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800000005

第5章 张奎良(3)

一、异化概念的历史沿革

异化概念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不同,它不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在马克思以前,就出现了异化概念。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字的alientio和alienare,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中文翻译成异化,以便和同化相对立,包含有异己化、对立化的意思。

哲学上的异化是指对立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状态。在这里,人们通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如商品、国家、宗教和意识形态等,总是和人的主观愿望相背离,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力量反作用于人,给人的生活带来灾难或破坏性的影响。简言之,异化就是指人与其产物的关系,它的中心内容是反映人的活动对人的反作用,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由主体产生的客体总是作为主体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而反对主体本身,或者说是被创造者对创造者的排斥和危害。例如,工人劳动创造的商品过剩会造成经济危机,危害工人;农民开垦出土地,但为地主占有,成为剥削农民的手段;人为了精神上的幻想和安慰而创立了宗教和上帝,结果人本身反倒成了上帝的奴隶;科学家为了造福于人类而发现原子能和热核能,但最后导致原子弹和氢弹的出现,威胁人类的生存,如此等等。总之,人类自觉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总是超出人的预料和控制,成为凌驾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上的敌对力量,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就叫异化。

其实,异化现象并不神秘,它就是通常我们看到的社会盲目自发力量对人的控制。当人还处在必然王国而没有获得更多的自由的时候,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总不免要带来程度不同的异化。因此,异化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有见解的思想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它。

在近代,霍布斯是在不确切的意义上第一个使用异化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霍布斯主张人性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在战争状态。人为了保护自己,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因此,每个人对任何事物,甚至包括彼此的身体都拥有使用和占有的权利。霍布斯把这种权利称为自然权利。他说,如果自然权利总是延续下去,那么,人就得永远处在战争状态,这就只能造成人们的相互损害,使人不可能活到自然赋予他的寿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就应该订立契约,自愿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把它转让给君主或少数人所组成的国家和议会。霍布斯说,国家的意志或公共的权利就是个人自然权利的异化。因此,在霍布斯那里,异化主要是指转让。霍布斯不了解异化的对抗性质,幻想通过国家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协调,这种异化观是很模糊的。

在卢梭的著作中,异化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卢梭不同意霍布斯的观点,认为人民的主权按其本性来说是不能被异化的。他的这个思想曾反映在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中。卢梭没有给异化概念下过明确的定义,但是,他却从多方面的意义上使用了“异化”一词。

首先,他从经济上解释异化。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一切灾难的根源,而任何私有财产又恰恰都是劳动创造的。人类辛勤劳动的结果反倒给自己造成不幸,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卢梭称之为异化。因此,卢梭认为,要消除异化不仅要剥夺封建贵族和地主的财产,实现财产上的平等,而且应该干脆摆脱一切财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回到理想的“自然状态”去。

其次,他从政治上来说明异化。卢梭的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的理论就是一个政治异化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在最初的自然状态中,彼此没有差别,都是自由和平等的。但是,由于人有天赋的自我完善的能力,因而能不断地发明工具,积累知识,最后创造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这时,便有了富人和穷人,出现了社会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财产和社会不平等的出现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富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特权地位,就诱骗穷人,彼此订立社会契约,从而产生了国家。国家,特别是封建国家,就是社会契约的异化,它不但不能实现社会平等,反而凭借暴力,把社会不平等发展到顶点,使人民遭受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这就是对平等的第一次否定。最后,人民忍无可忍,用暴力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便是否定之否定,即异化的消灭和克服。

最后,他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谈异化。卢梭认为,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上,也表现在社会道德上。比如,人们道德败坏,处在普遍的堕落之中,完全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爽直和纯朴,除了盲目的服从之外,人们再不知道还有其他什么美德了。卢梭认为,这种道德上的异化并非偶然,乃是经济和政治异化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卢梭不能正确地说明异化的产生,他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他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以爱自己为准绳,竭力追求个人利益,而这些个人利益往往不能带来好处,有时反而给人带来祸害,这就是异化产生的机制。很显然,卢梭对异化根源的这种看法是肤浅的,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但是,他能从人们的利益上,特别是从私有财产上来谈异化,朦胧地认识到经济上的异化占首要地位,这还是很有意义的。

真正能从政治上探讨异化,并达到一定深度的是爱尔维修。他在自己的伦理学和社会学中,汲取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概念。爱尔维修认为,人的观念或判断无非来源于感觉,而感觉由于感情、无知、滥用名词等原因,有时会产生错误,因此造成人们观念上或判断上的失误,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可是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判断和追求都是正确的,都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其实,有时恰恰相反,它们往往带来危害,产生异化。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和民族利益的分离和异化,换句话说,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产生良好的结果。这样,爱尔维修的异化观念在政治上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它的矛头直接指向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这是爱尔维修进步的社会政治理想的构成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历史上异化概念并不总是和唯心主义哲学纠缠在一起,相反,在近代,它首先出自于唯物主义或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观点的一个工具。

