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700000012

第12章 哲学遐想(10)

文本是需要不断重读的。从思想史上看,“重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黑格尔重读柏拉图,皮尔士重读康德,康德重读拉斐尔……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哲学史就是后人不断“重读”前人的历史。所以,哲学史、思想史以至人类历史总是被不断地“重写”或改写。马克思的历史命运也是如此。问题在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过多地参照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追踪可谓亦步亦趋,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论文实际上让马克思迷失在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方阵中去了。

毫无疑问,引入国外马克思学及其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矫枉不可过正。把国外马克思学和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立起来,褒扬前者,贬抑后者,认为前者属于纯粹的学术研究,后者难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这样的观点未免过于极端,例如,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他的贡献当然是一种主义的发见,但却是建立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之上的;与卢卡奇截然相反的阿尔都塞,他的基本判断也是从文本解读出发的。那么,卢卡奇和阿尔都塞谁是谁非呢?进而言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趋之若鹜不足为取,唯西方马克思学马首是瞻也过于殷勤了。

中国马克思学的定位不在于它是哲学还是科学,而在于它是文献学还是文本学。如果中国马克思学的定位是文献学,那么,它将面临的重重困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学者尚不具备从事原创性的文献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果定位是文本学,那么,它和既有的研究方式并无太大的差别,只不过是,它特别强调了立足文本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着眼资料的收集和出版情况的考证,关注经典文本写作过程的梳理以及文本结构的探析。

在我看来,重视国外马克思文献学的工作进展,对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是必要的;对国外马克思文献学亦步亦趋,过于迷信和盲从,则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应当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发生巨大的影响,首先不在于它是纯粹的学院派哲学,不在于它具有纯粹的学术价值,而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政治性的改造世界的哲学,在于它把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因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单纯的学术对象来研究,无法揭示它所发挥的巨大的时代作用。

我也不赞赏“以马解马”的方法。无论是从马克思哲学的文本中找出一句或一些话,然后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重建”“重构”,还是事先预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逻辑,然后用它来引导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在我看来都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从思想史上看,任何一种“重读”“重建”“重构”,在根本上都是由现实的实践活动所激发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仅仅面对马克思哲学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应面对当代中国实践的“文本”。只有立足这一“文本”,我们才能真正读懂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西方“马克思学”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马克思学”看来,马克思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首先是作为他的政治经济学和革命学说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更重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最紧密,最容易受到现实发展状况的检验。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如法国的吕贝尔、比果,德国的费切尔、朗兹胡特、迈尔,英国的麦克伦南、阿克顿,美国的胡克、海尔布隆纳,奥地利的费舍尔等人,都是围绕与现实相关的重大问题而展开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阶级斗争与异化理论、人道主义与历史规律等问题。

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历史唯物主义能够为马克思的革命学说提供理论基础。把唯物主义和现代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制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不是马克思,而是恩格斯。“不是马克思,而是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之父”(兰格语)。

瑞士学者鲍亨斯基在《苏俄的辩证唯物主义》中明确提出,马克思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者,在哲学上论证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强调了阶级斗争和实践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性;恩格斯则给与马克思主义一种思辨的、形而上学的方向,远远超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马克思形式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恩格斯形式下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前者具有积极因素,后者则代表着“退化和破坏”。费切尔认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存在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只存在于作为革命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所谓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背离”。

那么,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呢?

对于胡克来说,马克思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下得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是对文化的系统结构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的解答。“马克思懂得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是同其他的文化彼此相联系的……马克思力图找出了解文化的结构和发展的关键,从而说明为什么——比方说——中世纪的文化不同于十九世纪的文化,它们是怎样产生、兴盛和消失的。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胡克语)。

同时,胡克又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一种充满道德义愤的批判学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被一种道德热情鼓舞着的,如果没有这种热情,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愤怒和抗议只能是一时的激动。“马克思主要是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的批评家,作为一个燃烧着要消除他那时代的社会不平、贫困和不公正现象的热烈理想的人而写作的”。“尽管马克思拒绝诉诸伦理原则,但他所写的一切东西中都炽烈地燃烧着一种对于社会不公的切肤之感。”(胡克语)

阿克顿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一种经验的社会学或实证的社会学,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见解最一般的方面来看,这种见解是一种这样的观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而且确已)达到一种科学的理解。”在阿克顿看来,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反形而上学的实证主义倾向,强调观察、实证的方法是理解世界的唯一方法,并可以有效地运用于社会领域。马克思拒斥思辨的形而上学,要求对人类社会进行实证科学的考察。

