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600000022

第22章 科拉科夫斯基(1)

莱扎克·科拉科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09),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波兰著名哲学家。出生于波兰的腊多姆(Radomi),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罗兹(Lodz)读大学,1946年加入波兰共产党,1948年任罗兹大学逻辑课助教,翌年任波兰最主要的哲学杂志《哲学研究》(Studija Filozoficne)的主编,1953年获华沙大学博士学位,1954年成为该校讲师,1959年升任现代哲学史教授,并任现代哲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波兰事件”之后,科拉科夫斯基曾被作为修正主义者批判,1966年他因发表纪念“波兰事件”的演讲而被开除出党,1968年3月被开除出华沙大学。此后,他离开了祖国,先去柏林,后去加拿大,最后成为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

科拉科夫斯基是西方哲学史专家,对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都十分熟悉,在西方中世纪哲学、基督教哲学、斯宾诺莎哲学、实证主义等领域撰写了许多著作和文章。此外,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还撰写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主要著作有:《别无选择的人》(1960)、《从休谟到维也纳学派的实证主义哲学》(1966)、《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1968)、《神话的在场》(1972)、《魔鬼与〈圣经〉》(1973)、《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1974)、《社会主义理想:一种重新评价》(1974)、《胡塞尔与寻求确定性》(197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三卷本,1976~1978)、《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柏格森》(1985)、《经受无穷拷问的现代性》(1990),等等。

科拉科夫斯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倡导者,他反对建立系统的哲学体系,他明确表示,自己对那种想对一切问题提供答案,把自身当作关于世界、人、历史、水等的包罗万象的知识的哲学特别反感,他特别反对那种为达到完满的社会提供行动纲领或理想方式的哲学。科拉科夫斯基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主题可以用意识形态批判来加以概括,他的理论围绕着一个轴心:对教条主义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对现存世界的批判。科拉科夫斯基探讨了20世纪意识形态批判的一些主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是,他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的研究则是用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视野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本书选用的科拉科夫斯基两部分文献都是关于意识形态批判主题的。

《意识形态和理论》一文选自科拉科夫斯基早期著作《别无选择的人》。在这部著作中,科拉科夫斯基集中探讨了科学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他指出,科学活动强调不依赖于政治需要的客观主义的原则、修正主义的原则、永恒的批判原则,而意识形态与现代科学相反,它从属于各个社会集团、党派或阶级的日常任务,它是可变的和顺从的。因此,科拉科夫斯基反对所谓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的提法,认为这是一种神话。他认为,我们无法彻底摆脱意识形态,人不可能完全不受意识形态的约束,科学也并非是万能的。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无法彻底摆脱意识形态并不意味着人对于意识形态无能为力。相反,“虽然意识形态有它自己的活动规律,善良的人也没有必要去否定这些规律,但是为了取得一些成果,还是必须努力去限制意识形态对科学思想的破坏作用”,防止意识形态成为垄断一切的异化力量。

科拉科夫斯基的三卷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部著作一问世,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年间,就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三卷分别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期、第二国际和列宁主义时期、当代马克思主义时期。在这部巨著中,科拉科夫斯基批评了几乎所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他自己则由于这部著作而受到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许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质疑和批评。造成这部著作巨大“轰动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及悲剧命运。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无论从时间上讲还是从逻辑上看,都是“哲学人本主义”(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与那些强调“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差别的思想家不同,科拉科夫斯基强调马克思前后的统一性。他很重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认为《资本论》不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否定,而是后者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在他看来,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越来越背离了这一哲学人本主义立场。造成这一蜕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实质差别;另一方面,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有三个相互冲突的动机或主旨(motive),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浮士德动机,以及启蒙运动的、决定论的和理性主义的动机。本书选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第一卷的绪论和第十六章“小节和哲学评论”,这些论述代表了科拉科夫斯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总体评价。