真正把异化概念纳入唯心主义轨道,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当异化概念在18世纪的法国作为经济、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某些特殊事实的概括而提出来以后,在德国则恰恰相反,异化概念没有或很少找到自己的社会事实方面的根据,完全是作为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概念而逐渐形成的。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是费希特。对他来说,异化概念是个奠基的概念,是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中两个基本范畴“自我”和“非我”联系起来的桥梁。费希特认为,“自我”规定“非我”,而“非我”又反作用于“自我”,二者正是一种异化关系:“自我”创造“非我”,“非我”是“自我”的异化。正因为“自我”和“非我”有着共同的基础,都来源于“自我”,所以它们有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同一性,这正好为以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异化学说开了理论的先河。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赋予它以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因此,从黑格尔起,异化概念才在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广泛地流行起来。

在黑格尔的本体论的观念中,异化概念相当重要。它是绝对观念演化的机制,是黑格尔全部哲学体系赖以建立的杠杆。但是,黑格尔和费希特不同,费希特的异化概念总是在“我”中兜圈子,完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而黑格尔则抛开了“我”,把异化概念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一般说来,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有三种互相交替的基本含义:

第一,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和退化。黑格尔规定,在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一种宇宙精神或理性,黑格尔称之为绝对观念。这个绝对观念作为宇宙万物的来源,总是处在辩证的发展过程中。它首先经过逻辑阶段而外化为自然界,又经过自然界而进入人类社会,最后又在人类社会中经过一系列精神的发展阶段而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顶点,实现自我认识,重新回复到自身。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的这个发展图式就是一个异化和非异化的过程。所谓异化就是思维的外化和它在,非异化就是由对象返回精神。绝对观念由自身发展到自然和社会,体现出异化;而在精神阶段,绝对观念又实现自我认识,体现了异化的克服,这就是一个非异化的过程。因此,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异化是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概念。

第二,异化是思维的对象化或物化和客观化。抛开黑格尔体系,黑格尔也经常在更广泛的含义上使用异化概念。在黑格尔看来,人的精神外化为对象世界,即向一切物质活动领域的飞跃都可以看作为异化。

第三,异化是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异化概念最初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主要是关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黑格尔认为,认识是精神活动,认识的客体也是精神的异化,认识就是绝对观念自己认识自己,实质上是一个东西。因此,黑格尔认为,在认识领域,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异化被克服了,于是异化就以新形式出现,表现为人对人的关系。《精神现象学》中讲的主奴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黑格尔由此推而广之,把历史上各种人奴役人的历史形式都看作异化了的社会关系,并认定,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普遍异化了的王国。

这里应该特别注意到,黑格尔在无限扩大异化范围的过程中,也接触到劳动问题,提出了一些颇有见解的看法。黑格尔认为,人生活就要劳动,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构成了人的本质。不过,他不承认劳动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活动。相反,他从劳动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出发,认为劳动是一种“精神样式”,是“理性的产物”。这正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的表现。但是,黑格尔也注意到,人的劳动虽然抱有一定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个目的总是不可能完全实现。黑格尔在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时发现,由于劳动的社会性和抽象性,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越来越失去它的直接性。人们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使得个人劳动和需求之间经常出现脱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普遍的依赖关系就会造成人无法控制的异化力量。黑格尔指出,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在黑格尔看来,人的任何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一旦离开他的直接生产者而变成商品,那么,它就必然和生产者的愿望发生冲突,成为和他们对立的异己力量。正因为这样,创造这种产品的劳动本身也就成了一种异化的劳动。这种劳动既是人的本质和力量的表现,同时又是与人的本质相敌对的行动。社会上全体人异化劳动的总结果就会成为与人们意志相违抗的不可更改的局面。

黑格尔从这里得出一种信念:虽然整个社会现实是由人们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可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本身要服从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因而,规律是个第一性的东西。可是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又不承认任何事物本身及其规律的第一性,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归根到底都是意识的产物,这样就出现了二律背反。这个二律背反使他把整个历史运动的真正原因归结为既非物质又非人的精神的第三者,即客观精神。按照黑格尔的体系,客观精神是绝对观念在精神阶段中发展的第二小阶段,它主要体现为法律、道德和伦理。黑格尔把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当作历史发展的动因,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黑格尔意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总要服从某种规律,并试图探索这种规律,这还是很有见地的。

