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100000004

第4章 系史传承(1)

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历史访谈录

(此文是访谈摘要)

采访者:韦蔚、冯伟光

访谈人:程树礼、王同勋、任家麟、于凤梧、贺允清、杨寿堪

时间:2013年5月15日上午9—12时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区802

问:非常感谢各位先生能够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访谈,帮助学院梳理政教系的历史。请问政教系成立前有没有学科基础?

程树礼: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北师大和辅仁大学都没有这个专业。刚解放的时候有一个叫大课委员会就是负责全校政治课的,这完全是对全校师生进行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1953年政教系建立,政教系建立的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它没有自己的学生,1953年建系后才开始招学生。

问:政教系是怎么建立的?政教系成立时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程树礼:建系时,老师是从各个院系挑出来的。建系的目的是专门培养中学政治教师。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特别需要中学政治教师,所以把四年改成三年制,他们毕业的时候我正是他们的辅导员。咱们政教系,一开始建立的时候,它的基础是原来的马列主义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当时的负责人,先是丁浩川,后是何锡麟,这两个人在政治理论界和教育界很有名,何锡麟一直是中宣部的理论三人组之一,丁浩山是青年教育家,也很有名。

问:建立政教系是不是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于凤梧:政教系是1953年建立的,经过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建系的时候我是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分配到北师大的,安排在政教系马列主义基础教研组,所以我觉得政教系建立的艰难过程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当时所面临的困难是直接相联系的。当时其他的教研室都有基础,就是马列主义基础教育是新建立的,教师清一色都是新来的,所以我就重点谈一下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在整个政教系建立过程中是怎么样走过来的。这段历史很值得回忆,我今天来的时候在汽车上想了一想,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的教师队伍当时是什么情况。这个教师队伍很庞大,直到1956年为止,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全体成员,一共35个人,是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

我想了一下,名字我都记下来了:胡恒立、任家麟、韩天平、王庚、于凤梧、王希增、张丽文、淳于毓济、周桂苓、徐桐轩、姚如荪、张庆年、尹淑英、石盘、翁世盛、叶小玫、董友(还有一个姓刘的老头儿,那个名字我叫不起来,他是那个翻译组的,搞俄文翻译,很有名)、刘锦辉、王瑞珍、李生林、王冶平、邓阑茹、刘真、张莹、张刚。张刚是副任系主任。后来有一段时间,纵瑞堂曾调到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当秘书,还有张伟垣、魏金陵、胡青钰、王冬林,这都是后来的,包括张达生、苗景安、赵贻忠。咱们现在细想一下,一个教研室,这么大一个庞大的队伍,可以说是罕见的,全校恐怕也是绝无仅有。但1956年当时支援一个兄弟院校,调走了一批人,我和任家麟留下来了。当时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所面临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因为除了任家麟、王庚、胡恒立、韩天平等在业务上比较有基础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是新手,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有系统学过马列主义。当时所谓马列主义是一种什么课程呢,可能有些年轻人不大知道,马列主义基础就是学习苏联共产党史。

问:政教系的前身是马列主义教研室,那还有没有别的教研室?

程树礼:当时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总的来讲是一个教研室,实际活动是分成几个小组,一个是专家组,当时说的专家就是库兹涅佐夫,还有四个翻译,共五个人,这是一个组。另外呢,二三四年级三个小组:二年级教学小组,三年级教学小组,四年级教学小组。当时四年级教学小组由王庚负责,三年级教学小组由李生林和韩天平负责,二年级教学小组开始由胡凤丽,后来是由我负责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另外还有几个附属专业:哲学和逻辑学。当时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所以这个摊子很大,面临的困难很多,可以说是悠悠岁月路漫漫,走过这么一个艰难的过程。当然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全是年轻的人,生机勃勃。林熹当时属于政治教研室的,林熹、马特,包括哲学小组,后来成立哲学教研室,它是从属于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哲学小组还有毕淑芝,她从苏联回来就在这儿。还有彭万春、张敏清,就他们三个人,当时没有成立教研室的条件,就建立了一个哲学小组,李思温后来也在里面。

问:石盘当时在系里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程树礼:石盘不是搞哲学的,他是搞马列主义基础的。他基本上没有给本科生上过课,他是给研究生上课。当时有四个研究班,他还给教育、中文研究班上课。

问:那个时候政教系有研究班吗?