意识形态和理论[1]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在历史上也是唯一的自相矛盾的情况,这就是:这种学说虽然揭示了人们怎样受政治条件所迫把社会意识神秘化了,但是当这种学说宣称自己决不是神话的时候,它本身也就成了一种神秘的骗人的东西。

这种情况的独特性就在于:一种真正科学的理论(从传统的理性思维中产生出来,并在欧洲文化的理智生活而不是在宗教生活中深深扎下了根的),已经成了政治上有组织的群众运动的一种思想的上层建筑。然而,马克思关于社会意识像照相一样反映现实的这个思想,后来被简化成了一条原则,即社会意识神秘化的根源仅仅在于意识的阶级性,它或者是智力不成熟的产物(如在工人阶级产生以前的被压迫阶级那里的情况),或者是有意识的欺骗(如在有产阶级那里的情况)。

在这两种情况下,对社会意识的解释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因为这种解释把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归结为人脑的特性,归结为缺乏知识或企图进行欺骗。在这两种情况下,马克思的思想本质,即异化理论也不见了。为此,就提出了一种非常乐观的解释,即工人阶级只有通过党才成为“自为的阶级”,并自动地完全摆脱了神秘化,工人阶级一旦建立起一个政治组织,就不需要去歪曲地认识世界。这种观点是很明白的,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党是阶级智慧的物质体现,它获得了完全彻底的解放,没有任何局限性,这就是说,问题很简单,党是决不会犯错误的。实际上,由于一个明显的目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就被一种毫无错误的教条代替了。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内部,根本不可能指出政治组织对理论思想的作用的歪曲。在早期的群众运动中,没有提出过这个问题,因为当时的群众运动,只有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是从科学思想中创造出来的。在群众运动产生的时候,意识形态是灵活的,它还不能控制科学。可是现在,人们不得不首先顺从组织的压力来研究本来是科学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得不取消任何理性的检验。

宗教的意识形态从来就不是从科学转到宗教的,因为它从来就不是科学的;所以它一开始就随意地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却使科学变成了神话,变成了一种抽去了理性精髓的可塑性材料。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按照意识形态发展的典型格式实现的,不过根据它们的传统,它们总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实现全部文化的意识形态化和绝对渗透,虽然这种意识形态早已不能同科学规律相匹敌,可是它还是在科学的口号下发生作用(当然,和官方马克思主义相反,有时也出现了具有最高科学价值的副产品,马克思的方法论成就,也没有完全被遗忘,它确实是获得伟大科学成就的灵感。卢卡奇的著作就是一例)。

官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发展过程证实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因为官方马克思主义表明,一旦科学思想与意识形态相矛盾,政治组织本身就会对科学思想起破坏作用。科学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共处(应该是共生),是意识形态借以寄生的场所,意识形态编造的谎言渗入了科学思想,并危害着科学思想的存在。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反抗和批判的,因为这是政治组织的本能,有时政治组织也揭露一些社会的真相,但它起码还有它的独特的利益,即保持内部的共同一致,激烈反对任何非一体化的倾向。在思想上,组织的约束和阶级的约束是对立的,因为阶级的存在是由客观情况决定的(马克思称为“自在的阶级”)。思想上的非一体化,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因素,所以,政治组织就不得不保护它的意识形态免遭理性的检验。

另一方面,科学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要求的正是不依赖于政治需要的、由社会来进行检验的原则,即要求客观主义的原则、修正主义的原则、永恒的批判以及经常不断地对一切可能出现的观点加以比较的原则。因此,意识形态的活动和科学的活动总是互相矛盾的,而这种矛盾决不会由于有一个善良的愿望就能从世界上消除,因为善良的愿望不能脱离社会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变为僵死的官方条文,这不是像忏悔中的罪孽一样,通过“虔诚的赎罪愿望”就能克服的一种“错误”。