综上所述,黑格尔关于异化的见解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黑格尔的异化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所谓的绝对观念异化为自然和社会,其实是一种改头换面的上帝创世说。

第二,混淆异化和对象化的区别,把任何对象化都视为异化。通常我们所讲的异化是指人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反对人,成为支配和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而对象化则是指人精神活动的物质成果的体现。虽然它也是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但它并不一定非得具有客体反对主体的性质。因此,任何异化都是对象化,但不能反过来说,任何对象化都是异化。黑格尔不作这种区分,将对象化等同于异化。这实际上是把异化永恒化。因为人类要生存就要劳动,而任何劳动都是对象化。如果把对象化等同于异化,那就意味着异化是人类生存的契机。只要人类存在,异化就成为一个永恒的特征。黑格尔把异化概念普遍化、永恒化,掩盖了异化概念所反映的社会冲突,在政治上只能起到麻痹人民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经久不衰。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悟经

    悟经

    《悟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兵、法等历代名人的思想,并将其加以客观分析,全书共十一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同时它又与当今人们为人处世的许多观念有深度的契合。
热门推荐
  • 大清王朝4

    大清王朝4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穹变冰吟之风起

    穹变冰吟之风起

    天穹志,尤未灭,且笑一场浮生曲,且叹一曲故人歌。天穹变何以寒冰吟?只因清风徐起。大道殇何以残影依旧?只因本心仍在。这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关于毁灭与重生。蓝清风:“我曾亲手掐灭了希望,可直到如今,我才明白希望处处都在。一直……都是我走不出自己的圈子罢了。”只要心存希望,世界充满光明。(PS:本文是关于友情、亲情、自由、异世的。介意的亲,请绕道。最后有缘读之,不喜勿喷。)
  • 火辣阴森的正午

    火辣阴森的正午

    本书包含十多个中短篇小说,大部分都在国内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大平的小说,一如既往地关注乡村与城市平民的生活。在他笔下,小人物的生活显得那么真实、辛酸,但是又不乏希望。在最贫困的物质陪伴之下,这些人物依然靠着求生的本能苦苦挣扎,并且尽力活出生活的乐趣。
  • 袖珍药物手册

    袖珍药物手册

    随着临床医学、药学的飞速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加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这对临床医药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准确地开出规范的处方,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迫切希望能有一本方便实用的药物手册,临床工作中或遇到用药中的问题时可随时查阅。据此,我们在参考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袖珍药物手册》。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
  • 跌打秘方

    跌打秘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首席婚宠:三少的逃跑新娘

    首席婚宠:三少的逃跑新娘

    片段一:席安看着卫修霁冰凉犀利的眸子,以及站在卫修霁身边的明艳女子,声音凄厉。“少奶奶精神病不轻,麻烦你们照顾好她。”卫修霁转身,吩咐身后的精神病医生,阴霾而又犀利。片段二:他眸子森寒:“席安,你的命是我的,你永远不会逃出我的手掌心。”“是吗,卫先生。”片段三:结婚五年,她强迫自己逃离他身边。“席安,如果你伤害了它,我要你死。”他用自己的狠戾,一次次将她推向深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圣教师

    武圣教师

    这是一个‘魔法为尊,武者凋零’的世界,是什么原因让站在武者顶峰的萧傲天,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甘愿成为收入一般的魔法学院老师?因为他的出现,武者光芒再次闪耀!…………当他名扬四海之时,有人问其缘由,他微微一笑,反问道:“做老师不好吗?”…………不一样的魔法世界,不一样的魔法老师,不一样的武者!
  • 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子的江湖妻

    世子的江湖妻

    她本是现代中黑白通吃的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为一国公主却不愿让人知道身份,在江湖之中做她的“绝尘魔女”。他是一朝世子,是那闻名天下的“五大公子”之首的观夜公子,受尽万民推崇。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在十年前的“文相篡权”事件中相识相知,在互不知对方身份时交换了信物,在小镇上分别。十年分离,让原本互有好感的两人在感情的路上跌宕。他一路追随,她却不敢回应,直到一次危机,她敢于面对他对她的心意。可由于种种原因,一路的磨难,不知她和他能否走到最后......“听说了么?这凌世子的墨思院中来了一位天仙美人!据说这凌世子曾为了那位天仙美人,驳了当今皇上的诏令!这凌世子为了那天仙美人的一句无聊,那是又搭秋千又陪她踏青、放风筝的!”“不会吧!这凌世子平日里看着最为出尘,却不想还是一颗入世之心!”