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200000011

第11章 柯尔施(1)

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德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1886年8月15日出生于德国的托特斯泰特城。他先后在慕尼黑、柏林、日内瓦和耶拿等大学学习法律、经济和哲学,并于1910年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自由学生运动”组织。大学毕业以后,柯尔施的学术生涯和社会活动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12~1919年是柯尔施的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912~1914年,柯尔施生活在伦敦,在那里参加了费边社,接受了工联主义运动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柯尔施被征入伍,1919年战争结束后,他成了耶拿大学的讲师。在此期间,柯尔施支持斯巴达克同盟(1919年1月)和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4月)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或无政府主义的运动;他还参加了柏林社会化委员会,并为激进的左派杂志《工人委员会》撰稿,提出了著名的工人委员会和实践社会主义的理论。

1920~1926年是柯尔施在德国共产党内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事政治活动和理论活动的时期。柯尔施于1920年加入了德国共产党(KPD)。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试图从理论上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1923年,柯尔施作为德国共产党的代表被选入图林根议会,并成为图林根政府中的共产党人司法部长。1924~1925年任党内左翼的理论刊物《国际》的主编,1924~1928年担任了州议会和德国议会的议员。在这一时期,柯尔施发表的文章有:《〈哥达纲领批判〉导言》(1922)、《第一国际的马克思主义》(1924)等,但最重要的著作还是192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由于此文不仅尖锐地批判了第二国际理论家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而且间接地批评了列宁的一些观点,柯尔施因此遭到了德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激烈批判,并于1926年4月被开除出德国共产党。

1926~1961年是柯尔施脱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独立从事教学与研究的时期。被德国共产党开除以后,柯尔施拒绝作自我批评,他于1930年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的论文,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发表之后所遭致的各种批判进行了驳斥。1933年**上台之前,柯尔施移居丹麦,在那里和布莱希特一起进行合作研究。1936年移居美国,逐步退出了政治活动,从事研究与教学。1961年10月21日,柯尔施在马萨诸塞州去世。

本书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的同名论文《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是柯尔施的代表作,它的核心议题是论述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本质关联。在柯尔施看来,无论是资产阶级学者还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几乎完全无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这种对“哲学”的否定态度,其意图是使马克思主义被实证主义地知性科学化,而这种知性科学的实证主义直接意味着消除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质和革命性质,并从而使之沦为“庸俗马克思主义”。因此,柯尔施认为,应该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强调黑格尔的辩证法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最关紧要的历史联系,并通过这种历史联系来揭明和突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前提”,恢复黑格尔同马克思哲学的直接联系。只有通过这样的“哲学转折”,才能重新领会以变革现存世界为宗旨的马克思学说所包含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以这一总体性原则为尺度,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和发展进行了分期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总体性的理论而存在;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丧失了总体性,变成了实证性的理论;第三阶段,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试图重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重建过程中,真正代表正确方向的是一些非正统的西方共产主义者所开启的哲学运动,包括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他本人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

直到最近,不论是资产阶级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和实践的问题这一事实,都没有较多的了解。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充其量不过是19世纪哲学史中一个相当不重要的分支,因而就把它当作“黑格尔主义的余波”而不予考虑。但是,“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不想大力强调他们理论的“哲学方面”,尽管这是出于完全不同的理由。诚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自豪地指出,在历史上,德国工人运动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2]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主要是哲学。[3]他们毋宁说是把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看作不仅明确克服和取代全部早先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也克服和取代全部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在后面,我将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初观点,更详细地解释这种取代的性质是什么或者打算是什么。这里我只表明,在历史上,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而言,这个问题简直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他们对待哲学问题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恩格斯有一次在谈到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时使用的生动语言来描述:那就是简单地把它“随便扔在了一边”。事实上,正是许多看上去最正统地依照导师指示行事的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却以同样随便的方式去对待黑格尔哲学乃至全部哲学。例如,梅林不止一次简单地描述过他自己关于哲学问题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见解,认为他接受了“大师们不朽成就的前提”:“抛弃所有的哲学幻想”[4]。作出这一论述的这个人,可以公正地说他比任何人都更彻底地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起源。这一点对于在第二国际(1889~1914)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当中看到的在全部哲学问题上一般的占支配地位的见解来说,是极为有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关心那些在较狭窄的意义上甚至根本不是哲学问题的问题,而仅仅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有关的问题,不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不论他们是否喜欢,他们都允许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和在某些他们自己参与的情况下讨论这样的哲学问题。但是,当这样做的时候,他们要人们明白,这些问题的阐明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是全然无用的,并且将必然总是如此。然而,这种观点之所以是不证自明的,并且之所以在逻辑上有道理,其必备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和实践在本质上是全然不可变化,并且不包含任何哲学问题上的特定立场的。这意味着,例如,一个第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他的个人哲学生活中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叔本华的追随者的。

因此,在那个时期,无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产阶级理论在所有其他方面有着多大的矛盾,这两个极端在这一点上却有着明显的一致之处。资产阶级的哲学教授们一再互相担保,马克思主义没有任何它自己的哲学内容,并认为他们说的是很重要的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一再互相担保,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上来讲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并认为他们说的是很重要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但还有从同样的基本观点出发的第三种倾向;在整个这个时期内,这是唯一多少更彻底地关心社会主义的哲学方面的倾向。它由各种“研究哲学的社会主义者”所组成,他们声称他们的任务是用来自文化哲学的观念或者用康德、狄慈根、马赫的哲学概念或别的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然而,正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体系需要哲学的补充,他们也就使人们明白了,在他们的眼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哲学内容的。

