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700000010

第10章 哲学遐想(8)

对于第一类现象,我们应当看到,这类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重大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对于第二类现象,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新的基本观点;对于第三类现象,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入探讨、充分论证马克思、恩格斯有所论述但又未详尽论证的观点,使之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譬如,结合新的实际问题深入探讨、充分展开、详尽论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的思想。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指出:“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并认为“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从理论上说明这些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启示录,它没有也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恩格斯语)。社会发展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在其整个演化过程终结之前是不可能提前出现的,任何社会发展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发生作用的。这表明,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理论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不应是凝固不变的,而应随着历史的具体演进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我们应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结合新的实际问题辩证地认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譬如,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问题。因此,我们应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实际问题,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研究,使之具有新的内容。这实际上是用新的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果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那么,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所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是德国,但我们无需“乡愁”或“乡恋”,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性的精神产品,并非仅仅属于德国和西欧。所以,“马克思的世界观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恩格斯语)可是,我们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产生时主要是反映了西欧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反映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要反映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更多地吸收了法国社会主义的传统。因此,马克思主义要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然产生一个民族化的问题。

恩格斯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明确指出:“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基本上同整个战斗的欧洲工人阶级现在所采用的纲领一样,同德美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纲领一样。在这方面,这个党必须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它不能期待美国人向自己靠拢。它是少数,又是移自外域,因此,应当向绝大多数本地的美国人靠拢”。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改造世界的功能。

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移自外域”的理论“取得民族形式”,“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毛泽东语),从而向中国人“靠拢”,成为中国人民认识历史、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必然包含着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同时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否则,就难以中国化。所以,毛泽东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积极的思想资源,对之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在当前的讨论中,这种观点被一些学者归纳为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对,他们又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化”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无原则的糊涂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绝不是使马克思主义去迎合中国传统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化”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只能使马克思主义“空心化”,成为所谓的“儒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绝不是范畴的简单转换,把物质变为气、矛盾变为阴阳、规律变为理、共产主义社会变成大同社会……只能是语言游戏。

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现实的问题上升为理论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在这个过程中用中国式的问题及其科学解答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传统文化,吸取其精粹,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使之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落到实处,就离不开人民大众,需要大众化。为此,就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毛泽东语)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性质与特点的重大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是少数文化贵族和社会精英的事情,而是人民大众追求民族解放、寻求自由个性的伟大社会变迁。“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语)。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特性”与“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或者说中国化与大众化是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的。

马克思主义不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就难以中国化,而固守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以之去“化”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使中国文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就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是救亡图存、振兴发展,寻求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实现现代化,重构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进程的悲壮主题,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中国社会救亡图存、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发挥了巨大的时代作用,正是由于它隶属于现代文明。只要清醒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就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化”马克思主义,构建“儒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显得荒谬之至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重在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其合理性。由于人伦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关系,因而儒家学说的某些规则具有普遍有效性的一面,并契合着某些现代问题,具有某些现代价值,而且儒家学说与它极力维护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的距离越远,它的意识形态性质就越弱,它所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也就越凸现。观念系统具有可解析性、可重构性,观念要素之间具有可分离性、可相容性。一种文化形态所包含的观念要素,有些是不能脱离原系统而存的,有些则可以经过改造而容纳到别的哲学形态或文化形态中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也必然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家学说的继承。

但是,儒家学说毕竟是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在从先秦经两汉再到宋明的演变过程中,它始终是代表封建统治者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否定个人利益、否定个人独立性、否定人的个性的观念,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即使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也与中国古代宗法人伦密切相关,并赋予了宗法人伦的“人道”以“天道”的神圣光环。

我们必须明白,不是儒家学说、传统文化挽救了中国,而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儒家学说、传统文化免于同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的衰败一道走向没落;不是儒家学说、传统文化把一个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中国推向世界,而是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使孔夫子名扬四海,并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振雄风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去“化”马克思主义,构建所谓的“儒学马克思主义”,更不是尊孔读经复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清理、改造、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价值的因素,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每个民族、国家在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所要面对的实际,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期望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之上,嫁接一个田园风味、宁静安详、人际关系淳朴的社会;我们也不能依靠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以及义与利、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期望依靠“返本开新”,重新诠释传统文化来解决。我们不可能在经济、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恪守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以马克思主义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体”与“用”的问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马克思主义为“用”,或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中国传统文化为“用”,都是形而上学。把“体”与“用”看成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可以任意选择的关系,只能转变为“体”“用”任意搭配的游戏。

面对传统文化,每一代人都会遇到继承什么或拒绝什么的问题。继承什么或拒绝什么并不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而是取决于实际,取决于现实实践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的实际,而不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实践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和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把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改革这三项重大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构成了一场极其特殊、复杂而又波澜壮阔的伟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引起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理论问题,必然为哲学思考提供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思维空间。只有立足这一实际,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真正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所在,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的契合性,从而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同时,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使其具有“民族形式”。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观点简单地等同起来。从创立者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无疑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脱离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相反,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的所有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同样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即一种教条主义。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植根于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以其远见卓识向人们宣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