程树礼:1953年以后有研究班。咱们是有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班,苏联的专家讲课。外系也有研究班:教育系、中文系、物理系、数学系,它们都开马列主义基础课,所以马列主义基础课不仅仅是本科的课,还是研究生、夜大的课。

问:当时的教材和师资情况是怎样的?

程树礼:当时我们讲的课程就是以《联共党史简明教程》为课本,这个课本是斯大林审定的,现在反思一下,可以说联共党史有些内容,是反历史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我们这些人担任的教学任务,那时候是马列主义基础课,在学校来讲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二三四年级都开,另外还有夜大,任家麟就是教夜大的,所以我称他是“教授王”,因为当时很多教授都来听他的课。

任家麟:那个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我给全校教师讲课。从1954年开始,就要系统地给全校的教师讲课,我是第一个,因为马列主义基础首先要讲,就是给全校的老教师讲课,包括全校的老教授,都得来听课。

程树礼:当时的背景是东北师大有个政教系,李生林老师是东北师大政教系毕业的,其他的同事全是改行的,因为老师大没有政教系,像任老师这是中文系毕业的,要讲联共党史,王老师是中文系的,开始讲政治经济学,讲资本论。贺老师是辅仁大学经济系毕业的,结果让他搞党史。我是历史系毕业,但我一毕业就教经济学。

问:当时老师上课情况是怎样的?

于凤梧:就我个人来讲,我当时就讲六个系的课:中文系、历史系、地理系、数学系、物理系还加一个音乐系。六个系的课有的是两系合并在一起上的,我一周要讲四次课。另外那时候辅导任务是相当重的,你讲完课以后不是就完事儿了,还得去给学生辅导,一周得两次辅导。还有课堂讨论,课堂讨论隔两三周就有一次,所以时间确实排得满满的。而且六个系的课不是在一个地方上,那时学校是分为三个地方,所以我讲课是三个地方跑,一个是和平门外,原来师大旧的校区,再一个就是辅仁校区,另外一个就是新校,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校区。当时从辅仁大学到新校区,有一段路,不是水泥路,是土路,不通公交车,我们或者走路,或者骑车,说实在的,当时比较穷,买不起自行车,只好向学校借车。

问:政教系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程树礼:我来讲这个过程。老师大跟其他综合性大学不一样,那个时候也不像后来想得那么开阔,比较保守一点。它就针对中学,中学有什么课,我这就有一个什么系,你有数学课,我有数学系,你有物理课,我有物理系。所以那个时候师大,既没有经济系,也没有政治系,也没有哲学系,也没有什么社会学系。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要添加政治课,这是区别于前国民党政治课。但是中学政治课教师无人培养,无来源,所以北师大政治教育系成立的任务是以培养中学政治教师为发展目标。这样就成立政教系,教师来源于原来教公共政治课的教师。

1952年院系调整,成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面向全校的政治课。开设的课主要有两门: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人民大学负责培养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公共政治课)。政教系同样也需要培育领导干部。

我的主要工作是系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制订教学计划(参考东北师大),聘请教师给政教系的本科生讲授政治课。年轻教师只能上公共政治课,不能上政教系学生的课。聘请人民大学的谢韬,还聘请了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老师来讲课。

1953年正式成立了政治教育系,成立了四个教研室,分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政治经济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室和哲学教研室。一开始政教系的学生是三年制,第三届开始是四年制,集中在1955级到1959级。从1960级到1965级改为五年制时期,1966年到1972年没有招生,1973年开始招收了4届的三年制工农兵学员,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

问:1953年政教系成立以后,那时候有多大规模?有多少教师啊?

程树礼:那个时候系的教师和上公共课的教师都在一起,很大一部分讲师是面向全校公共课的,系就招了一个年级,所以大部分老师还是继续上他的公共课。学生就是两个班,大概一百个人,都是三年制。那时候他们班的辅导员一开始是刘锦辉,还有赵贻忠。那个时候教师就是这么三十四五人的样子,和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教师的规模差不多。

问:政教系建立时行政体制是怎样的?

程树礼:1953年正式建系的时候,整个系里有两个党支部,一个叫教师支部,一个叫学生支部,都属于学校党总支领导。后来到1956年,教师的队伍人多了,咱们系成立了党总支。那时候不跟现在当官的那么多,就是一个系主任,也没副主任。张刚来的时候,就是副主任,不设正主任,她的级别还不够,不知道为什么。张刚自个儿就奇怪,她说:我可以当宣传部的部长,但就当不了政教系的正主任。那时候的系主任都是那些老教授,来一个三十多岁好像还不行,不知道为什么。行政上一直是张刚,也没有别的副主任,实际上是由秘书主持工作。

问:听说政教系还和历史系合并过,是怎么一回事?