比果站在新托马斯主义的立场上,将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成一种救世主义的“神话”或“宗教”,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完全放弃神学观点,无产者处在历史的中心地位上,正如基督处在时间的开始和终结之间一样。“在马克思那里,有一部《创世纪》:作为创造活动的劳动是同人在劳动中的异化过程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的,人类的起源就犯了罪。还有一部《启示录》:人应当通过一场灾难而重新找到失去的乐园。”(比果语)在比果看来,当马克思“在无产阶级身上看到‘人的全部复没’时,又当他从无产阶级的赎罪里期待着‘人的全部恢复’时,他岂不是下意识地把无产阶级当作了‘人——上帝’,即同时即是牺牲者又是赎世主?”其他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法国的马利坦、卡尔维茨和美国的塔克尔等。

在西方“马克思”的视野中,异化理论不仅是马克思青年时期的哲学思考,而且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甚至可以概括整个马克思主义。异化是马克思毕生探索的中心课题。

伊波利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以及来源,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从这一思想出发,并且把人的解放确定为人在历史过程中为反对任何个性异化而进行的积极斗争,就可以最充分地揭示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海尔布隆纳提出,除了阶级斗争这一主题外,异化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主题。异化与阶级斗争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都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消失。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指明的双重远景,即结束阶级统治和消除异化。

德曼断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比马克思的其他任何著作都更清楚得多地揭示了隐藏在他的社会主义信念背后,隐藏在他一生的全部科学创作的价值判断背后的伦理的、人道主义的动机”。由异化思想和人道主义动机所形成的价值感觉和价值判断构成了马克思整个理论创造的基础,并使马克思后期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了真正的意义。“不管人们怎样考虑这种价值判断和价值感觉表述的思想结构,以及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体系性的地位,二者都说明了产生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的动机,从而也说明了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德曼语)

朗兹胡特和迈尔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人的自我异化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的、物质过程的结果。马克思总是以自我异化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把握“到目前为止的历史上人的生活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稍加改动可以这样表达: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历史”。

正是由于把异化思想和人道主义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或主题,所以,西方“马克思学”或者把青年马克思当作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晚年马克思当作经济决定论者,从而制造出“两个马克思对立”的神话;或者把异化思想和人道主义视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和主题,从而制造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立的神话。在西方“马克思学”的视野中,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一种关于人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实现的思辨哲学,变成了一种抽象的人的学说。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读。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与西方“马克思学”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否定马克思主义,不是抱着纯学术兴趣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而是抱着“实践的旨趣”和“解放的旨趣”来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从卢卡奇和柯尔施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功能,是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卢卡奇、柯尔施那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意味着重新回到马克思本人的“主体性原则”和“总体性辩证法”,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对于萨特、哈贝马斯来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本身有一些“空白”和错误,有待“补充”和“修正”。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把高扬主体性原则,作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面旗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性质,强调自我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卢卡奇深信,“任何社会力量实质上就是精神力量”,并把主体性原则塑造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原则,并断言:“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科学的决定性差别,不是经济动机在解释历史中占首位的原则,而是总体的观点”。

同卢卡奇一样,柯尔施依据黑格尔的辩证法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并力图用历史辩证法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在柯尔施看来,按内容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新观点的产物;按形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唯心主义哲学中得出来的,即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那里接受过来的。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主义是同一个东西,二者的区别不是理论自身的性质,而是它们代表了不同的革命运动,即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黑格尔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唯物主义从一开始就不是对现有事物的纯粹认识,而是始终关注人的主观的和批判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是“包括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社会革命理论”,并用总体性观点克服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自然界与人的二元论,建立了以主体为统率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诉诸主观因素的历史辩证法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所在。

哈贝马斯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历史的意义和目标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而是实践设计的对象。传统历史哲学的弱点就在于,不理解历史发展本质上是实践的,现在和未来都不是沉思或科学预见的产物,而是主体介入的实践理性的结果。正是实践理性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基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目的,就是把这种理论拆开,“再以新的形式把它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它所规定的目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实践方面提出的理论观念”(哈贝马斯语)。

萨特明确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我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设定一种历史的内在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如果把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为那种自以为发现了一种自然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妄想的话”。在萨特看来,“任何一种辩证法都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把辩证法看作是人的实践,既那种人人可以从自己的实践和异化中取得的经验,又是那种使人们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方法。

同类推荐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2:索福克勒斯悲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绝命追杀

    绝命追杀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意大利政府和警方剿灭意大利黑手党的艰难过程。本书生动地介绍了意大利黑手党起源、发展和派系以及犯罪行为,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意大利黑手党,是世界上最大的犯罪组织之一,百年来它无恶不作,将罪恶之手伸向各个领域,企图超越正义与人民。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在政府与警方的不懈努力与坚持打击下,意大利黑手党已经成为逝去的传说……
  •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自选集