历史上众多思想学派都随着其创始人的逝世而逐渐走向没落。马克思主义不是这样。马克思以及恩格斯逝世之后,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新的实践、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所创立、为他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同类推荐
  •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作者过去长时间从事干部工作,对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近三年,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讲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作者思考了很多,最后决定把这些思考整理成书,使其稍稍系统一些。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作者的工作经历来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所以实践的色彩、经历的色彩、交流的色彩、谈心的色彩、漫散的色彩比较浓重,因为不够“规范”,作者便把它称为“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括了九十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其中,上卷主要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阐释,下卷则是“行万里路”的游记及感受,基本荟萃了他几年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人与文学的种种心得。其深邃的感性思绪,绵密的理性剖析,都充盈着真诚和朴实的人间烟火味。
  • 爱看月亮的猪

    爱看月亮的猪

    孙悟空、猪八戒、白蛇、王昭君、哪吒、孟姜女、梁祝、金蝉子、蜘蛛精、杨玉环、牛郎织女……如果他们的故事,和你知道的不一样呢?所以,有了这本胆大包天,重写经典神话的爱情故事集。你想看吗?歌功颂德让他们去吧,我们来歌颂爱情。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热门推荐
  •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颠覆经典:穿越之我是秋香

    什么,什么,我就是传说中的秋香?那么我的唐伯虎呢?那个长得和前世情人一模一样脸庞又多情的华安?那个神神秘秘,神出鬼没的华瑞?还是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王爷?可是唐伯虎一定会点秋香吗?秋香一定中意唐伯虎吗?在封建的古代还能找我真正的爱情,还能坚持寻找真爱的勇气吗?(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此去共浮生

    此去共浮生

    十几岁的年纪,会那样喜欢一个人,又那样恨一个人吗?顾屿不知道,他只知道作为私生子,他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米沉是第一个走进他的世界,情之所起,此生便不能再忘。黎岸舟不知道,他是恨米沉的,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这都是米沉父亲的杰作,可是手握米父受贿证据的他,却害怕这个他从小喜欢的女孩和他一样没有了家。可最终他仍将这个用骄傲守护的女孩推入了深渊……当青春落尽,那些被压抑、被伤害的昨天,是否会让他们遗失了彼此?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本书游记是对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毫不留情的全面批判;尤其是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傲慢等作了酣畅淋漓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声音在慧驷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尖锐和偏激的程度,斯威夫特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由马匹组成的慧驷国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驷的流放,满怀惆怅地回到生养他而又让他厌恶的故土,只好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共度余生。
  • 九月荒原

    九月荒原

    真正的诗人都是天生的歌者。诗人李成河无疑就是他生活于其上的那片土地的热情歌手。这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陕西诗人,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和对早年贫苦生活的深刻记忆,这种记忆不仅让他渴望土地,敬畏土地,更终生背负着由土地的贫瘠而起的对人生的悲悯情怀。
  • 芝麻绿豆阿南公

    芝麻绿豆阿南公

    南山脚下,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庙,庙里住着一个土地公公,大家都叫他阿南公。过去的五百年里,他一直守护着南山这个地方的土地和居民。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他跌落凡间,化身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阿南。阿南对自己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而心生不快,但在经历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之后,他终于明白保卫和守护身边的人和生活,其实就是最伟大的工作。
  • 花开富贵之农家贵女

    花开富贵之农家贵女

    死于丧尸之下的杜云夕一遭穿越,成为了被秀才未婚夫抛弃而自尽的杜家三娘。爹死,母失踪,还背负着克亲的名声。前有奶奶虎视眈眈盯着嫁妆,后有前未婚夫惦记着娶她当小妾,日子实在不好过。幸好上天待她不薄,穿越的时候,那一身怪力与植物异能一起带了过来。扔扔石子,一头野猪轰然倒下。动动手指,灵芝苗瞬间长成百年灵芝。养养花草,黑色牡丹名震天下。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只差一个貌美老公热炕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子曰不走,敲晕带走!情景一:奶奶:“像你这样克亲的孙女,就应该到尼姑庵里多念几遍佛经,也省得克死我们一群亲人。”话应刚落,桌上的神位牌直接掉了下来,砸得奶奶满头血。其他人奔走相告:杜老娘惹怒祖先了!杜云夕偷笑:操作植物移动神位牌真是好法子!情景二:渣男上门深情款款:“云夕,你放心,等我中举后一定让你当我小妾吃香喝辣,我的心中只有你。”女主用力一跺脚,地上立刻出现一条缝隙:“嗯?你刚刚说什么?”再说一句就让你掉缝里!渣男退散。
  • 小铁匠的战国手札

    小铁匠的战国手札

    乱世七国,群雄逐鹿。楚地方圆五千里,带甲百万,雄踞南方,虎视中原。丝竹管弦,编钟之下三千门客。斧锯锥凿,战国铁器风流渐现。思美人兮,毋宁逍遥离世。小铁花,当你踏上这条漫长的路途后,将会遇上许多人。点石成沙成天媚笑,唆使你去见证奇迹的人。坐拥金山品性恶劣还有怪癖好的人。不愿以无涯追逐有涯,躺在榻上梦蝴蝶的人。妖孽至极屠城也毫不手软的人。为报黥刑之仇将重臣车裂的人……当然你还要一手拿火钳,一手握铁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心爱的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得精锐铁器者霸天下!奋斗吧!铁匠无双!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导购应该这样做(新手入门)

    导购应该这样做(新手入门)

    《导购应该这样做》从销售终端的实际出发,列举了销售实践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销售实例,力争让广大导购员在“真实”的销售情景中学习和掌握各种导购技巧和方法。掌握了书中介绍的这些方法和技巧。你就可以从一个导购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导购老手,从而使你在与顾客的对决中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成功达成交易!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