贺允清:政教系跟历史系是曾合并过,就叫历史政治系,大概在1955年。当时是这样的,那一段时间内,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成立了向苏联学习的专家办公室。苏联专家提的建议你都得记下并加以落实。当时我们学习苏联的教育体制,大学的系所设立以及中学课程的开设都是这样。专家有一个建议,在苏联的中学里面,不设立政治课,设立历史课。用历史课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应该学习这个做法。当时在中国中学设立了政治课,教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等等。但是专家的意见必须执行,怎么办呢?所以,教育部从1954年到1955年,中学逐步减少政治课。到了大概1956年的时候,只剩下一门宪法课。专家除了提这项的意见外,还提出要把北京师范大学和列宁格勒师范学院建成一样,各项设置都一样。因为列宁格勒师范学院里面没有政教系,只有历史系。所以,师范大学不应该有政教系,只设历史系,建议合并。这时候,师大领导决定两系合并,也是苏联专家建议的结果。1954年11月,湖北来的王文枢,原来是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后被任命为历史政治系的主任。历史政治系下设两个专业,一个专业的负责人还是张刚,另一个专业的负责人是何兹全。历史系的系秘书是龚书铎,我还是张刚的系秘书。所以,在这两个专业合并一起的一年时间,总的负责人是王文枢。1956年9月政教系又分出来独立了。1957年正值整风,听取群众意见,就碰上一个问题,学生提出:我们毕业以后,因为中学政治课减少了,没有地方去。特别是1955年招的一届学生,所以在整风过程中,碰到几个学生到教育部提意见,教育部决定由师范教育司和中学司负责接待。王文枢派我跟着学生一起去,表达我们的意见。所以,我有一个印象,当时在学生提意见的情况下,政教系能够保存下来,张刚和王文枢还是表现得很坚定的,后来这个系就延续下来了。1957年初,毛泽东在《正处》里提出,今后应该加强思政政治工作,并且在3月份,毛主席写信要求恢复中学政治课,政教系建制就巩固了。此后,浦安修接替王文枢的工作,我又担任了浦安修的系秘书。这个时候在《正处》里提出了教育方针,浦安修来的时候,就是要贯彻教育方针以及如何落实半工半读等工作问题。

同类推荐
  • 只怪众生太美丽: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只怪众生太美丽:从金庸江湖中读出的现实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江湖不是男人的江湖,女人才是江湖中那朵最妖冶的花。任盈盈、郭芙、周芷若、赵敏、李莫愁、程灵素、黄蓉、殷素素、郭襄……那些浪迹江湖的青衫侠客里,有了或娇、或媚、或嗔、或怨的女子,才有了爱恨情仇的现实人生。金庸在写侠,也在写情,他写了“天龙八部”,也写尽天下众生。这本书里的金庸人物群像折射出众生的爱与痛,他们有的洒脱,有的痴心,有的倔强,有的圆融,有的赤诚……各有各的美。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碎片,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组成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 草原轶事

    草原轶事

    草原上的公安局。正是夏季,十几个干警围坐在办公室里的炉火边,听达瓦局长布置任务。县城的人早已有了第一代身份证,大多数牧民却没有身份证,有些甚至不知道身份证是干嘛用的。那几年为了推广使用身份证,每年夏季要组织干警去牧场、牧户,给牧民拍照、登记,而后集中送拉萨办理。这项工作开展了两年,今年是第二年。抽到这个工作中,会耗费掉整整一个夏季,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更要命的是乡下的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摊上这份差事。炉子刚刚升起,炉火不旺,办公室里异常地安静。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各位,我们大家来到这里讨论诗人多多的创作,我认为是富有深意的举动。作为一个著名的朦胧诗诗人,甚至是最被低估的一个当代诗人,多多延续数十年的创作,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一个征程,也是一个历史化的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我的阅读体会和反复揣摩,在我个人看来,多多的诗歌不仅冲破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局限性,也冲破了这种古老的富有民族心理暗示意义的文化样式的优越性,并将这种文化心态上的优越感击得粉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还发展出一种富有个人性的语法途径。
  •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唐古拉山不会忘记