    刘醒龙总是执着、谦逊地行走于他的艺术世界中,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取生活的真相,把民间底层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以坚硬的抗争和如水的柔情给人以深深地感动。本书精选和节选了刘醒龙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天行者》,中篇小说《分享艰难》、《挑担茶叶上北京》,以及散文《天香》、《去南海在一棵树》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醒龙三十余年的创作成就。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

    《有点痛有点暖》是一本带有温度的随笔集,即“青春治愈”系列。作者笑以苛亦花亦如刀的文笔,或疯狂放肆、或冷静自持的态度,在字里行间记录下了青春历程与人生思考。作者感性回忆,记录了在维也纳、慕尼黑、苏梅岛等国外旅途与际遇,抒发了青春时代的自己对爱情、亲情以及当下舆论话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生命感悟。阅读本书,跟随作者感受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一起来横扫诗意的“独”青春,从疼痛的现实中寻找温暖的自己。
热门推荐
  • 万剑圣帝

    万剑圣帝

    【玄幻精品】一剑在手,风云由我。万域第一大帝——剑风云,渡神灵劫遭暗算,其侍女为他施展禁术,一同重生在万域之中的青云域内,天阳王朝一个偏偶小城之中,缓缓崛起,带着前世大帝的风资......剑斩帝尊头颅,身战万域诸天,谈笑威慑神魔,天地一剑风云!
  • 东游之吕祖纯阳

    东游之吕祖纯阳

    上古天真,是故天年。封神劫落已千年,平地波澜乍然起。女帝治世人伦覆,乾坤逆转颠颠倒。牡丹花仙不屈意,众圣齐谋东华身。落入凡尘李家子,自号吾是纯阳仙。五浊临世魔劫至,血月当空杀劫起。八仙归位度天河,荡涤寰宇澄清明。旷世大难临头时,佛道巫妖是一家。多情剑客无情剑,修行亦做有情道。平魔劫,诛敌酋,证长生,曰吕祖。
  • 久等了,机长大人

    久等了,机长大人

    机长:你是我的今天,以及所有的明天。顾曾:冲上云霄,无论多高多远,我都是你着陆的机场,延误时,我会成为你的管制员。初次相见,在催眠室,她昏睡着,他清醒着。三年后,在长虹机场PEK控制塔的语音通话里,认出彼此的声音。禁欲系高冷机长,被誉为亚特兰大空军部的奇迹,战机十三甲,战无不胜。再见她时,他放下所有荣光,在刚刚好的时刻,成为温柔如水的人。他成了她的,就只会是她的。
  • 凯恩小姐的圣诞节:圣诞爱情喜剧之一

    凯恩小姐的圣诞节:圣诞爱情喜剧之一

    圣诞节前三天,卡罗尔·克劳斯,圣诞老人唯一的的女儿,奉父亲之命离开北极,去人间拯救圣诞节。她冒充保姆凯恩小姐,来到单生父亲本·汉森的家,要与孩子们共度圣诞节;但是本·汉森根本不相信有圣诞老人,认为那一切都是骗人的因为讨厌圣诞节;卡罗尔能够改变汉森一家、让他们欢度圣诞节吗?请欣赏圣诞爱情喜剧第一部:《凯恩小姐的圣诞节》,温馨浪漫,令人忍俊不禁。
  • 仙意微凉

    仙意微凉

    恢弘的上古文明,不朽的神朝,不灭的门派因何而覆灭。遗迹之中上古怨灵悠悠而鸣,战魂的嘶吼还在回荡,不甘化为怨气,飘然而上,直扑天穹!
  • 唯一魔神

    唯一魔神

    如果有一天,末日来临。你,会做什么?当一切秩序,不再存在。你,又会做什么?人类心中的野望,被唤醒。只为了成为那——唯一魔神
  • 亿万总裁的乖乖牌小老婆

    亿万总裁的乖乖牌小老婆

    她是所有人眼里的乖乖牌小美人,品学兼优,能歌善舞,总是笑意盈盈,有失仪态有损形象的事情绝不干;他是拥有亿万资产聂氏集团的未来继承人,俊逸不凡,高贵潇洒,却洁癖成性,越是危险刺激的事情越是他专长;当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相遇后,他成了她眼中的大色狼,她成了他心中的小妖精。在碰碰撞撞之间燃点青春激情,谱出一道绚丽夺目的青春恋歌。推荐叶希维新书《神秘老公强势宠:108次爱你》,很好看哦!
  • 不可名状的赛博朋克

    不可名状的赛博朋克

    当机械被广泛应用......当异能被摆上货架......超人的时代已然到来?我穿梭于时间,自过去迈步,见证未来。书友群+805824079(狐狸的神秘小摊))新书已发《妖械》,请大家多多支持!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龙帝崛起

    龙帝崛起

    这里是一个神级裁缝师魂穿异世,以战衣吊打异世强者的故事,坚韧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