根本不存在什么“歪曲了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官方的马克思主义是和它的任务相符合的,并且有效地实现了历史赋予它的作用。可是,对整个科学活动所起的破坏作用,是官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必然的后果。政治生活也是一样,斯大林主义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运用了与斯大林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正好相适应的制度和方法,因为斯大林主义没犯什么错误,它的行动是很有成效的,总的来看,它只不过是采取了一些无效的、错误的措施。

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有组织的运动有一天会停止它的集体活动。有组织的政治活动不会放弃意识形态上的黏合剂(zement),这种黏合剂之所以牢固,是因为它没有经受过理性的检验,而理性的检验将引入非一体化的成分。人们必须估计到这样一个自然的事实,任何一种组织上的“关门”过程,都是和意识形态的一体化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凡是科学思想和意识形态发生矛盾的一切地方,就必定要对科学思想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这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同样是独有的),科学思想实际上不可能全部都转化为意识形态。从科学中产生出来的意识形态不会放弃科学的外衣,这种外衣反过来又影响着意识形态。这样,在意识形态中便不断出现科学传统的痕迹,而这种传统是决不会消失的。在已经变成神话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内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依然代代相传,继承下来;虽然它的界限很难确定,但总是和这种学说的来源分不开。所以,尽管马克思的辩证方法能够发挥理智的影响,但是由于意识形态和具有科学价值的科学传统混杂在一起,这种意识形态本身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有两种后果:它既起着破坏性的影响,也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在它的历史发展中没有分成两股彼此截然对立的力量(其中一股力量通过理性的方法发挥着作用,另一股力量则凭借意识形态的压力发挥作用),而总是同时通过两种方式发挥着它的作用,这两种方式虽然相互对立,但毕竟很难把它们分开,意识形态的活动具有特殊的作用方式,包含抽象的理性思维的价值,它自然也就能产生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和成果,因此,理性思维往往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同意识形态的结合,其实,正是意识形态使理性思维的成果导致毁灭。

在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意义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特殊矛盾,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引起了许多错觉:一种错觉就是以为有一种无错误的理性,它制造了科学的意识形态和不可动摇的马克思主义这类神话,并且通过绝对可靠的科学成就来证明这种神话的正确性;另一种错觉则是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活动中,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我们碰到了一个内部充满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变成了神话;因此,意识形态的神话总是不得不背上一个与它格格不入的科学包袱。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离不开其内在的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双方互相对立,同时又互为存在的条件。如果说科学曾经变成了意识形态,那么反之,意识形态终究是无法变成科学的,因为意识形态自愿地(就其根源来说,也是必然的)崇拜一个与科学格格不入的神,并且成为意识形态本身活动的准则。

同类推荐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慷慨的正义:上帝的恩典如何让我们行义

    凯勒在书中剖析了行义就是惩罚罪恶、行义会带来纯正教义和灵性活力的亏损等错误观念,指出施行正义就是关心穷人和弱势群体,这是圣经的重要教导,与正统教义和福音使命不相矛盾。凯勒借着对圣经经文的分析和生动实例,让人感受到上帝对于穷人和弱势群体深切的爱,同时让人看到今日信徒和教会在行义上深深的亏欠。更重要的是,凯勒指出,上帝的恩典是行义的动力;正如信心必然带来行为,蒙恩必然使人行义。本书读来让人心里火热,想要将信仰付诸实践,以爱的行动去关心困苦的人群,并建设充满慷慨正义的社区。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热门推荐
  • 总裁专宠:娇妻快入怀

    总裁专宠:娇妻快入怀

    迟家别墅内,满地的男士衣物让林楚倪稍微分心,望着躺在床上的男人,她深吸一口气。精致的脸……
  •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它是一种饱含生活经验与人类感悟,焕发智慧光芒与道德色彩的寓言式文学体裁。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以简单的故事喻示出深刻的道理。
  • 阳光充足(中国好小说)

    阳光充足(中国好小说)