    本书作者是青藏铁路一期和二期建设的参加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全国少数几位全程采访青藏铁路的记者之一,对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一往情深。本书是伴随青藏铁路建设中在各大媒体上进行的系列报道,形成的散文特集。全书透过作者充满激情的文字,全程记录了这项世界奇迹的诞生,讴歌了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朴实而伟大的奉献者。正如作者所言:如今,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在我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一条通天大道,而是一种意味、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和生命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群山行云(一)

    群山行云(一)

    这是三楼靠近街道一侧的房间,浴室没有做好防水处理,乳白色的壁纸从墙角起卷、发泡,除此之外,这和一般的快捷酒店没有多大区别。电视只能接收几个台,覆满雪花的屏幕重复播放着时政新闻,中间插播广告——无论哪一个都比新闻更有趣和真实。我到达X城的时间太早,按照和老A的约定,他应该在今天下午两点左右到达这里——先坐飞机抵达三百多公里外的C市,之后坐上每天一趟通往X城的绿皮火车。按照计划,我会在他坐上绿皮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后完成一次跃迁,之后在X城开好房间,整理“旅行”带来的疲惫和恍惚。我俩碰面的时间相差不会超过三个小时。
  • 帝心难测:皇后,请出墙(结局ING)

    帝心难测:皇后,请出墙(结局ING)

    “她,我……”雪朝颜染轻叹了口气,“皓夜你要记住,除了自己,谁都不要相信,谁都不能相信,……
  • 体坛之召唤猛将

    体坛之召唤猛将

    唐昊意外坠崖身亡,没想因祸得福,拥有了古代名人之力。李广:听说你要射箭?来来,看老夫百步穿杨之力。张顺: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好麻烦,来来,看我浪里白条教你花式游泳。戴宗:好了,热身完毕,可以开始了!什么?马拉松已经结束了?!项羽:拳手们,感受来自西楚霸王的恐惧吧!KO!……唐昊:我不是耶稣,也不是日天,我只是想证明,中国人,也可以碾压你。Ps1:本书虐韩,韩粉慎入。ps2:已有完本作品《重生之安东尼》、《篮神》,人品有保证,请新老读者放心收藏阅读。ps3:读者群187494520;订阅群539855046(需全订截图)
  • 十样锦

    十样锦

    她穿成了冲喜小妾,摊上个病秧子夫君;虽没有复杂的多妻妾关系,却有着难缠的妯娌;长辈多有偏心眼,仆从打着小算盘。她誓要好好经营自己人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 地安门之白日梦

    地安门之白日梦

    清宣统三年,隆裕太后在御前会议上颁布了皇帝的退位诏,大清国完了。袁世凯组织了民国临时共和政府,摇身一变,由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成了临时大总统。中国政坛从此开始了五马换六羊的混乱局面。
  • 金谷怀古

    金谷怀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

    《中国式带队伍:带队伍就是带人心》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充分发掘和利用《易经》中的团队管理智慧,畅谈带队伍必须解决的分工协作、合理授权、协调沟通、文化建设、领导激励等问题,化成了可落地、可执行的解决方案。方法持经达变,案例典型接地气,见解深刻独特,可读性极强,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致命女佣:腹黑冷少接招吧

    这是个腹黑女与腹黑男相爱相杀相斗的故事。高崇阳,我这辈子跟你没完没了,下辈子也跟你势不两立!!白小蝶站在悬崖边上愤愤地喊。前世,她怀了花心大少高崇阳的孩子,却惨遭狗血抛弃!重生,她将一雪前耻,报复花心大少,也让他尝尝肝肠寸裂的痛苦!为了达到目的,她装清纯,装歹毒,装高贵,装魅惑,斗亲戚,斗前女友,斗男朋友,斗小三,好不容易达到目的,命运的洪流再次将她推上风口浪尖!红尘破,命已绝,痴女笑,在命运的纠葛中她该何去何从?
  • 桉然无恙

    桉然无恙

    初见,唐桉桉就像是一朵向日葵,给莫然带来了阳光。至此以后,他非她不可。再见是在五年后,彼时,唐桉桉已经忘记了莫然,她认为的初见却是他期盼已久的再会。学术讨论会上,她被他点名起来问问题,顶着全班女生期盼的目光,她只好一咬牙,问道,“学长,您有女朋友了吗?”莫然只是轻笑,“还没有,不过我很期待有。”大脑短路的唐桉桉不知道要说什么,只能顺着他的话接了下去,“祝学长早日脱单!”他笑,“借你吉言。”交之于心。几个月后,实在是忍无可忍的莫然在校园的长椅吻了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