现在很容易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关系上的这种纯粹否定的观点——我们已经证明这种观点是资产阶级学者和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显然一致的看法——都是起因于对历史和逻辑的发展非常肤浅和不完整的分析。但是,他们双方由以得出这个结论的那些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我要分别地描述它们。那时,人们将会清楚,尽管二者的动机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的原因在一个决定性的地方却是一致的。在19世纪后半期的资产阶级学者中,存在着对黑格尔哲学的极度漠视,这与完全不理解哲学对现实、理论对实践的关系相一致,但这种关系却构成了黑格尔时代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的生存原则。另外,马克思主义者们同时也以完全同样的方式日益倾向于忘记辩证法原则的原初意义。然而,两位年轻的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当他们在19世纪40年代离开黑格尔时,他们是完全自觉地脱离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并转变到关于历史和社会的唯物主义观念上来的。

首先,我将概述为什么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已经日益抛弃辩证的哲学史观,为什么他们因此便不能够恰当地分析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立本质及其在19世纪哲学的总的发展中的意义。

或许会有人争辩说,有着更多的忽视或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由,因此,绝对不需要我们以辩证法的被抛弃来解释它的被压抑。诚然,在19世纪的哲学史著作中,自觉的阶级本能无可否认地有助于草率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也有助于同样草率地对待像大卫·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这些“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的学说。但是,如果我们简单地谴责资产阶级哲学家们有意识地使他们的哲学或哲学史从属于其阶级利益,那么,我们对于那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就只是有了一个很粗糙的观念。当然,有一些符合于这种粗糙命题的例子。[5]但是,一般地说来,一个阶级的哲学代表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之间的关系,更复杂得多。马克思在他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特别地论述了这种相互联系。他说,从其“物质基础”中,整个阶级创造和形成了“上层建筑全体;并且特别地形成了感情、幻想、思想方式和生活的观点”。这样由“阶级决定”的而又特别远离其“物质和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上层建筑,就是我们所说的阶级的哲学。就它的内容而言,这最为明显;但在上一个例子中,这也适合于其形式方面。如果我们要懂得资产阶级哲学史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完全误解,并且在马克思的哲学这个用语的意义上,即“唯物主义地因而是科学地”真正理解它,那么,我们不应当满足于直接地用它的“世俗的核心”(阶级意识和“隐藏于其中的”经济利益)去解释这种现象。甚至那些以最大的“客观性”试图忠实地考察“纯粹”真理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也必定要完全地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或者只能以一种不适当的和肤浅的方式来解释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详细地表明这种现象的原委。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最重要的原委无非这一事实: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全部资产阶级哲学,尤其是资产阶级的哲学史著作,出于社会经济的原因,已经抛弃了黑格尔哲学和辩证的方法。它已经返回到这样一种哲学的和写哲学史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它几乎不可能从像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现象中得出任何“哲学的”东西来。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天下第一法术:王阳明心法

    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他认为,心,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这也是其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知行要合一,言行要一致,每个人都要践行自觉的道德规范。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善与恶产生的源头是人们自己的心,从“良知”出发,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叫我们想开点

    庄子之所以活得那样逍遥、自在,是因为他把利益看得很轻,把功名看得很利淡,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做到“乘物以游心”,并达到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如果我们也像庄子一样,凡事也想开一些,那么我们也可以让自己在喧嚣中拥有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悠闲。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庄子。有人仰慕“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有人秉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态度,也有人心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洒脱性情。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是一部阐述清代学术思潮源头及其流变的经典著作,也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梁启超先生将清代学术从时代思潮的角度划分为四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作了简要而中肯的评介,精辟分析了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成就与不足。《清代学术概论》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欢迎,并成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
热门推荐
  • 狂野闪婚

    狂野闪婚

    “把孩子打掉,签字离婚,你不配怀我的孩子…”她怀孕了,喜悦的心情才在心头停留了数秒钟,他的话却让她跌入了地狱的深渊,他要她打掉孩子…
  • 边宠边吼育英才

    边宠边吼育英才

    谦卑地向广大读者和家长朋友讲述作者的教养理念:边宠边吼育英才,在作者看来,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而边宠边吼育英才更是种智慧,这里的“宠”其实就是换一种方式爱孩子,而这里的“吼”就是换一种方式管教孩子,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需要爱,更需要管教,爱和管教的统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一本带领千万父母走出爱与管教困惑的读本!
  • 东野圭吾严选TOP10合集

    东野圭吾严选TOP10合集

    读完这些书,才有资格谈东野圭吾!哪些东野圭吾的作品,值得首先阅读?本集收录了最广泛认可的东野TOP10作品,包含:《秘密》、《白夜行》、《解忧杂货店》、《黎明之街》、《嫌疑人X的献身》、《恶意》、《新参者》、《放学后》、《红手指》、《谁杀了她》,让你不再错失最精华的部分!
  • 神震魔怒

    神震魔怒

    自古以来,黑可以说是白,白也可以说是黑。
  • TALES FOR FIFTEEN OR IMAGINATION AND HEART

    TALES FOR FIFTEEN OR IMAGINATION AND HE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武星辰

    傲武星辰

    “何为意?”“似如幻之翼,若无边之羽,便是为意;意之极境,乃盗阴阳,行变化,控生死;如登逆天之道,幻化众生无妄;天地万物,取之有变,江湖四海,行之所往;无常也惧,魍魉皆殇;一念天地,一念永恒……”“但若予汝一双翅膀,可否换吾一世无双?”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本故事纯属虚构】他以为她费劲心思的想要嫁给他。。。没料想,她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离他,和自己的挚友厮守;天凉国高高在上的王爷,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决定要征服她。。。暴力、抠门、性别抽象平胸女王小妃VS花心、冷血、男女通杀妖魅男乔禹一。茉:两方皆实力战将,输赢难料,欢迎大家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