    本书主要讲述的主人公陈二毛由于要遵从父母的意见去娶有病的殷菊花,但是他却深深爱着殷菊花的妹妹殷雪花。小说大量描写男女双方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深意切。最后,终于在大婚的前一天晚上,两人走到了一起。
  • 千年缘劫之废材神女

    千年缘劫之废材神女

    尹千鸾小童鞋带着神奇的体质降生在晋潜大陆啦。她没有遗传到父母强大的修炼基因,虽然有着完美的五灵根,奈何资质为零,简称——废材。她快乐、她潇洒、她善良、她是他黑暗人生的一抹亮光。爱上命定的敌人,是她的劫,亦是他的劫。她说:今生你不能爱上我,那我把来生也许给你,可好?他说:或许只有死在你的剑下,我才能够逃脱这宿命的纠缠。神女降世,她带着怎样的宿命来到这世间?又要经历怎样的劫难方能飞升上神?她与她,如何续写他们的前世今生?如何了却尘世的情缘?爱与不爱之间,不过是千年的弹指一挥。美丽的眼眸始终落在他的心上。终究,我还是爱你胜过了自己。本文乃是修仙爽文,剧情后面会有一点点小虐啦,不过大家放心,阙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值得期待的结局的,一定要看好神女千鸾的寻爱之路哦!
  • 养种成仙路

    养种成仙路

    一个农家小子,以金丹为种,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修仙路。
  • 我的神秘老公

    我的神秘老公

    结婚前,她以为他是个自以为是又冷漠高傲的豪门少爷……结婚后,她才发现他是个神秘的人物,神龙见首不见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超能力……她一定是电视剧看太多,所以产生了幻觉。冷非尘:来历不明、身份不详、怪点颇多,行事低调神秘且霸道,冷酷无情又痴情无比,至今为止,没人知道他的真实面貌。某夜,床边忽然多出一人,她厉声大叫:“啊——”只见黑夜中一双眼如狼眼般发光的人,躺睡在她身旁。冷非尘长臂一身,将大叫的人压下,宠溺、霸道地哄着她:“乖,别怕,是我。”
  •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流经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巴比伦文明。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会怎样触及我们的心房?
  • 练习心平静

    练习心平静

    优雅的人生,是用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人可以跑在时间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宁谧的心前面。环境可以乱,心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能急。不张扬,不喧哗;不浮躁,不妄动是平静的力量。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就要放弃表面的浮华,用更多的时间和阅历充盈自己的内心。本书教读者如何面对喧嚣世界、虚荣贪婪、选择得失、疲惫迷茫,只有心灵宁静了,不被外界所扰,才能聆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的书。
  • 蓝筹股

    蓝筹股

    贺亚江这人有毛病,我们说他是“毛”有病。贺亚江的毛病在哪呢?他是个卷毛,一头黑发卷得异乎寻常。卷毛在欧美非洲可能不算稀罕,在我们这里却基本可称异相,本地民谚有所谓“一斑二矮三卷毛”之谈,说的是凡男子有此三相者,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因为与常人有异。三相中所谓“斑”指面有胎记,类似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脸上那东西。所谓“矮”者可类比武大郎,按照民间传闻,古时候此郎曾卖炊饼于东瀛,据说还往日文里塞进若干错别字。所谓“卷毛”指贺亚江这种天生自来卷,不是现今美容店里用火钳或者化学药水在时髦男女头上手工制造的那种。
  •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来自12个星球的敌人

    距地表5000千米的外太空中,12个星球的外星敌人已经集结,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正准备发动一场星际大战,而对手正是人类。关于这些外星敌人,人类却所知甚少。外星人究竟长什么样?我们该如何识别外星人?如何在身边找出潜伏着的外星人?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它们会如何发动攻击?它们的科技究竟已经发达到了何种程度?人类面对外星人究竟还有没有胜算?我们该如何杀死它们,保护自己?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现任主席约翰·斯卡尔齐对此给出了答案。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风靡全球的超级畅销小说,穷尽了对外星人最酷最全面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