剑,身燃无尽吞噬火,举手之间,吞噬天地。有无敌战魂,管他什么天才。有无敌神剑,管他什么神佛。从小小宗门崛起,诸天神佛避让,无尽仙帝颤抖!
  •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萧红散文大全集:又见春天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作为一个文坛传奇,萧红的作品总是和她的命运连在一起被人讲述,这多少掩盖了她作品的本应具足的光芒。本书几乎收录了萧红所有的值得一再品读的经典散文作品。萧红的散文女性特质非常鲜明,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感、诗意暗涌、忧郁底色,夹杂着迷人的孩子气,同时不拒绝现实的残酷,这使得她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女作家,跻身现代文学大家之林。
  • 垫底主播要翻身

    垫底主播要翻身

    悲催的沐灵歌,是位面直播史上第一个面临解约的女主播。只是没想到像她这种业绩垫底的咸鱼也会在光脑书上抽到最热门的仙侠主题。为了保住饭碗,她卖萌,修仙,勾搭男主夫君……纳尼,男主居然是她的脑残粉。(本文1V1,这是一个脑残粉大BOSS老婆养成记的故事。)
  • 美人目

    美人目

    纵使生不能相守,死不能同衾,那我便冲冠一怒为红颜,弃了江山又何妨?我找了你三年,你终究还是走了;若是再给我一个三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又有何妨?他纤长的手指触到映着一抹红影的池面,想要紧紧抓住,那抹红影却随着水波散去。他抬起头,隐约间似乎看到一位红衣女子,左手握笛,右手擎伞,踏莲而来……你是皇宫里的帝君,你管的是人间百姓;我是鬼宫里的杀神,我的目的,就是要让怨鬼重生,杀尽人世的贪嗔痴恶!三年前,你消失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再不离开你一尺一丈……因为,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方为夫。如果没有肩负着重建鬼宫的重任;如果我不过是那闺中的寻常的女子……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世间万物芳华,终不过白骨成灰。
  • 其实你就是人物

    其实你就是人物

    有一个词叫“缘份”,有一个词叫“机会”。前一个词很中国,很自圆地说。任何事情,成了叫发,缘分,不成叫无缘。后一个词永远很酷酷地走来,对,如果这个词具象的话,也许是用一半的头发遮住一只眼睛那样的?一副我是机会我怕谁的牛样。谁都希望得到他的眷顾,他的青睐,他才是偶像,是大众情人。明星明星,明天指不定是不是星。而机会,是人们永远要追逐永远拥有的。
  • 做不抱怨的女人

    做不抱怨的女人

    笨女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聪明的女人却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她们知道没有遇到好男人是因为自己还有待完善,她们知道灰姑娘碰上白马王子的几率只有1%,所以从不挑剔眼前的男人是否足够完美,她们会在丈夫面前撒娇,而不是整天像个机关枪一样扫个不停。在好心态的女人眼中,一切都是美丽的玫瑰色,她们爱惜自己,能管住自己的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们也耍小性子,有泪也会流,这是她们的真性情而不是假小资,她们会为自己腾出一个假期去旅行,以清除内心的垃圾更好的面对生活,她从不被别人的看法影响自己的情绪。
  • 静静的下野地

    静静的下野地

    开荒拉犁,了妹成了花木兰。想当干部,了妹去学识字。没想到,同时学会了爱,了妹不想当干部了,只想去爱。干部不愿意,想法不让了妹得到这样的爱。了妹就自己给自己举行婚礼。了妹被捉奸床上,了妹成了坏女人,了妹想当好女人,怀了孩子还挖大渠,累倒在雪地上,血像鲜花开放在冬季。爱人被大树砸死在天山上,了妹疯在渠水旁。丑汉子老古用羊奶,让了妹青春又得灵性;乱了欲念的老赵,害人害到最后,把自己吊在了房梁上;杀了人的春妮,展示了女性完美的温柔;成了寡妇的周青再不嫁人,心中藏着一个什么秘密;韩队长还有绢子和花子,演出的却是权力和性交易的老戏。
  •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简遇之时

    简遇之时

    简单的时光,不朽的生命,简时,不朽。我喜欢你,不仅仅因为你是余洛,还因为,我见到你的第一刻就知道,我的余生,就是你了,请多多指教,余先生。
  • 世界科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世界科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宇宙漂流记》讲述的是7个孩子因为一场意外而在“宇宙呼声号”里漫游宇宙的故事。作者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秘又充满惊奇的宇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